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媒业] 报纸发行竞争与低价策略的运用

[复制链接] 2
回复
79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0-16 16:3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报纸发行竞争与低价策略的运用
来源:《今传媒》  作者:骆正林


  市场机制在报业经营中发挥作用,使中国报人体会到办报的艰辛和冷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速度,于是,报纸也在一夜之间过上了好日子。社会变动速度加快,公众求知欲望增强,给报纸内容扩张提供了版面空间;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企业重视形象宣传,给报纸经营带来了赢利空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原有报纸开始扩版,各级部门争办新报,报纸纷纷提高定价,利用行政力量摊派发行,各家报社都过上了令社会羡慕的“小康生活”。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新办报纸再掀高潮,尤其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都市报崛起,打破了中国报业单纯依靠邮局发行的局面,各报纷纷进入市场走自办发行之路。进入市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失败者,于是报业大战在全国风起云涌。

  一、报纸发行是报业经营的生命线

  在计划经济年代,报纸被看成宣传品,报社的管理者只关注政治宣传,而对经营不感兴趣。由于过度强调报纸的喉舌功能,报纸的商品属性一直被忽视。而进入市场经济后,报社成了赢利主体,发行对报纸的生存变得越来越重要。

  ⒈发行是报纸利润的第一来源

  在计划经济年代,报纸发行靠红头文件强行摊派,因此报纸普遍对利润考虑不多。改革开放后,随着报社经营意识的觉醒,邮发合一越来越暴露出弊端:发行成本高、投递速度慢、服务态度差、报刊遗漏多,这些弊端导致读者对报纸发行的严重不满,并成为了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冲破这一障碍,中国报业开始寻找重生之路。

  在寻找赢利空间的时候,很多报纸首先想到的是提高报价。在报纸容量没有饱和的情况下,行政摊派依然维持了报纸的发行量。但是,当报价提高到一定空间后,报价开始冲击发行。再加上支付给邮局的发行费率居高不下,“最低的占报价的25%,最高的占40%”。于是,《洛阳日报》《广州日报》《天津日报》等有先见之明的报社,开始走自办发行之路,主动走向市场,勇敢接受读者的挑选。

  ⒉发行是二次营销的关键资本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销售模式和一般商品不大一样。一般商品进入流通阶段,成本分摊在价格上,一次性从顾客手中取回。报纸成本的回收却分两次:第一次是成品报纸走上报摊卖给消费者,卖出内容,回收部分成本和消费者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是报纸将在发行中赚到的“注意力”作为商品,卖给广告客户,再回收部分成本,赢得足够的利润。报纸的两次销售,使报纸的成本回收分散在广告和发行两头。近年,广告市场发展较快,报纸从广告中已获利颇丰,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相比,已经退到了相对次要的地位。

  但是,报纸的两次营销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第一次营销成果直接决定第二次营销的成败。广告商之所以愿意在一家报纸上投放广告,是因为报纸能够把商品和服务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读者。如果报纸发行量不大,报纸在读者中没有影响力,广告客户就不可能做冤大头,把钱往“茅坑”里投。因此,报社与广告商谈判的重要砝码就是发行量,没有发行量的报纸不会让广告商满意,报纸的第二次销售就不可能成功。

  ⒊发行是报纸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报业市场上,发行量是报纸实力的象征,它是报纸质量、实力、影响力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正是因为发行是报纸生存的生命线,因此每到发行季节,各家报纸都使尽招数来扩大报纸的发行量。上世纪80年代,很多报刊的发行工作一般在11月份以后开始。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各报发行时间一提再提,现在基本上从夏天就开始征订下一年度的报刊,征订大战也是此起彼伏。

  二、报纸为了追求发行打起价格战

  报纸销售是二次销售,因此成本回收有其独特的模式。在今天的报业市场上,绝大多数报纸在发行上是亏损的,报纸发行价格远远赶不上报纸的生产成本,报纸的成本回收越来越依靠第二次销售。为了在短期内提高发行量,扩大广告销售业绩,各家报社不断调控发行亏损与广告收益之间的平衡,在能够承受的“临界点”上尽量压低报价,打垮对手。在价格大战中,各家报纸斗智斗勇,使尽招数,当单纯的价格战难以奏效的时候,各报又双管齐下,用价格诱惑和感情投资来争取和稳定读者。

