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房地产] [推荐]台湾热炒大陆房地产考察团

[复制链接] 0
回复
83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4-29 10:3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000亿元新台币的巨大商业能量,唤醒的不仅是岛内媒体报道的热情,还有台湾业界以及各县市长们的关切目光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任韧发自香港 “慈湖的环境很有味道,满眼绿色,没有沙尘,让人神往。我们认为,任何开发都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谈起桃园慈湖两蒋文化园区的参访之旅,SOHO中国CEO张欣语调轻快,欣喜与爱惜之情溢于言表。
  
  事实上,风景秀丽的慈湖景区,不过是这支“陆港房地产企业家台湾考察团”参访行程的其中一站。四天三夜台湾之旅,考察团行程满档,惊喜不断。
  
  高达5000亿的身价诱惑早在考察团抵台之前,岛内媒体《中国时报》就对此行安排和目的做了细致分析:“这些身价不凡的地产大亨,此番来台参观的重点,主要锁定两岸开放所衍生的观光、物流商机,计划参访慈湖、桃园物流航空城以及屏东垦丁等地;而天侯佳、空气好的中南部,如台中市七期等,则是他们评估未来开放大陆客来台投资地产之后,在台置业选项之一……”类似的分析和报道,在岛内一时间铺天盖地,媒体所倾注的热情,比去年亚洲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前往台中考察地产时的报道热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翻开“陆港房地产企业家台湾考察团”的名单,就能很容易理解岛内媒体高涨的热情从何而来:凤凰卫视行政总裁、中城乐天房地产董事长刘长乐,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SOHO中国CEO张欣,广州富力地产董事局主席李思廉,北京万通地产董事局主席冯仑,棕榈泉董事会主席曾伟和执行董事杨蓉蓉,雅居乐地产CEO陈卓贤,建业地产董事长胡葆森。
  
  这一长串名字和头衔的背后,是总值达到5000亿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的身价。巨大商业潜力唤醒的不仅是媒体报道的热情,还有台湾业界以及各县市长们的关切目光。为了欢迎考察团到台参访,桃园县长朱立伦特地将赴韩国访问的时间延后半天,目的就是要亲自争取他们来桃园投资;台中市长胡志强,也特别延后欧洲行程,亲自接见。
  
  台湾媒体大阵仗报道4月21日,“陆港房地产企业家台湾考察团”刚抵台湾,就受到岛内媒体超过30组记者,以现场连线方式大阵仗报道的“高规格”迎接。这也许预示着这群陆港客人的宝岛之行,注定会伴随不尽的热闹、喧嚣和讨论。考察团的说法是,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新的领导人上任,将会是两岸三地一个重要的时机,他们以“试水之旅”表达自己的探寻之意。
  
  不过在台湾媒体热热闹闹、连篇累牍的报道之下,“陆港房地产企业家台湾考察团”这个正式名称反倒不常被提及,媒体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方便,冠之以“地产团”、“富豪团”甚或“炒楼团”的名称,扩大报道之下,意外让台湾坊间传出“炒楼”、“吸金”等传闻。
  
  对此,活动召集人刘长乐特地作出澄清:“我们为了宝岛来,不看蓝绿不看人,台湾媒体多元声音要适应。”刘长乐也表示,这次到台有如“蜻蜓点水”,未来投资要看岛内法令的开放程度。他也相信将来马英九上任后应该会有变化,团员们回去后,将谨慎评估对台湾的投资决策。
  
  投资动作还等“520”
  
  投资决策尚未评估,客人们的“心头最爱”却已逐渐清晰。桃园慈湖两蒋文化园区、台中水湳经贸园区等地,都有人展现高度兴趣。
  
  岛内有媒体“察言观色”,以细节描绘他们游览慈湖景区后的心情:“棕榈泉董事长曾伟游园时,牵着妻子杨蓉蓉的手悠闲散步,他说后慈湖跟杭州很像,并认为这封闭了半世纪的生态环境极具观光卖点。一行人绕行后慈湖小径、穿过‘战备隧道’、‘战备指挥所’和碉堡。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我们今天走过了很多隧道,听说是从前防共军的……’大家哄堂大笑,潘再接腔‘我说嘛!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是和平的力量最大……’现场更是笑成一团。”
  
