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感觉激发了神奇的力量——南田农场企业文化建设纪实。在南田近2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职工是农场的主人。让职工当家作主、走企业与职工共同富裕之路,成为南田农场企业文化的核心。
艰难时刻:创业靠大家
1992年,南田农场是全国农垦十大亏损农场之一,位居海南农垦五大贫困农场之首,1万多职工中贫困人数占90%,4年里有2000多人离开农场。如今,南田农场是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且有了温泉和芒果这两个“金饭碗”。职工劳均收入3.8万元,连续8年居海南垦区之首,比18年前增长19倍多。
南田在异常困难的时期,靠着干部职工同舟共济的创业精神,靠着拼命三郎的硬汉精神渡过难关。
南田人曾总结出“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口号,以及“敢想、敢先、敢闯、敢干、敢拼、敢赢”的“六敢”精神,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困难面前,大家还高唱《国歌》《国际歌》和《敢问路在何方》,鼓励自己。
“是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发展只能靠自己。”彭隆荣说,南田的今天,是南田干部职工共同拼出来的。
改革时期:农场为大家
南田农场刚开始要把橡胶园改种芒果时,不仅职工观望,更有多种不同声音。
“有压力班子顶着,有困难,主要领导第一个上。”有这样的理念支撑,农场机构改革时,彭隆荣先革了自己的“命”:排在裁员名单第一位的,是他的妻子。
职工担心芒果效益不好,领导和干部家属首先带头种芒果。如今,全农场芒果面积4.5万亩,年产量2万多吨,产值2亿多元,成为第一富民产业。
品牌建设使“神泉牌”芒果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果王”和“中国果后”。农场请来技术顾问,职工分享技术成果。由于品种好,上市早,南田职工的芒果,可卖出更高的价钱。
“无论是种苗,还是管理技术和销售,企业必须想在职工前面。这么大的产业,企业必须为职工着想啊。”彭隆荣说。
如今,南田有300多职工技术员靠技术吃饭,300多营销人员靠市场吃饭,更多的职工,靠一份稳定的产业,每年都有可观收入。
当初,农场借债20万元打井找温泉,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取得“神州第一泉”的名号。如今,温泉开发成为南田另一大经济支柱,解决了大量农场子弟就业。
前线队职工邓明邦,现在一家三口都吃旅游饭,全在“好汉坡”度假村上班。他说,没有旅游业,就没有他今天的岗位。温泉开发,使许多人受益了。
南田农场还探索职工参与分配的新办法,企业拿出一定比例利润配股,使职工持有企业股权,不仅参与工资分配,还参与利润分配。
由于心里始终装着职工利益,农场把企业发展与职工富裕统一起来,班子成员还把自己的工资与职工增收幅度挂钩。党员干部“一帮一”联手扶贫,还建设养老院,将全部孤寡老人管起来。到2007年,人均年收入低于2000元的贫困家庭户,全部脱贫。
在农场的国家芒果科技中心前面,一座母亲哺乳的雕塑,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就是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同甘苦,共命运。 当家作主:南田是我家
在南田农场,连续多年的十佳公仆和十佳主人评选,激发出职工的主人翁热情。
“让干部清清白白抓好发展,让职工明明白白支持发展。”在这样的思路下,农场实行没有死角的场务公开。无论是分场还是生产队,各种公开栏中,大到经济发展规划、财务预算决算,小到职工的土地面积、承包收入、缴费信息等,都一目了然。
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参与机制,让农场职工总体受益的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和分配制度,贯穿整个发展战略和实施举措。
在南田,每年2次的职代会雷打不动。凡事关农场发展和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都提交职代会充分讨论,让职工群众发表意见、表达诉求。无论是推进改革、促进发展,还是结构调整、分享成果,无一由领导拍板,而由职工自己当家作主来决定。场长彭隆荣十分自信地表示,南田任何一个方案、任何一项规划和规章制度,都是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才实行的。
职工代表何茂辉说,他每年都专门负责收集整理职工代表意见,件件都有反馈和答复,好的会得到采纳。他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危房改造提案得到采纳后,300多危房户的住房问题3年内全部解决。
由于认真听取职工意见,班子更团结,农场有了更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爱我南田,护我神泉”、“光说不干再好的思路也没用”、“工作不到位,干部就让位”等口号,约束干部的“原则是底线、纪律是红线、法律是高压线”等警句,都深入人心,成为大家共同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准则。
在这样的氛围下,干部职工都认同“发展是硬道理”这样的观点,践行这样的理念。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全场都在一心一意谋改革,心无旁骛求发展,扯皮的事很少。
共同发展:我爱我家
近年来,南田先后建成世纪礼堂、南田展览馆、南田文化艺术长廊、南田园、中国国王广场、塑胶篮球场等一批文体设施。而南田文化艺术协会、“红太阳”乐队、舞蹈队、舞龙舞狮队、老年秧歌队等,则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
1988年开始,农场连续举办了21届职工艺术节和9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联欢会和各种文体比赛,更是常办常新。
在许多场合,哪怕是即兴提议,南田干部职工都能随时随地拿出一台好戏,或歌或舞,绝不会冷场。更主要的是,南田人唱歌时那种自信、自豪的神态、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会形成一种气场,感染人,振奋人。
南田企业文化中,还充满人文关怀。
在每个基层连队,都保留当年的传统:每月都支起大锅会餐一次,雷打不动,领导也参加,成为联系群众和凝聚人心的独特方式。
黎族女职工梁燕哭着说,2002年她丈夫去世,她一人拉扯着3个孩子。农场及时送来关怀,场长甚至用自己的钱资助她的孩子上学。
受资助念完大学的农场子弟刘明龙说,他去年结婚时,试探着给场长发了份请帖。没想到在海口出差的场长,连夜赶回来参加婚宴。
老华侨后代雷德万,兄弟姐妹都在国外和香港,唯独他不离开南田,经营着一片芒果园。他说,在南田,领导爱职工,职工爱农场。南田美丽,我爱我家。
南田农场党委书记吴玉英认为,农场对员工不仅应在生活和感情上贴近,还应在政治上关心,努力为职工创造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
“在这里,只要努力,就有施展舞台和发展空间,”当年的打工姑娘金红丽笑着感慨,中学毕业的她,现已自学完成酒店管理课程,成为酒店副总经理。在南田她完成了人生蜕变,实现了3年三大步:结婚落户当干部。在南田,她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忠诚、感恩、责任和奉献。她为自己庆幸,更为南田自豪。
黎族女职工苏英妹,现在成长为农场干部,并当上了三亚市人大代表。现在,连硕士研究生也来到农场就业。更多优秀职工子弟,成长为集团及农场领导和骨干,实现着人生价值。
眼下,在如火如荼的新一轮农垦改革中,南田人豪迈地唱着《好日子》、《芒果飘香的时候》和《在希望的田野上》,抒发自豪感,鼓舞新斗志,再次成为改革发展的领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