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佛学交流] [原创]众生各有各路

[复制链接] 4
回复
130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1-22 08:4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em44]
转眼间,走上悟道之路已经十年。
再回首,十年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跨过人生十年。
现在才有点感觉摸到了门边,比盲人摸象小有困难啊,因为我们还要在迷中行走。
真切的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也知为何释尊拈花一笑也知为何禅门不立文字,不可说,一说就错,呵呵。
所以,有不确切处请各位谅解,同时请允许有适当的类比出现。

菜根谭中有句话大意是:教人以善要思其堪受。孔子很早也就告诉我们“因材施教”,我们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从表象上看,每个学生的智力、情商、性格、志向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包括成长的环境,当然我们知道这是每个人各有其人间因缘。
可惜不是每个老师都明白这个道理,或者明白但迫于升学压力等等原因,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大多会这么说:现在学习不好,将来没有出路!(大家都会有同感)
是这样的吗?
很显然不是。
大多数老师的社会经历是很缺乏的,而且同时并不是很多老师主动的学习更多的知识,长此以往眼界越来越小。
所以往往就会给很轻易的给学生一个盖棺定论。
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会有起伏的,人也是会不断变化的,初中或高中的学习只是生命进程的一个阶段而已。
长跑靠的是什么?是耐力,靠的是会不会合理的分配体能,靠的是会不会适时的设立目标朝前进发。
遗憾的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老师苦口婆心、唾沫星飞溅的同时取得相反的结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古云”不懂易者不能为相“,为什么?
南美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都会给东南亚带来一场海啸,更何况身居高位,一个决策小小的失误贯彻到下面可能就缪以千里,民众经不起折腾,所以为”相“者你得知道”道“。

这个娑婆世界,太极图已经表明的很明确了,凡事有善即有恶。有某件事情肯定就有与其对立的。
佛法博大精深,佛法慈悲,佛法包含了这个我们可以感官到的世界的道理。
孔子都知道”因材施教“,那么佛法必定是对每个众生都有相应的安排,其精妙莫可描述。
有六道轮回,有人就有鬼,有鬼必然有人,六道存在是顺应自然的,要不诸佛一挥手一切都解决了。
众生必定有些就是——人;在轮回中了结因缘又促起因缘。
没有哪个时代象今天这样资讯发达,也没有哪个时代象今天的人们如此重视自己的存在。
让我们回到古代,佛法没到中土的那段岁月我们不谈,就说佛法到了中华大地,以往的条件决定了只能是少数人听闻。
这个时代不同了,书籍、电视媒体互联网让无比多的人听闻佛经,又有那么多众生走进修行之门,有的是对现实的不满与失去信心,有的是希望消灾去病,有的是希望一生平安幸福,凡如是,各有目的。当然也有当下了悟决心般若智慧。
娑婆世界,有正必有邪。
从没有哪个时代象如今这样这么多人听闻佛经,所以从没有哪个时代有如今这么多”魔“横行世间。
看这个帖子的朋友们,可能会有人不习惯这个”魔“字,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一切阻碍你明了自性的”观念“。(一切事物最终都是通过你对他们的认知形成你的所谓观念)。
比如,年轻一代(像我这样80及80后的),已经形成了消费品牌的习惯认为买品牌用好东西是正常的,这个观念从小了说就是”由奢入俭难“,你所消费的的确是你自己的钱买来的,但是你不断更换新的手机消耗了过多资源,你没有了给后代留资源的概念,你是自私的;从大了说,很轻易的就让人们陷入”执物“当你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最新时尚的时候,很遗憾,选择上的排他性使得你没有精力去内观自性。

这个世界的”道“很抱歉的告诉我们:你们想修行的人有多少,干扰你们的就有多少。
更何况很多修行人本来就是带有强烈的”我“执(从来没有哪个时代让众生如此自我),如是因,如是果,”我“执因结什么果呢?
梅花香自苦寒来。欲有大成就,必有大考验。
环顾我们的身边,让”我“感叹人们醉生梦死财色酒气功名利禄喜怒哀乐,这与”我“何干?”我“不存在,这些对我就不存在。
那怎么让我认识到”我“的存在呢?就是人世间的种种。所以”我“需要天天感叹世间种种吗?不需要,这些只是佛法让”我“有对比。
”我“如果花费时间感叹众生,也如同为电视里的情节唏嘘一样。
当然”我“不再会为电视里的人物牵肠挂肚,因为”我“知道这是假的这是戏。
呵呵,世间也是戏。
不是每个人都能修炼觉悟的,更多的是作好本来的”人“,或者成天人享福,或者做恶堕恶道受苦,也象戏一样,演着。
”我“是谁呢?”我“是每个人,如果站在每个人的角度上。
佛法不可思量,众生各有各路。
佛法慈悲,”我“亦有路。

写了什么东西也不知所云,我老婆说太过跳跃缺少转折,请谅解,呵呵。















沙发
发表于 2007-11-22 13:19:2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其一:一阴一阳谓之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其二: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正如佛陀所言: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众生执着相异,路亦相异....然殊途同归,证得真我本性....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14:22:55 | 只看该作者
[em49]
呵呵,是啊。
所以在此提醒修行人在对待相识或是不相识的众生时,勿急勿躁勿忧更勿高看自己。
各有各路。

4
发表于 2007-11-23 11:31:4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凡事皆有定数
5
发表于 2007-11-24 14:10:37 | 只看该作者

no pins no gains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