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公司就是诸侯(水煮东周列国)连载2013最新

[复制链接] 9
回复
119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4-23 23:1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引子1 东周列国公司化运动
公元前N年,岁末。通往洛邑的大道,马车络绎不绝。地方上的各路人马,自东、西、南、北四面,向中原进发。
又到了诸侯向周天子年终述职的时候了。
诸侯朝贡周天子,是个惯例。这是规矩。当然,也有不守规矩的。楚王就是典型个案。南方的市场,本来就薄弱,属于蛮荒之地。周天子心里虽然不高兴,转念一想:不来也罢,无妨。
因为,北方的地盘,才是重点。
自从郑国被边缘化以后,这么些年,替周天子号召诸侯来朝贡的,数晋侯、齐侯最为积极,两家几乎轮流坐庄。
晋侯也姓姬,算是本家。齐侯姓姜,算是外戚。虽然大家都想做大做强,但具体来说,还是有所区别。晋国的扩张,靠打仗。这就是做大。齐国的富强,靠经济。这就是做强。
从周边形势来看,东周开发区的地盘不太巩固。外围的其他开发区,戎、狄、蛮、夷,不断侵削东周地盘。周天子的屁股坐的不太稳定。
齐侯有自己的算盘,打出了个“尊王攘夷”的旗帜,以号召诸侯。这时候,齐侯的战略口号,就显得与时俱进,深得周天子垂爱:真是为寡人分忧啊。N年下来,齐侯与周天子、三公九卿的关系就不一般了。够铁。
周公黑肩自然心里有数,在年终述职考评时,KPI的选择和权重就向经济类指标倾斜。其他三公九卿也是人精,无不想做个顺水人情。这导向一改,加上人情分因素,齐侯名列第一,自然不在话下。
齐侯的述职报告,其中一个亮点,就是齐国这几年的公司化改革试点。公司这个概念,是管仲捣鼓出来的。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齐国坚持渔盐之利,走富强之路。N年下来,不仅国强,民也富。于是,老百姓的满意度指标飙升很快。齐侯的口碑,渐渐传遍诸侯,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增长。
齐国的事实就摆在那里,公司化试点被周天子欣然接纳。周公黑肩很快拟定了一个文件,题目是“齐国公司化改革试点的样板”,要求东周开发区内的诸侯国向齐国学习经验。
诸侯都是人精,一看集团发文,纷纷表示领会。
于是,东周列国忽然掀起了一股公司化运动。诸侯国纷纷改制,改称公司,诸侯的头衔,也纷纷换成了老总。
所谓上行下效。
卿大夫们自然也不含糊,纷纷改称经理。士随后跟上,纷纷改称主管。民随大流,改称员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23:20:56 | 只看该作者
引子2  出奔:人才市场的兴起
出奔,也是东周特色的一个词,可以理解为跳槽,但包含着被动离职的成分多些。出奔的人多了,原来每家公司都是自己人的情况,就有了变化,等于是外来帮派加入了。这就容易产生派系。有了派系,就会有更多的人事斗争。
也有的公司在竞争中变弱了,公司内部的职业发展通道很有限,这时候,想做职业经理人的家族成员或部门经理等,就会跳槽。比如卫鞅。
也有的是人事斗争后,要报仇,也会跳槽,比如:伍员。
还有的是个人搞男女关系,混不下去了,也跳槽。比如:周王子带,屈巫、苏秦等。
还有的,职业经理人在一家公司混久了,老板看不上了,审美疲劳,或高层人事斗争,混不下去了,职业倦怠,也会跳槽。比如:苏秦。
也有的,是为了现任公司的利益,主动去竞争公司应聘,其实做卧底,搞乱对方 。比如张仪。
出奔的早期,说的是公司的主要家族成员的被动离职,所谓公司权贵,王孙贵族。时间长了,其他阶层的部门经理、员工等也会跳槽或投奔。
孙膑,从鬼谷下山后到魏公司与庞涓共事,被他陷害,齐公司正好急需高级管理人才加盟,就把他引进去。刚开始的职位,就是客卿,搞了几个大项目,比如杀庞涓,才作为正式员工,担任军师职位。
市场的兴起:体制内外的比较
体制内:集团人才需求的萎缩
体制外:各子公司人才需求的扩大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23:22:03 | 只看该作者
01 资金链断裂,做老板真难啊
--评周天子的债务风波
张明辉

