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媒业] 突发事件中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

[复制链接] 1
回复
87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4-15 11:2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今世界,电视媒体正面临着矛盾与纷争更加复杂、突发事件不断增多的严峻形势。毫无疑问,及时、有效地报道突发事件,并在事件进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树立自己正确、可信、权威的公众形象,已经成为目前许多电视媒体倾力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要想圆满实现这一目标,妥善制定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是格外重要的。

  瞄准事态、迅速报道,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传播学鼻祖施拉姆曾经指出:对于公众危机,首先应该是信息公开。信息不透明,阻塞,将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心理,甚至会引发盲动、骚乱、暴乱等社会负面行为。当突发事件不断演进的时候,媒体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信息沟通者的角色。然而,我国新闻媒体在建国后近60年的工作实践中,曾因一度片面强调新闻的社会导向作用和维护稳定作用,往往对突发事件采取不报道、待事件妥善解决后再报道、或者不实事求是报道等一些不负责的做法,一定程度地损害了公众对突发事件应该享有的知情权。尽管近几年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但是其影响仍然没有彻底清除,它还或多或少影响和左右我们的新闻思维。那么,如何最快速地报道突发事件呢?笔者认为:

  1. 建立全天候的新闻频道,合理配置新闻时段

  所谓全天候新闻频道,是指以消息播报为主要内容,以新闻滚动播出为主要特色,强调整体感的节目频道。它的主要特点是以早间新闻、午间新闻和晚间新闻为中心,各整点新闻为辅助,大密度、高频率的新闻滚动播报,如:美国的CNN新闻频道、英国的BBC新闻频道、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由于新闻频道具有这种独特优势,就能保证事件发生后,公众打开电视机便可在相应的新闻时段里看到详细的报道。

  2.发挥新闻直播的作用

  真正能体现电视新闻最大时效优势的手段是现场直播。由于现场直播能够直接摄取新闻现场的人物、事件、音响和环境氛围,与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进行,所以它已成为当代电视新闻最具活力的一种节目形态,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的当时,各大电视网立刻停止正常节目播出,迅速进入直播,当时的纽约市长不停地在电视上发布交通管制、道路封闭、飞机场全部关闭等相关信息,近90%的公众通过直播了解事态进展,合理安排出行线路。2003年2月发生的美国哥伦比亚号太空穿梭机失事事件、3月爆发的美伊战争,中央电视台一、四、九三个频道直接中断正在播出的节目,插播这两个重大国际事件,对美伊战争还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直播尝试,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突破。

  3.通过连线报道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为了突破画面传输对时效性的限制,电视新闻更多采取连线报道的形式来赢得时效。连线技术途径主要包括电话、卫星、网络等,有时它声画俱全,有时它只有音频而没有视频。连线报道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交流互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态势,及时、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以来,每天24小时滚动播出的整点新闻中,大量前方记者的最新报道,都是通过电话连线手段来进行的:几乎所有突发事件的报道,都是先通过电话连线介绍事情简要概况,再在随后的新闻时段里播出前方记者传回的图像新闻。

  4.利用字幕插播,提升新闻信息量

  字幕新闻一般具有简约、精练、鲜活、朴实的文字特点,制作起来省时、省力,不受时空限制,能够迅速播出和及时更新。同时,字幕新闻的播出不会影响其他节目的正常播出。现在,字幕游动插播在正常电视节目中使用的频率已越来越高。如果需要,它完全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滚动更新新闻信息。

  5. 变终结式报道为连续报道

  终结式报道是事件发生后不立即报道,而是待事件有了结果、弄清楚了原因、有了处理意见、统一了报道口径后,再进行报道。这种报道不能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给公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发展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的事态,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报道。它最大的优势是以事件的变动为新闻依据,分段分次地将事件发展中有价值的新动态及时传递给公众,满足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掌握和了解的需求。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连续报道不仅是危急时刻信息传播的绿色通道,而且也成为民心的“稳压器”,它对于引导舆论、动员民众、维护稳定、共度难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配合政府妥善处置事件,体现电视媒体的人文关怀

  1.及时发布预警信号,使公众做好防范准备

  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有些突发事件事先能被预测到,像台风、暴雨、暴雪等,这就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防御时间。我们的电视媒体应该抓住这个难得机遇,科学制定灾害性天气报道计划,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高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各项应对准备,让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否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2007年8月18日,在台风“圣帕”登陆浙江之前,浙江电视台及时在《浙江新闻》和其他新闻节目里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呼吁公众做好各种防范准备,提醒台风期间公众生活应注意的事项,从而大大地减少了损失。

  2.迅速发布政府的各项指令,动员公众参与事件的处置

  当突发事件,尤其是给公众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波及范围广的突发事件出现后,各级政府会紧急发布动员令,并启动应急预案。这时,电视媒体就要责无旁贷地及时发布政府的各项指令和应急预案,让公众认识到推行的必要性,动员他们自觉参加处置活动,使事件向好的方向转化。例如:2007年春季,辽宁省突降一场50年以来最大的暴风雪,交通瘫痪,人们出行受阻。面对危情,省、市各级政府果断发布全民清雪令和应急预案,全省各市电视台及时在各档新闻节目中发布这些信息,动员各级部门和广大公众走上街头,积极清雪,并详细报道清雪情况,大力表扬正面典型,倡导扶老携幼、文明礼让、互帮互助的社会美德,充分扮演了组织公众共同应对危机的“动员者”角色。

