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海尔-结局竟是这样!

[复制链接] 15
回复
170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8-5 18:3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 海尔-结局竟是这样!(zhuan)[转帖] 就在一天前,我们16个来自清华北大人大等首都9所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还在为我们所学到的所谓的“海尔文化”而滔滔不绝的发表着演讲;还在天真的以为,连日来我们所经历的严格培训和无数白眼,都是从学校到社会所必经的锘涅槃般的苦难。 而,昨天,我们终于愤怒了!当着海尔电脑公司北京经理的面,我们集体脱下了海尔发给我们的蓝色上衣,在友谊宾馆的众目睽睽之下,光着上身走出了那间曾带给我们无数梦想的办公室。2000年7月17日,我们总共28名面试后挑选出来的蓝卡候选人,第一次来到海尔在北京的总部培训,并不是为了海尔所许诺的今后每天20元的底薪,而只是天真的想从海尔这样的国内大企业中得到一些,我们现在还一无所知的社会经验。 第一天,学习企业文化,经理教导我们要“真诚到永远”,我们点头称是。但已经有约8名同学忍受不了每天8小时连续的无酬的培训,当晚退出. 第二天,学习服务,服务部经理张维勇赤裸裸的示意我们:“你们大学生是一块钱一堆的!”当天,就有几名同学因忍受不了这种侮辱而退出。剩下的同学,经过严格的考查,终于等到了昨天的实习。 因为听说,有上一批蓝卡上班第一天,迟到一分钟就被开除。大家不敢怠慢,或提前两三个小时起床,或打的,严格守时的赶到商场。这才发现,海尔电脑的性价比根本就无法与恒生等对手竞争,尽管我们说得口干舌燥,整个海尔在北京的5个直销点:蓝岛,西单,王府井,北辰,翠微 ,百脑汇,仅仅卖出一台电脑。因为晚上5点经理要我们赶回 总部开总结会,直销点的直销员很早就让我们返回,在5点之前赶到会场--友谊宾馆。 然而,这时经理却不见踪影。大家饿着肚子等了1个小时,便向一公司职员询问,哪知 得到的却是一顿训斥:“你们知不知道他很忙呀,你们知不知道明天有活动!”大家被激努了。为什么职员迟到一分钟就要开除,而经理迟到一个小时却连个电话都不打呢?我们决定让经理来后解释原因。然而,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决定会让我们浪费另外 的一个半小时,也让我们彻底看清了海尔。 大约7:30,经理来了,他丝毫没有对他的迟到作出半分的解释,就要急着为大家分配 第二天的工作。遭到大家的拒绝,才叫来刚才的那个职员,轻描淡写的让她道个歉,自己 却没有丝毫的歉意。这时,来自清华大学的刘晋同学提出:“你如何保证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经理抱着杀鸡敬猴的心理,冲他吼道:“你是什么态度!你给我滚出去!”刘晋当即站起,同时16个同学也都站起要推门离开。这时,恼羞成怒的经理要我们把身上穿的 海尔上衣脱下。大家二话没说,立即脱下上衣,光着上身毅然离开了海尔。离开了这个曾 经教我们对顾客要如何如何真诚,自己对待员工却无比冷漠 的地方。我终于知道,海尔的所谓的对顾客的真诚到永远,原来竟是来自对下层员工的无情与剥削!其中也包括对我们这些天真的大学生的无耻的利用! 友谊宾馆中有很多外国人,我们不愿丢中国人的脸,只能让一位有衣服的同学拿钱到附近买了衣服才得以脱身。我无意诽谤海尔,但在这儿我想说一句,一个用残酷压榨员工来取悦顾客的企业,是不可能成为世界500强的!也以此文,敬后来者。
沙发
发表于 2004-8-5 20:16:26 | 只看该作者

感慨!

板凳
发表于 2004-8-6 11:20:35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真的?靠,这经理够鸟的啊,有海尔的人知道这事吗?

张瑞敏,这样的经理还不给我废了他?迟早让他废了你!

4
发表于 2004-8-6 12:53:46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主的观点,没有真诚的对待员工,怎么能让员工真诚地对待顾客!企业要知识顾客是企业的生命,员工也是企业的生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6 12:54:19编辑过]
5
发表于 2004-8-6 13:39:49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主的观点。海尔怎么会有这样的经理?不过,林子大了就有可能,企业要发展,员工的素质是关键,也许海尔的HR没有把好关吧

6
发表于 2004-8-6 15:40:13 | 只看该作者
我原来就是海尔电脑的!管理太差了!!
7
发表于 2004-8-6 22:33:48 |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这绝对是真的,看看海尔的“OEC管理法”等等,这绝对是要一个半军事化的企业才可以做到的,所以那个经理有那样的做法,我一点也不会感到奇怪。

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员工!

