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兵法与企业管理系列文章——谋势

[复制链接] 4
回复
20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7-9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谋企业管理之势       转自中华企管网

    军争取胜靠势,经营管理取胜也要靠势。

  尚势治就是要谋军争中强大的抗争之势。此思想用之于经营,就是谋竞争中造就一个强大的组织势态,致人而不致于人。

  何谓"势",《孙子·势篇》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这话是说,汹涌奔腾的水能把石块漂浮起来,就是势。又说:"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这话是说,善于指挥战争的人造势,造就一个像在800丈高山上滚下圆形巨石来,那就是势。孙武在《形篇》还讲了一句类似上述意思的话:"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战民,指挥士卒。这话是说,指挥者在指挥士卒作战时,强大之势像决8000尺高处的溪流一样,积水一泻千里,这是力的体现。

  看过《兵临城下》的电影吧,那是描绘我解放军攻克一座城市的故事。当时,我军以强大的转圆石于千仞之山之势包围了这个城市,城市守将惶惶然,结果弃暗投明,城市和平解放。这个和平解放就是建立在我军强大的军威军势基础上获得的。

  谋势,《孙子》是把"势"与"形"分两篇加以议论的,需要探讨其中关系。《势篇》有一段话讲了"势"、"形"二者关系的,说:"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是否这样,"形"是物质运动中见之于外的东西,如战争表现出来强弱,是物质的运动状态;"势"却是存在于物质运动内部的质,如战争中战士的勇与怯,是运动中物质之力。战争中因为有势在起作用,于是产生了战局转圆石之形,决积水于千仞之山之形。

  《孙子·势篇》在讨论了"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后,提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的观点。造势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是择人问题,谋势要谋择人的势。关于这句话及这个问题,我们已在择人篇详述了,不赘。

  谋势,要据事物运动规律去谋。还是在《孙子·势篇》中讲的,在他讲了"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那段话后,接着说:"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这里讲的就是事物运动规律问题。所谓木石之性,就是木石运动的规律:木石系重物,用力搬艰难,用势移动易。它是方状止,呈圆状滚。据此木石特性,用力搬它事倍功半,用势动它事半功倍。谋势,就要像转圆形木石那样地去谋。

  军队要谋势,企业经营管理也要谋势,谋企业强大的势。古人善贾者,范蠡、白圭提出了"择人而任时"问题。所谓择人而任时,就是通过企业家谋求强大的企业管理之势。这点我在择人篇中也已说了些。

  现代经营管理中有一种叫"风暴管理法"的。所谓风暴管理法就是请众人把他们的智慧风暴似地发表出来,然后根据管理规律要求进行取舍,再讨诸实施,通过管理,造就强大的折人风暴之力。风暴管理法可看作造势管理法。

  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常说要提高企业素质。提高企业质素就是造势,提高企业屈人而不屈于人之力,造就胜人而不胜于人之势,经得起宏观和微观形势变化等等的挑战。

  提高企业素质,要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律行事。如孙武所说的那样,转木石要据木石之性办事一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据大生产活动规律、有计划商品经济运动规律办事,以提高企业及社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行事。

  提高企业素质,还要据势而动。所谓"善战者求之于势"、"择人任势",就是要据势择人,择人任势,据势造势,企业管理要在现有的有利势态下去谋求新的有利势态。关于这,我们稍后在讲孙膑谋势思想时还要议论到。

  提高企业素质,还要从搞好内部管理入手。外部环境是企业不易控制的,企业内部却可以自己调节。企业要以控制自己之力去适应外部变化之势,甚而去影响外部环境。一味说外部环境如何如何困难而不作自我努力,外部环境永远是会给你增添麻烦的。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张信让发明的"满负荷工作法"就是一种通过企业自己的努力,去达到企业人财物诸因素应有的性能,并使之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时尽其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工作方法,此法已被国家肯定,向全国推广。

  提高企业素质,还要据企业外部形势的现状及趋势预测,就内部工作作出总体谋划,从多方面去提高如组织机构建设方向问题、专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技术发展方面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选将、择人方面问题的素质。选将、择人,在前几篇内容中已经议论。这一篇将主要就组织、专业管理几个方面讨论问题。

  古人说:"得鸟者,罗之一目,一目之罗,不可得鸟。"在为提高企业素质做出努力时,千万不要去做以为强化一目就可以得鸟的蠢事,只有优化众目,优化那张罗鸟的网,才能得鸟。提高素质,要提高企业管理的总体素质。

