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地图的发现》:地图是历史的明珠

[复制链接] 0
回复
68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0-8 10:1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我小的时候,就和很多小男孩一样,喜欢听大人讲关于打仗的故事,喜欢玩打仗抓坏蛋的游戏,喜欢下军棋,喜欢下四国大战。这样一种喜欢,到了中学,就转化为对军事图书、历史书籍和地理知识的喜欢,转化为对各种历史地图和军事地图的喜欢。在我的书柜里,我最喜欢的藏书之一就是谭其骧教授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你只要看看这本地图集中的各个朝代的中国国土面积的大小、周边国家的面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你对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各个朝代的统一和分裂、繁荣和衰弱、伟大和屈辱,就有了最直接的、简单的、清晰的了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是一本被我反复拿出来快翻慢读、浏览细查最多的藏书之一。

   不过,这本书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太简要,因此也有点枯燥,趣味性很不够。

   国庆节前,当当的创始人李国庆知道我好看书,给我送来了“国庆”礼物:几本印刷精致的新书。其中的流行书《明朝那些事儿》,我都早已经拜读过了,倒是其中的一本印刷非常古典的书《地图的发现》,让我眼睛一亮,吸引我一口气把它读完。

   《地图的发现》,一本专门谈作者自己收藏的地图的趣味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9月出版,为著名的职业媒体人和地图收藏家杨浪先生所著,全书258页,全书美妙地插印了很多的老图,古图,虽然因为字体太小而读起来有点让人费眼,但是古色古香的地图透出一股历史的余香,让人心旷神怡。而读完之后,你自然而然产生一个联想:地图,才是历史的明珠。

   中国的历史中,和地图相关的事件,有很多。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荆轲刺秦王,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和地图有关系的历史事件,并由此而来一个著名的成语:“图穷匕见”,以及陈凯歌的那部电影。但是,很少有人想到过,为什么秦王一听到来人是来献图的(当然还有一颗人头),就马上决定接见。如果不是一张可以引起他关注的地图,那么,荆轲不要说是刺秦王,就是见他这位秦荆轲刺秦王国的国家领导人一面,也是没有可能的。

   所有这一切问题,你所想到的和没有想到的,地图收藏家杨浪先生在本书的《督亢考》一文里,用了洋洋洒洒18页的篇幅,进行了十分详尽的分析和描述。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关于2222年前秦国和燕国的两国关系简史,是中国华北平原2200年前水利历史的真实写照。读完全书,我也认为,这是作者集几十年收藏的功力,经过广泛地收集资料,非常认真布局写就的一篇兼具学术价值和趣味性的一篇佳文,是这本书里写得最好的文章之一。

   由于本人目前还身在商场,时间多属于客户、合作伙伴、媒体和公司员工,我一直非常佩服那些有深厚积累、对某些细小的专业研究得非常透彻、但又能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高超地表达出来的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专家”。也非常羡慕他们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广泛阅读各种很少有人知道的文档,深入分析历史的蛛丝马迹,挖掘历史中不为人所知的真相,披露被世人遗忘的细微事实,然后牺牲休息时间、不计个人回报地写下来,登出来,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社会贤达人员”。

   在本书的封底,静静地流淌着著名作家凌志军的评语:对地理的关注是一种大尺度的对事物存在的空间形态的关注,作地图的人是从“天上”看人间的,能读懂地图的人站在地上,胸怀却必须在“天上”。

   我们正是在阅读这样的一群优秀中国人的业余作品的时候,实践着那句著名的广告词:“让李敖读书,我们来读李敖”。不过,在这里,我想说,“让杨浪读地图,我们来读杨浪”。

                                  赵民
                          2007-10-4  14:28PM
“国庆”长假午后的温暖阳光,正好让人安心地读点“闲书”,想想人生百年以后的意义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