8
发表于 2004-8-8 11:21:43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海尔的张瑞敏说过,只有提高员工满意度, 才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实际情况却是如此,悲哀!
9
发表于 2004-8-16 17:03:03 | 只看该作者

海尔的问题本来就是非常的大,比如他们欠的钱经常是除以2还归还,要么就不给的,因为他们是不让通过法律解决的公司,除了在国际贸易争端中被外国人搞,对中国人经常是,,,,,,,

海尔公布的许多数据严重失实,这是大家都可以公认的,全球的网点有多少个,他们公布的全球的营业额是多少,平均起来每个点还不到一万美元每年,连薪水都不够发的,,,,

企业被政治化是一个很糟糕的现象,特别是在中国,由于中国两千年来特别是从宋明朱程伦理以前,中国就是一个中度开发的社会,人情化很严重的,所以许多度都把握不好,

10
发表于 2004-8-16 17:10:52 | 只看该作者
海尔员工自曝管理内幕(转贴) 海尔员工自曝管理内幕

说到在海尔工作的3年,是很有收获的3年,也是让人困惑和迷茫的3年,我认清了毕业后接纳我的第一家公司、将来的500强企业海尔,需要的不光是赞颂和崇拜,还需要理性的思辩和清理。

新员工入职

我于1998年毕业,怀着对中国家电前10名企业以及对张瑞敏的崇拜,走进了海尔的大门。这一次与我一起进入海尔的有一百多位同样怀揣美好远大理想的同学,因为当时住的是集体宿舍,所以大家晚上经常聚在一起指点江山,那时候的愿望相当美好,可是现在的我不得不丈量着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新员工一入职,首先接受的是海尔企业文化培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洗脑)。而洗脑的形式和方法却是如此的落后和呆板。 什么木桶理论,斜体小球理论,80/20原则,赛马不相马……我们一个一个的背诵,然后一个一个的写感想,写得好的感想会在一种叫《海尔人》的内部刊物上发表——以表大学生的决心。

然后就有专门搞宣传的和培训的进行案例讲解,当然了,他们所选取的案例都是激励型的——以后才知道这些案例要么是编的,要么是夸大其词。我们于是一遍一遍的再写感想,我那时候一直很老实自觉的完成各种感想,于是就被培训老师列入了一级培养目录中——这是后来我辞职的时候人事主管找我谈话时泄漏的……

军训完了以后就是进工厂劳动,学习冰箱、洗衣机、空调的生产流程。进工厂劳动之前,培训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多向工人师傅学习,多写合理化建议,多写宣传稿,要勇于表现自己;特别是要对自己严格要求,8小时工作时间,除了吃饭,其他时间哪怕是累得不行了,也不要坐下;要听车间主任和各个班长的分配,对工作不挑不拣,不怕脏不怕累……我们也是满怀着下基层锻炼的理想到车间里去了。我去的是一个冰箱厂,一到车间,车间主任就笑了,说:“以后我们车间的宣传稿和合理化建议就*你们了!”于是我们被下放到各个班组,一进班组,班长便拍着我们的肩膀说:“这个月4篇宣传稿就*你了,记得有一篇要中稿哟,合理化建议你要分担两条……至于劳动么,你们就在旁边看着吧,长得白白嫩嫩的,哪是干活的料?”以后这半个月,他们真的是一点活都不让我沾,班长也不怎么管我,满以为这是对我的关照,怕我累着。后来与早一年来的大学生聊天才知道,人家每个岗位都是有质量要求的,一点点划伤,一点点不干净都是要扣工资的,而你们干错了不会扣你的,肯定是扣这个岗位上的人的,所以这么一来,谁敢让你干啊?后来我就听说我们这批大学生里有个在冰箱厂,帮师傅装冷藏室的瓶架,一不小心将门弄了个裂缝造成这个门体报废,结果扣了她师傅30多块钱。所以我们在车间劳动的日子,就天天在车间里转悠,时间很难打发,苦不堪言。回到宿舍里还要琢磨着宣传稿怎么写,合理化建议怎么提……为了提高宣传稿的中稿率,那段时间竟然学会了吹、捧、夸大事实。如果宣传稿、合理化建议完不成任务,那么你的实习成绩表上的评定将会是合格以下。

就这样在车间里“锻炼”就是大半年,这时候陆续有人被调到各个科室去了,于是我们就眼睁睁的盼望着。人事主管说是到各个科室轮岗,找到合适的、自己想干的岗位后可以竞争上岗。实际上,这时候去的科室基本上就是以后的工作岗位,这是后来“竞争上岗”后得出的结论。