  刘长乐所言“台湾法令”,目前还不能开放大陆资金投资台湾房地产。不过由于两岸开放大势所趋,候任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已经宣布将对大陆资金投资房地产打开大门,但投资住宅部分将有配套限制措施。岛内有评论认为,由于这部分还涉及相关法令修正,且不是马英九上台后第一波要推动的政务,因此相关政策细节与配套措施研拟,都要到5月20日上任后才会进行。
  
  但显而易见的成果是,考察团决定成立两岸文化基金会,第一期先捐资3000万元新台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再扩大其它层面交流。
  
  大陆地产考察团行程一览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大陆地产考察团这趟“试水之旅”,四天三夜。
  
  第一站首先参观台北内湖科学园区,晚上和台北市长郝龙斌在内的多名岛内县市首长共进晚餐。虽然只是短暂停留,台北市政府依然拿出手中炙手可热的开发计划如车站双子星、重大都更案等重大建设,争取吸引投资。
  
  第二天,考察团参访观光景点慈湖,以及桃园积极推动的航空城。接着下午到台中,除了听取水湳经贸园区简报,还有重头戏第七期重划区的豪宅区巡礼,晚上就住在精品旅馆,体验台湾特有的高档汽车旅馆设计。
  
  第三天再往南走,参观屏东的大鹏湾风景区,再赴位于台湾的最南端,可与海南三亚媲美的垦丁。
  
  最后一天,拜会星云大师,并在佛光山共享斋饭,为整个考察活动划下句点。
  
  台湾人眼中的大陆富豪没有霸气,没有不可一世,原来大陆地产大亨们是那么和善亲切!他们给台湾人留下了好感,但也有疑虑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张秋惟发自台北 距离“大选”结束不过短短1个月, 对身处台湾小岛的民众来说, 许多政治情势、经济氛围、两岸关系的变化,却快得令人有些措手不及。冰冻八年的两岸关系,一夕之间骤变,以往的敌我意识变得模糊,坊间充斥着大陆开放对台能带来多大商机的议题。
  
  以这次由大陆九位房地产大亨所组成的四天三夜台湾参访团为例,即可看出台湾社会在这波强烈潮流冲击下的细微变化。
  
  神秘三四十年前的台湾,适逢经济正在起飞的阶段,对中国大陆的信息及报道相当缺乏,大多数的民众也没有太多的心思想去了解对岸。除了教科书里那个“大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粗略印象外,台湾民众能念得出名字的,仅限于在台面上的少数政治人物。
  
  大陆经济开放后,经济实力逐渐引人注目。大陆人在海外的惊人消费实力在电视上频频展现,花钱不眨眼的传言也时有所闻,这才知道大陆新崛起的有钱人变多了。但台湾民众对所谓大陆有钱人的印象还是很模糊。
  
  这次大陆富豪地产考察团的成员,应该是台湾民众首次近距离接触到的具体人物。在考察团还未抵达台湾前,众家媒体记者们就开始争相报道这群身价不凡的富豪们的家世背景、身家规模等等,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好感可当考察团成员抵达台湾后,看到比想像中来得年轻、亲切、谈吐表现皆不俗的大陆富豪团成员时,还真跌破许多人的眼镜。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大陆富豪啊!从刚开始的模糊印象一片片拼凑出整体轮廓,没有霸气,没有不可一世、目中无人的高傲,取而代之的是和善亲切的待人态度。说实话,许多民众应该是颇有好感的。
  
  媒体随即开始追星式的轰炸。从以往连听都没听过的人名,到他们出关时所带的顶级LV行李箱、沿途所吃餐点、衣服配件,连其中一位富豪随身所带的顶级相机都花了好长篇幅介绍,更遑论其中较受瞩目的两对夫妻档——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张欣夫妇及棕榈泉控股主席曾伟、杨蓉蓉夫妇的恋爱故事。
  