东周开发区内,各子公司分分合合,有的变大,有的变小,有的破产了。秦公司在做大做强的道理上,一路狂奔,到了战国阶段,就迈入TOP7公司的行列,傲视群雄了。秦公司变得非常具有攻击性,市场拓展,可以说是攻城略地,无往不胜。各子公司老总都很怕,连集团老板也忧心忡忡起来。
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的。因为,秦公司在虎狼文化的熏陶下,正把矛头转向集团。
危险的时刻,终于要到了。
公元前N年,秦公司的大区经理郑安平被迫加盟(投降)了魏公司,常务副总范睢(应侯)负有推荐的连带责任,按秦公司制度,应当从重处理,还好,总经理赢总不怪他,说是自己任命郑安平当大区经理的,再三安慰他,仍保留原职务。
其他副总、各部门经理对此引论纷纷。赢总怕范总心理不安,就下了个文件,再说郑安平事件的人,直接裁员。公司上上下下都不敢吱声了。
总经理对范总比以前更好。这引起了范总的更加不安,很过意不去,想投桃报李,就提了个极具煽动性的建议,劝说总经理发起灭周业务,直接做集团老板兼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赢总同意了,其实这也是历任总经理的心思。于是派张唐为营销总监,先做灭韩业务,想先搞掉韩公司的阳城办事处,以打通西北通往中原市场的渠道(通三川)。
再说楚公司总经理熊总(楚考烈王)听到魏公司副总魏无忌(信陵君)狠狠打击了秦公司的销售人马,本公司副总黄歇(春申君)无功而返,叹气说:赵胜(平原君)提出的合纵战略,一点不虚。我真恨不得黄总兼营销总监,还怕秦公司?
黄总当时面子就挂不住了,十分惭愧。就建议说:老大,以前合纵战略,你是主席(合纵长)。现在秦公司业务受挫,销售人员积极性低落,假如老板你发邀请函给其他公司,联合对付秦公司,劝说集团老板,由他牵头,咱们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前TOP5最牛总经理(五伯)的业绩和威信,算啥?您比他们牛多了。熊总非常高兴,就派人去集团,通报灭秦业务的想法。
东周集团总经理姬总(周赧王)也听说了秦公司想打通三川渠道,目的是冲着集团来的,现在发起伐秦业务,正好符合孙子兵法先发制人的原则啊。立马就批准了。熊总就与其他五家公司(韩、赵、魏、齐、燕)签订了又一次的合纵战略框架协议,到了时间就准备出发,搞大项目。
当时,姬总的影响已经比较弱了,虽然职位是集团总经理,但只是个虚名,压根就没有号召力。韩、赵两家公司,把集团总部的地盘一分为二,以洛邑的王城(黄河南岸)叫西周,以成周(巩附)为东周,分别让两个集团副总裁(两周公)负责管理。这两集团副总裁实际降级为子公司总经理了。姬总也从成周搬迁到了王城,依附于西周公司总经理,没有实际控制权,平时也就是签个字,走下流程而已。到了这地步,想发动伐秦业务,让西周公司老总招聘销售人员,仅有5000-6000人报名,而且财务部还说没有支付车马费的资金。
于是姬总就打听集团总部有资金的员工,集资作为营销费用,并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顺利拿下伐秦业务之日,将营业收入剔除成本、费用后的毛利,提出来偿还债务。
西周公司老总自己也带了一拨销售人马,在伊阙办事处驻扎,等候其他公司老总的到来。只是,韩公司自己也面临秦公司的市场攻击,自己都忙不过来。赵公司刚从上次与秦公司的市场冲突中摆脱出来,还是很害怕。齐公司与秦公司恢复合作关系,不愿介入。只有燕公司营销总监乐闲,楚公司营销总监景阳,两支销售团队先到,都作观望。
秦公司赢总打听到各公司态度不统一,没有进攻的真实想法,就派更多的销售人马支持张唐打掉阳城办事处。另派了个大区经理,带了十万的销售人马,到函谷关办事处门口显摆。燕、楚两公司的销售团队,等了3个月,看见其他公司的销售团队按兵不动,人心涣散,于是就回公司交差了。西周公司老总一看燕公司、楚公司的销售人马都回去了,也带着销售人马返回了。
姬总市场拓展了一回,白花了不少营销费用,啥好处也没搞到。集团总部的员工拿着借条索赔,每天在集团总部办公大楼面前聚众闹事,声音大得都传到了集团总经理的家里(厂区内)。姬总十分难为情,没有办法应对,只好跑到厂区宿舍楼最高的的阳台上抽烟。后人就管这个阳台,叫避债台。
秦公司赢总听到燕、楚两公司的销售团队返回,就命令大区经理与张唐联合,通过阳城办事处,攻打西周公司的地盘。姬总掌握的销售人马和资金都不多,不能抵抗,就想逃到韩、赵、魏三家公司去。西周公司总经理引用宿命论,劝说集团老板主动接受被收购,好歹在新集团中混个职位。姬总没办法,到集团展厅(存放历代创业原来的照片)哭了三天,然后亲自捧着客户清单、组织架构图、员工花名册、重要档案文件等,向秦公司沟通,愿意去秦公司总部咸阳上班。大区经理赢经理接受了这些资料,一共36个办事处,员工3万户。西周公司的地盘全丢了,只有东周公司仅存。
秦公司总经理比较可怜姬总,把梁城办事处给他做办公地,职务降级为代理商,勉强也可称老总,只是虚名头罢了(降为周公,比于附庸)。原西周公司总经理降级为梁城代理商的总经理助理(家臣)。把东周公司总经理降级为东周区域经理(东周君)。没过多久,姬总就病死了。梁城代理商撤销。又命令大区经理赢经理把东周集团展厅的九大纪念杯(九鼎)搬迁到了咸阳。原周集团员工不愿意加盟秦公司的,都逃到了巩附,在东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工作。可见员工的心里还是没法忘记老东家啊。
公司的管理,很多都在探讨副总、经理,主管,员工的难处,都抱怨老板抠门,奖金发的少。谁能想到,环境不好的时候,老板也很难。业务不好做不说,资金链出现断链,真的是要命啊。很多有规模的集团公司,本来名头也响当当的,一碰到经济危机,资金链一断,就玩完了,要么老板跑路,要么公司破产被清算,真是一个字:难!

