本报记者 付辉 俗话云:“好事多磨。”实亦不尽然。奔驰与北汽控股在中国的合资即是一例。 2008年4月20日,当戴姆勒股份董事长蔡澈率团倾力出现在北京车展时,有关奔驰轿车在中国的合资项目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当然,其难题不会出现在车展现场,也不会在那里得以解决。“这个项目太复杂了,很难一下解决掉。”北汽控股的高管说。 近期,有关奔驰、克莱斯勒与北汽控股之间的合作成为行业大事。戴姆勒出售克莱斯勒股份带来的后遗症仍在中国蔓延,克莱斯勒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与北汽控股合作处于争论之中。事情一波三折,间有各种评说,但据本报掌握的资料,这不是奔驰与北汽控股合资的最大障碍。 依照蔡澈与北汽控股高管对外的言说,他们在争取使合资公司顺利推进方面没有分歧。综合各方的态度,问题的真正来源出现在北汽控股方面,“北汽控股仍是北京汽车的一个脑袋。”北汽投资的知情人士说。 30年前,北汽控股借中国改革开放之风成立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第一家合资公司,北京吉普尝尽合资发展汽车的各种味道,它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研究中国汽车合资发展的教材;30年后,当合资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中坚力量时,北汽控股仍在合资的道路上踯躅。 12亿元的挣扎 2008年4月19日,在柏林的股东大会上,蔡澈预测戴姆勒集团今年的势头会好于往年,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会有进一步的增长。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奔驰品牌的汽车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销售增长了40%,销量达到9626辆。相较于美国市场可能出现的销售回落,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大大增加。 如果戴姆勒集团仅通过出口的方式在中国销售汽车,蔡澈的预测可能成真。现实是,戴姆勒选择了北汽控股作为合作伙伴在中国合资生产奔驰E级轿车。按照北汽控股的说法,双方的合资公司今年会继续亏损,而且亏损的数额巨大。 2008年3月,在北汽控股举行的经营会议上,主管奔驰合资公司的中方负责人童志远认为奔驰项目今年预计要亏损12亿元人民币。原本希望能有所改观的奔驰项目,再次刺激了不堪重负的北汽控股。与会人员回忆道,童志远的经营计划甫一出口便引发了与会高管们的不满,甚至有高管拍案而起。 部分高管的会议记录显示,2007年,北汽控股的奔驰项目亏损7亿元人民币。它已经成为北汽控股的“亏损大户”。在项目启动之初,亏损属正常行为,但北汽奔驰项目的亏损则有越来越多异常的味道。北汽控股曾计划在2007年的时候实现收支平衡,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目标没有达成。在2007年北汽控股不断进行调整的过程中,2008年奔驰项目的最低目标是能实现2007年的计划。童志远的经营计划再次粉碎了北汽控股的希望。 按照这样的状况,北汽控股的奔驰项目陷入了恶性循环。 2001年3月,北汽控股下属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将位于北京东三环中路32号的土地转让给中央电视台,获得了以亿计数的资金。在奔驰项目启动后,北汽控股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但这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效果。“30亿花到哪里去了,我们也不知道。”与会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运作的过程中,他们已经购买了5年以后用于整车生产的KD件。现在这些零部件仍停放在仓库之中。与会人士表示,这些零部件成为北汽控股的赘肉。产品销量不佳,已经购买的零部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 如是,北汽控股的人事调整随之而来。 2008年4月14日,蔡速平被聘为北汽控股公司副总经理,同时兼任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接替童志远。蔡在此之前为中国航空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在经过此次调整后,童保留了北汽控股副总的职务。 标志或负担 与陷入亏损泥潭的奔驰项目相应,北京市政府对北汽控股的这个合资项目有明确的定位。“奔驰项目应该成为北京市汽车工业的标志性项目,”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的高层人士表示,“奔驰项目现在有困难,但总不能成为北京汽车工业的负担吧。” 