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3-1-10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2000年的夏天是深圳市最难熬的一个夏天。据说,深圳市主要领导都在北京“陈情”,力陈撤销主板对深圳经济的利害关系。最终,深圳艰难地取得了主板暂时不并往上海的承诺,但也付出了代价,即深圳证券交易所从2000年9月开始不再发行新股。目前看来,这个代价是值得的,而且深圳当年力保主板的努力也是非常有远见的,因为直到现在,创业板也未能开设。不过开设了也未必能成功,除了美国纳斯达克创业板成功了外,其他国家的都不成功……中国是否需要开设创业板,直到今天仍有争议。
由于深圳不发行新股,深沪两个交易所不再有成交额上的竞争,也因为两个交易所最终要合并,其竞争也就不再有意义,两个交易所谁先谁后(成立)的问题也就烟消云散,正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回想起来,当年深圳在金融业上展开如此激烈的争夺不是没有原因的。深圳在上一个世纪在金融领域的争夺不仅仅是“面子”之争,而应看作是金融话语权之争,经济主导权之争。有学者指出,20世纪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并没有突出表现,而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则不断发生,这种情况说明金融产业已经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经济危机更多地以金融危机地形式表现出来。谁掌握了金融资本,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有优势。因此,作为一个没有传统工业基础、资源相对缺乏的新兴城市,深圳希望从金融服务业来把握经济制高点。当然,意图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自然也要抢占国内金融业的主导权。两个城市在上个世纪的竞争自然不可避免。
不过,主板停发新股还是对深圳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2000年以后深圳金融业的地位就日呈下降趋势。事实上,此前深圳就已呈现兆头。1998年人民银行机构改革,设立九大分行,作为金融重镇的深圳却未能占得一席,深圳市人民银行被划为广州分行之下的一个中心支行。在这个趋势下,人们不禁要问,深圳的金融业到底应向何方发展?不管答案如何,有志于全球化发展的招行、平保等金融企业开始把目光瞄向上海。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 上海已经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上海在人才、市场和资金的优势日益显现,而且在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上海还将是中国金融企业走向全球金融舞台的平台。目前金融机构扎堆的现象在陆家嘴已成气候:原三峡证券改名为亚洲证券后,正式将注册地由宜昌迁册至上海,并在浦东高档商务区租下了一栋物业,作为公司新的栖息地;天一证券将公司下属资产管理部等业务总部已全部移师上海;原先在开封安营的富友证券也选择了将上海作为注册地;去年年底在深圳成立的汉唐证券,也于今年三月将国债业务管理总部、资产管理总部、投资管理总部等三大业务部门移至上海……自2001年以来,共有数十家券商、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或变更注册地、或以大规模迁移核心业务部门的方式,在上海“安营扎寨”,估计未来会有更多金融机构进入陆家嘴。上海正成为各类金融机构争相进驻的热土。
因此,对于招商银行、平安保险这些准备走向国际舞台的金融企业来说,上海是必争之地。当然,在搬迁问题上在深圳发展起来的招行、平保似乎颇多顾忌,不能像外资企业那样来得直接了当。实际上,真正关系到企业发展壮大的问题,谁还有那么多所谓的“深圳情结”?对于沃尔玛来说,上海在地理、商业地位等方面均居主导,对其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他们一定要攻克上海。外资撤出的事例并非个别现象,一些在深圳的外资金融机构,在重新评价中国市场之后,也在逐渐从深圳撤出,如德国德累斯顿银行较早前就由深圳撤出,迁往他们认为更有希望的上海市。作为国内企业的佼佼者,招行、平保以及中兴、华为难道不会明白这一点?
此外,上海市政府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中也展开了主动攻势,有意向让一些商业银行总行逐步聚集上海,并出面与一些银行高层进行过实质性商谈。其中,招商银行即是上海市政府力邀对象之一。郎有情,妾有意,在这个崇尚自由恋爱的时代,谁能阻止有情人终成眷属呢?
也许在金融业的发展上深圳不会再向上海叫板了,但现在问题在于,深圳是否必要成为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在这个问题上,国内金融界有人认为,深圳的资源有限,长远来说不可能靠房地产和制造业去跟其他城市竞争,深圳的未来必须走服务业,与香港携手构建服务华南和南亚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是最佳选择之一(深圳市商业银行行长王骥就持这种观点),但是作为国内的区域金融中心,深圳的条件显然不如广州,如果与香港携手似乎没有必要。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深圳金融业的实际上折射出了深圳经济的尴尬,即地缘经济的局限性——夹在香港和广州之间,香港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广州则是华南的门户,珠三角的枢纽,而深圳呢?因此,尽管特区光环笼罩下的深圳踌躇满志,但拔剑四顾却一脸茫然:何去何从?
