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张艺谋投拍《英雄》开始至今,这部汇集了诸多台前幕后各路明星、耗资3000万美元的大制作武侠电影就一直备受关注。自12月20日全国同步上映以来,《英雄》一路高歌猛进,票房一路飙升,截至1月18日票房收入已经突破2亿元。《英雄》不仅在国内表现非凡,而且在国际电影市场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首先是海外版权的拍卖。美国米拉麦克斯(MIRAMAX)公司购买了《英雄》在北美、意大利等地的海外全部版权,包括DVD和家用录像带制品,大约在2000万美元左右。韩国的版权卖掉200万美元。其次是 11月29日,《英雄》的VCD和DVD发行权在中国大饭店拍卖,从底价80万元起拍一路狂飙,最终以1780万元的天价被广东伟佳音像公司拍得,约合200多万美元。再次,《英雄》贴片广告保守估计将收入2000万元,约合240万美元。与此同时《英雄》在香港地区的票房收入已达到一千九百八十万港元,在日本的票房收入达到了8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后电影产品收入。《英雄》还没上映,就推出了邮票、画册等颇有收藏价值的附产品,卖得十分火爆。另外加上《英雄》的纪录片《缘起》的销售收入,《英雄》相关纪念产品的开发,《英雄》图书的版权费用等,估计不会低于300万美元。《英雄》除了电影产品本身取得了好的市场业绩,同时《英雄》此次电影后产品的销售也非常成功,对今后国内电影形成产业化生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消息给我们一个信息:中国电影人终于开始学习电影的营销运作!这恰恰是好莱坞的成功经验。好莱坞电影帝国不仅是电影操作的成功,还是电影文化产业的成功。与其说好莱坞的辉煌是电影产品的辉煌,不如说是电影营销的辉煌。
一、行业现状
入世给中国电影业带来冲击,这种冲击将不仅是设备等硬件方面,还有"软件"--电影从业人员素质、电影的管理机制、全国电影市场的宏观规划等,面临的挑战将是空前的。从1993年以后,中国电影业改革的步伐开始起步。从政策上来说,实现了产销直接见面,减少了中间环节,不再由国家统购包销,而是由市场由观众来检验。应该说,这些基本的市场条件已经初步具备了,但是在体制等方面仍有许多弊病。中国电影制片协会全国现有47个会员,其中包括有著名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等等,但是它们都属于官方"制片人,而并非真正的市场独立制片人。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国有资产实体,而后者可以是私营制片人。二者拍摄影片的资金来源会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这么多数量的制片厂与中国的电影市场实际上是不相适应的。拿北影厂来说,1998年拍摄了七八部影片,而其中只有一两部是自己投资拍摄的,其余的则是靠社会投资才完成的。而北影厂的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5部,之所以产量少,主要就是因为没有资金。以前有的片子在市场上资金难以回收,加上又没有新的资金来源,于是就少投产,这样其实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全国各地许多制片厂也存在着类似情况。在这一局面下,国家通过影视互补、电影发展基金等资金支撑手段对厂家予以补贴,才保持了每年100部影片的国内产量。 拥有38万大军的中国电影界,去年只生产了一百一十多部电影,而且有人预测今年的产量只有少没有多,各种状况实在不容乐观。据了解,中国的大多数电影制作厂成立于1958年,目前仍在延续计划体制和作法,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再加上没有法律保护和市场不景气,大多处于困境之中。由于受到市场的制约,几乎90%的电影厂不敢投资,只做一些来料加工的活,投资商无法收回成本,对投资电影业信心不足。这造成了电影生产质量和数量的滑坡;而且,目前普遍存在的设备老化、人才流失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电影厂。
二、运营公司背景及历史
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电影制作、发行的民营股份制公司,本公司董事长张伟平先生与著名导演张艺谋多年来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公司已投资拍摄了由张艺谋执导的三部故事片:《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并已经或即将在国内外发行,年内计划再投资拍摄一部新片。《有话好好说》是张艺谋拍摄的第一部都市片,成为97年中国电影市场国产影片票房排行榜第一,仅在北京一个城市票房已达800多万人民币,《一个都不能少》又创1999年国产片票房记录,观众人次高达500多万。
