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说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感觉 马克思曾说过,资本主义在企业外部事实是自由的市场竞争,但在企业内部则有很严格的秩序和纪律。区分开企业内部的效率和协作与外部市场竞争的分别是重要的观念。现在大多数稍有点规模的中国公司都叫集团、控股什么的,下面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分公司,像我们自已也是这样,如果在这些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再垒起一堵堵墙,马克思曾在一百多年前就告诉我们这样是不行的。 这些墙看来貌似强大,只来吓唬别人,有时也可能唬自已,使得企业内部没有任何活力。现在大家都在讲企业要做大还是做强,我想做大容易理解,因为有简单的数字可以度量,做强,可能就有争议,无论做强的外部标准是什么,真强是由内部而来的,它来自于外部组织的自如协调和配合,也就是无边界,无墙,这也应该是公司做强的基本条件。 内部组织的分隔和相对独立意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一些文化上的因素、公司的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今天,这些要变了,因为竞争环境变了。我们这家集团公司,能否有集合、能否团结已经成为我们能否生存、能否有竞争力的基本因素。 韦尔奇在度蜜月的时候想到“无边界”这个词,他说有点觉得像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兴奋不已。
“无边界”说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感觉,也可以落实到每项工作中去。过去我们一直想推动公司内部资源的有效使用,想让员工用我们自已的电话,喝我们自己的茶叶,现在看来这样是狭隘了。其实“无边界”要求更高,首先是心灵上的信任,是发自内心的集体主义,是文化价值的一致,是公司目标的一致。
现在集团面临业务创新与转型,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也面临极残酷的竞争。我们能否在这场战争中获胜,要看我们拆墙的动力和决心有多大,这个工作不是信息技术、电脑可以代替的,是在人心中的,是对过去的习惯、观念,甚至利益的改变,是一场革命。如果我们想跟上这些改革,完成这些任务,首先具有“无边界”的心理是必要条件。 “有效的管理者承认,上级也是人。正是因为上级也是人,所以他有长处,但也有局限性。着眼于他的长处,也就是说,是他做他能做的事,将会使他发挥有效性,也会使下级发挥有效性。如果强调上级的缺点,其结果于强调下级的缺点一样,会使他的工作毫无成效,因此,有效的管理者常问:‘我的上级究竟能做好什么?’‘他曾作出什么成绩?’‘为了运用他的长处,他需要了解什么?’‘他需要我为他做些什么?’他对于上级不能做什么,并不很关心。 管理你的上级,很多年前我就知道这样的观点,理解不深刻。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处在对上级的抱怨当中,就好像杜拉克说的那样,”强调上级的缺点“,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没有找到自己的伯乐,充分相信自己的才能,以为只要给了我一个支点,我就一定能撬起整个地球。而对于目前并不理想的现状,很多人,包括我,都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将怨气倾注在领导的头上,似乎是领导的无能造成了目前的状况。我们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而领导,他怎么能如此行事?如果我是领导,一定会做的更好!于是很多事情都在这样的抱怨声中拖延过去。事实上,如果我们仅仅是这样的抱怨,不仅对事情的进展没有任何的帮助,自己也恐怕永远不能当上领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一定有他自己的优势所在。所以解决事情的根本办法不在与抱怨,而在于行动。 不仅仅是要管理你的领导你的上级,对于能够和你合作的一切资源,都应该有一种管理的概念。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他能做什么?他需要我做什么?须知,这样的考虑看似是在帮助别人发挥价值,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价值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千里马的本领不是一次就能比赛就能够完全显现出来的。借别人的光来显示自己的能量,这也是一种生存的策略。每个人都很有才能,可是才能如果不能展现就不能称之为才能,关键就看你怎么让别人发现你的才能,使用你的才能。再好的千里马,如果不是在一个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向伯乐展现自己的才能,终究也只能被埋没。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做的是事情,但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做什么样的事情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杜拉克说要问“为了运用他的长处,他需要了解什么?他需要我为他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并不好回答。能把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前提是对人的研究,而不是对是事情的研究。而对人的研究又是所有课题中最复杂的一项,有的人可能穷其一生也未必能自信的回答这个问题。尤其是做为我们这样的工程师,选择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复杂人际关系的逃避。如今却仍然脱离不了这个课题,难免感到为难。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为了要做好自己钟爱的技术,为了达到更好的目标,对人的研究恐怕是永远也逃避不了的。 领导也是人,投其所好让领导迷失对绩效的判断,只为未来买单,本事?。!
该贴已经同步到 wbg6789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