4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23:22:43 | 只看该作者
诊断东周
张明辉

自从西周开发区总部搬迁到洛邑以后,西周的牌子就摘了,挂上了东周的新牌子。东周开发区建立以来,四大开发区(戎狄蛮夷)的威胁始终存在,开发区内集团与子公司的博弈、各子公司之间的博弈不断加剧。集团管控弱化,成了个不争的事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东周集团老板很想改变这种局面,可是作为局中人,始终搞不清楚这盘大棋下不好的原因。
随着东周列国公司化运动的启动,周天子提出,做个集团管控的咨询项目,听听外来的和尚怎么念经。
于是,周公黑肩组织了“首届东周集团管控研讨会”,主题就是诊断东周,邀请各家商学院、企业大学和咨询公司来参加研讨,实际是一次变相的咨询项目选型会。
这次会议来了不少人,来头都不小,有鬼谷子、孙子、孔子等咨询界巨擘,也有苏秦、张仪等后起之秀。
按会议议程,研讨会安排了几场演讲:
一、衰退期的国营家族企业与战略失误(鬼谷子)
二、SWOT分析(孙子)
三、集团管控弱化(周公黑肩)
四、企业文化的破坏(孔子)
五、各子公司的竞合(苏秦、张仪)

东周开发区时代,学习氛围比较浓郁,各企业均有自己的企业大学。比如东周集团的东周大学,东周集团各子公司的商学院。另外,也有民办的一些商学院,比如孙子商学院、孔子学院、鬼谷商学院等。每家商学院都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比如孙子商学院主要侧重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兵法),孔子学院主要侧重教育培训、企业文化建设,
鬼谷商学院也有市场营销(兵法)、战略管理(天象),另外还有管理咨询(游说)、养生(冲举之术)。鬼谷商学院的MBA课程,尤其重视读书方法论。其中两条就是:把书读薄和把书读厚。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23:23:10 | 只看该作者
02 衰退期的国营家族企业与战略失误(鬼谷子)

鬼谷先生在演讲开头,就介绍了读书方法:读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书读薄,一种是把书读厚。所谓读薄,就是要提炼出主线。每本书,作者都有一些中心思想在表达,有的说的直接,有的比较隐晦,需要从纷繁复杂的情节中看到主线。象员工手册《东周列国志》这样有80多万字108回,尤其要把书读薄。   
以下就是鬼谷子演讲的内容节选(第一人称叙述)。
各位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东周集团:衰退期的国营家族企业与战略失误”。也就是说,东周列国志的主线A是周王朝,通篇其实就在讲一个国营家族企业在衰退期经历的曲折而漫长的演变过程。
一、体制分析:国营家族企业
有的人一定会奇怪,为什么,我说东周集团是国营家族企业?因为国营单位和家族企业,本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公司治理模式。可是,我要告诉各位,在东周集团,就是两者的奇怪的结合。让我们一起分析下。
1、        大股东:姬氏
东周集团的前身是西周集团,创始人是殷商集团的分公司总经理姬昌(西伯,周集团内部习惯称周文王)。姬老板的儿子姬发(内部称周武王),聚集800个分公司总经理发起伐商业务,最终殷商集团破产,周集团建立。殷商集团的部分被改编为周集团的子公司-宋。所以,周集团的大股东是姬氏家族。历届董事会改选,头头都是姬姓,称姬董。集团首任CEO是职业经理人姜子牙,人称姜总,慢慢也熬成了外围的家族势力-外戚。
2、公司治理模式:分封制
周集团的公式治理模式,采取的是分封制,也就是封土建国。分封的对象以血缘关系为主,也就是姬姓家族的同姓兄弟,子孙为主,部分为功臣,前朝后裔。根据员工手册《东周列国志》记载,姜子牙灭商建周,大封诸侯,其中姬姓成员占比 70%以上。分封制本质是集团控股的模式。
3、接班模式:父子、兄弟、其他类型
周集团作为家族企业,另外一个特征就是接班模式。主要是父传子,而且是嫡长子(也就是老板娘生的大儿子),也有兄传弟。后来集团管控被弱化,也出现了其他类型,就是在动荡时期,由公卿或权臣指定。这就乱套了。
说实质,周集团就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上国营两字呢?因为周集团老板还兼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众所周知,开发区是官方办的,开发区唯一的集团公司,当然是国营单位了。另外,当时的戎狄蛮夷四大开发区,就是老外搞的,他们区内的公司都是外企。
所以说,东周企业史,包括西周企业史,实际是一家国营家族企业与外企之间的竞争。
二、阶段分析:衰退期
鬼谷先生接着说,从企业生命周期来讲,一般有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东周集团不幸处在衰退期。
周集团经历了创业期、发展期、成熟期,到西周为止。西周末年,就有了衰退期的迹象。员工手册《东周列国志》记载的烽火戏诸侯事件,就是标志之一。
东周集团东迁以后,丧失了地理位置的竞争优势,东周集团就此进入了持续的衰退期。衰退表现在:集团直属的市场(王畿)逐步减少,员工规模下降,销售工具(车乘)减少,控制(朝贡和征伐)的减弱,企业文化的破坏(礼崩乐坏)等。最后导致,末代老板(周赧王)伐秦项目融资失败,债台高筑。当集团总部直属的西周公司被秦公司收购时,只剩下36个办事处,员工3万户。当然,这种衰退,好比温水煮青蛙,是逐步发生的,中间也有偶尔几次的振作,但是基本都失败了。
东周集团的破产,标志是西周公司被收购。公元前  年,由三晋公司分家而来的韩公司和魏公司,把东周集团分拆为西周公司和东周公司,姬董也由成周搬迁到王城,生活由西周公司总经理照应。没过几年,东周集团的西周公司被秦公司并购,末任姬董(周赧王)被秦公司老总降职为梁城代理商(比于附庸),职位是周公,勉强可称老总,而西周公直接降职为代理商的总经理助理(家臣)。东周公司尚存,但被秦公司降职为区域经理(东周君),连降五级。
又熬了几年,东周公司被秦公司并购,至此,东周集团的直属资产全部被清算。东周成了个地理区域概念,东周开发区进入了以秦、楚、齐、赵、魏、韩、燕七个大公司较量的战国时代。
三、战略失误:总部东迁
周集团的衰退期的到来,有一个转折点,就是集团总部东迁,从西部的丰镐搬迁到了东部的洛邑,员工手册《东周列国志》记载的平王东迁事件。这是由西戎集团不断的侵扰下,姬董周平王作出的决定。时在公元前  年。
这是一次战略失误,直接导致了集团管控被不断弱化,直至集团破产。当时,卫公司总经理姬总(卫武公)就提醒过老板,总部东迁,就怕以后集团管控弱化了(恐王室自此弱矣)。姬董被外企犬戎公司骚扰怕了,顾不了这么长远的事情,就在集团办公会议上,宣布:总部东迁洛邑。
老板做的决策,就是战略。这个战略,从当时情况来看,也是没办法,但是战略一旦失误,以后公司运营就不好说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23:24:18 | 只看该作者
03 孙子的SWOT分析
    第二场演讲主题是:SWOT分析-开发区、集团框架下的东周(孙子)。
孙子和鬼谷子一样,也喜欢把书读薄,只是角度不同。这员工手册《东周列国志》108回,到了孙子手里,放眼望去,满纸不过四字而已:内忧外患。
孙子惯用的分析方法是SWOT分析。
何谓SWOT分析?简而言之,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老外译为Strength、Weakness、Oporttunity、Threat,简称SWOT。


