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加朋为谷逸快评演讲的体会
这是于加朋平生在上海写成的第一篇日志,有趣!
2007年元月3日夜,拜冬瓜所赐,与HR沙龙上海的部分会员进行了一次分享。
这篇日志我只想记录其中的一个细节,因为这个细节对我有新的启发。
这次在谷逸快评上为大家分享的是“培训教练”技术。为了让大家了解“培训教练”技术的产生背景,进一步深化大家对“培训教练”重要性的认识,我在演讲的开始先引导大家反思目前业界关于培训师的授课技巧有什么最值得我们正视的问题?
对于这个小环节,演讲之前我并没有太在意,我没有指望哪位到场会员能和我持有类似的看法,这简直就是一种奢望。我原来是这样想象的,形式让大家七嘴八舌说一说,然后再(略带生硬地)抛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再往下讲。这就是我当初的相法,因为面对一群几乎完全陌生的听众,加上之前冬瓜暗示我一些到场的会员可能带着“板砖”来到现场,所以,我事先并没有把现场的互动气氛想象得太好,当然,也不可能坏到哪里去。
然而,一位到场的会员,就是提供此次谷逸快评场地的单位,上海四达培训中心的林海老师,他的简短分享顿时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他的观点恰恰也就是我在该PPT页面下一个动画将出现的内容。他说到,他曾至少有两次听不同老师讲授的TTT课程,市场上这些课程给他的感觉大都是,课程内容缺乏整体的系统性!
林海老师的观点顿时让我新中窃喜,好啊!一兴奋,就没再继续让其他到场会员发言了,顺势在PPT页面上显示出和刚才林海老师观点吻合的内容。感觉当时的现场的互动气氛非常好。
有过一些授课经验的培训师大都会有这种感觉,互动如果只是在形式上让大家发发言,而不能把大家的发言和培训师的观点很连贯地衔接起来,这在效果上是要打折扣的。如果讲台上的培训师能引导大家说出培训师想要的结果,那当然就是最好的。
当然,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培训师自己的观点要有足够的可靠性,要能符合更多的人的正常想法。就拿这个环节来说,市场上那么多的TTT、PTT等等,它们之间又能有多大的不同呢?玩玩游戏、讲讲礼仪、说说笑话、弄几个分组讨论,再整整肢体动作和发声技巧,再简单地提一提PPT的制作,再喊几个“爱心”等道德高调,也就是这些玩意儿,可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么的东东是被“堆砌”在一起的,而不是被系统化地整合在一起的,它们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
看来,吾道不孤啊!
最后,感谢冬瓜的诚意和到场会员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