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目送飞鸿 于 2012-4-24 14:23 编辑
前几天一上班,拿起电话给客户拨号时,被告知“对不起,您的电话已欠费停机,请尽快缴费”。飞鸿感到很奇怪,公司行政部每月都会按时缴费,应该不可能会出现欠费。 于是将此情况告诉行政部,他们也感到不可思议,说是本月的电话费才缴过的。于是一边给飞鸿回复,一边赶紧与电信联系沟通。 联系之后,他们在公司信箱中发信透明: 下午接电信电话通知,因公司电话线路老化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故以88开头的座机目前进行故障维修,预计明天下班前可正常使用,如有需要打电话的可先使用其它电话,拨打长途可找行政部采用IP卡拨打,目前给大家工作带来不便,请大家谅解! 特此信息透明! 想着也就是一天的时间,所以飞鸿也就凑合着用自己的手机进行工作。 但到了第三天上班,电话还没有好。第五天、第七天,依然是这个提示音。其间飞鸿问过他们几次,都是回答电信还正在找原因,没有查出来。 第十天了,电话还是不通,飞鸿已经不耐烦了。于是告诉行政部:“是否可把其它的电话与我的座机串联一下,不能让我的工作总是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给飞鸿的电话座机调整线路。在电话路线还没有调整好时,给他拿来了一部公司公用的手机,并一再向飞鸿表示歉意。 这件事并不大,但折射出几个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够。电信电话出问题他们把控不了,这不怨他们,只要他们一直在跟进,他们的责任就已经尽到了。他们的问题是没有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虽然是公司内部,但说起来,就这个事情上,飞鸿应该是他们的客户。事情出现后,他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催着电信赶快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因此会给哪些人造成工作的不便和影响,同时如何配套措施去解决。没有这样去做,是他们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想问题太单一,没有全面地分析问题和消除由此带来的影响。这样的思维,是做不好服务工作的。 二是没有危机意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飞鸿又隔三差五地在询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意识到“客户”已经不满了。如果说刚开始还可以把责任推到电信身上,让“客户”凑合一下的话,现在再没有解决,就说不过去了。但他们在飞鸿询问时还是在解释电信如何如何,而飞鸿此时已经不想再听这个话了。他所需要的就是“我的工作需要打电话,你们看该怎么办。” 三是工作缺乏章法。行政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繁杂,如果没有一套较好的机制和流程,就会导致处处救火、处处被动的局面。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们之前对机制和流程的总结和沉淀是不够的。如果有这方面的积累,出现类似的问题,一定会启动应对机制,进入相应的处理流程。也就是说,事情一发生,第一时间去与电信沟通,之后向有关方面透明,再下来就是保证与此相关的人员工作不要受到影响,要出解决方案并与当事人沟通。串联一部可用的电话和提供公用手机的事,不能等当事人提出来才做,而是事先有预案,做在前面。而在应对机制没有或做得不到位,当事人提出意见时,就要启动预警机制。知道有问题了,并抓紧着手研究解决方案,及时与当事人沟通。而不能无动于衷,麻木不仁。 当然实际工作中许多事情没有这么理想,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漏或问题。这里的关键在于问题出现之后怎么办?所谓“亡羊补牢,时犹未晚”。事情发生后,是否想到了要总结?是否会主动去尝试着找原因并建立相应的机制和流程?如果坚持这样做了,就会从被动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争取更大的工作主动性。管理效率就会大大提升,管理成本也就可以大大地降低,服务的满意度也会大大地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