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楼主发言,胡诌几句: 1、“为什么很多西方的企业管理工具如绩效管理、如平衡记分卡、如5S,如6Sigma在中国的企业中成效寥寥,或者说为什么很多国内的企业对西方的企业管理工具可以不屑一顾?“ 国情不同!中国特色并不是一句玩笑话。管理工具再优秀在先进毕竟是工具,关键是人。人的问题没办法解决,工具有什么用。中国老板们应该对这个问题认识很丰富。所以别看很多中国企业风风火火的实施各种工具,抛开一部分天真的老板(多半下场很惨)是真正把希望寄托于工具外,更多的恐怕是为了帮助实现老板们内心深处对“人事”调控的目的。 2、“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应该如何建立?这里预设了一个前提,即职业经理人是以其是否精通管理为标准,而不仅以人情练达为指标?” 问题不在于人情练达与否!国外企业也有勾心斗角,也有人际关系。什么是管理,哪有什么对事不对人的?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应该如何建立,根本问题不在职业经理人,而是在企业所有者。实际上在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 3、中国企业的生存周期为什么更为短暂? 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单纯的企业管理问题。很大程度上,这个问题更倾向政治体制问题。举个俺比较熟悉的例子看吧:中移动是国有四大运营商最优秀的企业,上3G确不能按对企业最有利的方式进行。当然这还不涉及到移动的生死存亡问题,但是应该说明了国企的发展并不一定是按最优路线进行。大型国企的“脑袋”不再企业内部,这和杰克韦尔奇与董事会的关系并不一样。 对于楼主提到的特征,个人有点自己的看法:建议把中国企业分开来看: 1、大型国企总经理,应该是我们能看到最“职业化”的职业经理人:由资产所有者任命,并具备几乎所有的企业决定权。但是,地球人都知道,国企的资产所有者任命他的最重要的职业经理人时,并不是业绩第一。这就是职业经理人无法正常化“职业”的根源。就是在中国数量最大最多的企业里面,董事会并不需要职业经理人。董事会都不需要,还谈什么建立呢? 2、中小民企。这个可能是楼主说的“信任问题”严重的地方。这个又分为两个部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之后的阶段。原始积累的时候,资本所有者是各个环节进行资本积累,而经理人职业化是需要成本的。因此不太可能在这个阶段实现经理人职业化,主要是钱的问题。资本积累之后,即使想进行经理人职业化,突然发现没有可以担当重任的经理人。职业化的经理人是需要培养的,而此时大多数企业还在第一阶段,没有足够的土壤培育出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3、因此,我们看到公司高管在一个圈子里面换来换去,要不存在于外资企业,要不存在于国有企业。很少看到一个行业的民企里面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民企的土壤里面还没培育出来。而国企里面行政决策大于商业决策。职业经理人只可能是在商业决策中产生的,不可能在行政决策中产生。所以,我们看到部分经理人开始MBO,且不谈是否合法,只是进入紫禁城后会不会成为李自成很难说。 个人感觉中国管理观念中自古以来都是“家”的概念,只有朝廷没有国,权利斗争主要是王权和相权的斗争,还有农民阶级。欧洲更多的是王权和贵族的斗争。而美国就更不用说了,一帮亡命之徒建立的国家,谁也管不了谁,反而能够实现更加民主的决策。对历史也不是很熟,随便乱说,各位达人不要当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