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男子俱乐部”,这是个只有几个月历史的小圈子,它在2007年7月才由两个媒体人和两个公关人成立,但这个以玩笑想法开始的小组织现在人气爆满,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城市画报》、《周末画报》、“鲁豫有约”、旅游卫视、《南方都市报》…… 而所有的一切却没有经过任何的策划,几乎没有传播成本,只缘于几条短信。作为发起人之一,时尚圈知名人士,原《周末画报》副总经理李孟夏在作客宣亚“传媒 面对面”时说道,公关人在做媒体策划时,关键是要把握整个社会潜在情感需求,在适当的时候投放合适的元素,将会掀起一场“多米诺”式的传播反应。 “内向男子俱乐部”的成立原因仅是:“有次聊天突然聊到内向男这个话题,都觉得身边貌似外向其实内向的男人遍地都是,于是我们就决定组成这样一个组织。”至于参加这个俱乐部后到底能干点什么?他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这本身就是一个玩笑。 这条招募通告知短信写得非常无厘头,“诚邀京城各位有品位有内涵有气质的内向男公关、男媒体加入‘内向男子俱乐部’。入会条件:见到生人会脸红,在众人面前会害臊,连给喜欢的人发短信时拇指都会滴汗……” 没有作任何的推广,仅凭几条群发短信,就将“内向男子俱乐部”传播得风生水起,整个传播过程,从一开始的意见领袖的玩笑创意,到口碑传播,MSN、QQ群的建立引发众多参与者。媒体迅速地捕捉到这一讯信,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相互映射,最终引发传播爆炸。 谈到这个案例,《东方企业家》的主编黄锫坚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引爆点》,其中观点与这个案例不谋而合。这是《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 尔的一部才华横溢之作。他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风潮研究为切入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学和营销模式。 作者认为,思想、行为、信息以及产品常常会像传染病爆发一样,迅速传播蔓延。正如一个病人就能引起一场全城流感;如果个别工作人员对顾客大打出手,或几位 涂鸦爱好者管不住自己,也能在地铁里掀起一场犯罪浪潮;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还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这些现象均属“社会流行潮”,它爆发的那一刻,即 达到临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要学会引爆,我们需要把握几个原则: 一、个别人法则(the law of the few): 流行的兴起系于关键的少数人身上。在社会流行潮中,“内行”们就是数据库,他们为大家提供信息,“联系员”是社会黏合剂,他们四处传播 信息。同时还有一群专门的“推销员”如果人们对传来的信息不相信,他们就有能力说服大家,而且,与其他两种人一样,这些人对于发起口头信息传播潮也至关重 要。“内向男子俱乐部”这个案例中,李孟夏们就成功地充当了这些角色 二、附着力法则(the stickiness factor) 一则信息成功的具体因素就是在于其“附着”性。一旦建议变得实际而且符合个人的需要,它就会令人难忘。“内 向男子俱乐部”恰恰符合了现实的情感需求,就象孟夏说的:希望有一天,每个内向男子能够站起来,恢复内向品质原有的骄傲,不再需要什么“内向男子俱乐部” 的改造,人生而平等,无论内向外向,都是造物主的完美作品。 三、环境威力法则(the power of context)实质就是,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决定着我们的内心状态现在社会上。“内向”其实是一个带有负面的词汇,媒体尽是这样的报道:《内向男子不堪 忍受野蛮女友杀人灭口》、《性格内向男子砍死妻女侄子砍伤岳母后自首》、《内向男子疑心领导挑刺闭门在家磕头不止》……所有的“成功学”的培训也将“内向 人群”做为重点目标对象,仿佛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这个案例同样也给了我们传播人几个经验: 经验一:要想发起流行潮,就必须做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到关键方面。 经验二:世界并非是我们一相情愿认为的我们直觉中的世界。 经验三:成功发起流行潮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具备一个基本的信念。那就是,制造变化是可能的,人们是能够在一些特定力量的驱使下,骤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的。 来源:小吴哥的博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2 9:07: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