时空的轮回
谁抛弃了深圳?深圳人可能会有满腹的牢骚,认为是中央抛弃了深圳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央决定开发浦东以来,人们似乎觉得上海在发展上总能得到政策上的“照顾”和“扶持”,而作为特区的深圳却被“忽视”甚至被“限制”。的确,上海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央的大力支持。在“九五”期间(1996-2000),上海市的基建资金达到2274亿元,超过前40年总和的两倍。这是极惊人的数字,钱哪来呢?上海市政府2001年全年收入只有1300亿元,若仅靠市政府的资金,没有中央政府拨款及其他优惠政策,根本不可能连年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以吸引外商投资。但是,在深圳特区已经享受了十几年的特殊政策后,经济已经有了相当基础和规模,深圳继续享有特殊政策却是不合理的。因此深圳人自己也明白,给予特区的政策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谁抛弃了深圳?从地缘条件和时代背景来看,深圳近年来竞争力下降是因为处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利地位,但这是深圳被“抛弃”的表面原因所在,因为时空因素的限制,是一个经济系统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深圳特区却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却是有更深层次原因的,那就是深圳过去22年的发展更多是得益于政策倾斜和优惠,而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也没有确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1.国有经济改革迟缓。据有关统计,到去年底,深圳市仍有半数以上的国有企业没有真正放活。值得注意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存在政策障碍,一些政府部门一遇到政策障碍就束手无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和政府不敢冒改革的风险,或者担心改革成本太高,有的政府官员甚至顾及自己的“位子”而不愿“惹麻烦”。在以改革著称的深圳特区,在政府和企业阶层出现改革迟缓、改革心态减弱的现状,这是深圳市的开放出现弱化的明显迹象。
2.政府部门效率低下。无论是投资方还是普通市民都对目前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颇有埋怨。各部门配合衔接也经常出问题,增加了投资的成本。相比之下,内地城市为吸引投资而进行的政府职能改革却卓有成效。比如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将贸易企业办理进区手续时间由1个多月缩短到1天,把空运货物通关速度由7天缩短到10小时以内;到漕河泾开发区投资的企业,只要对有关部门的告知作出承诺,即可获前置审批许可证,3个工作日内就能拿到工商执照。深圳政府部门改革难以推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许多政府部门官员都是当年特区建设的功臣,这是不能不考虑的感情问题。但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少部门和人员因为特区特权而养成的“特性”——对于部门来说,因为特权而获得额外利益,比如前不久的暂住证问题,尽管中央已经规定取消暂住证收费,但深圳有关部门却要挖空心思来弥补这个利益黑洞。2001年10月30日,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外出或外来务工人员收费的通知》,主要内容是:除最高不超过5元的证书工本费外,各地对外来人口所征收的暂住费、暂住人口管理费等7种收费一律取消。今年6月3日深圳开始恢复办理暂住证,但人们发现暂住证比以前难办了。办证难的一个原因在于手续繁琐,“门槛”太高。按照规定,办理暂住证时必须提交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计划生育、就业证、人事手册等有关证明材料,手续极为繁琐。有人统计,办一个暂住证要盖11个公章:签订流动人口合同要盖2个章,查验流动人口生育证明盖2个章,就业证盖2个章,深圳特区劳务工指标登记本盖2个章,暂住户口登记盖1个章,深圳市暂住人口登记表盖2个章,少一个都不行。到后来,办证手续终于简化了,但2002年7月9日,深圳市人口管理工作会议作出一项决定:将对出租屋开征综合治安管理费。深圳市公安局负责人在会上坦承,开征治安管理费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今年深圳暂住证收费大幅下降后的亏空(《南方周末》2002.7.25)。另外,企业前往劳动局办理暂住证事宜,劳动局提出要收取培训费500元,对于急于办证的人员可以先交费,凭发票可以先办证……总之,围绕暂住证的故事没完没了。对于一个财政收入在全国位于前列的经济发达城市,却一直斤斤计较于暂住证费用不放,难怪网上有人为深圳感到“脸红”。