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媒业] [推荐]《家庭》社长谈杂志成功的秘诀

[复制链接] 0
回复
10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8 20:3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庭》社长徐春莲:尊重市场和市场接轨
来源:中国邮政报  


    家庭期刊集团的前身是家庭杂志社,创办于1981年,是广东省妇联属下的文化事业单位。2002年1月25日,经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为全国首家期刊集团——家庭期刊集团。集团挂牌成立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和机制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多元化品牌发展战略,狠抓内部管理和经营管理,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业绩,集团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四本品牌期刊、五家子公司的现代文化企业,广泛涉足期刊、图书、网络、影视音像制作、光盘生产、房地产等经营领域。2003年9月,家庭期刊集团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扶持的七大文化龙头产业集团之一和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4年,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发布,家庭期刊集团的销售利润率、人均利润,在全国31家出版、报业、发行、期刊集团中居首位,在全国500强中分别居第6位和第23位;资产利润率也位居前茅,在31家出版、报业、发行、期刊集团中居第3位。2006年,由中国报业网、人民网、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龙源期刊网主办的“2006年首届品牌媒体100强”评选活动中,《家庭》荣登中国10强期刊媒体榜。今年6月,在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报刊经营模式创新论坛上,家庭期刊集团作为成功个案入选“中国报刊十大经营管理模式单位”。

    “刊物的内容一定要和市场接轨”

    家庭杂志社社长徐春莲介绍说,《家庭》是1982年在《广东妇女》的基础上改的,在当时期刊匮乏的年代,《家庭》的出现,为期刊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它的内容、版式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个时候它的发展非常快,以至于有了后来的“《家庭》现象”,各省的妇联刊物都跟着学,后来很多家庭类期刊尤其是妇联主管的家庭类期刊的创办都受到了《家庭》的影响。

    徐春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刊物的内容一定要和市场接轨”。用广东话说,《家庭》喝了头啖汤,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占了先机,占领了市场制高点,跟老百姓的家庭拉得很近。1999年到2002年,《家庭》却受到了重创,发行下滑,原因第一是老化,第二是封面不能跟市场接轨。后来《家庭》认识到这一点,于是动了一个大的手术。2002年,《家庭》的发行人员在全国做调查进行摸底,一般每人一年至少要跑300多个报刊亭,后来这个传统一直坚持了下来,每年发行人员都要跑几百个报刊亭。先是发行人员做调查,然后开了一个发行年会,请来各省报刊发行局局长、零售公司经理,大家一起交流。紧跟着《家庭》又请人民大学传媒调查机构做了一个市场调查。《家庭》自己做的调查、邮政人的意见和专业调查公司的调查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后来家庭杂志社中层以上的干部开了两天的会议,进行商讨,将不好的栏目淘汰掉。跟着《家庭》又花巨资在全国征集封面设计,最后在100多种封面中选用了一种,那就是用美女做封面。

    调整之后的《家庭》在2002年年底发行量开始上升,之后一路高歌。徐春莲说:“我们有一个体会,不管是老刊还是新刊,都要尊重市场,都要跟市场接轨。”

    “一体两翼”全面发展

    据徐春莲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家庭》开始成为期刊界的名优产品时,他们就运用《家庭》的品牌优势,探索现代文化企业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体两翼”的办刊办社方针,即:以刊物为主体,以创办经济实体、举办社会文化公益事业活动为两翼。一方面创办经济实体,增强经济实力,如在珠海市中心兴建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家庭大厦,在广州先后成立了广东省大家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告公司和发行公司,在东莞兴建厂房等。另一方面,刊社独资或与企业、文化单位合作举办各种形式的社会文化公益活动,如主办三年一届的全国性家庭问题学术研讨会;设立文化基金,资助出版有关学术著作;评选全国性的“美好家庭”、“优秀教育世家”、“体育明星优秀家长”;资助优秀贫困女大学生等等,这些大型的社会文化公益活动,不仅在全国范围扩大了品牌认知度,创造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1999年又筹集160多万元资金设立全国首家救助苦难家庭基金,长年定期向陷入困境的家庭提供救助等等。