孙子说,东周列国志的主线B是周王朝面临环境变化后,逐步导致了集团管控的弱化。这可以从SWOT分析的四个方面:机会、威胁、内部优势、外部优势,切入分析。
东周集团与戎狄蛮夷集团的较量,实际也是开发区之间的地盘抢夺。所以,我放在开发区的框架下来做SWOT分析。
当时的5大开发区:东周开发区、西戎开发区、北狄开发区、南蛮开发区、东夷开发区。
一、        优势S
东周开发区,虽然处于衰退期,但是过程很漫长,也不是一下子玩完的,这说明它仍然有一些优势存在。
我的分析,第一个优势是名义上的权威尚在。在员工手册《东周列国志》中有好几处记载,比如,“周虽衰弱,乃天下之共主”,孟尝君谏齐泯王“夫周虽衰弱,然号为共主,七国攻战,不敢于周,畏其名也”。  
第二个优势是直属市场,虽然被不断蚕食,但一开始的块头还是比较大的。总部东迁之后,据员工手册记载,“王畿方六百里”,按照西周集团最早制定的市场区域的划分标准:王级,田方千里,公侯级,田方百里,伯级,田方七十里,子男级,田方五十里,附庸级,田方不足五十里。照次推算,集团老板的直属市场,也只是减少了40%,还有60%左右。而大公司的市场,也就是田方百里。戎狄蛮夷,虽然号称集团,但是市场其实很稀薄。
第三个优势是营销团队的实力。总部直属的营销团队,号称王师,小单子都不做,要做就做大项目,而且做业务,都是很讲究正规套路的,从来不搞都偷鸡摸狗的小动作。很多小公司老总在某个地方不老实,王师一出动,气势上就被压倒,马上向老板示弱。而且,王师中还有几支营销精英团队,叫虎贲,听这个名字,就能想到威武的字眼,营销能力是很强的。
第四个优势是集团常务副总的协助。在东周职位体系中,在王与公之间,还有个职等,叫方伯。相当于集团常务副总。周天子常常会在不同时期,根据各公司总经理的业绩,能力,关键是与集团关系的密切程度,选择不同的人担任这个职务。方伯,具有征伐权,也就是在周天子指定的区域内甚至整个开发区内,甚至对外,可以搞市场拓展,协助集团打压不听话的子公司、代理商、分公司、办事处的头头。这样的方伯有好几个,齐公司总经理姜总(齐桓公)就被任命过。姜总很聪明,有自己的算盘,他的企业战略,不是做大,而是做强,所以他提了个尊王攘夷的口号,深得周天子垂爱。四面八方的子公司老总,也不得不参与到这个战略中来。一直以来处于开发区内面的楚公司总经理,野心不小,老是想做集团老板甚至开发区管委会主人的位子,被姜总联合十多家子公司老总,打压了一下,表示以后不敢到北方来市场拓展了,还向集团送了一车茅草,用于集团纪念创业元老的纪念庆典。
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23:26:39 | 只看该作者
二、        劣势W
东周集团有很多劣势,要不然也不会破产。
第一个劣势是直属市场不断减少,也就是王畿被蚕食。有些是被外企占领了,更多的是被子公司占领了。早期,王畿内还是有不少分公司,比如刘、单,还有不少大区,比如温、原,后来都没了。到集团破产是,直属市场西周公司只有36个办事处(邑),员工规模3万户。市场丢了,员工少了,控股集团也就是个空架子了。做市场需要营销费用,养员工需要人工成本,增加销售工具需要成本,家族成员开销需要管理费用,连向内部员工融资都需要财务费用,都需要资金。而营业收入在下降,因为市场减少了。众所周知,公司运营,图的就是利润。而利润来源于,营业收入的增长,成本费用的控制,如果营业收入下降,成本费用增加或不变,净利润就负,长此下去,原有的股东投入的本金,历年公司累计的公积盈余,就会被吃掉。所谓,坐吃山空。
第二个劣势是集团管控被弱化。本来,集团与子公司的关系,很明确,周天子可以号令诸侯。这在员工手册记载的烽火戏诸侯中就提过,那时候,老板有点事情,一点烽火,附近的诸侯就马上来勤王。周天子还可以亲征。以后,哪个地方的小诸侯不听话,也是可以通过方伯征伐。再后来,就不行了,诸侯做大了,小诸侯就不得不依附于某个大诸侯,成为他们的附庸,而不是老板的附庸了。老板的实力越来越弱,性格也越来越弱,这是现实,没有办法。
第三个劣势是企业文化被破坏。这点我不细讲,后面孔总会介绍的。
   