除投资影片外,还从事一些相关的文化产业,1998年分别在意大利和北京紫禁城太庙成功地完成了由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图兰朵》的上演。1999年11月8日我公司已与广西文华艺术有限公司成立了桂林大自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筹划2001年10月在桂林阳朔上演大型实景歌剧《刘三姐》,还将在桂林建成亚洲规模最大的文化基地。
三、“拍好看电影,把观众吸引到影院来”——张艺谋语
1995年,邵牧君先生在《世界电影》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 电影的艺术是为商业服务的艺术,是使一件工业产品更乐于为群众所接受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的关系一旦被切断,电影便无法生存,也就不存在什么艺术了。张艺谋在谈到商业与艺术的关系时,把自己比作种萝卜的人,他说:“如果买萝卜的人认为成本太高,我会按照买萝卜人的意思种;如果成本不高,我想怎么种就怎么种。”这句话委婉地表达了张艺谋力图寻求商业和艺术间平衡的明确思路。《英雄》电影版本被剪掉了20分钟,就是与搭档间友好合作的例证。最初的样片长度是1小时50分钟,但给最大的买主美国片商看时,他们说长了,结果张艺谋只好忍痛剪掉了20分钟,此事成为张导心中永远的痛。为此,一向以固执著称的老谋子用一句话为自己的行为作了注解:一切为了市场需求,艺术要为商业让步。同时,张艺谋又多次在各种场合说,艺术为商业让步,首先是要影片好看,把观众吸引到影院去,这是艺术家必须遵守的商业信誉。这个“好看”,首先就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也就是后来众多传媒所攻击的“形式大于内容”,但从影片画面的震撼力来说,张艺谋成功了,影片中诸如棋亭打斗、黄叶漫天、九寨比剑等集合了中国最优美的风景,给人深刻印象。影片加入的秦腔、颜色的隐喻又都坚持了艺术的把握。张艺谋点评:如果没有商业信誉的话,你这个电影所讲的艺术就是空想。
四、《英雄》的市场之旅
《英雄》的营销道路是一条不同于一般国产影片的国际化市场道路。首先,《英雄》的商业运作方式完全按照国际大片的运作方式。《英雄》从国际市场融资开始,到全球各地的热映,以及最终冲刺奥斯卡。
(一)国际市场融资
国内传统的电影投资方式是制片厂拿国家下拨的经费拍片,风险由国家承担。然而,《英雄》则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投资方式———即可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融资。于是,影片的3000万美元投资方式便应运而生:因为这个电影的融资是这样的:拿了这个剧本,拿了预算,拿了这个演员所有的合同,然后找一个国际著名的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审核你的各个部分。它审核合格之后,做一个保险公司的担保,有了这些所有合格的手续,去银行贷款。在《英雄》恢宏的大制作背后隐藏着国际资本运作的痕迹。《英雄》的融资方式是借鉴了先进国家投资电影的经验。在国际资本运作的背景下,张艺谋也不得不做出些让步。记者采访时他谈到: “你不能说,我艺术家坚持个性,我不理你们,那不行,如果成为一个大赔本,老板破产了,我呢,也没第二次了,没有这个商业信誉了。那你没有商业信誉的话,你这个电影的艺术是个空想。” 记者点评:小投资的电影可能一家公司就能拿出钱来,但是大制作呢,就必须依靠各方面社会资源的联合配置,风险共担,这也许就是工业化阶段跟手工作坊时代的区别。
(二)国际市场运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影人只把目光对准国内,而且仅限于影院。多渠道传播是电影传播的趋势,美国电影收入中影院只占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其他大部分是电视播出和家庭影院(含光盘)的收入。《英雄》自从诞生以来,就已经将目标市场确定为全球电影市场。它不仅要满足国内观众的需要,也需要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同时,它不仅要满足各院线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有线电视、家庭影院等多渠道的需求。这还仅仅是就影片本身的销售而言,《英雄》更重要是建立一个国际的电影品牌,以增强贴片广告、同名小说《英雄》、纪录片《缘起》、邮票、漫画、海报、音像等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国际电影市场上有诸多强势品牌,从起初的米奇老鼠、唐老鸭,到星球大战三步曲,从《哈里·波特》到《指环王》,这些品牌具有强大的威力。它们不仅是后续电影的票房保证,而且使非银幕营销即后电影产品开发也一直财源滚滚。《英雄》带来的各种衍生效应明示了中国后电影时代的到来。
