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我们100亿的目标不是幻想
王石:睁着眼睛说瞎话。黑马必死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两个男人玩对抗
唇枪舌剑
孙宏斌显然已经听说了什么。
时间是8月7日下午3:30,地点是博鳌索菲亚大酒店。匆匆赶来参加第四届“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的孙,似乎等不及出席晚上的专场对话,而是单独邀请与会的20多名记者见面、座谈,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
“顺驰今年肯定能实现100亿的目标!”“我们6月份就已经化解了资金链的风险!”——话题还是老话题,但是在地产大佬云集的博鳌会场,被称做“地产黑客”的顺驰集团董事长孙宏斌显然无法再保持低调,他语气急促迫切,那双标志性的大眼睛中充满了无辜。
而就在当天的上午演讲中,另一位跟孙一样在地产界特立独行的人物——万科董事长王石,谈到当前的宏观调控对地产企业的影响时,再次口无遮掩:“那所谓的‘黑马’,现在只能是熬着!”
与会的500人绝大多数来自地产业界,“黑马”的所指不言自明。会场内爆发出哄笑。于是,下午3:30左右,就在本报记者在会场外专访王石时,匆匆路过的孙宏斌用力与王石握手、寒暄,旋即转身走向自己召集的记者见面会。
王和孙的对台戏并没有就此结束。8月7日晚的一场对话再次将两人的个性展露无遗——主持嘉宾、首创总经理刘晓光问:“孙总,你先说,宏观调控中你最难受的是什么?”
“其实要是最难受的还是钱。”孙宏斌答,“对策没什么。没办法,还是以前的办法,合作开发、快点发展。去年的目标实现了,今年的目标努力实现。今年我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目标,要达到100个亿,其实,根据我们最后一轮的保守估算,今年的销售回款可以达到120个亿。”
“睁着眼说瞎话。这是吹牛!”孙的话音未落,王石话音响起。
掌声和笑声再次弥漫会场。
不同的“偏执”
“当今的地产界,大腕们各有各的个性,譬如刘晓光的温文尔雅,冯仑的思想气质,潘石屹的艺术格调,任志强的豪放不羁,但是真正能用‘偏激’和‘执着’两个词来形容的,只有老的王石和新的孙宏斌。”博鳌会议现场,一位地产界的知名人士对记者说。
但是,同是偏执,王石和孙宏斌的个性内涵显然不同。
似乎与安徽籍“老乡”李鸿章、段祺瑞、陈独秀、张治中、冯玉祥、胡雪岩等名人一脉相承,祖籍安徽的王石精明、叛逆、外向、果断;他说话热情洋溢又充满机智,语感极佳,经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做事集权专断,不容辩驳,以致于有“万科就等于王石”的评价;而在兴趣爱好上,王石喜欢登山、摄影、打高尔夫,注重仪表,相对于其53岁的年龄,显得年轻而时尚。
而出生于山西的孙宏斌则显然不同,他似乎更接近于雷履泰、阎锡山、傅作义等同乡名人,个性低调、内敛;他语速急促,快得不愿意按语法讲话,经常只蹦出一连串词组,需要听者自己去整理其中的逻辑,不了解他的人还会误以为他缺乏逻辑;他做事坚定,不达目的决不妥协,所以当年他宁愿与柳传志翻脸也不认错、不要老柳也要保护手下的“青瓜蛋子”;而在兴趣爱好上,除了读英文原版的小说和管理学书籍外,他不打高球,不爱看电视,几乎没有其他兴趣爱好,40多岁的孙宏宾斌显得质朴。
而企业的性格往往就是企业家的性格。
有20年历史的万科,不仅抛弃了历史上的电器贸易、服装制造、饮料生产等业务,还卖掉了获利甚丰的零售资产,同时在资本运作领域退出了参与投资的10多家上市公司,即使在房地产领域,王石和他的万科也只做住宅地产,对于目前获利甚丰的商业地产敬而远之;万科也不盲目追求规模,将业务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不追求高利润率和营业额,精耕细作而不是贸然突进。
专业化、减法、不要多元化、集中攻击范围,万科的这一切,可以用“集中”来概括。
孙宏斌的成长历史上有4年的牢狱之苦,后来白手起家,在天津经过10年的发展之后,在当地市场份额达到了一股独大的20%,2004年销售回款达到40亿元,并且储备了4000人的经营队伍。而今,苦修之后的顺驰突然提速,走向全国12个城市跑马圈地,“地产黑客”令业界风云跌宕。