   
三、        机会O
孙子接着讲机会。他说,周集团,疆域虽广,却与戎狄蛮夷为邻。戎狄蛮夷,分居周疆之西、北、南、东,并称戎、狄、蛮、夷四大集团,周兴则退,周弱则进,数百年间,互有侵伐。试看历史旧案,以证我所言不虚。集团之间的竞争,也就是开发区之间的地盘抢夺。开发区之间的地盘,不是全覆盖,而是据点式的,彼此之间,犬牙交错。要注意的是,西戎,北狄,南蛮,东夷,也只是习惯叫法,不是完全按方位定点的,有些据点彼此有交叉。
东周开发区对其他开发区也是有市场拓展的业绩的。比如:
:项目1:齐公司发起伐徐、戎业务,收购了徐戎公司,这块市场其实与东夷开发区接壤(齐伐徐、戎)。
项目2:晋公司发起伐骊业务,收购了骊戎公司,晋公司老总的小老婆骊姬就是这次业务的收获之一。(晋伐骊戎)
项目3:齐公司发起救燕业务,业绩不俗,收购了山戎公司2家,令支和孤竹,协助燕公司往北市场拓展了一大块,合计500里,对照下公侯级的子公司的市场规模原来也就是田方百里,很牛。(齐救燕,灭令支、孤竹,辟地五百里,燕始为北方大国)。
项目4:秦公司发起伐戎业务,收购了西戎集团,老板赤斑总玩完,诸戎公司都不得不带着市场和人员,加盟秦公司。秦公司就做大起来(西戎主降,诸戎称臣纳土)。
项目5:晋公司发起伐周业务,矛头指向想做集团叛徒的家族核心成员太叔姬带,防止了集团的高层内斗。同时,把本次项目的渠道商草戎公司,丽狄公司趁机收购了,给西戎集团和北狄集团造成了损失,晋公司自己也做大了。(晋伐周太叔带,借道草中之戎、丽土之狄。)
项目6:晋公司发起灭魏、霍、狄业务,收购了老牌企业魏公司,霍公司,加上北狄集团的狄公司,地盘又扩大了。(晋灭魏、霍、狄三国)。
项目7:楚公司发起伐扬越业务,蚕食了南蛮集团扬越公司的不少市场(楚伐扬越。)
可以看到,虽然各公司抢夺的地盘,有些就是东周集团内部的市场,但有些确实从戎、狄,蛮,夷开发区抢来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23:29:10 | 只看该作者
四、        威胁T
孙子最后讲威胁。东周集团虽然内部公司之间对集团有骚扰,不听话,除了楚公司一直想,秦公司一开始不想后来始终想最后做到了,齐公司一度想,取代集团老板的位子,但是,来自其他开发区的威胁,才是对东周开发区的。东迁毕竟是有犬戎公司逼的。
事件1:西周末年,集团内部发生人事斗争,外戚势力介入,申公司总经理姜总为了协助被废的老板接班人姬宜臼(外甥)重新接班,同时也看不惯集团老板(周幽王)的做法,引入外部势力,犬戎公司围攻集团总部,结果,犬戎公司老总带领销售人马胡来,总部办公楼和家属楼都被放火烧了,老板也被杀。等小老板接班后,犬戎公司又想回来抢资产,骚扰不断,而且办公楼实在太破,重新装修,又缺资金,无奈之下,动了总部东迁的念头,经集团办公会议讨论,虽然卫公司老总提醒劝说,最后还是决策:东迁洛邑。西周集团就改制为东周集团了。(西周末年,申侯引犬戎入寇镐京,宫室被毁,周平王东迁洛邑,遂称东周)。

