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慈善之下的“道德协议”

[复制链接] 1
回复
59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8-23 23: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管个人有没有宗教信仰,慈善永远是这个世界的主题,所以念慈行善被做为事业是何等贴切。我认为,任何与政治无关的慈善团体都是伟大的NGO。

慈善助学行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它圆了部分山里娃的读书愿望,圆了部分贫寒学子的大学梦,这个行动一直都在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可是,我相信那些接受了捐助了的人一定活得不轻松,除了生活中的一切最终都自己去面对外,那是一笔感情的“债务”啊,尤其是接受了捐赠,还要签“道德协议”,(贫困生接受捐赠前先签道德协议:工作后要捐款),不知道别人看了之后是一种什么感觉,我的反应是:心里“咯噔”一下,然后被憋得长出一口气。当教育变成一种恩赐,那教育的属性是什么?这是不是一种耻辱?我们也惊异地发现:有些捐助变味了,有的慈善也不阳光了,捐助也要被“集中”了,慈善NGO也要被“招安”了!

真的慈善,你何必在意自己的名?倘是为了求得对方那一颗感恩的心,那不是慈善,那是施舍——既没有尊重被捐助者,也没有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洒脱。阶级就这样产生了!帮助别人是快乐的,缘何还在那里等一个“谢谢”?说白了,求得回报的“慈善”还是一种自私——在佛前求来世!倘是为了被铭记,不若用援助的钱去买一座材质好的墓碑。也耳闻把捐助当做另外一种投资形式的,更是极尽人性之丑恶一面。

诚然,不知感恩的人是有的,但那肯定不是与生俱来的;“东郭先生”的现代版也不少,但东郭先生真的就蠢吗?它真的可为你的价值观来做前车之鉴吗?

所以,这个世界的感恩之心是由真的慈善唤起的。慈善是流动的,慈善是多向的,它的本质是爱,绝不是或不只是你来我往的世情。那不要名利不记功德的捐助(比如不记名捐助),建造起的是感情的银行——每个人都可能是利息的享用者;而“债”有主的捐助(比如一些“结对子”、上面提到的“道德协议”),那只不过是一种类似于放高利贷的私人钱柜——驱动“援手”的还是利益。

慈善的不是钱,而是心!(好象在哪看过或听过这话。)

被捐助者更需要保护的也是心——那颗敏感的自卑的心!

施予与剥夺,都是一种惩罚与伤害。

沙发
发表于 2007-9-13 08:50:12 | 只看该作者
[em10]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