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反映"十二五"期间我国处于转型阶段特征的规划。要研究好转型升级的主要内涵、主要任务和主要途径,实现在转型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型。对于集团型企业(尤其是国有集团型企业)来说,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意义重大。在企业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我们绕不开这样一个话题——战略。那么,到底什么是战略了?战略有哪些阶段呢? 1.混沌未开——战略思考 也称全局观,它是进行大纵深的跨时间、空间、在若干个规律之间来回跳动的一种认识和把握,这种战略思考恰恰是战略里面最为精髓的地方。 不是一个有知识的人,有素养的人就能够掌握这种战略思考。根本上来讲这种战略的思考有天才的一面,也有资讯的一面,更有哲学素养对规律把握的一面。你不仅需要掌握一般规律,还需掌握特殊规律,掌握企业自身、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规律和特点,掌握你所在的时空的局部规律。而更多的时候这种战略思考,来源于对竞争的深刻地洞察,来源于对自我的特点的深刻地挖掘。 也因此我们认为在战略的要素当中,战略思考是最为困难的,当然无论一个人怎样聪明,都不可能替代一个群体的战略思考。近些年我们慢慢发现,如果培养一个企业的组织智商,这个组织形成一种智商,最终透过组织智商若干个决策者之间的大脑联网,事实上是有可能超越天才的个人的创业型企业家的战略思考,而组织智商的形成过程是可以通过类似培训、研讨,学习型组织建设,刻意进行哲学方面能力的培养等等这样一些有序的方法可以获得。举一个例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曙光未露的时候就提出来,这场战争势必是一场持久战,为了完成持久战,应该采用怎样的一个步骤,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战略性的思考。战略性的思考在全球来讲最为典范的一个是彼得一世的遗嘱: 俄皇彼得一世在临死之前做出了一个遗嘱,为未来俄罗斯的发展作出了将近300年的一个规划,而这个300年的规划一直影响到后来,包括斯大林在建设他的国家的时候,也参照了彼得一世的遗嘱。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跨时空的大的规划,另外一个非常令人感到惊讶的就是德皇威廉的遗嘱,该遗嘱后来被很多人认为是假托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德国的历史的话,就发现德皇威廉的遗嘱大体上是真实的,当然后来被希特勒等人利用,做出了一些很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但是我们如果单纯站在战略思考的高度就发现威廉的遗嘱仍然是如此地管用。它对德国未来的命运进行了最为深刻的思考,包括日本的崛起都是反复研究了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整体性的做法,研究俾斯麦如何利用德国在欧洲的特殊地位,和所有国家之间几乎建立起来了一种排他性的德国和该国之间的关系,类似中国古代的连横之术,使得很多国家误以为只有自己才是德国的铁哥们,而却没想到德国搞一夫多妻制。利用这种多维度的单向关系,使得欧洲联盟不起来,而所有的利益的好处全部堆到德国来,这就是战略要素里面第一的战略思考。 2.孕育及出生——战略规划 我们讲战略规划,就是反复在研究如何把一个天才的思考傻瓜化、步骤化。 目前我们普遍采用的战略规划方式,是借由一个步步相连,环环相扣的逻辑链条,对环境进行全方位扫描和可能行动方案罗列后,从效果和可行性方面进行权衡后,得出企业的未来干什么,怎么干的一套方案。也因此,这种步骤式的战略规划,未必一定是导致中庸,当然往往会这样。但要把握这样一个精微的过程,不在逻辑运行中丢失真实和重要的因素,得出一个真正有效的战略非常困难。 3.成长及发育——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又可以分为:简单意义上的战略管理和复杂意义上的战略管理。 简单意义上的战略管理讲的是战略规划出来以后,在实施过程当中如何落地,如何调整如何再来优化把它怎么做成计划、预算,怎么分配到部门里面去、个人上去,让整个组织和这个战略挂起钩来,不断地推进资源的分配,不断地考核,不断地修正。 复杂意义上的战略管理讲的是一个组织所有的一切都以战略为核心,它的组织的规划、人力资源的配置、它的信息化、它的财务资源的运用、它的营销品牌研发等等都以战略为核心。一切的资源都围绕着战略来展开形成一个层层包围,环环相扣的这样一个结构。它的整个管理境界,已经超越了产品经营的境界,超越了经营的境界,上升到了用战略来统筹的境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复杂或大战略管理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