事件2:
齐公司遭受了北戎公司的市场打击(北戎侵齐)。
事件3:
小企业苏公司总经理被狄集团控制,没办法只好作了东周集团的叛徒,加盟北狄集团。东周开发区丢了地盘。(苏国,其子孙为狄所制,乃叛王而事狄)。
事件4:
晋公司被赤狄公司皋落分公司市场骚扰(赤狄皋落氏侵晋)。
事件5:
老牌企业虢公司给犬戎公司市场骚扰(犬戎侵虢)。
事件6:
北方的燕公司被山戎公司市场打击(山戎侵燕)。
事件7:
西部的秦公司被姜戎公司市场骚扰不断,虽然秦公司最后得了地盘,但是晋公司的瓜州区域被姜戎公司抢占了。东周开发区地盘一增一减(姜戎子吾离,桀骜侵掠秦)。
事件8:
邢公司、老牌企业卫公司被狄集团围攻,丢了地盘,除了公司空架子和部分员工还在,市场全丢了,而且卫公司总经理被杀了。(狄侵邢、破卫,卫懿公被害。)
事件9:
周集团发生高层人事斗争,核心家族成员姬带,指使伊洛戎公司发起伐周业务,集团总部差点被搞掉,非常危险(周王子带,使伊洛之戎伐京师)。
事件10:
东部的杞公司(夏集团的残余势力被改编安置)被淮夷公司市场骚扰(淮夷侵杞。
事件11:
翟公司(狄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发起伐周业务,很危险(翟(狄)伐周。
事件12:
东周集团内部战略研讨,有人提出,当时对东周集团造成威胁的,南方有楚(当时被视作南蛮),北方有狄集团,西方有戎集团,都是让东周开发区操心的。(方今为患,南有楚(蛮),北有戎,西有狄,此皆中国之忧。)
事件13:
最北面的代理商,无终公司总经理派部门经理孟乐到晋公司,报告说,山戎公司,近段时期以来,发现燕公司,秦公司经营状况下降,判断东周集团没有常务副总,又开始经常性的市场骚扰,抢了不少市场。(无终国君遣大夫孟乐至晋,曰:山戎之国,近因燕秦微弱,山戎窥中国无伯,复肆侵掠)。
事件14:
晋公司东面,有个中山公司,总经理也姓姬,职等子爵,是白狄公司的合资公司,也号称鲜虞。从晋公司老总昭公开始,就摇摆不定,好几次发起伐中山业务,部门经理赵简子带着销售人马围攻它,才表示服从领导,定期来公司总部朝贡。等晋公司拆分为韩赵魏三家公司,互相独立,中山公司老总姬窟,天天通宵喝酒,作息日夜颠倒,与部门经理关系疏远,与群众演员搞在一起玩乐,员工失业,公司运营处于很多不正常的状况。(晋之东,有国名中山,姬姓,子爵,乃白狄之别种,亦号鲜虞。自晋昭公之世,叛服不常,屡次征讨,赵简子率师围之,始请和,奉朝贡。及三晋分国,无所专属,中山子姬窟,好为长夜之饮,以日为夜,以夜为日,疏远大臣,狎昵群小,黎民失业,灾异屡见。)
翟伐咎如。

9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23:29:56 | 只看该作者
猎头先驱—评百里奚定向挖角繇余