  疑虑连续大幅度的渲染报道,开始令有些民众感到厌倦——当看到媒体整天不断吹捧这些大陆地产团对台湾可能带来的无限商机时,当看到一些地方官员小心翼翼、深怕怠慢了这群大陆富豪而失掉可能到手的投资机会时,当记者们不断地追问这群他们眼中的贵客是否有兴趣投资台湾、不断揣测他们感兴趣哪些投资点时——那种急迫地要对方掏出银两来救台湾的感觉,看在一些台湾民众眼中,有些无奈也有些错愕。
  
  其实,部分民众对开放投资是存有疑虑的。因为他们怕陆资、港资进来炒楼,使得年轻人更买不起房子。毕竟选后岛内的房价在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公司的哄抬下,涨得太快了。举个例子来说,台北市的亚太会馆“大选”前的标售底价为69亿元,选后不到两个月光景,标售底价马上提高到149亿元。
  
  而大陆富豪团的参访,使得台湾一些人借此塑造“两岸开放、会有更多资金‘钱进台湾’,台湾房市前景一片看好”的迹象,客观上再次间接助长房价的推升,这样的结果令市井小民心有不安。
  
  我想许多民众对此行的富豪团成员们,还是留有好印象的。但两岸交流的新芽才刚开始萌发,如何化解部分民众的疑虑,考验着新政府的智慧。
  
  4月21日中午,刘长乐在台北桃园机场刚下飞机,就被等候已久的台湾记者团团围住。凤凰卫视/供图“大陆地产考察团”成行幕后——专访“陆港房地产企业家赴台考察团”召集人刘长乐“萧万长先生和我在海南博鳌见面时,就拜托我把考察和投资重点放在南部”
  
  “虽然有些绿营县市长迫于压力没有出现,其实也派出了非常得力的助手接洽”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任韧发自香港 这次“大陆地产考察团”成员名单中,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刘长乐。作为考察团的召集人,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刘长乐在从台湾回到香港的第二天上午,就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独家专访,解密这次组织首个“大陆赴台地产考察团”的台前幕后。
  
  “团员都是我的好朋友”
  
  《国际先驱导报》:我们注意到你这次台湾之行有两个身份——凤凰卫视行政总裁和中城乐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媒体人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和你促成“陆港房地产企业家赴台考察团”实际成行有什么关系吗?在筹备过程中有哪些曲折?
  
  刘长乐:很多人包括台湾一些媒体,都猜测为什么由我来召集这个团?其实这些团员和我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一直很想去台湾探寻商机。但除我之外,所有老总在台湾都没有分公司。凤凰台湾分公司在当地有着很好的影响力和行动力,因此承担起了接应工作。
  
  我个人的双重身份,实际上既站在朋友的角度召集活动,又借助媒体人的便利尽到地主之谊,完全不是有些台湾媒体提出的“背景说”或“阴谋论”。我特别想澄清的是,前期办理入台证件的时候,台湾“陆委会”采取了非常配合的态度,有些操作甚至一反常规的快。可以看出台湾“朝野”两党在对考察团提供方便上已有共识,而并非有些媒体所说,“陆委会”和台湾当局在人事问题上作难。
  
  “垦丁可成第二个三亚”
  
  《国际先驱导报》: 考察团台湾之行由北到南一路参访,这样的行程安排有什么考虑?
  
  刘长乐:按照最初的安排,我们应该从高雄小岗机场入境,但因为要和星云大师的行程配合,最后调整成21日在台北桃园机场入境,从高雄离开。现在看来,这样安排还是有些遗憾。如果从南部入境,在外界杂音尚未出现之前,和南部县市首长见面的可能就会很大,他们受到媒体的压力和党内的压力也不会存在。
  
  我们其实对南部更加重视。萧万长先生和我在海南博鳌见面时,就拜托我把考察和投资重点放在南部。现在台北高档住宅的价格已经五倍于高雄,高雄有些普通住宅价格甚至比厦门还低,从高雄的人均GDP和物价指数来看,这很不合理。因此他完全不是出于选情或者意识形态的考虑,而是从一个专业财经人士角度给我们提出建议。
  
