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媒业] 曹景行:网络的新闻议题设置能力超越电视

[复制链接] 1
回复
67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0-23 08:3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景行:网络的新闻议题设置能力超越电视
来源:人民网  

 

   精彩访谈看点:1、网络的议题设置能力:网络在议题设置功能上,已经开始超越传统媒体,我不喜欢用“主流媒体”,我认为网络也是主流媒体,已经开始分享,而且网络如果发挥自己的优势,已经开始超越都市报,更超越电视,现在电视很多议题是跟着网络走。2、时事评论,这个当中有可能要利用互联网本身的规律。比如说,互联网的特点,就是互动,像网上的评论,它的最重要的一点。

  曹景行简介:曹景行,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曾任《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明报》主笔、《中天新闻频道》总编辑、凤凰资讯台副台长兼言论部总监的曹景行,从幕后到幕前,从平面媒体到卫星传播,多年来累积了丰富的新闻知识与经验。

    勇于面对挑战的曹景行不但为凤凰卫视创造了多个深受欢迎的时事节目,如《财经论坛》及《中国人今天说不》等,还透过《时事开讲》这个长寿节目,尽情展现他个人对国际时事及两岸三地新闻的独特见解。2003年初《时事开讲》因"紧跟时事,做出最迅捷周详的背景脉络剖析,满足了公众超越日常新闻信息的深层需求"而获《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新闻类节目"。

    现为凤凰卫视评论员,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观看“时事开讲”,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曹景行先生做客人民网,请曹老师跟广大网友进行简短的在线交流。

    曹景行:大家好,我有机会到人民网,而且是第一次,很高兴来到这里。

    主持人:曹老师新闻从业的经验也是非常丰富,您曾经担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凤凰台言论部的总监,并且现在主持着凤凰卫视《口述历史》和《景行长安街》两档节目,我们知道,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栏目影响是非常大,2003年时,“时事开讲”也是获得中国电视节目最佳新闻类节目,然后请您谈谈当时创建“时事开讲”栏目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

    曹景行:“时事开讲”这个名字,既然大家都讲“时事开讲”,这个名字有点来历。“开讲”可能是美国造的,我们知道台湾的很多栏目都这样用,所以在当时电视节目中,就很有影响,“时事开讲”所以“开讲”这个词最初接触是台湾的电视节目中。所以在1999年我们要办这样一个评论节目时,就是说叫什么名字好,我们当时中文台副台长钟大年,就在那一晚在走廊里问叫什么名字,我说叫“新闻开讲”他说不大好,因为凤凰卫视对新闻当时还有一点避讳,因为我们作为境外媒体,作为香港媒体,做新闻总有政治敏感,当时节目也叫“时事直通车”,既然喜欢用“时事”就叫“时事开讲”吧,就这样。因为“时事开讲”这个栏目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观众看,所以“开讲”这两个字,我发现在内地很多电视台新闻类栏目中,都在应用,我看到人民网也有“时事开讲”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个没有版权问题。

  主持人:现在这个节目影响力非常大,您当时设立这个栏目的初衷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想法?

    曹景行:当时我们没有很清晰的要办什么栏目的概念,应该说跟当时的内外环境,根据观众的需求,我们从1997年,差不多是十年前,就是人民网创办之时,我们也才开始刚刚建台不久,开始碰一点新闻,当时不叫新闻,叫“时事”再往这个方向转,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市场竞争,你靠原来刚刚创台那种综艺节目已经打不住了,所以我们凤凰台转向新闻,转向新闻时是到了1999年时,我们有一些经验,做新闻有一定的规模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通过比如说在“两会”里加一点评论,克林顿访问时加了一点评论,特别是在1999年五月,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我们中国大使馆时,我们就加了一些评论,我们就感觉我们自己有可能,有这个能力。

    因为我们人不多,但是我们可以把新闻和新闻评论结合在一起,而这个不同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而是用我们语言,就是自己台讲这样一个评论,这样的方式观众反应很好,尤其是南斯拉夫使馆事件,有很强烈的反馈。