这东周开发区,并非铁板一块,除了区内各家公司的竞争,还时不时受到周边其他开发区的骚扰,因为戎、狄、蛮、夷,四个开发区就在四周,虎视眈眈。
公元前N年,西戎开发区出了个姜戎公司老总吾离(姜戎子吾离)。虽是老总,按东周集团的职位体系来看,这家伙的职等不算高,只是子爵(公、侯、伯、子、男)。吾离总级别不高,脾气很大,据说性格桀骜不驯,攻击性强。这种人,往往适合做销售,或者说,适合做销售副总的人,当了总经理,就千方百计想要市场拓展。姜戎公司与秦公司就起了市场冲突。秦公司老总赢总(秦穆公)派了三大营销总监白乙丙、西乞术、孟明视去抢单,姜戎公司失败,丢了地盘,只好带了销售人马,跑到晋公司的地盘,抢了一个叫瓜州的小区域存活。
当时,西戎集团老板叫赤斑,也是西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赤斑总发现与西戎接壤的东周开发区的秦公司已经做大做强,感到威胁,就派部门经理繇余去秦公司的工厂参观,目的是摸底,搞清楚秦公司赢总的为人。这其实是一次卧底。
赢总倒也客气,陪繇经理在厂区逛。走着走着,到了一个凉亭,就夸口说本公司的厂区环境如何好,意思是本公司的管理、企业文化如何好。繇经理却看不上,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劳命伤财。
赢总吃了一惊,觉得他话里有话,想打压他一下,故意问:你们外企(戎夷)没有规章制度、企业文化,靠什么进行公司管理呢?
繇经理笑着说:“规章制度,企业文化这些玩意,其实是你们东周开发区管理混乱的内因!”
“以前你们开发区的创始人,制定了这些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也就是约束下员工的,管理效果也有一些。但时间长了,你们东周集团的领导班子就逐渐变得自我感觉良好,生活作风腐败,借企业文化的名义,给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借规章制度的处罚,打压各级员工。导致员工满意度低,抱怨连连,就产生了各种离职和人事变动的情况。”
“但是外企则不同,公司领导班子以德服人,各级员工也积极做事,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这样,公司上下就形成了一个整体,没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来搞去的,也没有制度和文化的干扰。看上去,公司没有管理,其实,这才是最好的管理。”
赢总听了繇经理的话,半天不吭声。回到办公室,就叫来常务副总百里奚,跟他讲了繇经理的说辞。
百里总说:这个繇余,原是晋公司的优秀员工,我早就听别人说过的,很有名。
赢总面露不快,说:有个老板跟我说过,A公司有优秀人才,对B公司来说,就是威胁了。现在繇余这么牛B却为西戎集团服务,搞不好以后就成了咱秦公司的后患了,你说咋办?
百里总想了一下,想起一个人,就说:办公室负责档案管理和企业报的主管廖奇,平时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脑子活络的,领导,你可把他叫来问问。
赢总就把廖奇叫来,把这事儿跟他说了。
廖主管回答:西戎集团老板生活的地方,很偏远,从来没见识过咱东周开发区的企业文化节目。不如领导派人给他送几个女模特过去,把他的市场拓展思想给灭了。同时,咱们把繇经理扣下,让他超过规定的出差时间。让西戎集团运营出点状况,上下产生猜疑。我看西戎集团都可被咱收购,何况一个部门经理呢?
赢总说:好建议。
于是赢总与繇经理一起喝茶,吃饭,聊天,平时就让蹇总(另一个常务副总,蹇叔)、百里总、部门经理公孙枝轮流陪着,从他嘴里打探西戎集团的组织架构、市场和客户数据、公司实力和员工规模等内幕。同时,又在开发区组织了一次选秀,选拔了6个女模特(能歌善舞的),派主管廖奇出差到西戎集团,说送给赤斑总做秘书。
赤斑总缺乏警惕,笑呵呵的收下了。白天听歌,晚上搂着美女,公司经营逐渐甩手不管了。
这边呢,繇经理在秦公司呆了一年才回去。赤斑总怪他这么久才回来。
繇经理说:老板,我天天想回来的,可是秦公司老板就是不让我走。赤斑总就怀疑他有二心,开始疏远他。
繇经理见老板成天与女模特厮混,公司经营也不打理,难免提些合理化建议,但赤斑总就是不采纳。
到了这个时候,水到渠成,赢总暗地里派人去挖他。繇经理就动摇了。离开西戎集团,跳槽到了秦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亚卿),与另两个常务副总蹇叔、百里奚共事。
繇总很快就提交了伐戎业务的市场调研报告,毕竟西戎集团的底细他清楚啊。
秦公司三大营销总监带着销售人马,到了西戎集团的地盘,熟门熟路,很快拿下了西戎的市场份额。赤斑总没办法,只好同意被秦公司收购,西戎集团破产了。
西戎集团老板赤斑,是诸戎公司的大股东,以前诸戎公司都受他控股。等听说赤斑总都加盟了秦公司,胆子都吓破了,带着客户和市场清单要求加盟秦公司的,一拨又一拨。秦公司的市场份额一下增加了很多,在东周集团的排名靠前了不少。而东周开发区呢,也向西拓展了地盘。
赢总开了个绩效考核会议,根据业绩贡献实施奖励,请中高层吃饭。大伙轮番敬酒,赢总喝高了,醉的不省人事。
平原猎头公司老总毛遂很多次跟小猎头做业务培训时说:“其实,这件事儿,从头至尾,就是一个定向挖角的猎头项目。而躲在幕后操盘的,其实就是百里奚。说他是猎头先驱,不为过。你们都要好好的学学,怎么做定向挖角。”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10:02:47 | 只看该作者
水煮东周列国之公司就是诸侯
张明辉

子贡守墓日记(代自序)
-东周列国公司化运动的成败

我叫端木赐。端木是复姓,就跟欧阳、司徒一样,只是不太常见,估计你们会觉得陌生些。
我在这里已经六年了,陪着一位老人,他是我的先生。确切地说,我在给他守墓。因为六年前,他已经去世了。
先生有很多学生,其中学业有成的有72个。承蒙先生厚爱,我也算其中之一。
六年前,先生去世,71个学生和其他学生都来奔丧,唯独我除外。当时,我还在四处做生意,没来得及赶回来。为此,我很内疚,一直未能释怀。
按规矩,先生过世,我们做学生的,要守墓三年。我们72个同门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度过了前三年。三年后,大家都要谋生,在先生墓前拜别,就各自离去了。
我呢,因为没能见先生最后一面,这种愧疚感一直缠绕在我心头。为此,我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弥补。我又为先生守墓三年,前后算起来,一共六年了。
在这六年中,我想了很多事情,包括先生的职业生涯、我们的学院、我们的咨询,也包括我自己的职业生涯、我做过的咨询项目。一幕幕的过往,成败得失,就象放皮影戏一样,历历在目。