  本篇篇首语引用的邯郸糖业烟草公司那位经理的话:"企业就像一盘棋,企业家就像棋手,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是讲得很好的。这位经理实践中三如定下棋势,一确定企业经营方式,二确定领导体制,三调动棋盘上最基本的力量,从总体着眼,发挥每一个子,即职工的作用,走活全盘棋。这位经理的弈子就是谋势。

  企业素质被外部环境、条件所影响。外部环境条件好一此,滋育企业内在之力作用就大一些,反之就小一些,企业外部要为企业提高素质创造有利条件。

  企业是运动体,企业素质也是运动的、变化的。企业素质在一个时期中不错,但不见得永远不错。满足于一时得"势",而不顾及今后,顾及发展,则不进而退,是会被淘汰的。

  有一本《管理者为什么会失败》的书,是美国一些高级管理咨询人员写的。其中有一篇文章叫《提防四个陷阱》,作者认为,使管理失败的四个陷阱就是,只重技术不重管理,只重固定的工作方式而不重相机行事,只重压制工人的X理论,而不重视发挥工人积极性的Y理论,只重官僚状态的正式组织机构而不重处于灵活状态的非正式组织机构。这些思想,对我们全面去构塑企业素质是有借鉴价值的。

  兵家谋势,讲得颇为深刻的还有孙膑。历来有孙膑"贵势"、"尚势"的美谕,《吕氏春秋·谋势》就说过这方面的话。孙膑对谋势有自己的理解,他主张,因势造势,根据不同的我情、敌情、天象、地候、陈法各方面条件去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新的"势"。如他主张在敌我"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的情况下,先"轻率尝之",以诱敌,然后设伏"率而击之"。

  孙膑写有一篇叫"势备"的用来论述势。文中强调"阵"、"势"、"变"、"权"这四个字。这四个字说的都是因势而动问题。如关于势字,他用弩比喻,要求造出来的"势",其险峻像弓箭那样,"发于肩膺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道所至",给敌人以猛然击 。

  孙膑说的"势"与孙武说的"势"是相通的,讲的都是"善战人"之理,"转木石"造势之理,只是孙膑着眼从战术运用去谋求总体的势,以势谋势。孙武从军争总体关系上谋势 。

  在上面我们专门写了一段孙膑的"以势谋势"思想,对启迪我们搞好企业经营活动是有帮助的。把孙膑思想孙武思想融合起来,用于企业管理就要求我们在提高企业总体素质基础上因势造势,并形成如此关系,提高企业总体素质以强化因势而动的能力;反过来,强化了整个企业因热而动的能力,进而又优化了企业总体素质。

  在结束这部分内容时,还想摘录一段《李卫公问对》中李靖对"势"的精彩见解,他说 :
  "兵有三势:将轻敌,士乐战,志励青云,气等飘然,谓之气势;关山狭路,羊肠狗门,环境保护守之,千人不过,谓之地势;因敌怠慢,兵役饥饿,前营未舍,后军未济,谓之因势。故用兵任势,如峻坂走丸,用力至微,而成功甚博也。"

  好一个气势、地势、因势之说,把孙膑因势造势观点进一步阐发了;好一个"志励青云"之论,把吴起励士思想突出出来了;好一个"一夫守关"之论,把孙武九地重要性的观点点化了;好一个因敌任势之论,把古兵法因变致胜思想强调得更清晰了;好一个微力博功之论,据三势峻坂走丸,使孙武的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思想进一步具体化了。

  李靖的观点对于企业经营也有镜鉴价值。还以企业管理为弈作喻。关于气势,就弈说,有"气"才能存活,无"气"成死子;从弈者说,有一定技艺,竞技势态处于巅峰状就胜,反之败。关于地势,弈要抢有利地势,所谓抢金角,争银边,以此去讲谋全局胜利。关于因势,弈者欲致胜对方,必须善乘对方弱着、软着,不失时机地下我胜着。李靖的谋三势思想可为弈者师,也可为善治生者搞管理的师。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7-9 13:38:00 | 只看该作者

企业管理的组织问题

转自中华企管网

    造势,提高企业素质,要从强化组织工作,完善组织机构入手,上山要有路,过河要有桥,组织是实现企业目标的载体。

  兵法中有有关组织方面问题的阐述。比如在于"阵",阵就是一种组织问题。阵,军伍行列之阵。《孙膑兵法》中就专门写有一篇《八阵》。在《八阵》中提出,"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的话,意思是布阵要懂得各种法的运用原则,能打仗得胜的就布此阵,而打不利用生的就不布此阵打。这就是说,布阵是有学问的,进行组织工作与组织机构建设是有学问的。

