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时事评论:不能从“考试机器”变成“就业机器”

[复制链接] 0
回复
79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2-14 10:0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人大学毕业以后这样总结自己的大学经历:“我不是上了大学,而是被大学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觉到迷茫,而大学毕业生又是如此评价大学教育?我想结合我自身的情况,谈一下对大学教育的看法。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早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就业难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就业难”和“用工荒”并存,究其根本就是大学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我们中的一些人由高中的“考试机器”变成大学的“就业机器”。
  大学生迷茫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知道怎样把现实和理想连接起来。理想和现实之间其实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学校理应帮助学生确定符合切身实际的理想,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职业。但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大学教育做得远远不够,造成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缺失。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职业规划行业刚刚起步,缺少相应的服务机构或组织;另一方面,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几近空白。国内高校虽然也有就业指导办公室这样的机构,但只是提供就业信息和办理手续,尚不能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实际上,一个优秀的职业指导师应该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相关经验,全面掌握大经济环境下的就业动态,包括各个行业发展、各种专业岗位、各个年龄层次、各种学历层次等供需情况,并能预测出某一职业的发展趋势,以便给大学生提供具体的信息。报纸、图书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并不能算作“专业的职业指导”,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获得的职业指导主要来自于此。
  以我所在的大学为例,大一至大四期间也会偶尔上就业指导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种就业指导课基本都是临时通知周末上两节课,两次上课时间相隔较久,也没有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所以效果较差。我的记忆中大学4年好像只上过3次就业指导课,内容一概忘记。每个学院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办公室,但这种就业指导办公室只在求职期间对应届毕业生服务,其他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工作办公室。学校曾组织“未来管理者”课堂,邀请一些公司的高层来做报告,这种方式还是很可取的,但问题在于面向的对象仅仅是很少一部分同学,95%的同学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大学专业设置同样值得商榷。很多生僻的专业,当学生上到大三还不知道本专业将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而这种职业是不是和自己的个人理想有关。
  据了解,在美国,职业规划教育从学前教育就已经开始,而我国目前大学的职业规划教育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应接不暇地接受各类信息,可分析辨别能力有限,对同一件事完全相悖的理论观点难以明辨是非,更难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就更容易在对周围生活、对社会、对未来的这种亦是亦非的理解中逐渐迷失。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到“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乎”,外部环境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影响较大,但仍然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当学校不能给你提供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时,可以自主去探索,而不应“坐以待毙”。
  世间并不缺乏有理想的人,缺乏的只是能将理想实现的人。仅以此与广大迷茫中的同学们共勉。http://www.zhimantian.com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