在奔驰项目落地北京之后数年,有关北汽控股与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合作终于有定位。这在北京和北汽控股都是第一次。对此,北汽控股的解读是这意味着北京市政府会尽快帮助奔驰项目的推进,对北汽控股接下来的发展肯定有动作。“现在北京工业促进局对北汽集团非常上心。”北汽控股的高管说。 北汽控股与奔驰展开合作的确应尽快走上正轨,它自合作开始便历经波折。 2003年1月,底特律有消息称戴姆勒·克莱斯勒有意向在中国生产奔驰C级和E级系列轿车。此一消息预示着奔驰终于要在中国有所动作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时的消息仅停留在德国,奔驰在中国的公司以及北汽控股都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说明。在经历数月的磋商后,两方在这一年的9月正式宣布在北京生产奔驰轿车,并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此后,奔驰国产的进展并不顺利,新车上市的时间也一再被延迟。以北汽控股的分析来看,原因有二:一是在奔驰选择与北汽合作的过程中,时任戴姆勒·克莱斯勒CEO的施伦普,在并购克莱斯勒,制定世界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亚洲战略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股东的认可。他曾在2004年4月以辞职与股东抗衡。这影响了奔驰项目的进展。可以佐证此说的是,在施伦普提出辞职后,他立刻飞赴北京与北汽控股展开磋商,希望这个项目能为他的亚洲计划增加筹码,以获得股东的认可,但事情并没有按照他的操作进行,最终以他离开这家德美汽车联盟为代价。一是,在双方确立合作后,奔驰的国产化推进得非常艰难,“在北京吉普的制造水平不可能达到奔驰的生产水平,双方对部门的控制权争夺,影响了国产化推进。”知情人士说。与此相应的是,曾有一批负责奔驰国产化的管理层集体离职。 据本报获得的信息,奔驰在中国落地如此艰难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在与奔驰合作的过程中,北汽控股难有可以与德方进行合作的管理团队,参与项目合作的多数管理层均来源于原北京吉普。对这批中方的管理人员而言,他们希望在摆脱北京吉普的摊子后能在奔驰中推行之前的运作方式,这显然会遭到德方的否定。因之,合作中的不和之声持续不断。 在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成立后,北汽控股派驻合资公司的管理层并没有发生改变,事情进展缓慢。对奔驰而言,它只能看着奥迪和宝马在中国攻城略地。“北汽(控股)的事想急也急不上去,这就是北汽。”上述人士说。 之后,戴姆勒公司决定售卖克莱斯勒的股权,他们在中国的事情再次陷入漩涡之中。 一条或两条胳膊 奔驰项目再次将北汽控股推到了事情的最前台。 坊间有言,北京的发展有“两条胳膊”,此言意即北汽控股和北汽投资均是北京汽车的重要支撑,他们都对北京汽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权利。在2006年10月之前,北汽控股的负责人为安庆衡,北汽投资的负责人为徐和谊。在安庆衡退休后,徐和谊出任北汽控股的负责人,全面掌舵北京汽车,但由于北汽控股历史遗留的公司结构没有得到根除,其下属的各子公司(主要是北京现代、北汽福田、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具有极大的自主权利,此被称为“三条腿”。 徐和谊接管北汽控股后,他为这家北京的汽车集团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策略,在其《关于北汽控股公司“十一五”期间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重要支柱的总体构想》文件中,徐有意协调下属子公司,以北汽集团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整合,这在北汽的历史属首次出现,多数人认为这是北汽控股翻身的开始。 在奔驰项目面前,北汽控股面临的已经不是战略的问题。因此,对北汽控股的改革成为必然。参与北汽控股的相关人士表示,在与现代汽车合作的过程中,北汽投资得以成立就是为了能脱离北汽控股复杂的结构,以便能采取灵活的方式运作北京现代,现在看来北汽投资在现代项目上的操作方式是成功的,所以要想成功运作北汽控股下属各子公司,必须采取类似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运作免受老北汽控股的影响。 本报研究部调研认为,要实现北汽投资与北汽控股的协调,在管理团队的建立方面是最关键的问题。这需要北京市国资委能在北汽控股管理团队的任免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否则将很难改变现在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