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长三角:中国经济的“G点”(转)

[复制链接] 0
回复
87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4-27 15:4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G点这个词,含有“高度兴奋,极端敏感”这两层含义。笔者看来,用以形容长三角地区经济形势及其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是再合适不过了。

  本人曾在该地区多年,足迹遍及其地四大中心城市: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接触了不少当地各色人士包括生意人,对该地经济状况有一些了解和看法,特借城市话题这块宝地一用,欢迎砸砖。

  综述:

  长三角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其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上海这个亚洲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海陆空交通枢纽,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江苏发达的轻重工业基础和中国最大的人才资源库之一;浙江这个中国民间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和以生意头脑著称的浙商财团。其地高速公路密集,水网发达,中心城市群集,工商业基础好,人民收入相对较高,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有影响力的地区之一。随着大量引进外资,其地也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核心地带,为世界所瞩目。

  下面我就“兴奋点”,“敏感点”,“隐忧”,“展望”四个角度描述对此地的感觉。

  兴奋点:

  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不再赘述。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集其于一身。所谓“天时”,是借了改革的春风,其地也是最先“觉悟‘的地区之一。浙江自温州,义乌,宁波的小商贩始,发展到今天的浙江财团;江苏则自苏南乡镇企业始,发展成一个个庞大的企业集团;上海则自晚清始,即变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利无需我多言。人和,以浙江人的精明,上海人的开放,江苏人的好学,相辅相成,促进了整个地区产业链的发展。现在该地区已进入笔者戏称的”资本高级阶段”,即完整的产业链条,发达的内需市场,充足的外部投资,专业化的市场分布,"集团化”,“品牌化”已经成型。很多地方都形成了“一镇一品”的特色,即该地由几个龙头大企业带动相当多的配套企业一起发展,在当地形成了比较单一,专业的配套体系,同时也催生了一个个“专业市场”,即专卖某种类型商品(如绍兴的轻纺城,吴江的盛泽东方市场,义乌小商品城),各路商家云集,配套服务完善,国内领先。加之上海的外贸优势,形成了“江苏,浙江制造,本地市场发往全国,通过上海远销世界”的格局。而相当多的企业已通过“ISO”认证,更是逐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而经济发展模式已摆脱了过去的“草根”模式,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靠强大的资金流支持,很多品牌已全国知名,一些行业甚至垄断了全国市场。从经营产品到“资本运营”,可以说是一大飞跃。

  敏感点: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地带,其强大的生产力,庞大的商人群体和发达的物流网,信息网,其轻工业(纺织品,食品,小商品),电子工业产品(电脑配件,通讯产品:这些主要得之于外资企业)占了全国很大份额,其地价格能左右全国市场价格,其价格的波动能在短期内折射到全国;同时,也使大量商品价格透明化,低利润化,供应了相当大的内需。反之,全国内需市场的波动,也影响着该地敏感的神经。该地区的这些产品,竞争非常充分(甚至已经过分),而精明能吃苦的浙江人,抢先占领了全国各地的“制高点”,可以说,只要有生意人的地方都能听到温州口音。这样,国内市场的潜力已很有限,而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内需市场萎缩,而该地区产能远远消化不了,更加速了该地区产品的积压严重,造成低利润化和恶性竞争。

  同时,我喜欢将长三角比做中国的”日本“,因为该地区的发展模式和自然条件和日本如出一辙:良好的工商业基础,发达便利的交通,富裕的人民和贫乏的资源。最后这一点造成了该地区经济的脆弱性。首先,土地是这里的稀缺资源:这十几年的土地变工业用地和近年来大力的招揽外商,已使该地无地可用,无田可耕;而人口却十分密集,农产品消耗量极大;因此对农产品依赖十分严重,大量需要外运;电力,水源也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的枷锁。去年的”电荒”使该地大量企业停工停产,严重影响了生产。该地四周更是缺乏能源,煤炭远在徐州;石油远在山东;铜,铁,铝更是没有,主要靠“废品再利用”,冶炼工业因此发达;连纺织品用到的蚕丝供应量都严重不足。造成这样一种局面:该地原材料价格波动很大,由于商人密集和投机盛行带来的“蝴蝶效应”,使价格波动经常被人为放大,如2004年铜,铝,钢铁,煤炭等的起落很大,很多企业囤积原材料,增加了风险;由于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生产资料(原材料,资源)领域的通货膨胀和消费品领域的通货紧缩,使下游价格很难提上去,而上游的价格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率。更是增加了该地区工业的脆弱性。

