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声细语
一次无意中,我一瞥电视机正在播放一部旧故事片,还是黑白的,讲一个小学里发生的故事。突然,教室黑板上的四个大字一下子吸引了我:“轻声细语”。我很吃惊,这里简单而明了的“轻声细语”,好像只是在日常生活、言谈举止上的一个要求和标准呀。电视已经没法抓住我,我只是琢磨,看似只是简简单单的“轻声细语”,然而,假使能从孩子们就开始做起、做好,那其实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都说生活节奏加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大街小巷都是熙熙攘攘,恨不得走路、办事都用秒表掐着,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呐。也就在这样的生活中,我发现,很多人的说话嗓门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仿佛大声就是快、快就要扯开嗓门吼。
走进一些公众场所,经常会觉得那是走进了一个什么大市场。三五个人的、七八个人的,围在一起,往往就是拉开嗓门喊着嚷着叫着。在饭店里,一旦酒喝到兴致上了,那就简直是旁若无人、雷鸣电闪似的威震八方。公交车上、地铁车厢里,几个人的说话经常也是声震屋宇。于是,似乎是在比赛,你(们)声音高亢,我(们)怎能认输?那么,这里的声音更大更高更强。一些接听手机的更是了得,那个分贝,简直要震破边上人的耳膜——我想起一个笑话。一次在地铁,我看到一个人面红耳赤,义愤填膺对着手机吼叫:你就告他监用职权!我不明白这“监用”是什么意思?一直到下车,想了半天,我才恍然大悟、哑然失笑,原来,这位先生嚷了一个白字:滥用职权。那种喧哗、那种嘈杂,简直在逼人逃离。
按照社会心理学或者交往心理学、人际心理学,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一般可以从交谈声音区分开来。例如,一对坠入情网的恋人,在公众场合,甚至自己的小天地,大多为耳语,或者说,窃窃私语。那可是情意绵绵、如胶似漆了。反之,如果两个人大声嚷嚷、比着分贝的高低,那么,看来是要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了。即使是谈生意、说得失,如果声音越来越低,那么,大多是越发投机、觅得了知音。如果反过来,嗓门越来越大、互不相让偏要争个高低,那么,也就意味着失败即将或者已经来临。
从交谈声音高低判断相互关系,大概不会有错。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声音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越来越让边上人不得安宁?我以为,首先就是和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从小的教育有关。家长和老师大概很少会从说话的声音上去要求我们的孩子和学生。要知道,一个绅士或者淑女的标准有很多,但是,说话的声音和语调,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到过国外的一般都很惊讶的一件事,就是在他们的很多公众场合,多为安安静静,几人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几乎都能鸦雀无声——这四个字可能有些夸张,因为不是一点没有声音,而是在耳语,在窃窃私语,在轻声细语。
现在,我们很多硬件能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媲美,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但是,我们的软件呢?尤其我们自身呢?
“轻声细语”,看上去只是生活中的琐事与细节,但是,从长远来看,其实对一个人的为人、修养,乃至道德、品格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对大众来说,我以为,如果都能从这里开始努力,也许,我们各方面的风气能够更好些。(文/马以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