五、《英雄》的卖点
任何一部表现不俗的国际影片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卖点和市场定位,以市场为导向,将满足观众的娱乐功能放在了首位。《英雄》也是经过深入研究市场、了解观众需求之后,在精心制作和广泛宣传的基础之上才赢得今天票房的辉煌。
(一)《英雄》剧情介绍
在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无名(李连杰)、残剑(梁朝伟)、飞雪(张曼玉 )、如月(章子怡)、长空(甄子丹)都要刺杀秦王。残剑在知道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大志后,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放弃了刺杀秦王的机会。在长空、飞雪、残剑的帮助下,来自秦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无名最厉害的剑术是 “十步一杀”。在为秦始皇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故事后,无名拔剑刺向秦王……
《英雄》是介于武侠剧与历史剧之间的作品,其剧情本身就有既吸引国内观众,又吸引海外市场之处。《英雄》中呈现出这些特征神秘风俗时,譬如秦军将士的服饰、口号“大风”、中国式的建筑以及文化,西方人一方面因唤起了对东方的记忆而兴奋,一方面又因猎奇欲望的被满足而高兴。对国内观众而言,《英雄》中所展现的战国历史,不论是人物还是习俗,还是发生的故事,在国内观众对自己文化的记忆里,都是陌生而新鲜的,他们从而感叹“原来秦国如此的文治武功,中国的文明曾经如此强悍”。由于文化的压抑被影片唤起而感受兴奋则是国内观众观看《英雄》的一种体验。《英雄》对于国外观众来说是一种现实,而对于国内观众更多的是一种理想。"张艺谋深谙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道理。他有意识地在《英雄》中向外界展示美学意义上的独特的民族性、差异性、边缘性,使其获得关注,形成了《英雄》国内外双重的卖点。
(二)《英雄》的品牌
一部优秀的影片就是一件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品牌,它之所以成为品牌是因为电影这种大众化的娱乐消费被商品化了,这一点正如美国一位著名的品牌营销专家所言,产品是在工厂里生产出来的,而品牌则是在市场中诞生的。《英雄》的品牌一是明星品牌,二是电影和导演品牌,三是相关商品开发品牌;三者各有区别但紧密地联系着,形成《英雄》品牌生产、营销及经营管理的、三位一体的电影终极生产销售方式。
《英雄》的明星品牌从好莱坞的功夫皇帝身价达1000万美元的李连杰,到国际影坛新秀章子怡,以及影帝后梁朝伟、陈道明、张曼玉,功夫影星甄子丹,各个都是国际大牌明星,他们本身就是票房的保证,众明星是《英雄》的第一块牌。
《英雄》豪华的制作班底是它的第二块牌。除了国际名导张艺谋本身外,被张艺谋招至麾下各个均是身怀绝技的电影大师,包括《卧虎藏龙》的作曲大师谭盾,曾任《笑傲江湖》、《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的武术指导程晓东,以及参与黑泽民作品《乱》而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服装和人物造型设计师日本的和田惠美, 演奏《英雄》主题曲小提琴师帕尔曼等。除了张艺谋自己的御用班底,香港著名摄影师杜可风亲自上阵“(影片画面)真像在色彩中流动!”,还有不少香港武指也为《英雄》贡献了力量。这逾百人的制作班底,成为《英雄》品质的保证。
除了1个王牌导演加6大演技派明星,逾百人的国际大师级制作班底,《英雄》还有第三块牌。《英雄》是由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发行,北京耐可思传媒负责宣传策划。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电影业界的美誉度和品牌,也共筑了《英雄》的第三块牌。《英雄》的品牌是吸引观众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三)《英雄》的十大看点
一部优秀的影片必须有自己独特鲜明的卖点,必须“好看”,需要将满足观众的娱乐功能放在了首位。《英雄》就影片本身而言有以下十大看点。
1、最壮观的场面
《英雄》最壮观、最有气势的是开始那场戏,无名奉命去见秦王,黑马扬蹄,乌云扑面,缁衣战士,黑旗招展,一个长镜头,无名出场。秦宫殿前几千人肃立,场面非常壮观。
2、最另类的秦始皇
陈道明的秦始皇是迄今为止最另类的一个秦始皇。他变得很有人情味儿,当得知残剑放弃刺杀他的机会后,他顿起惺惺相惜之意,说:“想不到最了解我的人是我通缉的头号要犯,而不是满朝文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