到了科室,照样要写宣传稿和合理化建议,写得多了,吹捧得多了,我竟然也赚得了不少稿费(发表一篇稿,有50块钱的稿费)。我同宿舍一个姐妹,文笔略差,可是她书法好、画画好,于是她就变着法子写书法、画漫画,当然书法、漫画中的内容也主要是歌颂一类的,紧扣企业文化,所以她的作品也频频在报纸上跟大家见面。

絮絮叨叨说了一大串新员工入职的事情,其实想表明的就是在近一年的实习期里,无论是到车间还是到科室,我们这帮大学生其实都在被企业文化改造着,而改造后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学会了吹捧夸大的本事。当然这些都是我所不欲的,只不过在当时,头脑里只有新鲜和崇拜的我,丝毫都没有感觉到这是对自己灵魂的抹杀,而海尔人,无非就是一些被海尔企业文化不断同化着和改变着的人们。

海尔的创新

有时候有意上商场去了解一下海尔的产品,导购小姐就会不停地介绍海尔的创新,不过她说的那些我早就已经朗朗上口了。其实,海尔这些年不光是在推销其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也在推销其重要的理论——创新。记得张瑞敏在瑞士洛桑商学院演讲的主题也是创新。海尔的创新是作为中层干部的考核指标的,所以中层干部为了提高自己的考核业绩,就变着法子申报创新,明明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也要申报成创新。有一次,劳人保科(即劳动人事保卫科)的创新更加可笑,也更加让我认识到了海尔所谓创新的本质——每年夏天都会有大量的技校毕业生到海尔的各个车间实习,与其说是实习,不如说是无偿劳动。因为夏天是冰箱、空调销售的旺季,所以生产任务很紧,他们就利用这些技校毕业生充斥到各个劳动岗位,一来缓解生产任务带来的生产压力,二来也可以在毕业生中挑选一些人。这些毕业生干的是线上工人的活,而且没有劳动报酬的,因为他们是实习的,要*劳动表现为几个月后谋求一份工作,所以他们干得特别卖力,曾经中暑昏倒的不下10个人。科室劳人保科科长却申报了一条创新——利用技校毕业生充斥到劳动岗位中去,本月的劳动成本为×××,比上月降低了××%。

可笑之余,我不禁在想,创新——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指标,又何尝谈得上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何尝能真正的创新?因为大家好像都是工作在漫无边际的指标中,谁有信心、能力去真正的创新呢?

海尔的工作时间

海尔每一年的绩效考核,都有劳动量测算这个项目,而管理人员的劳动量测算,也就是基本上以多晚下班为准的。所以在海尔的管理人员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到了下班的时间也不能走,熬着,一般还要熬几个小时,才能理直气壮的换衣服下班。就算你手头上的工作全做完了,你也得老实待着(当然也不能喝茶看报纸,总得找点事情做),否则到劳动量测评的时候会把你的基本工资砍低一档,也会给你的领导看成不敬业的典范,到搞末尾淘汰的时候,下岗的肯定不会是别人。仿佛是在领导心目中,谁走得最晚,谁就最敬业,谁就是英雄,应该在《海尔人》上颂扬的。

说海尔的工作很忙,那实际都是人给拖出来的,反正下班也不能走,工作就慢慢做呗,到能走的时候做完就行。据说曾经有个科室领导,想搞创新,就想方设法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好让大家准时下班。这样一说,大家都很积极,于是纷纷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作,真的按时下了班。可是好景不长,当更上一层的领导得知此事,便找到这位科长谈话,暗指他们熬也要熬到7点才能回家。而事隔没有多久,这位科长就被撤职了

这种加班是完全自愿的,没有加班报酬,更别说有晚餐供应。而早上则明文规定工人要提前半个小时到工作岗位,管理人员要提前15分钟到岗,否则就算迟到。难道这不是变相的延长工作时间?然而他们却解释说,提前到岗,反映的是一种积极的工作作风云云……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员工如果真正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那么这种提前到岗是根本不用规定到纸面上的。 海尔的假日,少之又少,在旺季的时候,一周能够休息一天仿佛都是上天的一种恩赐!他们当然理直气壮地说,加班是偿付了双倍工资的,而全体员工也都是同意加班的,有大家的签名为证。而这个签名是怎么弄出来的呢?原来是一到旺季,需要加班的时候,所谓的“工会”就会广泛的调查员工对加班的意见,弄出一份《自愿加班协议》给大家签名。当然了,这个签名是完全自愿的,如果你愿意加班就签,不愿意加班,他们会考虑你的意见,进行重新安排。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不同意自愿加班,那么好,请你下岗,由自愿加班的人在你的位置上干。你就永远的在家里歇着吧。谁敢不签?

