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添一茶社 建成了

[复制链接] 40
回复
458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3-3 18: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情小组织-添一茶社

这是个个性的年代. 只能说, 很多的个性凝聚成组织, 而组织未必就会体现统一的个性. 那是管理人的智慧, 那是具有核心价值认同的大家的参与. 大的组织论坛总是藏龙卧虎, 但由于管理不尽心, 也会出现很多同门陌路,甚至内部争执的情形, 有些时候还会激烈到组织的分分合合, 上升到论坛的口伐笔诛。

有时候也觉得自由人好, 也许因为四禅天是比较有责任感的习惯, 以前都很少去参与这些门派, 怕卷进纷争,更怕互相欣赏的人之间还会斗气. 某天晚上碰到了一位很有意思的朋友,简单而温和的说了些关于组织的观念, 使四禅天改变了看法, 网络本身是透明的, 去如何看就象照镜子, 其实照到的还不是你自己?

添一茶社就是这么一个注定要默默无闻的小组织. 虽然她具备吸引很多人的财力物力和核心。 但醇和的是大家彼此的感受, 交流的是对生活的体验, 为奇思妙想, 我们喝彩;为人生道理, 我们探索; 为得意失意,我们棒喝; 为细节疑问, 我们翻阅. 不管以后人们记得不记得, 我们是在为自己实现一些东西。而为自己实现的东西别人拿不走了, 因为它入了我们的记忆, 成为温暖的故事点滴。

而且, 我们基本没谁管理, 因为人少, 也因为大家都在有意识的互补。就象踢意识足球一样, 我们的穿插换位是频繁的, 获得的也是对各自辛苦工作的欣赏和敬意。大家互称茶友,就象八十年代的北京人一样, 温和平淡简单。

也许, 治大国如烹小鲜, 参与组织也是这样的"无为"吧。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更不是无所顾忌, 而是在聚集人的时候既注意彼此的缘分,也注意各自的性情相似吧. 有了这些内在的感应, 才能真正的在外面一致, 渐渐的才形成一个整体和一种组织文化。 [em01]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4-3-3 18:30:00 | 只看该作者
添一茶社简介

添一茶社是一群管理人士创建的网络交流社团,它旨在通过茶友之间的交流来相互分享,相互启发,从而提升社团茶友的自身价值。

添一茶社顾名思义,我们希望能发现更适合我们风格的人加入进来,煮茶品铭,共话管理之道。

【添一茶社的理念】

(1)“龙门阵”
一种交流的形式, 各个论题偏重不同, 可以自成体系, 其目的和意义和绝对的职业和专业无关, 但出得题外才能入得题中.。

(2)“棒喝”
社友间常做的事情. 人各个有执, 何不相信集体的智慧.

(3)“自评自悟”
纯粹的评文摆龙门阵不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注重自悟. 它超越了"知"的层面, 是一种"行"的艺术.

(4)“厚薄”
言足以兴, 默足以容,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不介入任何论坛是非。

(5)“一日三省”
入局出局, 挥洒文字,求的是清晰的整体风格, 明确的系统思维和自悟的氛围。譬如一日三省。

(6)“神交”
隔网而交,无境界高下之分,无厚此薄彼之实, 平淡从容,不需讨扰现实纷纭。

(7)“无妄”
茶社的魅力在于感悟思想交流的快感。 失去了这个准则,舍本逐末,只会浮华不得真义. 成名成家的各种风格, 纷纷纭纭, 浑浑沌沌, 各自心得, 大家性情不一, 安则静, 危则动, 方则止, 圆则行. 如何蓄势, 如何渐进, 相信各自的悟性。