  3、适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电视媒体适时传播科学知识,不仅能够改善公众的知识结构,提高公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还能破除愚昧、迷信,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2003年春季“非典”爆发后,中央电视台的《为您服务》栏目和《生活》栏目结合实际,积极宣传介绍一些防治“非典”的常识和小窍门,简单适用,通俗易懂,受到公众的欢迎。

  4.坚持健康、向上的基调,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实践证明,报道突发事件,在价值取向上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着眼于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轰动效应。具体而言,报道突发事件,记者应把握好四个“度”:在量度上,不搞“有闻必录”,而求突出重点;在程度上,坚持实事求是,不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夸饰,不为迎合受众口味而媚俗;在力度上,保持适当规模,不炒作,不过分;在尺度上,遵守宣传纪律、把握政策口径。

  5.进行舆论监督、弘扬社会正气

  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可能是纷繁复杂、盘根错节的,其中固然有不可抗力等自然因素,更有或深不可测、或秘而不宣的人为因素,一起突发事件可能暴露出方方面面的问题,它在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成为拨乱反正的绝好契机――把问题暴露在阳光下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突发事件中,必要的舆论监督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和领导改进工作作风,汲取经验教训,使事件向有利方向转化,以此来弘扬社会正气,明辨是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媒体组织架构和保障机制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要想真正、出色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和不替代的作用,就必须把报道的运作和管理全面纳入到媒体组织的专业事务管理之中,即科学、有效地建立起组织架构和保障机制,统一领导﹑分工协作,提供完备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保障支持。

  1.建立大编辑部体制

  所谓“大编辑部体制”,就是建立一个大编辑部,它作为整个频道的大脑、中枢神经,对新闻资源进行统一协调、配置,统一策划选题、统一使用设备、统一调度记者。记者采集回来的新闻素材由大编辑部统一调配,各栏目能够各取所需。当突发事件出现时,大编辑部能及时打通各个栏目,统一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统一安排栏目的播出时间,使各个栏目都围绕一个主题来安排节目内容。这样既可避免题材之争,又可以同一时间进行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报道,从而产生报道的规模效应。例如:香港凤凰卫视在美国“9·11事件”、美伊战争、广西南丹矿难、松花江水污染等一些突发事件中,经常打通栏目时间,推出长达一两小时的大型报道,既为关注报道的观众提供详细的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也借此适时地掀起报道的高潮,为整个报道造出浩大声势。

  2.征集新闻线索、畅通信息渠道

  新闻界有“线索好,报道就好了一半”的说法。在突发事件中,各新闻媒体都是使尽浑身解数,尽快获取新闻线索,赶赴现场采访,以发布独家新闻。看来,电视媒体要想在突发事件采访中出奇制胜,就必须开设24小时热线电话和邮箱,并设立报料奖,鼓励观众提供好的新闻线索。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就十分重视与观众沟通联络,观众为了反映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打电话,寄信,发邮件,有的还直接登门拜访。1994年6月长春市二道区净月皮鞋厂发生工人苯中毒事件,40名工人中毒送进医院进行抢救。节目组接到观众的热线电话后,当天就派记者乘飞机赶往长春,进行紧张的采访拍摄,第三天节目就播出。

  3.启动突发事件下的领导机制,发挥整体协调能力

  突发事件报道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电视媒体中,无论是新闻采编部门,还是技术保障部门、或是行政服务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并发挥出各自的有效作用。这就需要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做到管理的有序、有力、高效。比如:在突发事件中,可设专职联络员与宣传主管部门保持通畅、密切的沟通。重大突发事件期间,领导小组每天都要力争召开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传达上级指示和精神,找出报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合理调配人力,让不同频道、不同节目的记者、编辑齐出动,统一安排摄录设备、采访车辆,科学调整节目播出时间,必要时可开设特别节目。

  4.在节目创优、财力、物力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尽管突发事件报道费心、费力,但是它一旦成功却能极大提高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记者的知名度。目前,国外电视媒体一般都重金奖励在这方面有杰出成就的记者。我国的电视媒体也不妨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在目标管理考核中,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像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栏目、上海电视台的《新闻坊》栏目、江苏电视台的《1860新闻眼》栏目、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栏目,突发事件报道在节目考核评比中占据很高的比重,一条突发事件报道可以抵得上三条甚至四条普通报道的分值。在西方,突发事件报道还是许多著名新闻评奖活动,如普利策新闻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等评奖活动的重要参评类别之一。目前,我国的“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和各省、市的新闻评比活动,也应效仿国外的做法,尽量扩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参评数量,提高它们获奖的概率和等级。同时,电视媒体每年要作出充足的经费预算,以保障记者采访突发事件的旅差支出。另外,有条件的电视媒体,还要购买微波、卫星新闻采访车(SNG)、远程传输交互系统、便携式电脑、微型摄像机、可拍摄手机等先进设备,为突发事件报道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基础。

沙发
发表于 2008-4-19 15:12:15 | 只看该作者
反思及时,落实及时,中国传媒也要崛起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