  另一个原因,我们团中的大部分人都在海南岛有投资。台湾南部尤其是垦丁气候跟海南岛相似,加上大鹏湾完全是一片处女地,如果政治气候和投资环境合适,完全有机会成为第二个三亚。因此对南部开发是大家的热切期望。
  
  “炒楼在香港是师奶才做的事”
  
  《国际先驱导报》:考察团的成员都可以称得上是商界领袖,总计5000亿元新台币的身价对台湾来说,也是名副其实的“贵客”。你们考察的重点是什么?
  
  刘长乐:有些媒体报道把我们降格成“炒楼团”,要知道“炒楼”在香港是师奶才做的事,这完全曲解了我们的原意。住宅开发不是我们考察重点,原因很简单:台湾住宅开发的规模太小,而且早就有人在做。我们的重点在于有可能出现的新型商机所牵动的房地产业,包括观光业、酒店和办公楼。
  
  比如观光方面,台湾现在有2700家旅行社,其中具有综合性开发功能的只有86家,这还是建立在去年370万观光客的规模上,如果将来有500万甚至1000万观光客来台,按照现在的接待能力完全无法胜任。
  
  在办公楼方面,如果两岸实现“三通”,起码航空公司要设办事处,加上开放陆资和旅游业,你说有多少新注册公司会出现?包括大陆投资商、海外投资商,还有台商回流带来的对商用办公楼的需求,你说会产生多大的经济效应?
  
  《国际先驱导报》:有人说2008年是中国大陆房地产业的“拐点”,大陆房地产市场不如以前那么好做了。这是否也是考察团赴台寻找更大市场和更多投资机会的原因呢?
  
  刘长乐:这种猜测是对的。一方面大陆宏观调控在加强,在外资准入以及内地投资房地产业方面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这些地产商投资扩张的热情都很高。比如我们团队中的李思廉、冯伦和胡葆森三人刚刚从美国考察回来,陈卓贤也刚从印度和越南考察回来。
  
  台湾对他们来说,虽然房地产投资规模较小,但文化认同比印度、越南和美国都要好。李思廉还说,“如果我投资台湾,一定是长期的,一定是友好的”。他们对台湾的初步投资设想,是要把酒店业做成一条珍珠线,从台北开始有一个,然后桃园一个,台东、高雄或垦丁各一个。这样的一条酒店连锁的珍珠线,对吸引大陆游客、振兴台湾观光业相当有利。
  
  “规划要等5月20日之后才能展开”
  
  《国际先驱导报》: 你认为台湾房地产的投资环境是否已经成熟了?如果没有,投资环境成熟的时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刘长乐:目前从政策角度并不清晰,外来资金的投资行为只局限于小型酒店业和小型商用房地产开发,而且还有种种清规戒律,所有规划都要等待5月20日之后才能展开。当然马英九上任并不意味着所有政策都会马上明晰,但“520”注定将成为一个里程碑。
  
  《国际先驱导报》: 考察团初步决定先斥资新台币3000万元成立基金会,并计划在台湾筹设文化会馆,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着手,这透露出什么讯息?
  
  刘长乐:这是因为投资者们对台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的认同。台湾文化是离中华文化最近、特征最明显、烙印最深的文化。比如台湾曾经是华语流行音乐中心,但现在这个中心在北京;台湾华语文化出版业是华人世界中最强的,但市场一直被政策禁锢。这都相当可惜。对大陆观光客来说,来台湾看什么?总不能每次都去看九族文化村和原住民风情吧?
  