(8)“出入”
出得文外,入得文中。朴素的辩证思想, 是我们的古人沉淀的沃土。于茶社, 也能得一二体现。不忘古, 是种品质。和为人忠信类似, 和怀念家乡类似。

(9)“碰撞”
入局就要保持一种积极勇猛的态度,每个社友对各种论题都要挤出自己的观点,让思想活泼而跳跃,碰撞产生火花。

【添一茶社的交流形式】

以邮件为交流工具,通过大家的邮件相互探讨交流。同时我们将与报社合作,开辟专门的讨论专栏。

每次主题有一个支持人发起,最后的总结由ECHOLIU负责整理。

【添一茶社的成员】

添一茶社定位为管理人的网络社团,发起人为:菜籽,星月影,guokemian,ECHOLIU,七七,成成,四禅天。

添一茶社的社长暂时为成成代理,负责整个茶社的管理运营。
添一茶社的会员管理为ECHOLIU,负责人员加入的审核。
添一茶社的高级品茶师为星月影,guokemian,四禅天和菜籽儿。
添一茶社的跑腿儿小二为七七,负责茶友之间的互动及相关事务处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4-3-3 18:31:00 | 只看该作者
添一茶社论题之--杀青

论题:杀青

“杀青”据说缘于秦汉时期,是一种专门适用于竹简的防蠹方法。将新竹采来,制成简或牍,在书写之前,先用火灸烤,使竹汁沥出,竹简由青变黄,因而称之为“杀青”。 经过杀青处理的竹简,既便于书写着墨,字迹经久,又可以防虫蛀。

后来,人们把各种作品的完工也称为“杀青”了,从古代的小说、诗稿到现代的电影、剧本,延展到各类项目的结束。取“杀青”之名,多多少少是来形容其中的艰难过程吧。毕竟,炙烤没有桑拿那么舒坦,可能是一种身心都欲脱的历程。

说到“杀青”,不得不提一下这引发杀青事件的原主儿:蠹虫。查了下文献,发现此君品种繁多,水上木上,书身肉身,竟然无孔不入。莫要小看阿蠹,它特别喜欢打洞穿凿,天性擅长钻营。最令人惊奇的是,一些阿蠹们在破蛹之后,还能羽化为各色美丽的蛾,翩翩张扬,借着夜色灯火,灿若明星。

第一次讨论各位社友就依据“杀青”来谈谈感悟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04-3-3 18:31:00 | 只看该作者
添一茶友七七论杀青

七七:

大家好,我姑且先乱说几句吧,成成,把我的免死金牌拿过来挂我脖子上。
我觉得“杀青”这个词是可以用在人身上的,比如现在,我觉得我就处于“杀青”的阶段。
也就是说,在这里,它不仅仅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一个名词,且是一个过程。
展开来说,生而为人,有一个疯狂学习,疯狂认知,疯狂吸收的阶段。
若待满了,便需“杀青”,沥出青汁,以待更加经久的写意人生。
而那阿蠹,本来我把它看作钻营分子,但后来转念一想,不太合适。
我想这个阿蠹,是存在于所有人心中、身体中、意念中的,只不过,你不静下来,便听不见他那咬啮的声音。
倘若某个雨后的凌晨,听到细微的咬啮声,不禁毛骨悚然。
坦然接受炙烤,许是痛入心肺的,但我想,凤凰涅磐,火鸟重生,也就是如此罢。
5
 楼主| 发表于 2004-3-3 18:32:00 | 只看该作者
四禅天论杀青

四禅天:

我先谈谈自己的感想:

汉字语境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借寓,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记起有个电视剧叫“杀青”,内容好像也是在借寓某些事情,总体感觉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杀青”实在是一个很好自我提高的过程,常洗涤自我身心,必要时杀杀青。 参照古人经验,经过杀青处理的脑库,既便于书写良知,藏谦存敬,又可以防虫蛀,实乃利人利己。

杀青的对象阿蠹们的生命力还是比较顽强的。因为这种不屈不挠的钻营打洞精神,现在很多人把阿蠹引申开来,形容各种恶习。常说的一句话是,“去身中之疾易,去心中之疾难”。借用一下,“去书中之蠹易,去脑中之蠹难”。蠹入脑髓后,破颅取杀是要冒变成终身傻子的危险,不除的话让它占据大脑,控制思想,那更惨淡。

算是抛砖引玉
6
 楼主| 发表于 2004-3-3 18:33:00 | 只看该作者
echo如是说杀青

Echo如是说:

杀青的典故,我是第一次在这里看到。原来如是。

为什么要杀青?杀谁的青?如何杀青?什么时候杀青?杀青之后的益处又是什么?

