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低碳革命呼唤绿色制度

[复制链接] 5
回复
184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7-22 10:4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是全球迈入低碳社会的关键角色之一。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必须拥抱绿色革命,不仅仅是承担国际责任,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题中应有之义。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红利”,在全球制造业的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5.7%快速上升至2008年的11.4%。同时,我们积累了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占GDP的比例超过50%。但现实情况是,除去华为等少数例外,大多数中国企业仍处于“微笑曲线”最低端,主要靠价格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我们更要看到,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并非基于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效率的进步,而是来自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以及人民币汇率的低估。
  
  由于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企业得以长期依赖所谓的成本优势,而未能在品牌、创新、管理等方面取得大的突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杠杆,定价过低的资源必然会被过度消耗。比亚迪为何将国外买来的自动化生产线转化为手工作业?价格使然。同样的逻辑,由于环境污染权定价过低,湘江等一条条河流被严重污染;由于能源价格过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分别高2.5倍、4.9倍、8.7倍;我国8个行业(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机动车百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
  
  凡此种种,固然是企业的问题和责任,但单纯地靠呼吁和社会责任教育是难以根本扭转的。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微观经济体,企业是在给定的制度约束条件下进行理性决策的。制度决定行为,企业的行为是现行制度环境之果。简言之,企业是趋利避害的,制度环境鼓励什么、惩罚什么,直接决定企业的行为取向。因此,与其哀叹企业不争气,不如反思制度环境如何改进。
  
  首先,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导致了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漠视。招商引资之所以令地方政府乐此不疲,既是因为可以创造可观的财政收入,更是因为GDP仍是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的主要指标。作为全球IT产业制造基地的苏州,不仅创造了巨大的GDP,更成为官员升迁的摇篮。这无疑将对其他地方政府产生很强的示范效应。由于只关注GDP,地方政府往往在招商引资时不断降低标准:以优惠价格为企业提供土地,对企业存在的环境污染、用工不合规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终至带来富士康12连跳之类的悲剧。
  
  在经济学中,“外部负效应”(negativeexternality)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企业可以通过逃避污染环境的责任等方式,将部分成本转嫁给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环境的过度利用。在现阶段,已经出现了不少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政府对受污染影响的人群进行补偿,实际上是承担了污染企业所转嫁出来的成本。
  
  其次,强制标准的缺乏,导致企业知而不行。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合谋是违反《反垄断法》的。在不能合谋的情况下,企业在决策时不得不顾及竞争对手的反应。以汽车行业为例,如果某企业主动提高汽车排放标准,虽然对社会有利,但该企业却可能丧失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化解此类博弈难题,需要政府强制标准的介入。
  
  企业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行为习惯和惰性。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在努力做出改变的同时,又往往会陷入惰性的陷阱。在“限塑令”出台之前,很多人虽然知道塑料袋对环境的破坏,但仍然觉得一件塑料袋无关紧要,往往知而不行。类似地,我国的酒店行业仍然流行的是一次性拖鞋、牙膏、牙刷,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离开政府的强制规定,要改变殊为不易。
  
  再次,利益集团导致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究。近些年来,煤矿事故层出不穷,环境污染案例频发。但深究之下,往往背后存在复杂的利益集团。在现有的司法制度下,地方政府官员往往对法院系统有很大影响力,导致“选择性执法”,被查处的只是那些没有很强的关系背景、媒体和舆论压力过大的项目。即使一些被查处的案例,也往往出现惩罚力度太小、幕后保护伞不能被揪出的问题。此外,执法部门对众多企业参与的集体性违法表现得非常软弱,例如湘江被污染,应追求谁的责任?绝不能因为违法企业众多,就可以网开一面。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关注的焦点是财富在不同人群之间的横向分配关系。在自由竞争实现的初次分配基础上,再通过税收、转移支付手段,实现二次分配,以避免贫富差距的过度悬殊。但是,政府、企业、个人都存在行为短期化的倾向,只关注当期的、自我的利益,而忽视财富和资源纵向的代际分配。由于未来的后代没有办法对今天的决策施加影响,合理的代际分配就取决于政府的远见和责任。在代际分配中,最关键的资源就是环境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现有的增长模式也意味着我国消耗大量的资源,以低价销售产品,去补贴欧美发达国家的居民。虽然CO2属于全球性资源,但矿产、河流等则是本国资源。以过度消耗本国资源的方式,换取巨额外汇储备,而拥有外汇储备的则是本来就已经过于强大的政府,此种策略,实属不可取。
  
  历史上,荷兰曾经患过“荷兰病”(DutchDisease)。20世纪50年代,荷兰发现巨量天然气储藏,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但是对天然气的过度依赖却导致其他工业逐步萎缩,特别是创新动力萎缩,结果在80年代初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目前也患上了“中国病”,不是因为资源过多,而是由于资源价格的扭曲(即企业使用资源的价格低于其社会成本)。想象一下吧,如果企业能以不到发达国家工资十分之一的成本雇佣工人;能轻易地污染环境而不承担责任;能够以牺牲消费者健康为代价来降低成本,那么,将获得何等的成本优势?如果企业能轻易地获得令人生畏的成本优势并以“中国价格”冲击国际市场时,怎么能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去创新和打造品牌呢?
  
  构建低碳社会的目标既明,我们需要聚焦的是如何执行而非空洞的呐喊。对企业和消费者进行教育固然有益,但更关键的是政府责任:确保司法独立,突破利益集团的阻挠;制订低碳经济的行业最低标准,促使企业集体向上提升而非向下沉沦;消除资源价格扭曲,避免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唯有构建起绿色制度,低碳社会的理想才能拥有现实的根基。
  
  (本文作者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为栖息谷特约专栏专家)本文刊于2010-07-16《经济观察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7-23 04:07:27 | 只看该作者
您好楼主很高兴看见了您的问题虽然我无法正确的回答您的问题但是我的回答能给您几点提示1游戏中遇到了疑问可以先去看看游戏帮助2当自己实在无法解决时可以求助资深玩家其实很多难题都是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当您自己解决问题时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同时我也深信楼主的智慧!祝您能早日找到问题答案!希望我的回答也能够帮到您!祝您好运。谢谢采纳!
板凳
发表于 2010-7-25 10:16:58 | 只看该作者
你是做广告的?跑这来哼哈··
4
发表于 2010-7-26 14:48:4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那么严重吧
5
发表于 2010-7-27 10:27:29 | 只看该作者
低碳 身体力行 从自己做起
6
发表于 2010-8-12 23:10:33 | 只看该作者
你是做广告的?跑这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