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中国人来说,骑自行车这个技能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相信大部分士兵都可以熟练的使用自行车,而自行车价格低廉弃之不可惜。而且不耗汽油无污染对后勤保障压力要低,虽然零配件也要补给,但是自行车的零配件易得而且除大梁等大件外均易于随车携带。自行车无声(破车例外,相信我们的战士会按条令保养好车的),红外特征低,易于隐蔽。而且可以在相当复杂的地形上作战使用
自行车可以较大的提高步兵的机动速度机动距离和负荷能力(人均负重30-50公斤)。根据瑞士陆军条令在30-50公里距离内,使用自行车步兵连参战效果最佳,因为此距离内,自行车步兵比装甲兵、徒步步兵和机械化步兵的反应迅速、动作敏捷、运动响动小、且保持有较强的战斗力;平均行进速度为19-24公里/小时(据传说我军八二年行军标准乘车行军20-25公里/小时)。考虑到在战争中没准机械化部队会遭到轰炸,到时候又要发扬5公里越野之类,如果再远点20公里、30公里的,自行车还是挺不错的
骑过自行车的人都知道自行车可以保持高速行进的同时还拥有极佳的视野。而且更不会存在步兵尚未下车就被一窝端的情况。因为可随时下车还击。即便被击中也不过损失几台自行车和步兵而已。
随时下车还击?是瞎扯吧。自行车上一点装甲都没有,简直是送死的
估计至少可以装个挡风的防弹风挡 ,我的意见是用山地自行车造型,去掉没有用的变速器,那玩意不实用而且特容易坏,改用传统自行车传动结构,车头加上一个篮子或支架(参考重庆CY80车头结构),尾架采用邮递员自行车尾架结构,坚固的后架,两侧还有一个折叠架。再改进一下车胎。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自行车可以搭载火箭筒啊、重机枪啊什么的,一辆自行车可以载一个69火箭筒(车头支架),后面两边各载2发、尾架载5发(下3+上2),共9发火箭弹。看以前我军士兵背火箭单,装在包装筒内的火箭弹,3发也就齐肩膀宽,一人背3发。这样的话1人+1自行车=4人运输能力(1人带火箭筒+3人背9发弹)。打了就跑,敌人的步兵追不上,尤其是在城市巷战(参考警察和混混
你们把警匪枪战和打仗当一回事啊,要我说根本不要设计什么专用自行车,增加军费还容易被敌人发现,就战时从老百姓手里征用民用自行车就行
那你就在路上补胎吧 ,现在自行车质量略嫌低劣,俺的一辆就被一南京依维柯撞成了零件状态
武警装备研究所在八十年代曾研制过可分开使用的四轮自行车,说白了也就是把两辆28的自行车通过一个装置连接在一起,不过据报道说分解结合很快,只不过是十几秒的事。是26的山地型普通车,设计思路是一个骑车一个射击。该思路最早的开创据说是林彪————朔
建立自行车部队没什么必要,一旦开战的话步兵不需要什么大的运动(现代战争需要的速度自行车很难达到),而且对战斗力没什么实质的提高。况且就算需要,征用民用自行车即可,不需要专门成立部队。所以我的个人看法是这种方案“可行但不必要
我怎么看怎么觉得象夜袭队。记得烈火金刚里面肖飞买药就是自行车部队的大混战,看来日本人意识挺超前,他们连汉奸都装备自行车了,听说鬼子当年突袭缅甸的时候就是这种交通工具,不过轮胎全破了,钢圈碾过去的。
别拿电影说事,反正偶举双手支持用自行车,偶会撒把骑自行车,行进间开火,不失战斗力
干脆上杂技团的独轮自行车得了,遇上障碍扛起来就跑,行进速度还快。还可以行进间射击,练的好的没准还能发射无后坐力炮呢……就是载重量差点
我突然想到一点,自行车应该可以空投。自行车部队与空中力量相结合,向空中机动方向发展,一提高机动性增大作战距离。以此方式将对进攻台湾有很大帮助。因为以我军的空运能力很难在短时间里空投和空运大量机械化装备。而自行车部队将是一个有力的提高机动能力的补充
总结一下:自行车部队的特点就在于比一般步兵运动速度快,载重量高。自行车总比腿快而且省劲,能节约士兵体能。
而比起摩托化部队来更能克服复杂地形,后勤压力更轻,更隐蔽,士兵可以只靠一个工具箱里的工具和配件单人对交通工具进行相当程度的维修而且不需要什么高级的维修技术。
但是:自行车兵(先这么叫吧)不能远程作战(100公里估计是极限),也无法与快速运动的装甲部队协调作战(可以把自行车放在坦克上?)。自行车上只能携带轻型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缺少重武器支援。(能不能骑三轮车?)而且骑车人身体位置较高,比较危险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