在深圳,暂住证收费不但关系到深圳市公安、劳动、财政、人事、计生、物价、社保等7个部门,而且还围绕“暂住证”和边境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产业,比如代办证件、出入关口的“带路”、派出所“查证”、收容所“收留”以及从收容所“赎人”等(见人民网强国论http://bbs.people.com.cn/cgi-bbs/ReadFile?whichfile=5588834&typeid=14):2000年八旬老人袁文散步被收容,当事人愤而起诉但一审判决败诉(《民主与法制时报》2002.3.19);2001年10月19岁一少女到深圳求职因没有暂住证而被送进了收容站,在收容站却被陌生人冒领成了“人质”,惨遭凌辱(《北京青年报》 2001年10月31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47/20011031/594118.html)……所以人们说,这两年内地正在补改革开放的“课”,而深圳的政府和企业却在补内地过去的“课”。这所有这些,不但已经严重损害了深圳的城市形象,同时使其投资环境趋于低劣。
3.治安环境日趋恶劣。离开深圳到外地工作的人,每每说到深圳的治安都会带着一份恐惧。只要去东门步行街走走,或去深南中路天虹商场的天桥看看,可以叫你大吃一惊。这样在深圳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方面路上不断有查暂住证或边境证的,不断有“三无”人员被车押走,而另一方面却是小偷横行,砖头党、摩托党肆虐。2002年7月19日上午九时,在国贸大厦对面的深房广场发生持枪抢劫血案(南方都市http://www.southcn.com/news/gdnews/gdtodayimportant/200207200227.htm),这时深圳打“两抢”战役刚受到表彰和嘉奖不久。没有良好的治安环境,如何能吸引投资和人才呢?
4.城市环境捉襟见肘。近年来深圳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多项荣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城市总体规划获得了国际建协“艾伯克隆比爵士荣誉奖”,这是一个含金量颇高的奖项,它不是对某一单项的奖励,而是对深圳20年城市建设成就的一个充分的肯定。但是,对深圳比较了解的人却会感到迷惑:人民河及深圳河位于深圳市中心,但多年来一直臭气熏天;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深圳交通却非常拥挤,“未老先衰”(不能说这个新兴城市没有规划好。深圳城市规划与道路设计从一开始就从行车角度考虑的,因此各大宾馆、会议场所以及写字楼等开车进出都很方便,但要步行过去却是难以摸着门的,所以深圳适合有车一族而不适合步行一族,但没有想到的是深圳现在车满为患。据说现在有人提出解决方案,即把深南大道上的公交大巴数量减少,与其他城市优先发展公交相比,深圳此举让人大跌眼镜,着已经不是“头疼医头,脚痛治脚”了,而是“头疼医脚”);深圳文化休闲场所有限,无论是周末还是平时深圳书城人满为患,但书城居然因此被评入深圳十景,这只能更被外人一哂了;名为濒海城市,但全市只有一个免费的开放型海滩大梅沙,而且距离市区遥远……最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违章建筑在这个国际化花园城市几乎无所不在!目前深圳有四十多万栋农民违章建筑房屋,而且有?
迟到的觉醒
『如果说,前20年深圳在建设和发展方面处于领跑者的位置,那么,今天深圳面临的是群雄环伺、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局面。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黄丽满所指出的,深圳不可能再有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也有很大的弱化,生活指数、商务成本都比较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放眼国内外,且不说远处的“京津唐”和“长江三角洲”,就在周边,新一轮城市竞争已经打响。与深圳毗邻的东莞飞速发展,由一个20万人口的小城市迅速发展成为加上外来人口几近数百万的大城市。不用说广州,要不了多久,有人预测东莞就有可能与深圳并驾齐驱。』
上面两段文字出自2002年11月01日深圳特区报“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五”,显示深圳现在已经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与危机。十几年来深圳一直笼罩在特区的光环下,一直认为自己扛着“特区”的大旗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但到现在危机来临时才发现周围已是“群雄环伺”。显然,深圳现在已经不再向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看齐了,而开始与苏州、青岛、大连等城市相比较。显然,与前几年好高骛远的目标和口号相比,现在的定位要实际得多。最近,深圳市领导考察江苏、上海等地之后,开始借鉴上海、苏州的发展经验,但深圳市在宣传上显得比较低调,这是深圳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特色。