WHY:

要杀出自己身上随时随处附着的多余的、自满的、狂滞的、浮躁的、阻碍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毒瘤和负重(是典故中的阿蠹吧),重新加油充能,再次轻装起程。在人的成长生涯中,无意于一场炼狱,也是自我的重新审视和警醒,而后是更快、更大、更稳健的起步。正因为转折之后的重生,所以这个过程显得异常的漫长和艰难。走出杀青的混沌之后,无疑,柳岸花明又一村。

WHO(M):

杀(我的)自身的青。生活中,我们经常做反了,常常杀别人的青,属手电筒的,只杀别人,不杀自己,呵呵。

也有好的,除了杀自己的青,还帮别人杀青----看了《相约星期二》你就知道了。这样的人,应该是真正得了杀青之道了。

HOW:

杀青的过程,正如文中所说,是一个“先用火灸烤,使竹汁沥出,竹简由青变黄”的过程。相对于人,也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分析--自我完善和成长的过程,由意识到行为螺旋式反复、转变的过程。痛苦而坚韧,往痛里说,心里要流血的过程。痛彻肌肤,才有灵魂的递进。

还有一个杀青的时间问题。什么时候最合适呢?也许,挫折来的越早越好,杀青亦同理。

想一想,好象同蛇和蝴蝶的成长过程有同样的道理。发给大家看看。
7
 楼主| 发表于 2004-3-3 18:34:00 | 只看该作者
成院长看杀青

看到大家谈的不亦乐乎,我说几句。

人们就把定稿称为“杀青”,失去了本来的含义,杀青更加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古代“杀青”是为了是竹简更容易写字,同时避免虫蛀,据我所知,“杀青”这道工序却也不简单,需要掌握好火候,烤的太轻太重都不方便书写。

再后来,发现不仅仅是古代书写竹简需要“杀青” ,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杀青” 。由此,“杀青”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其中清涩的部分去除,而杀虫,消毒就是附带功能。

有次参加一个公司新员工培训,他们告诉我说这叫“杀青”,我立刻大惊,为什么要“杀青”?他们告诉我说要把他们塑造成企业人,我说假如按照你们的塑造方法,那所有人不都是一个样子?他们无语,我说你们的企业文化是创新,而你们做的却是在同化,请问动力在哪里?

引申出去,我们抛开自我批评与防止坏习惯,“杀青”要告诉我们的是善于“自杀”,同时“杀”的过程相当艰辛,而“杀”的对象是我们自身不好的方面。那么人在“杀青”的时候是否也抹杀了你的潜质或个性?再说作为我们个人而言,要杀哪一部分,恐怕也很难有定论,你看似好的方面却可能是致命的缺点,你看似该杀的“蠹”,却可能让你羽化为各色美丽的蛾,翩翩张扬,借着夜色灯火,灿若明星。
8
 楼主| 发表于 2004-3-3 18:34:00 | 只看该作者
四禅天在论杀青

杀青引发了一个个心灵的感悟,如何形容心绪和感觉,希望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正如成成所说,也许大家被局限在自悟和自我“杀青”的氛围里面了,写写读后感吧。呵呵

从未见过七七,不过在她的文字里永远感觉的是飞扬的青春(forever young),一句“坦然接受炙烤”体现的都是年轻的一无所惧。记得九?年,四禅天在欧洲参加过一次海明威节,得奖是一位来自爱尔兰的老头,用带有浓厚口音的英语朗诵《丧钟为谁而鸣》的片段:

“没有人是孤岛 或完全的自我
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 海洋的一片
如果泥土被大海冲走 欧罗巴总能留住
如同一个海峡 如同他们的朋友
任何人的死亡都消磨着我
因为我如此关注众生
因此别再问丧钟为谁鸣
它正是为你敲响。。。”

如现在一样懒散沉默,只是眼睛更年轻的四禅天,和他年轻灿烂的妻子木兰,挤在人群里,聆听。这个聆听,如果在当时的四禅天,更多是一种极富凑热闹性质的感性,在多年后的这个春天,能引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

也许是碰到的挫折多了,所以四禅天的文字总是一些修身立命的东西,总记得长者的话:不可以因为商场上存在商诈而失去信心,有些东西你必须坚持。

Echo天生就是教师,所以逻辑总是清晰而自然,学生自然从老师的why what how中把学习内容整理的清清楚楚,看Echo的CS日记的感觉也是这样的感觉,严谨清晰而自然,有法家的风格呵呵....

