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本来应该是挺祥和的,但一则安徽阜阳市太和县宫小村及其周围地区,长期大规模拐卖儿童、逼迫儿童乞讨、大量致残儿童的新闻激起了无数有良公民的公愤,著名学者于建嵘教授在微博里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倡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并很快就有了解救成功的案例;于教授还表示在今年的两会上,他将与其他律师代表与政协委员代表提出有关未成年人乞讨的议案与提案。目前此话题的公众关注度已经渐渐超越对于春晚的评价,与2月8日央行新年首次宣布加息的关注基本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从“中国之声”的报道(http://news.163.com/11/0207/18/6SADSSUK00014JB5.html),可以看出这些村民残害儿童的手段触目惊心。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竟然还有这样灭绝人性的事情长期、成规模地存在着,这本身就极不正常,它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对于人性邪恶揣测的底线,到达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在网友们的大量讨论中,不少人有着明显的地域攻击趋向,特别是对于“阜阳”这样一个地方,列举了前些年发生在此地的一些臭名昭著事件,以此来证明此地为穷山恶水、民刁人坏。还有网友讲出了他(她)的推论逻辑:村子里有少数人在外面为非作歹不奇怪,但如果整个村子都在外面做坏事,而且是长期做坏事,那就不是个体的原因了,必须要追究恶风败俗的源头究竟出自哪里?
本人作为安徽人,在听到、看到这些言论的时候,深感羞愧。虽然从面子上有为安徽人辩解的冲动,但理智与客观告诉我,不少网友的论述是有道理的,有的还一针见血,十分到位!从社会管理与施政用策的角度来观察,现在的很多政策关注点多是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农村的关注也多是从物质方面着手,很少会考虑乡村文化与精神导向方面。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地方,精神文明的建设完全是荒蛮之地,任凭各种坏风败俗肆虐蔓延!
我的老家也在农村,对于农村人的思维方式与行动特点,不陌生,结合这次被揭露出来的大规模乞讨儿童事件,我总结出大体有如下一些源头性的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事情值得关注:
一、城镇化的大趋势加剧了城乡的贫富差距。除了大量走出家乡到城里打工的年轻人以外,剩下的多是没有技能与体力的农民,这些人相当部分处于“绝望”与“无奈”的生活与心理境地,永远看不到希望的现状让他们很容易产生铤而走险的想法与做法。这是恶风败俗得以产生的载体根源。
二、没有交流的地域文化往往会死守于自己旮旯的固有观念,而这些固有观念的成型与固化又与当地的教育状况高度相关。看看像阜阳这样地方的中小学教育,那些基本的师资力量也多是世代居住于此的人们,没有大而广的见识,也没有成系统的先进理念导引。教师们所起的作用很多就是教人识字以后再把一些地域观念强化到每个学生的脑袋里,让他们耳濡目染后再加以长久固化。
三、在一个长期封闭的自循环社会环境中,极容易形成具有自身封闭特色的文化观念,这种观念对于地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致命而长久的束缚。譬如男人打老婆在很多落后农村地区仍然是一种天经地义的“正确”观念,谁家女人如果还手被打死在那些地方是得不到任何同情的。相似的,在阜阳市太和县宫小村及其周围地区出现的“乞讨光荣”甚至“不会乞讨就讨不到老婆”的风俗观念能够大行其道,主要原因就在于长期封闭的自循环思维所致。
四、“领袖人物”的出格行动往往会带来无原则的一窝蜂效仿,只要这样的效仿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越是贫困的人群越是有着强烈的脱贫意愿,在农村地区,“模范人物”的示范与引导有时候有着“一锤定音”的功效。主要源于农民的见识与视野太过狭窄的缘故。如果初始时榜样是通过养鸡种树等致富,后面会有很多人蜂拥去养鸡种树;而如果是有人拐卖儿童发了大财,效仿者也会众多。在我的家乡,二十多年前就曾发生过整个村庄都出门贩卖香烟的事情,原因就在于村里有人偶然从南京带回几箱香烟贩卖赚了大钱的缘故。
五、偏僻农村长期以来没有真正积极而多元的文化建设,没有有农村特色的价值判断与审美导向的文化活动的开展,慢慢地影响了很多人的思维定势与价值观念,渐渐形成视恶不为恶乃至以恶为荣的习惯。如果你今天深入中西部的农村,就会发现很多的戏剧、电影、音乐等,包括电视里的诸多节目,都是为城里人准备的,真正适合落后地区农民欣赏水准的文化节目与活动近乎于零。在我的家乡(还是大城市的郊县呢)每年春节的保留节目就是麻将与牌九的赌博,清明祭祀以后也是海喝烂赌的。在这种取向一元化的文化环境下,做出坏事也不感觉羞耻也就不足为怪了。
六、还有一点的影响是间接的,那就是很多城里人没有看到乞讨等社会现象后面的本质,被欺骗了,甚至还成了恶人的帮凶而不自知。须知行善也要看本质。譬如我对所有年轻力壮的成年男女的乞讨一律说不,跪下的我更鄙视;对所有的残疾孩子的乞讨也一律不给,因为我早就观察到过远处一双双歹毒的眼睛正注视着孩子,只不过当时不知道竟有类似浓硫酸毁残儿童这样的恶毒事件发生;对所有借口买票吃饭的一律不理,因为曾经在合肥火车站活生生地受骗……我基本只对年纪确实很大且确有残疾以及靠自己真正手艺(表演)挣钱的人施以援手,以一种十分尊重的方式施舍。于建嵘教授提出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倡议,让孩子父母有可能看到自己被拐的孩子,这样的方法很好,也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提倡。如果在不远的将来,有关这方面的法律能够出台并被执行的话,就更好了。
最后复制《新周刊》今天上午发的一条微博:微博奇迹——2008年3月,深圳市一公话超市旁,湖北人彭高峰的儿子彭文乐被拐。彭高峰持续3年全国寻子,2010年9月27日,记者@邓飞 帮彭高峰发出一条寻子微博,经6000多次转发,有博友发现线索。2011年2月8日,经警方解救,彭高峰在江苏省邳州市与依旧带湖北口音的儿子重逢!(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