    “一体两翼”的全面发展、灵活多元的盈利模式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使《家庭》的社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为刊社走上集团化建设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1年至2000年,家庭杂志社净利润年均增长37.04%。1999年3月,刊社荣登“1998年度广东缴纳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省属企业”光荣榜,人均创利居全省业界第一名。

    徐春莲介绍,集团成立后,在继续办好核心刊物《家庭》和原来经济实体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品牌多元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先后创办了我国第一本素质教育亲子共读刊物《孩子》、中国第一本面向中产阶层的财商杂志《私人理财》和旅游类杂志《旅游界》。目前《孩子》走出培育期,正在实现赢利,《私人理财》在广东的银行、保险业中的覆盖率近70%,被业界称为“理财刊物的华南老大”,并赢得了“2005年中国十大财经新锐媒体”的称号,今年还被国内权威媒体评为“中国未来5年最被看好的10本杂志”之首。

    “在打造品牌系列刊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向其他领域拓展。”徐春莲说:“2000年,我们首期投入2500万元参与创办广东省唯一一所女子大学——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创办了家庭期刊集团网站,积极开展在线订阅、网上购物等多种电子服务项目。2003年年底,向影视音像业拓展,成立了广东好家庭影视音像制作有限公司。2004年年底,我们成功申办了光盘生产线,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惟一拥有光盘生产线的期刊出版单位。”

    家庭期刊集团秉承多年来弘扬爱心、造福社群的传统,利用《家庭》品牌的影响力,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公益活动。家庭期刊集团挂牌以来,在延续历史的基础上,成功主办了第六届和第七届国际家庭问题学术研讨会,在社会上和海内外学术界进一步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此外,还先后捐出数百万元为全国弱势群体和苦难家庭造福;并且相继与国内多家大型医疗机构合作,每年出资数百万元,开展一系列爱心救助行动,为数千名陷入困境的重症患者提供免费救治等。2006年年底,家庭期刊集团积极响应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牵头国内7家婚姻家庭生活类期刊率先成立了首个和谐家庭论坛,旨在用和谐社会理念服务社会、造福家庭。推陈出新的系列公益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家庭》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也为集团的产业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

  邮政应该加大县级市的营销

    自2003年9月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里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家庭期刊集团根据中央及省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改制工作。首先,他们拟订并上报了《家庭期刊集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公司制改造——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循序渐进的改制步骤。在理顺产权问题上,由于家庭期刊集团的主管部门省妇联属于群团组织,而国内目前对于群团组织下属文化单位在改制中的产权关系该如何界定,没有规定,也没有现成的参照模式。考虑到家庭期刊集团产权关系的特殊性和历史延续性,经两年多的探讨和多方努力,在2006年年初,广东省妇联向省政府提出了争取国有资产授权省妇联经营的请示,以解决集团改制后出资人问题。这一请示最终得到省政府的批复同意。作为政府委托妇联授权经营,这种模式在全国是独创,是开了先河。紧接着,经过反复论证、修改,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改制工作方案、公司章程及员工安置方案的制定工作,并顺利地在全体职工大会上投票通过,现已上报省政府。一旦方案批准下来,真正完成改制转企,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运营机制,集团将迎来又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徐春莲介绍说,今年《家庭》印了20万张《营销指引》,告诉邮政发行人员《家庭》的特点以及主要的读者群是什么。第一读者群是白领、党政机关人员、企业家、文秘、家庭主妇;第二读者群是蓝领、商业服务人员;第三读者群是老年人、离退休人员;第四读者群是学生。区域分布情况是大城市占了20%,地级市到县级市之间占了70%。65%为女性,平均年龄37岁。

    徐春莲认为,邮政应该加大县级市的营销。很多县级市报刊亭太少。邮政应该解决报刊亭问题,很多地方撤销了报刊亭,认为影响市容,其实报刊亭完全可以设计得漂亮一点,可以美化城市,为城市增加一些点缀,而不是污染。

    对于邮政在县级市的营销,徐春莲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伙伴营销”。她解释说,邮政可以跟当地的妇女组织、供销社、村委会、教育办等联合起来收订。因为这些“伙伴”知道期刊的读者在哪里。她很期望邮政能把这块市场做大,同时也希望邮政能给杂志社提供一些读者信息,包括读者的区域分布、收入、爱好、年龄、文化程度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