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我国企业“战略危机”的前兆

[复制链接] 0
回复
8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12 22:0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构成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三个重要阶段,在这三个阶段,我国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表现也正是企业“战略危机”的前兆。

  战略制定

  1.流浪汉倾向

  记得一位管理大师有个形象的比喻: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国内不少企业就有这种“流浪倾向”。它们缺乏企业战略,经营企业喜欢“脚踏溜冰鞋”,“溜”到哪儿算哪儿。许多企业经营者,因为繁冗的事务性工作而成为“大忙人”,以至於无暇顾及企业任务、方向及战略。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认为,使企业遭受挫折的唯一最主要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试想一下,一家没有方向意识和连贯一致经营战略的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将会是什么结局?当一家企业像流浪汉一样,不知道应往哪里走时,企业命运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它通常会走到不想去的地方。
  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逐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市场结构的细分化、多样化,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危机”。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企业广泛的并购重组,使得企业的经营范围、组织规模、产品结构、市场范围等不可避免地发生重大改变。同时,由於跨国公司咄咄逼人,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大大增加,因此,企业必须不失时机地重新制定企业战略,才能成功应对市场竞争。

  2.东施效颦

  有些企业虽然也考虑制定战略,但其战略不是建立在对企业外部机会、威胁和内部优势、弱点的全面、科学分析与论证基础之上,而是喜欢走“东施效颦”的“捷径”。看到别的行业、别的企业的战略获得成功,便盲目跟风。尤其是在企业进入新产业的问题上,缺乏独立判断,热衷於“跟紧大势人云亦云”,致使许多同行业内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雷同。如我国家电行业便是一例。近来,许多企业又不顾自身的资源状况,在战略上猛刮“高科技”之风,似乎企业只要与“高科技”沾边,就无往而不胜。殊不知,高科技同时也蕴含着高风险,高科技企业在具备一般企业应有的资源之外,必须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方能在市场上立足。
  这一问题不仅表现为仿效别的企业经营战略,而且还表现为仿效自己企业过去的经营战略。当环境的竞争要求企业战略发生变化时,企业却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正如一个经典的军事案例所言:拿破仑之所以胜利,是因为它的敌人仍采用适用于以往战争的战略、战术和组织形式。而当他败於俄国人及西班牙人时,又是因为他对敌人采用了“以往行之有效”的战略,而敌人则以新的思维建立了不是适用於过去而是适用于未来的战略。企业如果固守过去曾行之有效的战略,必将败于竞争对手。这已为近年来一些企业的经营实践所验证。

  战略实施

  3.航母情结

  国内企业有一种倾向,即企业越大越好,所跨行业、地区越多越好。近几年企业界有句流行语,就是“把小舢板焊接成航空母舰”。当你询问企业经营者,他的企业战略目标是什么时,得到的回答多半是“做大”。许多“小舢板”因外力作用而被焊接成了“航空母舰”,但由於缺乏协调,难以形成“有机体”和核心竞争能力,因而在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很难真正发挥航空母舰的作用。
  企业规模只有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及运用资源的能力相适应,才能发挥规模效应。近些年,由於我们能够看到的、或比较熟悉的往往都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因而给我们一种错觉,以为国外的公司都是跨行业很多的跨国公司。其实美国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美国在世界500强固然占有相当多的席位(如1998年就有185家),但我们不要忘了美国还有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因此,就企业战略而言,重要的不是“贪大”,而是“图强”。
 
   4.旧瓶装新酒:组织结构与经营战略的矛盾
  有什麽样的战略,就应有什麽样的组织结构。这是因为企业的组织结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和政策是如何建立的,而且还决定了企业的资源配置。
  但这一点却往往被企业经营者忽视,相当多的企业试图以旧的组织结构实施新的战略。不少企业的组织规模、经营领域、产品种类、市场范围等等,随着新战略的实施已发生重大改变,而企业的组织结构却变化缓慢甚至一成不变。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往往致使企业的现行结构变得无效,其典型的症状包括:过多的管理层次,过多的人参加过多的会议,过多的精力被用於解决部门间的冲突,控制范围过於宽广,有过多的目标未能实现等等。国内这几年一些“井喷式”发展的企业後来之所以“雪崩式”倒下,除了战略制定上的失误之外,在战略实施中组织结构调整的严重滞後及现行组织结构本身的缺陷显然难辞其咎。