海尔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海尔一直这么说着—— 用人原则——赛马不相马,也就是说海尔没有伯乐,谁想脱颖而出,就要到赛场上去赛赛才知道,与之相辅的制度就是竞争上岗和末尾淘汰制度。竞争上岗么,说得形象一些,就是先把坑挖好了,因为不能将相中的萝卜直接插到坑里,于是就找到一堆萝卜,用竞争的办法让相中的萝卜自己插到坑里。大家外表看起来是公平公正公开,但是暗箱里究竟做了什么操作就不得而知了。

责任原则——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大到一个设备,小到一个电灯开关,都有责任人。发生任何的纰漏,总能找到人来对号入座。所以事不关己的事情,总是被高高挂起。

目标原则——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个海尔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写日清表,就是每个人每天都有工作目标,每天都要检查自己的工作目标是否完成。在海尔,每个管理人员都是拿目标工资(也叫市场链工资),也就是说,你一个月的工作就得围绕着你的既定目标来做,达不到目标就拿不到工资。咋听上去,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好的管理思路,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却使得每个人只眼盯着自己的那个目标干,与自己目标没有关系的事情统统推掉,自己管自己,别人的事情管不着。所以在海尔的管理阶层,协调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大家完全缺少一种团队精神,更别提团结就是力量这种话了。宏观上看,他们的目标是在一天一天地实现,而微观上来看,员工完全丧失了主观能动性,完全缺乏了创造性,即使有创造性,也是被指标逼出来的,用不了多久,这种创造性就枯萎了。

成本原则——对于成本控制,海尔当然有它独特的一套控制办法。但是,对于某些办法,我实在是不肯恭维。就拿货比三家来说,其原意是采购的时候要多比较一下,比价钱、比性能,争取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制度一执行到某些人,就全变味了,全变成了比较价钱了,谁便宜买谁的,而且不管什么东西,都要比较一番,要一根圆珠笔芯都要比较!!!!真的是不能想象。我在海尔的信息部门工作,有一次电脑中了病毒,急需要购买杀毒盘,如果按照正常手续:先写申请,批了以后货比三家,到财务科稽核,这样走一圈下来,至少要3天时间。于是货比三家完毕后,拿到财务科,人家却说月末要算成本,不对外办公!!!所以一拖就拖了一个星期,才把杀毒盘买来,此时系统已经停止运行一个星期了!而这个期间,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先掏钱垫着!这已经能够充分说明问题了,可见大家对这个企业是多么的没有认同感!!!

由于是在信息部门工作,掌握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为了混到7点下班,我们就琢磨着从这些数据里面挖点什么出来。有一段时间,咱们办公室都在研究这个成本核算(当然是背地里的),按照书上的公式,我们计算了海尔冰箱的材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具体是多少数字,我在此就不说了,反正是惊人的低!)后来,总经办秘书送财务报表,无意中看到了这个数字,竟然与我们计算的相当接近!

由于我在实习阶段,在采购部门待过,也知道一些内幕。当然了,对于所采购的东西,除了保证质量,再有就是材料要一点一点的降价。因为供应商很多,即使有时候供应商最后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罚得倒贴钱,他们也不得不做,因为如果他们不做,海尔会扣掉他们更多的货款,并且会有其他的供应商瓜分这块缺口。

在海尔工作感觉很郁闷。我曾经看到确实有一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也一直想弄点什么创新来,但是,当我真正意志满怀地投入的时候,才发现事情远比我想象的难得多,首当其冲是人员根本就无法协调,人人只顾自己,完成任务就是最大的英雄,根本就不去管什么创新不创新。

我想,一个企业,如果真的不能为员工创造出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让员工有施展才能的空间,那么这个企业究竟能留住多少人才。每年,海尔的人员流动率都很高,特别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而他们一般都是以扣住档案、户口或者昂贵的违约金为关卡,但是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留下来?一个企业,只是畸形的人才练兵场,而不是人才的归宿,那么这个企业是可悲的。

要说在海尔的收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承受压力的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工作上的,心智也不再脆弱,能够平静的对待所面临的所有的暂时的不平等。曾经有一位前辈总结过,在海尔工作了3年,你就能笑看一切风云。

海尔依旧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尽管当我真正触及到海尔的深处,一些与海尔美丽的光环不相对称的现象进入我的视野,但我相信,海尔不会在鲜花与掌声中堕落下去。当海尔企业文化中的精髓战胜其糟粕,当海尔的企业文化不被管理者误解和扭曲,海尔的肌体一定会更加美丽和强健,“真诚到永远”的海尔明天也一定会更美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