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特征及调整动向
http://www.zjsr.com 2004年12月31日 浙商网
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和手段是大致相同的,其目的和手段主要包括保障能源的稳定供给,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牵制油价上涨,维持产业竞争力;进口石油来源多元化,强化石油消费管理,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以及尽一切努力保护环境。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不断对其能源安全战略和石油政策进行修正、调整,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国家根本利益的一个必要条件。世界性能源供给形势日趋紧张,加上作为世界石油主要供给地的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以及国际恐怖活动增加,导致石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同时解决与能源问题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制定地球暖化对策等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在“第四次石油危机”的背景下,各国能源战略纷纷出台或调整
全球经济复苏已经受到进一步增加的全世界范围不均衡和新威胁的影响,其中短期内最严重的威胁来自居高不下的国际原油价格。美欧等发达国家为了减轻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转而开辟西非、中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新油源;中国、印度、东盟、巴西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积极寻求多渠道石油来源;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新老产油国都把石油作为本国经济腾飞的“金钥匙”,纷纷制定了“石油兴国”和“石油强国”的近期战略;此外,世界各国都对石油战略储备和运输保障予以高度重视,例如中国、东盟和印度筹建石油战略储备设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和美国等都在建设长距离输油管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联合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等等。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欧美是立足于中东局势不稳和20-30年后能源自给率将进一步下降的现实,来制定其长期能源战略的。为此而提出了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给予政策上的支援和保障核能开发等具体政策。
世界各国都在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将合理利用常规能源、研发新型清洁能源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不断改善的目标,从而形成如下发展趋势:一是高新技术成果和先进技术装备在能源工业领域迅速推广应用。二是化石燃料正在向高效节能、洁净环保的方向发展。清洁能源技术迅速提升,各国纷纷推进清洁煤计划。三是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迅速增长,发展前景广阔。深藏海底的固体天然气水合物,有望继石油之后成为人类的又一支柱能源。四是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瞩目。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迅速展开,尤其是燃料电池技术在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正在走向商业化应用。五是核能的开发利用重新受到关注和重视。
二、世界主要国家现阶段石油战略的主要特征
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正处于新一轮的大调整期,为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创造了条件。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见效益,这就是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油价将在高位运行的深层原因。由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及保证国家的安全,各国特别是主要产油国和石油消费国,在国际石油领域必然进行激烈的争夺。国际石油的需求、生产、库存、价格,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股市变动等因素,都将对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石油政策产生极大影响。另外,形势的变化又要求产油国与石油消费国之间进行对话、协调,寻求适合双方利益的可行途径,保障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近期一路飙升的油价和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使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韩等能源消耗大国意识到能源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有合作,才能互补、互利、互惠;才能提高本地区的应急能力,实现石油供应的稳定,并有能力对付突发事件。
(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首先,石油需求多元化。虽然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导世界石油需求市场,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将追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墨西哥、越南、菲律宾、土耳其、埃及、伊朗、泰国和南非等发展中地区大国都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的阶段。其次,石油供应多元化。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非欧佩克产油国发展势头强劲,俄罗斯的能源大国地位得以确立,里海和中亚国家、非洲几内亚湾国家等新兴产油国的地位迅速上升,挪威、加拿大和英国等国的传统地位仍然保持,伊拉克的特殊地位将逐渐突出,石油供应国将“群雄并立”。第三,石油资本多元化。世界石油产业被发达国家的几大跨国石油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地区大国,全力支持本国石油公司在全球寻求稳定的油源并且争取石油开发和生产的份额;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新老产油国,全力支持本国石油公司迅速提高石油效益并且寻求稳定的买家。发展中地区大国和新产油国的石油公司将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同发达国家的几大跨国石油公司分庭抗礼。
(二)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拉开序幕。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的多元化,引发世界石油市场结构的大调整。以往历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都是由石油地质大发现带动的,美国油田、巴库油田、中东油田、北海和墨西哥湾油田的相继发现,都改变了世界石油的供求关系,使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为之一变,石油市场结构也随之做出相应的大调整。而这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紧随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的多元化而展开,涉及需求结构调整、供应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和新石油储产中心等石油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时间持续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将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包括全球经济的复苏、需求激增的拉动、供应风险的激励、中东局势的动荡、美国石油霸权,以及战略的催化、各国政府的推动和新技术的保障等。
