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目送飞鸿 于 2013-9-5 10:14 编辑
飞鸿公司和一家国际性的咨询公司携手在一个大城市共同组织产业发展论坛。讨论会议组织有关情况时,大家按照各部门的职责,依照以前组织会议的惯例,提出各自的意见、想法和要去该城市参与会议组织的人员。因为此次会议是在一个全新的城市召开,同时不是象以前那样由公司直接与政府一起合作组织,政府只参与其中一个环节。所以对有些事项如何拿捏、与咨询公司之间如何分工、与政府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大家把握不准。讨论时显得内容有些分散,关注细节较多且无法聚焦。 针对此,总经理提出先不要讨论会议中的具体事项,而应该先明确此次会议的目标,只有先把目标明确了,才能知道会议的成功指标是什么,也才能清楚工作重点和下一步工作内容。 思路理清了,大家就按此进行讨论。先是提炼出会议的目的和成功指标,明确后,再围绕此讨论具体的实施细节和需要派去的人员以及工作任务,很快就有关事宜达成了一致。 通过此次会议,飞鸿有以下启发。 一是要养成按照三圈模型思考问题的习惯。所谓三圈模型,就是任务、组织、人三个圈。这三个圈是有先后顺序的。首先是任务,要明确是什么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再来看组织,按职责应该归属到哪个部门。如果没有对应的部门,事情又重要的话,是否要成立这样一个部门或临时组织一个虚拟小组来做。当然有的事可能会是跨部门的,就更需要明确组织形式,同时还要有人统筹。最后再来考虑要完成这些任务的具体人员。这是考虑问题的框架,作为合格的职场人员,都应该养成依照这个模型推演工作步骤的习惯。 二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很难把事情想清楚更谈不上做好。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人接到一项工作后,会不由自主地钻进细节,考虑的都是太具体的实施和操作层面的问题和困难,而不会先分析做这件事的目的、意义、价值等方向性的问题。所以事情想了很多,方案也提了不少,但对这样做是否正确、结果会是怎样等却始终把握不准。导致工作中的犹犹豫豫,不敢下决心。要么被动地去问领导,要么小心谨慎,生怕把事情做错。从而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三是要关注事情本质而不要依照惯性思考问题。公司组织的会议很多。此前的会议基本都是大同小异,即领导致辞、嘉宾演讲、企业签约、会议论坛、园区参观、欢迎晚宴等。会议的成功指标有两个:第一阶段是要让领导满意。内容要丰富,重要领导和知名企业要保证到场。因此会议组织要中规中矩,严谨而有序;第二阶段是要让参会的嘉宾和企业满意。演讲者要有水平,大家的参与度要高。因此会议组织要形式活泼、场面热烈、轻松。做得多了,难免会在一些人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势。再有会议要组织时,则对会议的程序、组织形式、人员分工等会一并“参照执行”。但本次会议无论是从会议主题、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都不一样,完全照搬就出现了套不上的情况,所以导致讨论中的无效性和难以定夺。作为会议的组织者,必须要关注事情的本质,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要组织这次会议,期望通过此达到什么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重新考虑各项事宜,才会清晰工作思路,知道该做什么、哪些是工作重点以及如何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