  另一方面,本地市场严重饱和,大量产品需要外销,因此交通运输是其生命线。而该地的物流瓶颈越发严重化。首先,公路,水路交通已跟不上发展,层层设置的关卡更是增加了物流成本;海关的效率十分低下,经常听说因卡在海关影响生产的事。

  同时,由于此地是全国重点税源,该地征税卡的很死,很严,税收较重;由于竞争激烈日趋微利化;因此税收更使雪上加霜。

  隐忧:

  1。首先是融资渠道和投资渠道的萎缩:

  融资在该地是个大问题。由于银行被国家垄断,和信贷的日益困难,很多企业发展难以为继。浙江已经出现大量“地下钱庄”;游离于法律之外。解决不了融资难的问题,该地区发展后劲乏力。

  该地区民间资金比较雄厚,而随着国内市场萎缩,投资渠道变的狭窄。很多地方做实业已无多少利润,而投机之风大为盛行。假借江浙财团的雄厚实力,操纵市场,投机倒把成风(如温州炒房团,炒煤团)成为众矢之的。商人本性是趋利,而做此举,实在是大气候所至,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

  2。该地区投资成本增加的瓶颈:

  目前,上海,苏州,杭州,南京的地价已近“天价”,提前进入“发达国家”水平。而另方面费用支出在增加,使该地投资成本形成了“高门槛,低收益”的现状。鸡肋一个。

  3。该地区生产产品附加直低,基本是外国的血汗工厂。

  浙江是个典型。产品附加直很低,利润极其微薄,而由于近年印度,越南等国有取代之势,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由于国内技术落后,高端人才缺乏,以及技术投资的高成本,高风险,使该地产品的技术含量很难提高。

  4。该地区经济受国际贸易影响大。

  由于内需不足,大量外销,导致该地经济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很大,如去年美国的纺织品壁垒,使该地很多纺织厂停工停产,趋于倒闭;贸易战的阴影笼罩着这里的企业。

  5。外资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压榨了本土工业。

  近年大量涌现的外商投资,由于存在“外商优先权”“超国民待遇”,本地企业在政策优先,征地,税收,等等方面无法和外商相比;而外商一般“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和本地人做什么生意,一定程度上对本地民间企业发展反而产生了压制作用。

  6。内需市场有进一步萎缩的趋势。

  可以说,房子,医疗,教育,养老这几个关键问题不解决,老百姓就不敢花钱。国家发行的货币再多,转一圈就回银行了;此种趋势愈演愈烈,对具有旺盛产能的长三角地区,就意味这销路不畅,产品积压。

  7。能源有进一步涨价的趋势。

  对于没有什么资源的该地区来说,能源价格上涨是个可怕的消息。

  8。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效应。

  江南很多地方已不再是“山清水秀”。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工业三废”的排放,产生了大量的荒山,废水,毒气;很多地方的空气质量有逐年恶化的趋势。以后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该地区的“环境保护成本”无疑将大大增加。

  9.市场的“区域分割”已逐渐成型。

  随着物流成本的增加,省际壁垒的强化,已经独领东部地区风骚的长三角,如何向另两大产业集群:珠三角和渤海湾渗透,也是一个问题。可能的趋向是本地化生产,配合本地销售渠道实现“共赢”。

  展望:

  谈了这么多,从大的角度讲,我认为该地区必然是中国最先富裕,最有活力的地区;也是对中国经济起落最敏感的地区,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乐观的说,今年对该地区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

  首先,更为廉价的人力成本。这点就是今年有400多万“大学民工”要就业。而大多会涌向该地区。广东等地的民工也有向该地转移的趋势。可以得到大量熟练的高技术工人。

  其次,国家经济布局和国策,肯定会给予重点考虑。

  今年上海将是中国的金融“前哨”,大量国际国内资本可能会流入该地。

  另外,房地产泡沫行将破裂,也是该地区挤压泡沫,产业重组的一个机会。投资成本必然下降。

  同时,金融“入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地区的融资状况,促进产业升级。

  随着国内市场的竞争日趋惨烈,该地区可能面临着新的重组,洗牌过程。垄断化有增强的趋势。可能会向托拉斯方向发展。

  以后地方保护和省际壁垒日趋严重,必然也改变该地区企业“单打独斗”的模式;形成集法律服务,人员互助,协同作战为目的的商帮是必然趋势。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