  《孙子·军争篇》讲到军队如何行动时说,"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意思是军队双方交战时,不要去拦阻旗形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要去攻击阵容严整,组织缜密的敌军。这正正之旗、堂堂之阵的话证明了组织问题的重要性。

  关于阵,古人用兵是非常讲究的。阵被称为是致胜的一种手段。《吴子·治兵》就讲到要把队伍组织得"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挡),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前进退却有秩序),左右应麾(或左或右服从指挥旗帜),虽绝成阵(队伍虽被隔断,但阵势不乱),虽散成行(队形虽被冲散,但能恢复行列)。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吴起还具体地提出了组织队伍的方法,"乡里相比,什伍相保",是说把同乡同里的兵卒编在一起,用什么用伍的兵众相互作保。吴起还提出对组织队形要"每变皆可"。

  上已提及,《孙膑兵法》中列有《八阵》篇的,《孙子》、《吴子》中似乎没有专门讲阵法的事。其实,据《后汉书·礼仪志》中说"兵官皆肆孙吴兵法六十四法"。可见,孙事故也是有阵法实践的。什么是"八阵"呢,世人有争论,是八阵为一阵,还蛤入种阵法,还是泛指阵法呢?更多人说"八阵"是阵法的通称,是习惯用语。这些,我们不去细究了,只强调一条,阵法重要,军伍行更重要,组织结构形式重要。

  现在让我们讨认企业管理的阵法问题、组织问题,有军就有伍,有伍就有阵,阵法得体者就能胜。企业管理也是那样,有企业就有管理,有管理就有组织,组织得体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能成功。

  现时管理学教学中,有一门课叫《工业企业管理》的,此课在50年代被称之为《工业企业计划与组织》,这就说明,组织问题是企业管理的固有之义。现时,只因为工业企业的计划与组织之说不足以说明工业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所以这种称呼已不被使用了。但是,组织问题是构成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事实是改变不了的。现在,我们有企业管理三职能、五职能等等的争辩,但不管怎么争辩,组织作为企业管理一项职能,始终是没有被人们丢弃的。

  组织,有种种内容,根据一定目标,人与人间有组织问题,人与物、物与物如何协调好也有组织问题。比如《吴子·治兵》讲的,在军争中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等,就是人与物的组织与结合问题,同时内含着物与物组织与结合的问题,比如矛战与弓弩结合。不过,这种种结合,最终地也体现在人与人:短者、长者、强者、勇者、弱者、智者的组织与结合上。

  组织能产生力。两个马木留克兵能打赢三个法国兵,而1000个法国兵则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这是国外的一种说法,是说组织工作很重要。

  组织工作实际是一种人群的分工与协作。人的群体是可分可合的,可以这样分,也可以那样分,这些都以目标需要为转移。但是,就是在一定目标作用下,也有一个优化组织问题。如何分,如何合,也不是只有一种模式,却大有讲究。正因为如此,现在有人设"组织理论与实践",或者设"组织原则与设计"为题目研究它。

  组织可以作出既有差别,又有关系的两种理解,组织工作与组织机构。前者是一个过程,是动词的属性,后者是一种集合,是名词的属性。"组织起来形成组织,然后组织人们活动。"这句话中有三个"组织"的字样,前后两个说的是过程,中间说的是集合。集合是组织工作的结果,又是组织工作的开始,目的是为了使分工合作有效,更好地去实现活动的目标。给组织做出一个较为确切的定义是比较难的,国内外还没有定论。是否应是这样,作为实体的组织,就是一种群体的集合,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集合在一起具有正式关系的一群人。组织工作是一种过程,是为了达到目标,对其所必须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合分类,然后把有关的职权授给有关的人,并规定与其上下左右的协调关系的工作。

  关于"八阵"及古阵法基本内容,已失传。后世学者常凭臆测作解释,甚至涂以阴阳迷信色彩,但即使如此,有一点也是肯定的,阵势是变化的。《孙膑兵法》就说:"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这里就含有因地阵变的思想。孙膑在其《势备》中,还把阵与势、权、变等连在一起作议论,这也说明造势需要通过有效布置阵法来塑造,反过来,有效的阵法需要根据变化的形势来建立。《孙膑兵法》还写有《十阵》的,十阵就是10种战斗队形。这10种战斗队形分别就10种不同的天时、地利、敌情、我情等而设计的,是各具有用途的队形。