  5.赶鸭子上架:战略实施与人才匮乏的矛盾

  企业往往要到战略实施时,才更加真切地意识到对实施新战略所要的人才和技能的估计是如此不足。有些企业简单地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企业便“无所不能”,企业扩张就可“心想事成”。尤其是在经过一段高速成长期,企业有了相当的资金积累,准备进行“二次创业”,实施跨行业经营战略之时,由於目标的“远大”、战略的“宏伟”,企业一时难以网罗足够的人才,於是便出现近年来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赶鸭子上架”,即将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明显不够的人员,推上实施新战略的重要岗位。不仅经营管理者如此,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资讯管理等重要部门的业务人员,往往也是“赶鸭子上架”。
  企业在实施新战略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了正确的经营思路,还要有具有相应能力的管理者及员工才能实现公司的战略意图,否则在执行过程中会偏离方向,不仅无法实现战略目标,反而很可能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6.见异思迁: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
  有这样一种现象,经营者在制定战略时思想坚定而专注,但没过多久他们就“见异思迁”了。企业往往经不住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利润增长点”的诱惑,热衷於“哪里热闹哪里赶”。忽而房地产,忽而证券,忽而生物制药,忽而保健品,忽而环保,忽而网路,不能一如既往地执行既定的战略。原先的战略被抛至脑後,企业被短期利益所左右,企业经营变成“游击战”,“打一枪换个地方”,结果企业却“在运动中消灭了自己”。
  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固然需要调整和发展,但这并不等於可以“踢开战略闹革命”。企业战略一旦付诸实施,企业就必须立足长远,必须专注有焦点,把资源集中在既定的战略上,培养核心竞争力,开发核心产品。唯有如此,企业才能获得长期利益,真正做大做强。

   战略评价

  7.亡羊补牢:评价时机不当
  不管你制定企业战略时考虑得多么全面、周详,由于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你总会感到“变化大于计划”。因此适时地、客观地、高效地对正在实施的战略进行评价,并据此采取相应行动,无疑是保证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
  但不少企业习惯到年末,甚至是只有到发生重大问题时,才考虑进行战略评价。近几年,国内企业比较流行在经营出现严重挫折以后,才回过头来审视企业战略,总结出“几大反思”、“几大忏悔”等等。其实,企业战略出现危机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往往都有一段“潜伏期”。在“潜伏期”的早期阶段,企业经营者也大都有所察觉,但由于尚未出现严重偏差,不易引起经营者的重视。由於未能及时进行战略评价,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当企业外部或内部出现某种“诱因”时,战略危机总爆发就在所难免了。
  战略评价何时进行才合适?实际上,战略评价活动应当持续地进行,而不只是在特定时期的期末或在发生了问题时才进行。
 
  8.见树不见林:评价指标片面
  一方面,企业在进行战略评价时,容易片面强调短期的财务指标,如投资收益率、销售增长率、市场份额等。这些指标固然重要,但由于绝大多数财务指标都是为年度目标而不是为长期目标制定的,而有些战略需要经过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施完毕,其实施结果可能在数年后方能显现。因此,这种做法有时不仅难以对战略作出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反而在客观上“弱化”了战略目标,并极易对企业的战略实施产生误导。企业为了追求这些财务指标,自觉不自觉地将战略目标搁置一边,而采取种种与战略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的短期行为。我国证券市场有几家一度“绩忧”2006年却出现巨额亏损的上市公司,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这几家公司,过去片面追求年度业绩指标,而忽视了对战略目标的把握,以至酿成今日的苦果。
  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战略评价时,容易忽视质量指标。很多数量指标会因使用的会计方法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质量指标在战略评价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如缺勤率、调动率、生产质量、生产效率、员工满意度等等都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
  可见,企业在确定战略评价指标时,不仅要“长短结合”,决心与耐心相得益彰,而且要“软硬兼施”,数量与质量相互统一,真正做到“见树又见林”。
 
  9.远离数位化:评价手段落後
  多数企业的战略评价,或者是“集中式的专家研讨”,或者是“零散的内部报告”,评价活动多是“静态”的,即并未将评价活动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来管理,而是评价报告完成就意味着评价活动的结束。企业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评价机制和“动态”的评价体系。远离数位化的落后的评价手段在企业中还有相当的市场。
  在市场竞争中,通常是拥有最佳资讯的一方获胜。例如,当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而进行多元化经营时,便需要频繁地得到各种新的评价资讯。及时而笼统的资讯较之精确但过时的资讯,通常更适合作为战略的基础。因此,是否采用Internet,决定着企业是采用最新资讯还是过时资讯进行战略评价。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