成成的文字让四禅天大开眼界,成成永远是激情和创意的代表,和成成在MSN上聊过几句,知道目前成成也处在生活的变迁之中,就想起茶道里的一个说法: “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沉浮浮,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洌” 。 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起伏,才留下脉脉人生幽香。
9
 楼主| 发表于 2004-3-3 18:35:00 | 只看该作者
星月影杀青系统论

星月影

七七的浴火重生论,这个青是一定要杀的。
四禅天的修身立命论,这个青是必要时可以杀的。
Echo的杀青系统论,这个青是应该科学分析的。
成成的杀青论,是比较犹豫和富有棱角的。

千人有千论。个体如此。社会更难掌握。

摈弃杀青去除顽疾的正面意义,讲讲杀青的破坏性。杀青之于社会,由谁杀青,杀谁的青,如何判定何为蠹虫,如何杀青,都有可能牵扯到每一个个体的一生。如上世纪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

Echo的how,杀青的过程,如果把杀青看作一个形式,一种热闹,一个对别人的交代,之于恶习遍生的社会,之于亟待完善的企业,又将如何?

没有人是孤岛 或完全的自我 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 海洋的一片 如果泥土被大海冲走 欧罗巴总能留住 如同一个海峡 如同他们的朋友 任何人的死亡都消磨着我 因为我如此关注众生 因此别再问丧钟为谁鸣 它正是为你敲响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3-3 18:36:00 | 只看该作者
四禅天三谈杀青

四禅天:再论杀青

提出杀青这个题目是因为看了一眼电视剧“杀青”,相信很多人没有看过,内容涉及了各种人物专营,巧取豪夺,其中却也有种种人间真情。于是去查了杀青的由来。题目中最后一段蠹虫羽化为各色美丽的蛾,翩翩张扬,借着夜色灯火,灿若明星。其灵感也来源于剧中的结尾,一心专营的女主角幡然省悟,以飞蛾扑火般的热情和坏人做斗争。不管是戏剧的结尾还是真实的体现,四禅天同样用她做为题目的结尾。

无论是茶的杀青还是古代竹简的杀青大意我们已经讨论出来,用影子的总结:浴火重生论,修身立命论,杀青系统论,辨证杀青论。

很多人提出具体杀青实践中的环节问题,这是我们讨论比较少的,个人感觉每个人生命中伴随的总有杀青的过程,这个过程七七在文字中提到了“我想这个阿蠹,是存在于所有人心中、身体中、意念中的,只不过,你不静下来,便听不见他那咬啮的声音。倘若某个雨后的凌晨,听到细微的咬啮声,不禁毛骨悚然。”

记得罗曼罗兰的《约翰 克里斯多夫》里有一段,约翰临终时脑海里呈现的画面,约翰背负一个孩子不断前行,前方是无边无际的大海,约翰背负着孩子进入大海,海浪越来越大,约翰感觉背负越来越重,海水压得他无法喘息,身体一直向下沉,向下沉。终于约翰到达了彼岸,登上彼岸的他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空气,终于他有力气开口问这个孩子: “你是谁”。 孩子答道:“我就是你的一生呀”。

如果看过全书后再看这一段,你会发现克力斯多夫的一生正是不断自拔与更新的一生,正是不断”杀青“的一生!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为文之道,亦如此。人说“江郎才尽”。才尽,德尽使然。不贪于利,不惑于名,不恐于诽,乃行文境界。四禅天考量杀青是以德为一个基本准则的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