  孙膑据势设阵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借鉴价值也是明显的。不同的企业应该设置不同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照搬照抄某个企业管理模式,而不顾自己特点是愚蠢的做法。

  另外,还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相应地作出调整管理机构的考虑。现代管理学中有刚性组织机构、柔性组织机构说法。柔性组织机构或称弹性组织机构就是应变组织机构之意。

  建立应变组织机构,即柔性组织机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尤为重要。在产品经济条件下,生产任务由上级领导布置,企业以完成上级交与的任务为自己任务,生产部门成为企业的主要部门,生产是龙头,是中心,企业各方面工作,各个部门跟着生产这个"龙头"跑,围着"生产"这个中心转。那时组织机构的设置刚性一点没有关系,甚至以越"刚性"即专业化程度越高越好,专业化程度越高,效率越高,成本越低。现在呢?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需要。企业要面向社会,主动出击。这样,企业设置管理机构,就要根据这个特点来考虑,要突出变更思想,建立具体组织机构时要突出市场预测机构的设置,经营决策机构的设置,科研设计机构的设置,产品销售机构的设置等等。此刻,生产尽管也是重要的,但是,相对过去说,其重要程度显然下降了,不是再搞以产定销了,而是以市场调查、销售预测来决定和平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当然,这里也 有一个生产能力的平衡问题。

  现在人们常说,企业管理要从生产型管理转轨为生产经营型管理,或科研经营型管理等,这主要说的是观念转变问题,同时也说出了要以势谋阵这个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3-7-9 13:39:00 | 只看该作者

组织合理化

转自中华企管网

    《孙子·势篇》说:"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这句话,内含着组织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治众如治寡,这样的话吴子也讲了。《吴子·论将》说:"理者,治众如治寡。"这话是说,理,统率百万大军如同管理兵力很少的部队一样。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此话怎讲?曹操作注说:"部曲为分,什伍为数"杜牧说:"分者,分别也;数者,人数也。言部曲行伍(各级编制),皆分别其人数多少,各任偏裨长伍(各级官员),训练升降,皆责成之,故我所治者寡也。"唐陈 ,梁孟氏也作了上述类似注释,但又有新的释词,陈 说,"使之训齐决断"、"授以方略",孟氏说:"分数多少,制置先定。"

  为了形象地说明"分数"为何意,也为了说明组织学中某些思想,让我举孙武宫庭教兵的例作解释。前面在议论"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时简略地讲过一些,这里需要稍作详细说。孙武应吴王要求,选出宫女180人进行练兵演习。

  孙武把宫女"什伍"成两队,任命吴王的两位宠姬分别担任两队的"偏裨",即队长。孙武"制置先定",令之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孙武经询问在确认演兵者听懂了这些申令后,击鼓令右,妇女们哄笑,孙武复三令五申,再击鼓令左,妇女们又哄笑。此刻,孙武动了真格,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于是,就出现了我在我择人篇提及过的那些情节,以"将在军"这由,不顾吴王"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的拦阻,君命不受,斩队长两人以徇,并起用左右两队的次者为队长,再鼓再令,此刻妇人左右前后跪倒起立"皆中规矩绳墨",没有一个再敢造次出声,训练出来了一个"虽赴水火犹可也"的兵。

  这则故事,说明了"分数"的一些有关问题,组织学某些基本原则。比如,一、组织原则,为了使人群有效发挥作用,"治众如治寡",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即所谓分数是也,形成"部曲",在这个故事中宫女180人"部曲"成左右两队;二、领导原则。为了管好队伍,要设领导以管其事,"训齐决断"、"授以方略"。"部曲"设置有大小层次区别,其所辖人数,或什或伍要得体。在这个例子中,吴王的两位宠姬成为左右两队的"偏裨",各辖90人。队伍是不可以一日无主的,两位宠姬问斩后 ,队伍的次者补充为"偏裨";三、制度原则。队伍要有规章制度以统一人员的行动。用注者孟氏的话说,要"制置先定"。在这个故事中,孙武是"约束"、"申令"、"制置先定"了的,如孙武向宫女宣布前怎样动作 ,后怎样动作等,而且还三令五申了的;四、奖罚原则。赏罚严明才能队伍严整,"训练升降","训齐决断","皆责成之"。在这个例子里,孙武处分两位宠姬时,就是严以约束的,认为约束不明是将之罪,约束已明而不如法是吏之过,孙武执法如山。此外,还有形名原则,即信息沟通原则,信息畅通,队伍才有活力,在这个例子里,孙武通过击鼓等指挥队伍行动。关于这方面内容,在我这一篇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将要详细讨论,这里从略了。