    所以在1999年8月,我们就开了“时事开讲”,这时台里自己感觉,尤其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的观众的一种需求,因为从使馆事件我们感觉到,观众除了要看新闻,还需要有一些观点,分析也好,解读也好,或者讨论也好都需要,比一般一两条新闻,是更深层次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当时在电视上没有什么满足他们的地方。

    当然有文字媒体,但是我们知道文字媒体有一个时效问题,尽管有人民网,但是人民网当时我们说网友也不多,所以大多数看电视的人,他有这样的需求,一件突发事件,或者大事件发生以后,有没有可以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这是偶然最初做时模模糊糊的感觉,所以五月使馆事件之后,八月我们就开始时,但是为什么办成现在这个样子,很多原因当时因为还不清楚,作为一个实验品,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观众,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做了以后,效果会怎么样?因为一个风险最小的,另外成本最低的方式来做,所以设计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比如像两个人谈话,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有很多听众,投入很多,最简单的方式,比如电脑放像,我们做这些都是虚拟的,因为新闻图像不增加成本,像我和主持人两个人交流。然后买了一张桌子,买了两把椅子,这是唯一的投入。本来就没有广告,也是重播时段开播,就是晚上11:30分前后,因为当时的电视跟现在不一样也是“时事开讲”做的以后,就是中国电视界开始发现晚上深夜栏目的价值。所以我们也放在一个11:30这样一个时段,几乎我们也觉得没有太多价值的时段,也没有广告,也没有收视率,就做着看,既然也没有多大投入,也没多大广告的投入,我们也没有多大的顾虑,就是尝试一下。

    就在那时,就是有20多分钟的,做了以后,半个月时间,就感觉到这个节目有它的需求,有它的观众,而且有很好地反馈。再接着就是有很好的效益,这个效益就很大。

    这个节目做了以后慢慢感觉到,实际上没有模式,我们也没想到做成什样但是这样的方式现在也是这样的样式。这个样式的背后,我们的观众,尤其是凤凰卫视的观众,层次都比较高,如我们说的“三高”,就是高学历,高收入,还有高职位。高职位可能是公司的职位,也可能是政府机构的,也可能是学校的,这个几个层面决定他们对新闻,也对新闻分析评论,他们愿意在半夜时,不睡觉,看你们两个人讲,也没有什么画面,完全跟电视的传统概念不一样的,播出去以后没有画面,很少见一点片断,但是主要是分析,就是跟你谈话,如果你要说美感都没有。只是有信息,或者说有内容,能够吸引他们,或者满足他们这需求。

    接下来这个节目我们就感觉开始成为一个热点,所以凤凰卫视这几年,“时事开讲”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以后这几年都是第一很低的投入,第二有固定观众群,第三有比较理想的广告回报。现在我们凤凰卫视中许多类别的节目:比如说新闻是一个类别,综艺节目、专题节目、还有有一些访谈节目都是这样。还有一个就是评论,我们有九个评论员,一天包括直播或者首播,包括直播,包括录播,首播一天就三四个小时,整个一年的广告回报两三个亿。这样的一个水平,但是投入很少,但是它已经形成一个品牌,成为凤凰卫视所谓“名主持”,“名记者”,还有辩论员,别的电视台我不知道,像九个评论员的规模,全是专职的,其他兼职的不算,或者特约都不算,就是每天上班的,我们自己的雇员,做评论工作的就是九个。

    主持人:每天工作都很紧张?

    曹景行:都很紧张,我们都是“一个萝卜几个坑”,就是说一个人要承担好几个节目工作,而且还有突发事件,所以当时我们最初开创时,“时事开讲”是一个朦胧的概念,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对时事评论节目,如果从媒体角度,和新闻角度里说,我们实际上有一个在争取一个叫“第一解释权”,所以我们感觉到新闻这个东西,原来我们在从中国我们传统的说法,我们知道时效,后来知道新闻要讲时效果,谁第一个可以采访到,然后要抢最快的报出来,还要有一个解释,能不能在第一时间,特别从哪发生比较快的,甚至同步就做出符合事实,符合以后发展方向的这样一种解释。电视的解释跟评论媒体不同,它又可以做得更快,但是网络至少还是一部分,还没有自己的观众群,当时在十年前,电视这么大一个阵地在那里,现在当然网友已经一亿多的网民,会越来越应用中国网络,得到这样一条信息,以及信息的解读。

  主持人:说到网络,现在网络也出现评论的人,这类评论的节目,包括视频节目有什么预期,您觉得这种节目发展会遇到什么问题,前景怎样?

