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麦肯锡为什么必须被打败?

[复制链接] 7
回复
119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6-5 19: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跨国咨询公司的工具箱或百宝囊中,最普通和重要的就是提问和问卷——名之曰调查,往往冠以“量化”二字。其实,在许多貌似严谨的操作背后,潜伏着大量的无知和悖谬。除了成熟的产业化经验、品牌运营和商业模式之外,这些咨询界巨头无一不面临着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窘境,这一点业内人士必深有感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就谈一谈个人在咨询转型方面的观点。

(一) 人生如棋,市场如棋。技不如人可以接受,经验不足也可以接受,但由自身失误导致的失败不可接受,尤其当那失误是习惯性的并无法自控的情况时。这类问题的典型特征可归结为一个模式——“习惯性失败循环”。

经验表明,没有那一种失败是一夕之间达成的,也没有那一种失误不是经常重复发生,相同的问题总是不断出现在组织的各个层面,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来说,失败都是积少成多乃至由量变到质变的。这一切归根到底取决于组织的习惯和素质。

学习型组织的精髓之一,即在于从失误中学习,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在变化中学习,在不断的调整和适应中学习。

造化弄人。考察某些个人和组织,论能力不是没能力,论水平也不是没水平,可就是成不了事或难以持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知道肯定是什么地方出毛病了,目前这方面的分析颇多,各种角度都有,但真知灼见较少。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普遍的需求——人们渴望去了解成败背后的真正原因和机制,而这正是咨询需求的市场信号。

(二) 确定必然存在问题的判断,是咨询的基本前提和基础。由此进一步发现和阐述问题,是成功咨询的关键。发现和阐述问题涉及到咨询的“发现问题模式”,它由思想、工具和方法组成,由此衍生咨询的不同取向和结果。此处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看的方式决定看到什么;第二、研究的方法决定研究的结果。

全部咨询工作并没有多少神奇之处,大多时候表现为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而关键的关键则是发现问题和阐述问题,有时候这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这里开始引入一个关键的概念——“立即”(LiJi)。

咨询的另外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没有任何事物是突然形成的,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累积过程。因此,关键不是问题怎样被发现或为什么还没被发现——而是问题如何一直被累积、搁置和熟视无睹! 有句谚语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其实问题也是这样——往往由于我们观察的角度、方式和敏感度的原因造成习之不察,乃至视而不见。这种现象称为“心灵麻木”。 “心灵的麻木”是一些综合问题的结果,在这里它的主体指个人或组织的 核心部分,后面我们将证明这个概念的价值和作用。

“立即”(LiJi)——是即刻采取有效行动的能力,是专门对治累积问题的习惯的。问题的累积涉及到人类心理的普遍盲点,关联着记忆与遗忘的根本机制,是导致“心灵麻木”的深层原因。 “立即”(LiJi)要求我们直接面对当下的问题,既不遗漏、累积、拖延,也不转移、扭曲、回避。 这里提出了咨询转型的第一个课题:是治身还是治心?治标还是治本?

但要做到“立即”(LiJi)我们必须首先能够做到“专注”(ZhanZhu)。“专注”(ZhanZhu)是个人和组织需要培养的第二项能力。

“专注”(ZhanZhu)——意指专注于当前正在进行的事情,专注于问题的整体和过程。在组织面临的日益复杂的环境中,决策要面对的是巨大的未知和不确定性,这种信息不足或信息泛滥的情况,使事物的演进形式无法被通常的理性手段来把握。从根本上说,传统的“掌控”观念已到了必须更新的时候。 其实“专注”(ZhanZhu)正是使事情推进的方法。只是这种推进不是主观努力的强调——而是一种“适应”和“跟进”的概念,其本质是被动的,是为适应事物自发性发展变化节奏而保持的一种灵敏和警觉。这种足够的注意力投入即是专注的含义。 “专注”(ZhanZhu)还涉及到合理的权衡与取舍——对方向的把握、如何不分散注意力以及适当地放弃。

显然,惟有“专注”(ZhanZhu)才能产生“洞见”(DongJian).

所谓“洞见”(DongJian)是一种直接看清真相的能力,是不被累积的问题影响判断力的能力,是不使心灵麻木的能力,是发现问题的能力。

简单地说,获得“洞见”(DongJian)才是咨询的真正目的。也只有“洞见”(DongJian)才能保证客户在咨询结束之后的可持续性发展。

这样,咨询的真正内在流程就变成一个“看”和“再看”的过程,从而也是恢复“清晰地看”的能力的过程,亦即是培养自身获得洞见的能力的过程。因此,咨询不是添加而是减少,不是再造而是恢复。这个着眼点与目前流行的咨询体系很不同,这一点对咨询双方的自身定位都非常重要。 这是关于咨询转型的第二个基本问题。

实际上,没有医生可以陪伴病人一辈子,那是富人才可可能享有奢侈服务。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跨国咨询公司高昂的收费是他们所不堪承受的,因此有必要提醒人们。目前企业界流行的咨询观念中还带有过多的理想化和盲目。 (三) 以上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咨询理念的逻辑结构及其表述,它对应的是客户内心每天都在发生的真实的心理流程。应该明白“流程”不是人为外在的规定,它必须是直观自明的,能够随时回归自心来验证。

               形式流程

发现与阐述问题——“立即”(LiJi)————“专注”(ZhanZhu)———

—————“洞见”(DongJian)——发现并解决问题

至此,让我们再次提出一个基本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合理和有效的咨询沟通方式?对目前流行的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倾向我们必须警惕。

答案:它必须对应于人们的内在心理流程,并致力于为客户建立长期有效的内在反应机制。

结论:咨询的内在心理流程是一个直觉的逻辑结构,它能让客户超越内心的失败循环模式而重获洞察力。纵观当前流行的咨询测评系统,罕有深入内在心理层面的,多数流于表面和形式,这是跨国咨询公司繁荣背后的隐忧。

沙发
发表于 2003-6-6 01:43:00 | 只看该作者
深刻,特别是第一、看的方式决定看到什么;第二、研究的方法决定研究的结果应该让每一个人记住。实在是佩服
板凳
发表于 2003-6-6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看的不是非常懂,呵呵。

推荐一下,请大家谈谈读后感吧。

“警惕现行的技术主义和工具主义倾向”,这点完全赞同。
4
发表于 2003-6-6 08:25: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楼主| 发表于 2003-6-7 13:09:0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的意思是咨询是“授人以渔”,决非“授人以鱼”而了事的,应反对那种纯技术、工具主义的咨询方法,云里雾里的,本人作为咨询人也是同感,提倡“用浅俗之语化清新之思”,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6
发表于 2003-6-11 21:57:00 | 只看该作者
“授人以渔”Vs“授人以鱼”,玉兄的真知灼见!可惜愤世嫉俗的味道浓了一点,而“警惕现行的技术主义和工具主义倾向”实有矫枉过正之嫌,方法论对国内大部分独立咨询师来说还是急需加强的,一己愚见,还请玉兄见谅!
7
发表于 2003-6-11 23:52:0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国内大部分独立咨询师来说还是急需加强技术、工具等咨询方法的基本培训。
8
发表于 2003-7-14 16:23:00 | 只看该作者
OK!咨询师或许可以在某方面略强一点,但一定要小心谨慎:你未必比客户懂得更多,更切合实际。“授人以渔”的说法个人认为有点太自大,这种心态必须引起注意。否则,很有可能以个人意见为真理,没有综合全面的约束条件,给客户带来损失。
很多时候,企业的经理们的水平也是颇高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