  在组织机构有效建设中,有这么三件事需要解决:组织什么组织,即组织机构的构想问题;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组织;如何使企业的组织有效发挥作用问题。

  (一)组织什么组织,据需要而建立,军队的任务是打仗,因此军队要有负责指挥作战的机构,有负责谋划的参谋机构,有负责军需供养的后勤机构等。古有三军之说,左军、中军、右军;今也有三军之说,陆军、海军、空军。军队还有按层次分的军、师、旅、团等的设置,所有这些都是组织设置问题。关于企业管理,企业负责生产经营活动,也有指挥问题、参谋问题、后勤问题,因此也得设置指挥、参谋、后勤等等机构;企业生产经营通过层层组织落实任务,因此企业也得设有厂部、车间、班组层次机构;为了完成任务,企业要设置经营、销售、生产、供应等部门。车间也要分"兵种",如铸造车间、金工车间、装配车间等。有些叫法术语同军队叫法术语一模一样,比如指挥、参谋这些词,说明军事管理之学已经渗入到企业管理中来了。

  (二)如何把队伍组织起来。组织的对象是人,有三个问题,一是组织什么样人,即把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组织起来;二是组织多少人,即组成这个组织的应是多少人;三是如何协调好这些人的关系。

  第一,把人员组织起来,这里有一个人员素质问题。孙武宫庭演兵中所择的兵是应吴王要求择的。吴王要求以宫女作试验,考试一个孙武治兵的本领,这是一种特殊的选择。作为真的要她们上阵出战,一般是不行的,宋辛弃疾写词说:"愁红惨绿今宵看,却似吴宫教阵图。"说明吴娃粉阵是只中看不中用的。组织队伍总是要选择素质较高的人进行组织才好。

  第二,组织的成员人数问题。以多少人作为组织的编制单位,这是组织队伍碰到的又一个问题。要以有利于精简、统一、效能来考虑问题。就是要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出发,来考察组织人数。《孙子·行军》说:"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这句话就含有上述思想。孙武的话意思是,兵力不是越多越好,要害是不要轻敌冒进,要集中力量,正确判断敌人,必能取胜。兵非益多,强调精干;惟无武进,并力制敌,强调作战效果,统一地运用兵力以取胜。

  组织成员人数的考虑。从效率出发,还要据管理者有效管理被管理人员的人数来考虑。一位领导管辖的人数若过多了,他会力所不及;管辖人数太少了,能力又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一种素质浪费。孙武的宫庭演兵选用的人数是180人,分成两队,每位队长辖90人 。

  有效的管辖人数问题。《圣经》中有这方面故事。《圣经》的《出埃及记》第18章第17~26节说,摩西带领一群以色列入出走埃及,在出征途中,发生了摩西的过重的带人任务与他的精力而不相称的矛盾。摩西相当劳累,那一群以色列人也相当劳累。于是,摩西的岳父提出建议,要他改变花太多的时间去管理太多人这个问题。还说,你现在这样做法,你和跟随你的百姓都会累垮的。要他从百姓中逃选出能人来,然后千人一长,百人一长,50人一长和10人一长地进行组织,大事你决定,所有小事由他们自己审理。摩西听从了岳父的建议,把队伍管得很有条理。

  《孙子·谋攻篇》在讲上兵伐谋问题时,讲到了部队有军、旅、卒、伍的设置问题。什么是军、旅、卒、伍,是部队的管理梯次,军辖旅、旅辖卒、卒辖伍。据曹操等人注:12500人为军,500人为旅,百人以上为卒,百人以下为伍。摩西出埃及记也有组织层次与人数问题,千人、百人、50人、10人设长。企业管理也要建立上述类似的管理层次并考虑管辖人数问题。

  企业管理的组织层次,每层次人数要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集中分散程度,生产经营特色等考虑。大型企业管理层次可设置多几个,比如四五个,如公司、分厂、车间、工段、班组等。小的可设置少一些,比如一两个,如工厂、车间、工人。管理层次与有效管理人数(或称之为管理幅度),呈反比关系,就是说,在企业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越少,每一位管理者管理人数就越多,反之越少。但是管理的上层,因为考虑的问题较下层的要重要、要复杂,所以其有效管理人数要比下一个层次少一些。形象地作比喻,孙武在宫庭演兵中,实际上他只抓了两位队长,而不是直接抓180人,两位队长却各管了90人。