  ⒈冲击价格底线

  目前,在报业市场上打价格战的报纸,主要是都市报。都市报是以市民为读者对象,比较多地关注城市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因此同质现象严重。在同质化的市场上,低价位确实能够在短期内吸引消费者,扩大发行量。因此在很多大城市相继出现了报业大战,各地报纸的价格底线一次又一次地被冲破。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一些报纸因为打价格战而进入了市场,守住了市场,甚至是扩大了市场,低价牌成了都市报竞争的一个最基本的策略。

  ⒉改进服务质量

  都市报的崛起,使中国报业逐渐从“暴利时代”向“创利时代”回归。在报业大战中,打低价牌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为了使降价的成果能够得到巩固,各家报社使尽招数,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感动读者,稳定读者队伍,扩大报纸的发行量。为了方便读者订报,现在很多报纸都实现了上门订报、电话订报、银行订报和网上订报。

  ⒊改进降价方式

  报纸在竞争的时候,除了明码降价以外,还掏空心思,利用较为隐蔽的手法来达到降价的结果。因为进入市场的都市报,报价已经不能再低,再低就等于白送。报社并不忌讳白送,但白送的报纸往往会造成报纸功能异化,给那些不看报的人糟蹋报纸提供方便。为了让报纸这种商品真正实现它的商品价值,为了让想读报纸的人真正读到几乎是白送的报纸,各报就通过订报打折、送礼品等方式来吸引读者订报。2005年4月19日,福建《东南快报》还推出了一种新的发行方式——租报发行。由于现在的报纸定价已经抵不上纸张成本,因此《东南快报》干脆把报纸租给读者免费阅读,到月底报社派发行员到读者家中回收报纸。

  三、低价策略是一把双刃剑

  价格战是利用价格的杠杆原理,来调节市场供求、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很多人认为价格战是最低层次的竞争手段,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老牌报纸,还是新办报纸,只要敢打价格战,至少可以证明它不甘平庸,敢于用生命做赌注,颠覆现有报业格局,换来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报纸打价格战时常发生,并且还屡获成功。

  ⒈价格战帮助新报抢市场

  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新办报纸就像天外来客一样,被排挤在现有市场格局之外。面对突然降临的新面孔,读者往往不会改变原有的购买和阅读习惯,而去选择一份不曾认识的新报纸。缺乏社会认同的报纸,广告商也不会有足够的兴趣。为了让社会能够快速地接纳自己,新报入市的最佳策略之一就是大声吆喝,降低报价,给读者更多的实惠。尤其在同质化程度非常高的都市报市场,大家内容基本相同,此时价格就成为赢得消费者最直观、最明显、最容易的手段。

  ⒉老报借助价格战争领土

  报业市场寸土寸金,只要有竞争存在,报业格局就会始终在调整。对于老牌报纸来说,一方面它要和自己熟悉的对手博弈现有市场,另一方面也要提防新对手从背后插一刀。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家报纸只有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它的生存才有安全感。对老牌报纸来说,守住阵地、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打价格战,利用自身已有的报业资源和资本优势,逼退甚至挤垮竞争对手。1993年《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之间也发生过一场价格战,《泰晤士报》就是通过降低报价从《每日电讯报》那里抢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⒊各报在竞争中走向成熟

  没有竞争就没有繁荣,有了竞争才有优胜劣汰,才有报刊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在计划经济年代,所有报纸的发行都靠政府指令,因此报社被宠坏了,编辑记者按部就班、得过且过,事业发展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新报不断创办,行政指令越来越不吃香,这时报刊价格战蜂拥而起,全国各大城市处处冒烟。价格战让报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使中国报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在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中,很多报纸开始认真考虑经营与管理,逐渐建立起了符合市场要求的报人队伍,也让一批精明的报人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总体上来看,报业价格战使市场上的报纸更加好看了,报业市场出现了以前任何时代都没有的繁荣。报业大战正在使中国报纸不断成熟起来,中国报业越来越适应在市场中求生存。

 ⒋价格战开拓了广告资源

  在报业大战中,参战报纸都是勇士。这些勇士在市场角逐中都会受到社会关注,报纸的知名度都会得到提高。从目前中国的传媒环境看,报业大战赶上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价格战一般不会让某家报纸轻易退出市场,而是让所有报纸的知名度都会上升。报纸知名度是报社珍贵的无形资产,是吸引广告商,开拓广告市场的重要资本。从全国范围看,报业大战可能会引起市场资源在各报之间重新分配,但从总体上来说,报业大战使报业广告资源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因为价格战使广告客户看到了报纸的魅力所在,也增强了他们投资广告的信心。