    曹景行:从我自己做“时事开讲”,到后来一些评论节目,后来我们开创其他的电视节目时,首先我开始讲的,电视媒体,包括网络和电视,它有最好它是及时的,实际上就可以做到比如说9·11事件发生就可以有评论,这事网络也可以做。电视业可以做到,这是超过平面媒体的地方。当然它还有它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因为在网络要马上写出一篇东西,或者在视频上讲一段话,也需要考虑不成熟的地方,或许有相当大保留,要看以后的发展,但是你毕竟是最早,大家可以第一时间分享,这是网络可以做到的。

    以前我们做的时候,网络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所以我们可以如果做得早的话,我们很多新闻事件我们都可以,至少在华人媒体中,华人观众群中,我们可以做到第一提出解释和看法,这个作用,否则人家说你胡说八道,只要你基本上把这个本质的地方解释一下,我们就说“先入为主”,实际上很大是争夺新闻方面,不仅是争夺新闻的报道,还争夺它的解释。

    所以这个方面网络跟我们是同步的可以做到,另外网络上的评论出现以后,特别是博客出现以后,从这几年我在清华上课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实际上网络越来越在中国我这个环境中,其他地方可能早几年已经有这种现象,实际上网络开始慢慢的跟传统的媒体进行分享。关于议题设置的权威性,就是议题设置就是大家最关注的,我们中国读者、我们的观众、我们的网民,我们当前关注的问题,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以前很可能是报纸提出的,后来很可能像电视提出的911事件就是这样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是网络。网络在议题设置功能说,已经开始和传统媒体,我不喜欢用“主流媒体”,我认为网络也是主流媒体,已经开始分享,而且网络如果发挥自己的优势,已经开始超越都市报,更超越电视,现在电视很多议题是跟着网络走。

    我们在有资料时,越来越依赖网络,我们来感觉,观众吸引他们是什么,实际上网络把观众的兴趣给表现出来。尤其是去年到今年,我们想想中国发生很多事,这个议题怎么会出现的?实际上就是网络,但是这样的话,我们作为电视评论就开始和网络有一种相互依存,但是也有一种相互分流这种感觉。这个分流尤其反映在年轻人身上。因为我在清华大学上课中,我可以感觉到,大概30多岁以下的人,现在基本上以传统的方式收看电视已经不多,传统方式就是待在家里,等着看,这种方式已经不多了,现在年轻的30岁以下的人,主要信息来源是在网络上。他们可以不要电视,但是他不可以不用电脑,这实际上有另外一种方式。

    下一个是谈这种相互关系,但是首先一点,收看的人,年轻的人,他们转向了网络,那么,网络的收看,当然我们说我们的评论现在可以通过视频上网络看,也可以看到。看得方便不方便是一个问题,但是从理论上都可以看到,但是问题是,并不是这样。最初电视的出现,大家以为把电影搬到家里了,其实不一样,电影和电视不一样,同样我们这样的内容,即使搬到网络上,我认为影响率也不如网络,这是很重要一个原因,上网的人他的注意力太分散,太多东西可以看,上网的人主要的目的也许不是新闻。

    主持人:您提出这点非常关键,我觉得看电视,包括“时事开讲”包括凤凰卫视“时事开讲”,很多观众带目的性来看,但是上网可能是无意识的。

    曹景行:他可能在在看的时间就在MSN上聊天,还有一个问题,晚上上网的人,第一目的不一定是看新闻,不像我们做新闻的,对年轻人来说很大部分是娱乐,或者是通讯,看电视只有新闻是一部分,但是上网他的目的太多了,网上可以购物,或者聊天,或者游戏,看电视,跟玩电子游戏还是分开的世界,在网上看跳来跳去就是这样。所以也许一个人在打QQ,或者在玩游戏他开这个窗口也许是新闻,也许是视频节目,但是他不会太用心在看。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3 08:34:56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您觉得这不是网络视频评论无法突破的瓶颈?