  第三,组织成员协调问题。组织有效协同依赖多方面管理作出努力,如提高管理者素质,提高被管理者素质,搞好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搞好组织制度、组织纪律、赏罚制度、组织指挥与通讯建设等。

  协调组织成员之间关系。土光敏夫说:一个好的组织,就在于要使人们在这个组织中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处于最佳状态,使人们在行动彼此协调和谐。关于这,在组织机构设置时就要未雨绸缪,通盘规划。

  领导班子在组建塔配时要通盘规划。关于这,在我书论将篇中已有议论,在那里还引用了吕望《六韬·王翼》中所讲的将有股肱羽翼72人之说等,以说明问题,请参阅,这里不赘述。

  组建一般职工也要通盘规划。组建职工组织,吴起主张同乡同里编在一起(乡里相比)。这有一定道理,便于管理,同时,使组织中多一点亲和因素。行为科学中有一派观点,强调非群体组织的作用,是说这样组织不是由领导组织起来的正式组织,而是一些情投意合的,比如同乡同里自发组成的非正式组织,这样的组织其集合力有时要大于正式组织。吴起的观点似乎有点行为科学思想的味道。把行为科学中这方面思想渗透到正式组织中来了。这说法,也可能是牵强之词。非正式组织是有特殊价值的,但是话要辩证地说,在组织中纯而又纯,都是同乡同里的人组成,没有一点其他力量成摩擦系数,这个组织不见得是最有力量的。另外,弄得不好,这个非正式组织会产生派系,对整个组织、总体,会产生相斥作用,这是必须注意的。这里就有一个职工的有效结合问题。

  职工组合应是交融组合,不是机械叠加,这是有效组织组织机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零件加零件等于一堆零件,零件加零件的有机组合才成为机件。设一个机件由10个原件组成,每个原件可靠性为99%,采取串联的结构形式组成整体后,整体可靠性下降为90.4%,若是100个原件串联组成,则整体可靠性下降为36.6%,若一万个原件串联组成,其可靠性几乎下降为零。这一事实说明个体原件可靠性尽管很好,假如结构组合不合理,系统的整体效益就不可能好。反之,若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即使原件质量不甚完善,或参差不齐,也能求得好的效益,产生部分加部分大于部分相加的简单代数和的效果。

  组机机构是由组织元素,比如人,集合而成的。元素是捉对儿存在的,正确地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成关系而存在的。单独一个元素若不与其他元素结合,就很难存在,一个人若异想天开地想脱离人类如鲁滨逊那般找个什么孤岛去生活一番,不食人间烟火,一切自己来,也许一天两天,10天8天可以,长时间是绝对不行的。人总是结群而存在的,管理总是需要借助组织的职能而发挥作用的,管理就是研究元素的组合问题。组织学就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组合问题的科学。假如说,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物与物、事与事看成为"结合链"的话,管理就是研究如何构造这些"结合链",并使这些"结合链"在结合成"整体环"中发挥更大作用。组织是人际关系的组职,企业的人群是可分割的,分割后是可以重新结合的。为了更好地完成管理目标,如何分割,如何组合,组织科学的主要学问就在这里。

  (三)如何使企业的组织有效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在下一个问题"人主不可以独也"中专门讲。
4
 楼主| 发表于 2003-7-9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制度规范化

转自中华企管网

    如何有效发挥企业组织的作用,两条:一、择好偏裨佐将,明确集权分权关系;二、制置先定,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必要的规章制度。

  孙武提出了治众如治寡的命题,这是借力问题。摩西一人能力不够,通过一些办法,借了力,达到了治众如治寡的目的。借力何处来,建立组织是1/3,设置好助手用好人是1/3,订好规章制度又是一个1/3。三者齐备,借到了一个完整的力。

  (一)关于选用好裨将,明确集权分权关系。荀子在《君道》中说:"人主不可以独也。"是说当领导的不能把事情不分巨细地包揽下来,搞独断主义。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选好用好裨将,通过裨将去实现自己的军事意图。二是分权给裨将,像摩西做的那样,大权自己管起来,小权让下属管,让下属的工作向自己负责。吴宫教阵中,两位裨将没有选用好,使队伍演不成军,后来处理了,撤换了,演兵才成功。

  关于这些,《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及其他兵书中有很多论述,虽然多半是从高层次角度去议论将的,主要是论主将,但其基本观点,比如关于将重要性的论述,如何择将等,对将择裨将也是有参考作用的。

  "善将将"是韩信评价刘邦的话(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凭"善将将"取得了汉王朝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领导者也有一个善将将问题。善将将,厂长要选好用好自己的助手,配备好用好各主要职能科室负责人,选好、用好各主要车间的主任等,通过头头抓、抓头头,把企业管好。