  ⒌价格战促进了报业改革

  都市报的价格战,使报纸感到面对市场不可能有安逸的生活,只有不断拼搏,才有幸福的生活。因此,价格战的过程也是伴随着报业改革的过程。价格战不是党报之间的战争,但是却是党报增量的较量。价格战成了党报改革的试验田,为党报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许多党报正在从报业大战中寻找经验,主动开始向市场进攻。

  价格战是一种快速的、致命的、打击对手的方法,是一种杀伤性极强的武器,但是价格战是高风险、高收益并存的实力战,是一把双刃剑,用的不好,不但不会击溃别人,反而误伤了自己。因此,价格战使用不当就会破坏报业生态,使报业发展遭到重创。

  ⒈报纸成了废报

  由于在价格战中,各家报纸为了能够在发行量上打倒对手,因此疯狂降低报纸的价格。某地报业大战打到最激烈的时候,出现了5分钱一份报的现象。此时,一位收破烂的老头看到了商机,从报纸印刷厂买来成捆新报直接转卖给纸厂,结果还很赚了一笔。而在南京,这样的现象同样发生过。

  ⒉增加了出报成本

  报纸广告有滞后性的特点。在报业大战的初期,一方面低价稀释了报业利润,增加了报业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广告客户还在观望,报纸扭亏遥遥无期,因此容易破坏报社的财务状况,把报社拖入经济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低价策略是报纸的资金战、实力战,如果一家报社资金不雄厚,广告收益不明显,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纸张的需要越来越多,再加上环保的原因,纸张价格不断上扬。而恶性竞争、过分压价,使报纸的成本不断提高,往往会出现参战报纸两败俱伤的局面。在各地的报业大战中,有些报社因为纸张价格上涨,报纸价格下滑,因此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一些报社到了无钱支付纸张费,一拖再拖纸厂的费用,造成纸厂停供新闻纸的局面。

  ⒊搞乱了管理机制

  我国报社都是国有事业单位,报业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因此当报纸出现亏损的时候,往往会使报社内部出现矛盾,互相推卸责任,结果使报纸经营出现混乱。尤其是在当前,报社的管理层并没有随报纸进入市场,即使他们有进入市场的愿望,也难以和上级管理者达成默契。当报业大战使报社亏损的时候,各种力量会以不同利益代表者的身份干预报社经营,报社会立即陷入无休止的责任争论中。正是因为报业内部产权模糊,经营风险缺乏责任人,报业市场没有成熟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因此价格战带来的结果是报社人心不稳,报业市场过度混乱,国有资产快速流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政府的力量来重新协调市场。

  ⒋破坏了赢利结构

  报业发展要有自己的赢利结构,它必须靠发行、广告、活动等多个赢利点来支撑,才能使报纸进入健康、良性的发展状态。而在价格战中,各报普遍放弃了在发行上回收成本的努力,而将报业成本回收全部赌到了广告一头。当报纸生存完全依赖广告时,报纸的经营方针会出现离轨行为。如大登特登医疗广告和大企业合谋误导读者等。

  ⒌降低了报纸品格

  现在的降价潮主要发生在同质化的报纸之间。由于大家争着降价,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降价中,结果放弃了报纸质量的改进,使报纸走向了庸俗化。一些报纸在大战中还掺杂了告状、骂人等手段,将报纸变成了骂街的工具,互相攻击对方。这种低价倾销生产出的劣质产品,解构了新闻的神圣,降低了报纸品格,使报纸公信力丧失,报纸在公众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因此,价格战是出奇制胜的招数,但价格战不能一劳永逸,它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手段,而不是报纸长期的、最终的战略。价格战在短期内可以给报纸发行量带来泡沫式增长,但是,这个短期内成长起来的“虚空”,还要报人不断努力用质量去填满,否则,泡沫一旦散去,报纸就可能被市场淘汰出局。因此,办报既要抓质量,也要抓价格,只有两手一起抓,两手都很硬,报纸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注释:

  吴文虎主编:《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83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沙发
发表于 2008-2-19 09:59: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板凳
发表于 2008-3-11 18:44:37 | 只看该作者

二次出售理论是报业发展的根本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