  其实台湾有很深的文化资源,钱穆、林语堂、张大千、于右任还有胡适之,这些名人故居和故园都非常值得一去,当然还包括“活化石”李敖。台湾过去因为推行“去中国化”,刻意忽略这些文化资源,更让人遗憾。从企业家的角度看,在台湾投资政策还不明朗下,公司前期论证、规划的投资行为都无法展开,但是文化方面却可以立刻着手去做。这也体现了我们的诚意和加强两岸交流的导向。
  
  《国际先驱导报》: 你认为当前两岸经贸交流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刘长乐:实现两岸“三通”是当务之急,然后是开放大陆观光客赴台。开放陆资落地可以不那么着急,过于仓促容易产生问题,另外台湾民众适应也需要时间。
  
  “对杂音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国际先驱导报》: 我们再来谈您的另一个身份。从“媒体人”的角度,您对台湾媒体大阵仗全程跟踪报道考察团行程的表现怎么看?
  
  刘长乐:按赵少康和陈文茜的说法,台湾媒体报道是空前的。我们在台北落地时,所有电子媒体都到了。考察团参访佛光山时,现场转播车甚至超过了马英九和谢长廷拜访时的数目。我想原因很简单:这次“胡萧会”之后,萧万长在博鳌讲“融冰之旅”,我们就是第一个“融冰化雨”的团。
  
  如此大规模的报道,实际上反映了台湾媒体非常大的“期盼”,这并不是说台湾没钱了。为什么这么“疯狂”?“憋”得太久了:台商到大陆去了100多万,到现在为止,大陆不管什么“资”,到台湾的基本是零。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和失衡,且不谈两岸交流,即使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大的不和谐。因此媒体的热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蓄势待发”。
  
  《国际先驱导报》:岛内媒体最关注的是哪些方面?
  
  刘长乐:其实随着时间推移,媒体关注的焦点也在变化。刚开始大家关注我们对台湾的观感和有兴趣的投资对象;当一些媒体出现杂音和有些绿营县市长迫于压力没有出现时,媒体更关注我们的反应。但临走时,大家的焦点还是在我们的投资计划,比如什么时候来投资,在那些领域投资等。
  
  《国际先驱导报》:岛内媒体传出“炒楼”、“吸金”的负面报道,这样的声音也许在将来两岸交流的具体活动中还会出现。你对未来准备赴台考察投资的企业家有什么建议?
  
  刘长乐:不同的声音是岛内多元文化的反映,对此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另外,也要适应来自媒体的放大镜检验。
  
  台湾媒体竞争非常激烈,100多家媒体采写同一条新闻,都想写独家。比如我们招待蒋友柏吃饭,离席之后就有媒体冲到房间里拍,想从残席中看出我们吃过什么。严格来讲,这可能已经涉嫌侵犯隐私了。甚至还有媒体编造新闻,读这种像小说一样的新闻,我们有的团员很气愤,认为是对他们善意的曲解。
  
  “官方层面的礼遇空前”
  
  《国际先驱导报》: 除了媒体之外,台湾官方对你们的欢迎程度也是空前的,能不能介绍一下相关细节?
  
  刘长乐:我们是近年第一个到台湾的投资团。记得岛内有家媒体的评论说,曾几何时,不管真正有实力的台商还是“皮包商”去大陆,内地官员都会倾巢而动,给予最高规格接待。由于大陆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出现了一大批极具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当他们踏上这块眷恋已久的宝岛时,遇到的空前欢迎场面,让很多过来人似曾相识。有人说,三十年风水轮流转,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落差。但这不能说大陆人要多自豪多得意,恰恰说明大陆要珍惜,珍惜改革开放来之不易的成就,也要珍惜两岸开放这个非常难得的契机。
  
  另外说句老实话,出现一些媒体的杂音,说明我们还是要“披荆斩棘”。官方层面的礼遇确实也是空前的,包括在南部,虽然有些绿营县市长迫于压力没有出现,其实也派出了非常得力的助手接洽。台中市长胡志强则是所有接待官员中最细致的,台中的文化品位和城市活力也非常特殊,让人印象深刻。至于和官员的沟通上,由于两岸文化非常接近,跟台湾官员说话,就像跟东莞市长或者上海市委书记在聊天,不会有任何陌生感,完全不用担心。
  
  另外让考察团意外的是来自民间的欢迎。我们一路没有遇到任何示威者,也没有看到来自民间的反对标语或横幅。从北到南,民众都非常热情,这其实反映了现在的主流民意。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