  关于组织,土光敏夫有一个独到的认识,他认为公司组织是一组异中心同圆。居于中心的是首脑,他的周围是辅佐他的主要负责人;稍外的圈是事业部长;再外一圈是厂长……。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由各个小圆构成公司整体这个大圆的"异中心 圆",而且,小圆向着大圆,形成"向心"关系。大圆在运动,小圆也在运动。土光氏把它比喻为"宇宙系组织",他还说,这种关系不是上下台阶的座席关系,而是围绕中心相互依布,沿着轨道不停地运动的关系。土光氏的认识可供我们处理主将、裨将关系时参考。

  要选好裨将,还要用好裨将。用好裨将八个字,信任授权,教育帮助。信任授权,就是要给裨将以信并授予权。主将自己要做出样子,使自己成为可以被依赖的人,从而使下属信任自己,做到上下依赖如一人。授权是信任的表现,给信任就要给权。信任到人,职务到人,责任到人,权力到人,这样才能促使裨将做好工作;教育帮助,它应该内含有亲切的感情,监督的感情。教育裨将做好工作,帮助裨将克服困难,它是鼓励,是督促,是帮助,是激奋,使裨将德与才的提高与工作业绩的长进同步起来。

  (二)关于制置行定,订好组织规章制度。所谓规章制度,主要指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职责权限条例、上下左右纪律约束关系、赏罚制度等等。

  编制重要,组织重要,规章制度也重要。制度一,法令一,才有军队一。部队是最讲"法令孰行"的,最讲"赏罚孰明"的,有铁的纪律才有胜利之师。宫庭演兵中原来那些宫女,被辛弃疾等人称之为吴宫粉娃的,演兵一开始嘻嘻哈哈,后来被训练得"前后左右跪起,皆中绳墨规矩","虽赴水火犹可也",关键就是"约束既布"的约束,"既以明而不如法"的法起了作用。孙武就执行了这个"约束"与"法"。

  企业管理也必须有规章制度。企业要与自然"开战",向自然界索取财富。生产产品,就要使用原材料,借用生产工具,借用水、电、火等动力,按照一定工艺进行操作,才能获取产品。这里都有自然规律在起作用,大生产规律在起作用。生产有生产纪律,工艺有工艺约束,水火电岂容乱来,机器设备岂容胡乱摆弄,生产工艺岂容随心所欲,这就需要规章制度。

  企业是人的集合,是为了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个目标而集合的,这个事实本身就制约着人们要按目标需要而行动的。人各有思想,如何集个人意志为集体意志,靠企业精神,靠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没有问题的。但精神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还需要约束,还需要明之以法,需要规章制度。纵然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一个思想规范、道德规范问题,明确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我们说,规章制度重要,应该说,其中尤以以责任制的中心的规章制度更为重要。

  规章制度一些内容,在企业管理中称之为基础工作。关于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有这样一则寓言可资说明,那叫《蒙鸠为巢》。寓言说:"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然也,所系者然也。"美丽的羽巢何以惨遭风折,什么缘故,非巢不然也,是系之所不然也。巢址找错了,是苇苕这个基础不实的缘故。现在我们进行企业管理,要搞管理科学化,也必须强调基础工作。合抱之木,生之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础工作不实,如蒙鸠那样系巢于苇苕之上,什么管理科学化,什么四个现代化建设,都将成为子虚乌有的东西。

  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因对规章制度不重视,对基础工作不重视,或失之于无知,使建设事业受挫。有如下两则新闻,某研究所花了几十万美元购进一套精密仪器,科研人员要求安装空调设备,建立恒温管理制度,一位领导人却大为恼火,说:"我就不信差那么几度会影响精度。"再一例,某研究单位搞试验要养一些白鼠,需要用精面粉作饲料。粮食部门有同志竟说,人都不够吃,还给老鼠吃。这两例,有的可能属于无知的缘故。无知,变无知为有知,搞好职工基础教育,这本身也是基础工作。