苏州,江南历史名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一直乏善可陈,但近几年却发展迅猛,GDP已经超过重庆,位居全国前十,城市竞争力也排在全国前列,引进外资数量还一度超过深圳……而这一切都是在默默无闻中实现的,到现在我们都很少看到有关苏州的宣传报道。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深圳和苏州非常相似:面向国外时,它们都被一个超级大都市阻碍,上海和香港;面向国内时,它们邻近还有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南京和广州……与此相似的还有杭州。现在苏州的工业园搞得有声有色,杭州也在逐步发展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它们没有被上海的光芒刺伤,反而却显出异样的光彩。深圳,是成为香港的后花园,还是又一个“苏州”?也许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深圳的未来。
遗憾的是,神女有情,楚王无意,长期以来香港一直对深圳警惕心有余,而合作力不足。例如当年香港要搞创业板,深圳方面提出可以把香港的创业板设在深圳,以节约资源,合作发展,但是香港方面不置可否。其他如24小时通关问题,西部大通道等问题也是如此。不过,现在情况好一点,因为香港的竞争力也在下降,经济持续不振,如果不与深圳扩大合作则其优势将丧失殆尽。
总之,香港与深圳,交则泰,不交则否。
深圳,今夜我把你抛弃
2002年11月10日下午,深圳体育馆。中国足球甲A联赛深圳主场,深圳平安队在这里迎接天津泰达队的挑战。
我向来认为中国足球没什么看头,但那天还是去看了比赛,主要是为了球场放松一下,适当发泄一下。在深圳去看球赛的人多数也报有这种目的,毕竟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太紧张。
然而,那天的比赛比较沉闷。深圳平安队虽然占据主动,但几次射门都无功而返。对于我来说,哪边进球都可以,尽管我一开始为看球赛选了一个立场,站在深圳平安队一边。不少人看球也是这样的做法,但也有为难的时候,比如,来自天津的深圳人看这场比赛,就可能不知道自己该为哪一方加油。深圳是个年轻的移民城市,这些移民远未形成对深圳的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深圳人的失落和迷茫更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更愿意以原籍来表明自己是哪里人。对于那些没有深圳户籍的人群来说,对深圳更没有归属感,在球场上的茫然就很自然了。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人情味之缺乏使初来乍到的人无法忍受。写字楼里大家各忙各,下班各顾各,所谓“我的生活与你无关”。《我的生活与你无关》是“深圳人写,写深圳人”的小说,上市时在深圳卖得很火爆。深圳人在宣布“我的生活与你无关”时,同时也承认“你的生活与我无关”,这种现代意识显然很符合商业社会的需要,但在深圳表现出一种极端却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残酷与冷漠,比如你到一家公司给他们装机,忙一天也不会有人管你是否喝水吃饭,同事之间不是公司组织活动极少可能一起出去培养感情的。大概是可以经常公费消费的原因,大公司大企业的集体活动会多一点,但人情关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在这个社会里,孤独与落寞随时会向你袭来,轻则如浮萍流水,不知何所踪,深则如孤魂梦游,游荡在一个欲望的空间……这就是深圳人对深圳的距离感,从上到下几乎都存在。这种感觉有如深圳市政府门前的那头老牛,拼命向前拉,拉的却是一个没有根基的大树墩——恐怕雕塑者没有想到,这座暗含深圳精神的“孺子牛”雕塑竟然成了今日深圳心态的真实写照。
深圳平安队终于在伤停补时阶段获得一个点球,平安队在最后一分钟灌进对方一个球,全场欢呼雷动。深圳平安队今年表现神勇,竞技状态处于颠峰状态,有望问鼎冠军宝座,然而随着平安保险的战略转移,深圳平安队也即将易主……为此,球场那头打出了“胜也爱你,败也爱你,离开深圳不爱你”的巨型横幅,是失落?是伤感?据说,健力宝可能入主深圳队,但主场还会在深圳吗?对此,深圳球迷一脸茫然。因此,即使深圳队夺冠,对于一个深圳球迷来说,其兴奋会达到极点,但其痛苦也将如堕深渊——如果平安队抛弃深圳!
与球迷比起来,一般深圳人的失落与迷茫虽然没有那么强烈,但却随时溢于言表。在上下班拥塞的路上他们会这么想,在密匝匝的接吻楼里他们会这么想,在繁忙的泄漏里他们会这么想,在视野开阔的莲花山上他们更会这么想……当去上海的朋友打电话过来描述浦东时,我在这么想;当有朋友要去西安发展时,我在这么想;当在深圳的同学朋友聚会热烈谈论上海、北京、广州、苏州时,我不再这么想。深圳,难道今夜我要把你抛弃?
莲花山下,依旧的车水马龙,流光异彩。
莲花山上,小平同志目光如炬,健步如飞。
时间:2002-11-17 来源:人民日报BBS论坛 作者:我为伊狂 走在城市边上之一:深圳,你被谁抛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