这六年,我与外界基本没有来往,只有我的门客定期来汇报工作,主要是各类报表,需签字的文件,还有开发区的各种动态。因为我有一家公司。
虽然我不在,但是公司的运营不能停顿,我就遥控管理,公司经营状况倒也还过得去。
我的公司叫儒商公司,我是公司总经理,公司门客都习惯叫我端木总。
这年头,公司林立,老总都已经叫滥了。生意场上见面,大家彼此投刺(发名片),很多人的头衔都印着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总监等,你也搞不清楚他的公司到底多大,级别多高。估计也只有毛遂这种猎头公司的背景调查才能搞清楚。
不过,在开发区内,真正个人创业成立公司的,也不多,除了我们儒商公司,比较有名的,也就是陶朱公司了。
陶朱公司老板姓范,叫范蠡,原来是越集团的部门经理,与另外一个部门经理文种,跟着总经理勾践一起做了件很大的公司并购案,把竞争对手吴集团收购了,吴集团总经理夫差自杀。每个老板都有不同的领导风格,勾践总就很小气,这么大的项目,这么好的投资收益,居然不分红,只给了范经理一个虚的头衔:“上将军”(也就是销售副总)。范经理也是人精,看明白了老板的为人,就自动离职,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做生意去了。范总颇具商业头脑,N年下来,生意越做越大,最后索性成立了陶朱公司,自称“陶朱公”。
在开发区,有不少著名的职业经理人。象齐公司的常务副总管仲,就很厉害,协助总经理姜小白,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四十年下来,把齐公司做强了,在集团和各子公司的影响力很大,姜总被集团任命为集团常务副总裁,号称“方伯”,还曾经九次召开子公司总经理联席会议,也就是“九合诸侯”。集团管控因此得到加强。集团也不含糊,这里头有管总的业绩,所以还特意把他叫到集团总部,要任命他为集团副总裁(上卿),只是管总谦虚,只接受了集团总裁助理(下卿)的职位。而且,“公司”这个概念,就是管总提出来的。集团因此发起了公司化运动,诸侯国纷纷改制为公司,诸侯改称老总。但是,即使象管总这样牛的,也只是职业经理人,说到底,也是打工。他和好友鲍叔牙年轻时也做过买卖,但那只能算个体户,算不上公司。
开发区内的公司,就向前面说的,绝大多数,都是诸侯国改制的。改制前,他们都是体制内的,改制后,慢慢走上了独立经营的道路,逐步私有化,才算体制外的公司了。而我们个人创业的公司,一开始,就是体制外的,纯粹的民营企业(民企)。
改制前,诸侯国的上面,是王室;改制后,叫集团,最早叫西周集团,后来因为外企犬戎公司不断骚扰,总部东迁到洛邑,改名东周集团。改制前,老板号称“周天子”,其实老板姓姬;改制后,习惯称姬总。
东周集团,要说企业体制,其实就是个家族企业,按理说,也是民企的一类。但是,东周集团却比较特殊,叫国营家族企业,简称国企。这是因为,偌大一个东周开发区,从建区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集团公司就独此一家。另外号称集团公司的,还有西戎集团、北狄集团、南蛮集团、东夷集团,简称“戎、狄、蛮、夷”,但那属于另外四大开发区的集团公司,只能归入外企了。
东周集团的各子公司,在早期,要说企业体制,应该算国企。因为大家都是东周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后来,集团管控弱化,控股就变成名义上的了,各子公司逐步走向了私有化道路,变相独立经营,慢慢就变成了民企,甚至产生了好多个集团公司,前后有楚集团、吴集团、越集团、秦集团、齐集团、魏(梁)集团、宋集团、韩集团、赵集团、燕集团、中山集团、代集团等,规模大小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也有长短,但都曾号称集团。东周集团老板也不敢管,实际上也管不了,直到被新兴的秦集团收购,东周集团破产了。
我说了这么多,简而言之,“公司”这个概念是管总先提出,在齐国做试点,被集团采纳,发起了东周列国公司化运动,诸侯国纷纷改制为公司。东周集团是国企(国营家族企业),各子公司最早也是国企(控股子公司),后来变成民企。另外四大开发区还有不少外企。而真正个人创业成立的公司,也就是我们儒商公司、陶朱公司最有名,算是真正的草根民企,一直在体制外折腾。
东周企业史,对外而言,是开发区、集团之间的竞争,就是东周与戎狄蛮夷“1+4”的竞争,或者说一个衰退期的国企与外企的竞争。对内而言,是集团与子公司的管控与反管控、各子公司之间的不断竞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多边公司关系。或者说衰退期的国企与逐步私有化的民企、民企之间的竞合。

在东周开发区,在折腾的不只是我们,很多公司都在折腾。自从公司化以后,公司利益最大化成了主流价值观。在商言商,成了卿大夫的口头禅。做大做强,成了很多公司的目标和口号。多数公司,首先追求扩大市场份额,攻城略地,也就是做大,比如晋公司等。也有少数公司,只追求公司利润,也就是做强,同时谋求市场领袖的行业地位(图霸),比如齐公司。图霸事业,也成就了五个子公司总经理的行业声誉,号称“春秋五霸”。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