(三)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对石油上下游产业投资。目前,各产油国和主要石油消费国,都在增加对石油上下游产业的投资,各产油国纷纷扩大石油开放领域吸纳境外投资;主要石油消费国,包括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加强了对境内外石油上下游产业的投资,并将继续增加世界石油产品的供应。专家预计,世界石油的产量在2010—2020年间将达到最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使人类对石油资源潜力的认识不断扩大。以未来数字化油田(DOFF)为例,这一技术集丰富的信息、控制技术、遥感装置、智能钻井、数据处理,以及高精确测量仪器于一身,勘探和生产将更为准确集中。其结果是最终石油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未来5~10年内,数字化油田将使世界石油储量增加1250亿桶,大大超过目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
三、世界主要国家的石油战略调整动向
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更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第一大能源进口国。目前石油消费约2000万桶/日,占世界总石油消费量的26%。在美国能源需求中,石油占42%,其中石油需求近2/3靠进口。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有7亿桶(相当于美国两个月的进口量),如果再加上自有的生产能力,这些石油足够美国使用160天。目前,战略石油储备的功能出现新的变化,除了用于紧急应对外,用于市场调节的趋向有所增加,明显的表现在去年美国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平衡国内市场供需,并且是采用向石油公司招标,事后偿还的商业手段。从维护国家生存、安全与保持活力等压倒一切的重要利益出发,美国必然竭尽全力保证石油供给渠道通畅。2004年,美国将能源安全放在国家对外贸易和对外政策的首位。其中包括加强与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产油国的贸易关系;加强与海湾产油国的关系;加强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关注亚洲石油动向等等。
俄罗斯。作为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石油储量世界第八的国家,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俄罗斯新调整的能源战略规定,必须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增加高新技术服务和生产,继续有组织实施有技术保障的能源保护措施。俄罗斯要重塑大国形象,依赖的不再是核武器和军队而是石油,俄罗斯是除OPEC以外最有影响的产油国 。2003年8月初,俄杜马批准一项新法案,剥夺了州政府控制当地能源资源的权力,还通过增加赋税来干预石油工业。通过在东亚玩弄能源牌,靠能源出口融入东北亚区域经济,为俄罗斯在国际上大打能源牌奠定了基础。从俄日关系看,2003年初,日本首相小泉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访问,主旨在于游说俄罗斯建设东西伯利亚纳霍德卡港的输油管道,寻求石油供应的新途径。其次看俄美关系,美国早已表明与俄罗斯携手对西伯利亚未开发石油资源进行勘探,从而加强远东地区的作用与影响。
日本。日本是个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能源主要依赖进口。因此,日本历来重视并优先考虑能源问题,制定并严格实施其能源发展战略和一系列能源政策。日本2003 年4月的战略石油储备为8899万千升,可用169天。日本确定的能源战略目标是要达到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三个目的。日本在这两年的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镇定,除了几十年来实行提高能效(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耗率等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成绩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实行进口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这一战略促使日本的石油公司到中东地区、里海地区、俄罗斯等进行石油开发,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展石油贸易。例如,2004年2月,日本与伊朗在德黑兰正式签署了价值达20亿美元的伊朗阿扎德甘油田的合同。此项目的签订,被日本经济产业省的高级官员认为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合约”,而美国则对此协议“深表关注和不安”。
欧盟。欧盟在寻求能源国际对话、磋商、协调与合作方面作得更加突出。从建立石油天然气供应安全网的战略需要出发,近年来加强了与中东产油国的贸易联系及石油勘探开发合作外,愈加重视同前苏联地区国家的合作。通过投资、技术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加快输油气管线的建设。欧盟与巴尔干、地中海及里海地区的有关国家签署并实施了许多能源合作项目和计划。在遵守《京都议定书》协定方面,欧盟常常为世界作出表率,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环境税制改革等新制度。2004年5月1日,欧盟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东扩,正式接纳10个中、东欧成员,为目前发展低迷的西欧石油化学工业带来了新机遇。
欧佩克。欧佩克的石油政策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及国际油价影响重大,但从近期作用与发展趋势来看,其影响逐渐弱化。欧佩克的石油政策从最初的以争取恢复自身权益为宗旨,到推崇建立公正、合理、有利于各方的油价水平,保证持续、有效的石油供应,从而稳定世界石油市场为政策目标。欧佩克控制着世界上3/4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供应着世界上40%的石油。近期,国际原油飞速上涨,有中东巴以问题不断升级、也有欧佩克成员国联手哄抬油价的因素。面对国际上的各方质疑,欧佩克提出了如美元贬值等种种理由,但考虑目前的价格机制已经没有任何作用,迫于各方压力,欧佩克可能在今年底前将其油价机制的范围做出一定的调整。而且,该组织还要承受来自美国的可能采取行动对付其“对美国经济的钳制”等压力。
非欧佩克产油国和非传统的石油消费大国在国际石油领域的影响逐渐扩大。据欧佩克统计,按照2002年的产量,非欧佩克国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够开采15年,全球50多个非欧佩克产油国以25%的储量提供了全球近60%的石油。近两年墨西哥等非欧佩克产油国曾经配合欧佩克对石油产量进行适当的增减,使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发生根本性变化。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在世界石油消费增长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加强,中国、印度等的能源消费逐年增加,其能源政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同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的石油投资和贸易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