  规章制度是需要建立的,当然,也需要正确对待规章制度。过分依赖于规章制度不对,似乎规章制度有了,一切事情都解决了。历史上在我国有过鄙薄规章制度的事,视劳动定额、工艺规程、管理条例为工人觉悟的对立物,说它们是"管、卡、压"的东西,甚至付之一炬。也有过分迷信规章制度的事,说是要搞科学管理,或为了应付上面检查,什么都得有规定、制度、章程,结果制订出来的规章制度一大摞一大摞地成了形式,成了累赘,不得要领。《吴子·论将》说:"约者,法令省而不烦。"是说法令、制度要简明不要繁琐。吴子的话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美国沃特曼、彼德斯写的《成功之路》一书在总结了美国管理最出色的43家企业经验后说,为了使企业成功,要改变泰勒理性管理科学的做法,如依靠理性模式、数量分析,事无巨细的控制,过分细微的组织结构,冗长的工作说明书等,主张要把人性因素考虑进去,这些说法内含子吴子的"法令省而不烦"的思想,当然沃特曼、彼德斯的说法因为历史发展了,而且他们是就企业管理而言,讲得要比吴子全面。

   对规章制度要进行分析。有些已经是规范了的东西,约定俗成了的东西,不一定见诸文字,可以作为企业的传统风尚予以延续。繁琐的、不得要领的要精简,不合乎现时情况的要修订。规章制度要有一定稳定性,但是确实不合形势要求,严重挫伤职工积极性的也要有勇气修改,当然这必须慎重行事。
5
 楼主| 发表于 2003-7-9 13:41:00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科学化

转自中华企管网

  搞好企业管理,要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还要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什么是形名,曹操说,旌旗曰形,金鼓曰名;王皙说,形者,旌旗金鼓之制度;名者,各有其名号也。全句是说,指挥从军如指挥一军一样,靠的是通讯联络。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此句同"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一样,都见之于《孙子·势篇》。两句是连着说的,先讲治众句,再讲斗众句,前句提出了分数是也问题,即编制组织问题,后句斗众句提出了形名是也问题,即信息通讯讯号问题。把这两句内容作一前一后说是有道理的。先有组织问题,后才有信息通讯联系问题。组织总是先于通讯而建立。其实,就治众如治寡的含义与斗众如斗寡的含义解释,它们间没有严格的区别,都是说治理、指挥众多人如同治理、指挥少数人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形名是也"实际是"分数是也"的一个内容。组织工作的阵战活动需要依靠通讯联络作为手段才能进行。能讯联络是主将赖以指挥的工具,是组织规章制度应有的一项制度规定,是做好组织指挥工作必有的基础工作。

  有古兵书叫《军政》的说:"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兵多将多,靠语言传递命令不行了,以金鼓作耳;靠一般可视物作为指挥工具不行了,以旌旗做目。这就是孙武在《军争》篇说的:"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孙武还继续说:"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意思是依靠金鼓旌旗统一众人的耳目为一人的耳目。军队的行动既然统一了,那末勇敢的就不能贸然独进,怯弱的也不得一人退却,这是治理众人之法。当然光有一个金鼓旌旗之术不够,还要教戒以严,还要制置先定,还要约束申令及其他一些关于组织的原则与方法。孙琥在吴宫教阵中就是凭着上面所讲的"形名是也"、"分数是也"的那引进指挥原则、指挥手段,把吴娃们训练得服服贴贴。

  《吴子》一书中,在讲金鼓、旗旗问题时常常与法令制度一块说。"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这是在《治兵》中说的。"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幡,长形军旗;节,这里作号令解),夜以金鼓笳笛(笳,乐器)为节。麾左而左,麾右向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阵矣。"这是在《应变》中说的。"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必败于敌。"这是《论将》篇中说的。

  在现代管理中,"形名是也"仍然在发挥着巨大作用,拿军争说,今日的"形名是也"其各类形式虽不能与当年的旌旗、金鼓同日而语,它已经发展为对讲机、报话机、扩音器,甚至卫星等等,但其作用不变。军争的技术从来是要为民用服务的,今日军争的先进的通讯技术、通讯手段,由军转民,也广泛地被企业管理采用了,有些还结合企业管理有新的发展变化。如有所谓声象管理法、颜色管理法的,就是用声音、图象、颜色显示的办法掌握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以指挥生产。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作为管理原则,历史将始终承认它存在的价值,只是形名的方式会变化,形名的技术会变化,使形与名变得更准、更快、更及时。

  还要指出一条,作为企业管理,从一定意义讲,是信息的管理,就是管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种信息。使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到外情内达,内情外达,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情右达,右情左达,而且转得好,转得准,转得快,在转的过程中不失真、不梗阻、不丧失,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胜利进行。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信息已形成一门新的科学,叫信息论,而且与系统论、控制论一起被称之为老三论。在研究老三论中,在研究现代企业管理学中,回头看看兵法中是怎么讲信息(形名是也)的,这是很有意义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