    曹景行:可能不只是网络,再往后会影响整个行业,包括我们电视,如果看电视的年轻人基本上没有这种忠诚度,那么电视节目对他来说是可有可无。对于30岁以上的人不看电视是不可能生活的,但是对30岁以下的人,包括不看电视节目,也许是完全是正常的。他可以完全不看,这样的人我现在知道,包括我女儿,基本上不看电视,也不看网络上的电视节目。他们就一个人,包括年轻人他们的工作以外的时候,就是几个小时,但是他们再用几个小时这种形式的活动,或者是娱乐,或者各种活动,实在是很多。尽管最后变成不是电视节目的竞争,所有的大家都在争取这几个小时,每天就这几个小时,每个人就这几个小时,他玩电子游戏不可能看电脑,他要去唱歌,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然后他还要看美国电视剧,因为他们都喜欢这些,连着看两集你说还看什么,所以新闻重要性就缩小了,包括新闻评论对他们来说远远不够。所以网络上再怎么样,包括新闻,对年轻一代来说,它的重要性不像对我们,这是我自己的判断,所以这个影响在这里,网络真正的影响在这里。

    真正的影响,不是我说的只是把“时事开讲”搬上网络,我从来不这么看,网上看的人,跟看电视不一样。而且心态也不一样。所以这其中,必须要引起注意,这其中有没有其他的做法来做,时事评论,这个当中有可能要利用互联网本身的规律就是比如说,互联网的特点,就是互动,像网上的评论,它的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不把互动发挥起来,只是像我们做支配的。

    像你问我讲,或者是两个人的最多像我们这种三个嘉宾,比如说五六个嘉宾一起谈,观众不能参与,最多现在做到有一些手机投票,但是也不是太方便。但是网上可以参与的,是网络上面最主要一个,比电视更强的地方,电视除了直播以外,非要到这个时间段才播出你这个节目,网上当然你可以把这个节目放在网上随时可以看。

    但是更重要,你说一个新闻出来马上就可以看,任何时候网上都可以处于直播状态,这就是你的阵地。还有所有网上现在的技术条件都可以支持,不只一个人参与,你可以一百个人评论,一个问题一百个人评论。我们开讨论会,就是这样把嘉宾请回来,你网上可以随时开讨论会,可以请比较有知名度的学者或者专家,也可以是网友的参与,在这种互联网本身的环境中,如果能够发挥起来,我觉得它可能吸引不同的观众。

    再有就是视频部分,因为,从网上如果现在的流量可以不可以支持,包括3G的出现,新闻工作者告诉你,只要你有上网的手机你就可以直播,就是你要改变视频方式,你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不是做互联网,但是我认为互联网有自己的优势,而不只是把电视上的,我们这样的类别的好象就把他差不多做一个“翻版”。

    主持人:不能做一个简单的复制?

    曹景行:因为这个是我们技术条件下,是限制很大的情况下才可以做成这个样子,既然你是在互联网上,比如说互联网文章长度无限,但是报纸不一样,互联网一写就可以是两万字,根本不管你,照片、大量的图片可以上传,这些都是互联网特点,我认为这不是简单的一个复制,而更多需要从互联网网友的特点,网友的兴趣,互联网本身的一个规律来考虑它的地位。甚至我在想,现在视频网上这么多,特别是一般的网友自己拍的各种各样的东西传上去这些素材很好,把这些素材用评论的方式,把它做成杂志型的,比如说今天,北京的人,也许北京老百姓把十七大召开在北京的情况,多少人可能拍了一段视频放上去,我认为做这个视频很好,就是说,每天一个视频网站有时会有几千条上来,能不能把这个内容做评论,我在设想。

    还有一种,就是做评论,一个大的新闻出来,刚刚发生,半个小时会出通报,马上就要“开讲”,也许你这只是一个题目,也许有一两百个人评论。

    主持人:您提出很多开创性的思维,有很多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根据您的判断,您认为未来的电视和网络的发展走向是什么态势?

