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是否应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控股境内中资银行的问题,网上出现了严重分歧。流量非常高的人民网对此展开了网络调查,设置四个选项:一、坚决反对,不能把金融机构交给外资;二、反对,要求对方对我国企业采取给予对等待遇;三、支持,引进外资对中国有好处;四、说不清楚。截至记者发稿时,在参加投票的728196人中,554692票坚决反对占76.2%,7777票反对占1.1%,161115票支持占22.1%,4612票说不清楚占0.6%。 许多网友也在各大论坛发表自己的看法,网民“东方一夫”认为:“外资控股中国银行没准就是今天的资本市场的一种新生事物现象,它的出现必然会给其他国有银行业在服务水平、风险意识、生存危机、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等传统理念上带来较大的改进与更新,并会因为相对公开、公平的竞争而带来今后金融业更大的公正。”但是更多网友对外资控股中国银行表示担忧。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证券研究所主任张宏良在自己的博客上发文认为,“中国将成为有史以来国有银行任凭外资控股的惟一国家,成为世界一体化过程中国民丧失经济和金融控制权的第一个国家。该决定将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分期意义的里程碑式文件,是中国将由此开始丧失经济和金融主导权的历史性标志。”他的理由是:“现代银行不仅垄断了社会所有经济资源,同时还垄断了社会所有的信息资源,以及社会政治、军事,安全、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所有单位和个人的全部资讯。控股银行实际上就是控制了整个国家经济。” 另一种看法: 外资控股中资银行比例或放开并购预期带来交易机会 3月27日,中国银监会在其网站发布了《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有分析认为,该意见稿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取消了对外资控股中国银行的比例限制。但也有观点认为,由于该文件只是银监会发布的一个监管性文件,并不能就此简单认定银行业要向外资“门户大开”。业内分析师认为此消息对大银行实质影响不大,建议投资者多留意来自中型上市银行的消息面变化,其中可能蕴藏着源于“外资控股”的交易性机会。 疑问:外资控股中资银行比例放开? 3月27日,中国银监会在其网站发布了《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份意见稿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取消了对外资控股中资银行的比例限制,境外金融机构或可取得境内中资银行控制权。按照征求意见稿的界定,所谓“银行控股股东”,是指直接或间接拥有该银行25%以上表决权股份;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该银行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权任免该银行董事会或同类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该银行董事会或同类机构占多数表决权;经银监会认定的可对该银行直接或间接地施加控制性影响的其他情形。征求意见稿特别指出,境外机构取得境内中资银行的控制权,应当符合一系列条件,但是,关于持股上限的限制却没有作特别说明。 此前,根据银监会2003年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境外金融机构对上市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25%的,对该上市金融机构仍按照中资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不过,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经多次表示,现行的《外商投资法》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外资金融机构可以拥有从1%到100%的所有权,外资控股国内银行没有法律上的任何障碍。 正是征求意见稿出现的这个微妙变化,令市场猜测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监管政策可能在酝酿着新的变化。但另外的观点认为,不能仅凭上述“雾里看花”的表述就认为外资控股中资银行比例已经放开,对于兹事体大的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包括银监会在内的管理层今后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现状:全部中资银行已被外资参股或控制 目前,外资银行在华已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根据统计,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国内全部银行已被18家外资银行参股或控制。 例如:2005年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联合组成的财团出资26亿元人民币,购入华夏银行约5.872亿股份,占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4%,目前德国银行对华夏已形成了联合控制。此外,花旗集团在2003年出资6700万美元收购浦发银行4.62%的股份,超过1.8亿股,并且协议规定日后花旗集团有权收购19.9%的股份。目前持股3.78%。 判断:相关个股可能面临交易性机会 中银国际袁琳认为,如果该征求意见稿获得通过,其中的条款将大大推动我国银行系统的开放,对我国银行业的长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如果能够获得控股股东的地位,那么外资机构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将有助于国内银行业务的深入开展,可能会为部分外商投资者入股小型银行创造机遇。另有观点认为,该征求意见稿可能强化市场对银行业“外资并购”的预期,相关的个股可能面临交易性机会…… 来源:
中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