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观念已经过时,在十七世纪早期,无论是中国黑暗的明朝晚期,还是文艺复兴后百废待兴的欧洲,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接受良好教育,人才如凤毛麟角,只要好好读书就能换个一官半职,正所谓学而优则仕。
今天则不一样,基础教育是国家的义务,高等教育是一个现代人的基础平台,同时,大学毕业生求职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又有人唱出读书无用的论调。有所国内知名的的大学曾经有这样一尊雕塑——一个女大学生左手拿着书本,右手托着地球,虽然创意一般(很直白),可是该校的学生竞戏谑这尊雕塑叫做“读书顶个球用!”这种灰色幽默尽管有点过分,却也道出几分无奈!
现在这样一种人(而且数量不少),学校毕业之后就很少学习,下班后时间多半用在朋友饭局、KTV以及很多不必要的应酬中,这种现象在我们西部地区特别突出。他们即使读书也是些报刊杂志之类的不需要动脑的休闲书或者读一些所谓成功学的垃圾书(什么《要你成功》《三十九招搞定客户》......),不需几年,这些人就退化了甚至僵化,三十岁不到便显现老化,四十岁就开始讨论退休之类的夕阳话题。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对我说:“马哥,你说我还有什么希望,已经27了!”我说:“喔,你已经27了,我才45!”一个人的年轻不仅取决于他的生理年龄,跟取决于他的心里年龄。在下今年46岁,可我觉得自己很年轻、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有勇气42岁敢于与自己熟悉的行业告别,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互联网这个我完全陌生的行业从新的零点开始,原因是42岁的我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世界的发展脚步(对世界的动态缺乏足够的敏锐度),我必须做出一次痛苦的选择,必须正视自己知识的短板,我别无选择,只有对自己进行一次彻底的破坏——破坏是为了再建设!回想过去几年的艰苦经历,对我现在的事业是有百益而无一害。我对很多知识都怀有浓厚的兴致,也涉足过很多领域,现在能够用平和的心理快乐地生活,并且比我的很多同学显得年轻,秘诀在于热爱学习!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心。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飞速的时代,世界现在一年的知识量较之人类社会过去2000年知识还多!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该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学习如何学习,到网上看看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天外还有天!在这个时代里,世界不可能再诞生罗蒙诺索夫这样的无所不能的全才,只能术有专攻,只能做某个领域的专家!注意,鉴别+专注!还有知识更新的速度迫使我们即使在自己熟悉的行业也要不断更新知识,就像现代的营销已经不是4P的时代,而是4C、是整合的时代,如果你还停滞在过去,分享着上世纪的故事,就像你还在拿着长矛大刀、喊着“刀枪不入”面对洋枪洋炮,何况导弹呢?在销售的某些行业中,我见识过很多有十年经历却只有十年重复第一年能力的销售人员,因为他们十年来没有进行知识更新,十年来没有那一年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总结,貌似勤奋却如玻璃后苍蝇——看得见希望却没有出路。前年和一位我以前的讲师同事到国内一家大型企业讲课,让我震惊的是,该讲师还在重复九年以前的内容,出于和谐的需要,后话我就不说了。
知识犹如石油,数百年前,这种黑色液体只是用来点灯的。但是到了20世纪,由于汽车、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石油迸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石油改变了人类,石油改变了世界!基辛格说:“掌控了石油,你就掌控了国家。”石油的力量源自用对了地方,同样,如果知识错位,就只是改了朱颜的雕栏玉砌。
我们不仅要终身学习,更要加速学习,要专注学习!知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世间万象,山水草木、花鸟虫鱼都是知识,从无字句处读书方才是真正会学习的人。
要筑建高楼,必先夯实基础,深度决定高度。打胜仗首先需要亮剑精神,这是态度;同时还需要一把好剑,这是知识;有超群的剑术,这是技能。十年铸一剑、十年磨一剑,丰富知识如同铸剑,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心血,急进不得!一个字,熬。
如果你觉得学习成本太高,你可以尝尝无知的后果;
如果你觉得知识可以作假,你不妨想想豆腐渣工程的报应。
知识无用因为没有定位;知识单薄因为没有插位;知识老化因为没有升位。
愿大家找准定位、丰富插位、不断升位!做知识的主人而非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