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论及房地产时指出:“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合理规划、科学建设、适度消费,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并首次提出“具有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如何构建和形成“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中国特点”体现在哪?成为“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一、保障——“居者有其屋”
代表委员们在谈“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保障”,“保障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房地产建设和构建“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的一大关键词。洪可柱代表说:“中国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人要有房住,政府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居者有其屋’,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王林祥代表认为,“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是中国几千年来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体现人性基本需要的原则也同样适用。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音强调,“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切实负起责任,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国家政策激动人心,政府承诺铿锵有力。今年2月底,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增加供给、引导需求,稳定价格,规范市场,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从供需矛盾入手,着力解决居民的安居需求。郭松海委员说“解决住房保障问题,政府要下大力气,这不光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问题。”刘文甲委员认为,解决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要靠政府去办,而不能靠市场。九三学社中央在一份政协提案中建议,要改变地方政府把房地产单纯作为拉动经济手段的观念,抑制“卖地建房”的投资冲动。要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将“住房保障责任”作为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评价指标。 二、结构——廉租房比例要增加
代表委员们认为,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水平,要保障人人有房住,构建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结构”和“消费结构”显得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城镇住宅建设和消费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是:住宅生产方式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住宅使用过程中资源消耗大;居民住宅消费心态还不成熟。 今年“两会”,廉租房成代表委员们为解决百姓住房难不约而同地开出的一个药方。厉以宁委员反复强调,在房产结构调整中,政府应盖大量的廉价出租房供应低收入者。洪可柱代表认为,我国住房体制改革中,特别是在住房建设结构中出现了体制性的偏差,以至于原先认定的“5%-10%的廉租房、10%的高档商品房、80%的经济适用房的住房市场供求关系比例没有执行”,相反倒是高档住宅和大户型大行其道。乌日图代表认为,住房保障体系的亏欠,使大量本该在保障体系内解决居住问题的居民,进入商品房市场解决居住问题,从而导致了刚性需求始终不能得到分流。陈祥福委员提出租房和买房要有科学的比例,可以很好地缓解住房问题。他认为现在政府提出的廉租房制度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可以有效改善无房居民的住房问题。吴敬琏委员也认为:廉租房在实际操作中要好于经济适用房,建议政府多盖廉租房,增加廉租房在整个住房结构中的比例。 “政府要引导住房建设科学合理布局,随着小户型比例在未来大量增加供给,为体现竞争优势,开发商将重点推进小户型创新,”马平一代表说,“而政府也要引导百姓在住房消费结构中做出理性的选择。”贺铿代表认为,由于我国人多地少,要想人人都住大房子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学习和借鉴日本的模式:住小户型房子,但节能、舒适、结构布局科学合理,这样的居住和消费模式是适合中国的。 三、市场——人人有房住而不是人人有住房
“中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要遵循市场规律,当住房作为商品的时候,就会有选择,有人住大房子、好房子,有人住中档的房子,有人住廉价房也有人租房住,当然也会有人没有房子住”,洪可柱代表说,“而中国特点的住房模式,就是有政府,也有市场,政府要保障没有房住的人有房住,市场则要选择什么人住什么样的房子了。”吴敬琏委员的观点简洁明了:“政府应保证人人有房住,而非人人有住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住房的“适度消费”原则,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提出适度消费,核心意义在于明确政府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并不意味着就是用行政手段全面控制或打压房价,要兼顾公平与效益,政府应该更了解自身扮演的角色。李宪生代表说:“该管的要管住,该放的要放活,市场有效的交给市场,市场失灵的政府抓住,特殊群体这个问题上政府应该花更多的精力。” 王林祥代表认为,在宏观调控上最忌讳“一刀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要以市场为主,因此应该满足先富的人追求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愿望,这就是说在住房结构上应该是多元化的。张光瑞委员认为,我国应建立“四层次”住房体制,即: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中等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政府为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对最困难的一部分人由财政出钱减免房租,以此实现人人有房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