    曹景行:电视在未来的年份里,五到十年,电视机会是一个强势媒体,这个强势在于3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还是依靠电视的作为他主要的娱乐或者信息的这样一个渠道,这些人因为不仅是年龄,40岁还是“掌权”的时候,所以他们包括决策的权力,或者财政应用的权力,包括家庭购买的权利,应该说广告还是会比较多的集中在电视这一块,也是电视可以生存最主要的原因。他还可以吸引广告商,因为这个年龄的人还有购买力,还有这个人群,但是再往下就很难说。

    互联网正好是相反的趋势,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和娱乐的这一代的人,大概到10年以后,差不多30多岁,这样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就会分割,我认为会分割,这个适合互联网的发展,在分割中,我刚才说,电视我们也在用互联网传统,我认为这不一样,我想过,现在所有的平面媒体要用互联网方式来传播原有内容不太可能,一定要用互联网方式重新加工,所以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电视还是电视,只是把它简单,只是把这个频道在网上可以看得到,不可能起到原来频道的影响力。

    因为网络时代太强大了,尤其是以后数码化电视和网络电视同时存在的时候,也许每个人的选择就是几百个频道,这其中,我不知道网络怎么做下去,电视怎么做下去,因为网络最大的特点空间实在太大,只要流量允许的,但是人的时间,实在是有限的,是这个问题,始终是这个问题。任何媒体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无外乎争夺每个人多出来的三个小时,四个小时的时间。

    主持人:您这个理念非常新,很多人可供支配的时间不太多,不仅是媒体。

    曹景行:因为他还有其他的活动,闲暇时间,非工作时间你是用来享受,还是用来休闲,这样的时间就一天三四个小时,差不多每个人四个小时已经是非常好的了。四个小时里,现在中国人两个多小时看电视,但是年轻的绝对不可能,年轻的两个多小时可能是上网。两个多小时里,你上网到底干什么,这么多问题。现在我觉得,可能是最多的上网人,当然我不是太能够完全进入他们的世界,但是他们喜欢网络,还有就是比如说有一些听音乐,或者是下载一些电视剧看,这要花一些时间,互相通讯,及时通信互相聊天也会耽误一些时间,真的要花很多时间,像很多聊天室去谈话,有很多是很正经的,比如时事评论也不是很多。

    主持人:您在国内拥有非常多的“粉丝”,我也是您的“粉丝”之一个,咱们有一个报道说,您只做新闻不做学者,您是不是解说一下?

    曹景行:这个讲法之有一点偏,做不做还要看环境,以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在社科院,也可以说我是学者,因为那时我分配的工作就是做学者。到了香港以后,我没有类似的工作,找到新闻工作,我就做新闻工作,但是做新闻的时候,我从来不说我自己是学者,因为做新闻就是做新闻,我觉得没有这个学者的功底,尤其做的新闻以后,不可能某一个学科再有精力,再有时间深入下去,你不能涉及很多的问题,所以新闻工作最主要的专业方面,你可以准确找到你要的信息,把新闻报道或者评论。这是你的专业东西。

    但是学者不是这样,这两者有矛盾,当然你有学者的功底可能做新闻更好一些,但是毕竟还是做学问,所以我一直觉得,做到现在,我还是做新闻,不是做学者,比如说我现在清华大学教书,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某种意义说是“学者”,但是我是用业余时间,我业余的环境,我在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把我自己做新闻的东西沉淀一下,做一些归纳,这个是很可能有一点带有一些学者方面的含义,但是跟其他的老师教授做研究又不一样,我还不是做研究的,基本上是这个意思,不是说我自己不愿意做学者,或者说对学者有什么看法,只是我觉得我这样人不可能做学者。

    主持人:您在人民网拥有非常多的“粉丝”,您利用这个机会,请你跟人民网的网友做一个交流。您有么想对他们说的话?

    曹景行:实际上互联网,包括人民网现在发展很快,尤其是视频网站会有很好的前途,因为对于技术来说,只要解决了,以后我们有可能就是完全在互联网上开设新的这种评论栏目,这样不只是时事评论,各种评论节目都是很有意思,如果哪一天有这样的可能,在人民网上出现,我一定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参加。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