经历坎坷、面壁苦修、突然扩张,顺驰的风格可以用“爆发”来描述。
如果说王石是一位收放自如的侠客,孙宏斌就是一位含辱负重的忍者。而恰恰是侠客的果断灵动,以及忍者寂寞之后的爆发力,造就了万科与顺驰在企业文化、战略战术上的鲜明分野。
而“专注”和“爆发”恰恰是企业性格的两个极端,外向而果断的王石与内向而自负的孙宏斌“道不同不相与谋”。
或许正是因此,2003年8月孙宏斌在重庆提出要2004年做100亿时,王石马上就反驳:“你不可能三年之内超过万科,超常发展违背了规律,九死一生。”而他相信,万科要从优秀到卓越,而优秀和卓越都不一定要大。
而在此后的半年中,孙宏斌跑马圈地5000亩,屡屡得手:“有人说顺驰是一时冲动拍脑袋想出来的,实际上我都准备了三年。”他宣称:“对信念的偏执创造奇迹。历史是这样写就的,竞争版图是这样重划的,世界是这样改变的。”
偏执者生存?
赴博鳌参加“21世纪房地产论坛”,对于孙宏斌来说,就像是单刀赴会,因为行业内充满了对他的质疑,乃至愤慨。
这是因为,2003年7月1日起全国实行土地拍卖制度以来,顺驰的强势出击已经令其他开发商们怨声载道。
譬如,在2004年初的苏州工业园区一平方公里地块挂牌时,顺驰以27.3亿摘走这块土地开发权(2004年1月6日),而准备了一年多、志在必得的万科铩羽而归。据顺驰中国副总裁闵锋说,“听说万科有人哭了。”
而早在2003年9月,在竞拍石家庄(2003)009号地(300亩)时,顺驰以最终5.97亿的出价成为“标王”,河北卓达集团忿然出局。卓达总裁杨卓舒随后以一份“致业界的倡议书”的形式表达了他的不满:顺驰的竞买扰乱了石家庄的土地秩序,不但有可能将危机转嫁给消费者,而且给周边市场传递错误信号,影响石家庄土地的持续开发。
2004年5月份后宏观调控政策到来,业界质疑顺驰的声音愈演愈烈,顺驰的资金链还能撑到何时?
在主题演讲和接受记者专访时,孙反复介绍,其实,在宏观调控政策下达前的4月27日,顺驰就已经开始调整,先是停止了买地,后是引进摩根士丹利等合作伙伴,还加紧了已开盘项目的回款力度。
“今年的目标实现靠的是2003年已经开盘和2004年继续在买的项目,也包括更早以前的项目。今年我们在天津可以做70亿,而所有项目全部是在三、五年前就买的地。”孙说。
演讲中,他把顺驰比做“一棵在狂风暴雨中长成的参天大树”:“做第一是我们的理想,今年100亿目标是有坚强支撑的,没有支撑的目标就是幻想。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哪,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会坚决、坚定、执着地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行。”
有靠近主席台的观众说,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善表达的孙的眼中出现了泪光。一场常规的商业演讲秀承载了更多的内容,以致以前的哄笑被十几次的掌声替代。
而依然在行业中稳居“大哥”地位的王石则轻松得多。
除了演讲之外,他几乎被各路记者所包围,王石也在不停地说话,坚持的观点还是一条:万科坚决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而且会坚持只做住宅地产。原因是,按照国际惯例计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升的趋势要持续到2013年,而宏观调控并没有降低人们的购房需求,因此,即使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万科达到几百亿的销售规模完全没有问题。
“有的人选择先做大、再做强,这是将过程和目标弄错了。”接受专访时,记者提及“黑马”现象,王石语气坚定,“什么都逃不过时间!”
孙宏斌也相信时间,他说,100亿能不能实现,到年底就清楚了。“其实我们只是在按做企业的基本规律做地产,他们不按规律做,就要把我们视为另类吗?”孙宏斌说,“我不是偏激的人,我只是说实话不糊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