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韩毓海的新书《五百年来谁著史》,回味无穷,连做梦都被书中的“良心”所挂,复读了一遍,完全被作者宏大的思维所折服。fficeffice" />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相信会成为历史反思的经典之作。难怪孔庆东在自己的博客里“大肆”推荐,当年的那帮“207”的哥们们,是当代中国学者的脊梁。
仅仅说说第一节,在不足全书十分之一分量的文字中,便会带来诸多思考。
谈三点读书启示(仅仅针对第一节):
其一,严谨的治学观。
做学问者向来都有一种追求,那就是能够“发现”某种“真相”。进而,或以震耳欲聋的“吼声”来表明自己的伟大,或以狂傲不羁的姿态表明我就是那只“特立独行的猪”。
然而,发现真理可不能凭运气,而是努力加努力,最为重要的便是要树立“严谨的治学观”。韩毓海便可称为严谨治学之士,在他的书中便可见一斑。引经据典,追根溯源,从不马马虎虎地人云亦云,凡他人之见,均深入细致地考证一番,实乃严谨治学功力也。
相比之下,平日里俺那些所谓的“经典导读”、“快餐分享”之类的读书心得的讲座,实属小儿之小儿科。每每仅凭个人的感受与思考,便敢大肆畅谈,实为枉谈,深究其出处及考证境况的几乎没有,不仅没想到,更没那功力完成也。
汗颜汗颜啊!
其二, 宏大的思维穿透力。
记得阅读《文明的冲突》和《世界是平的》两书之时,也曾被作者的视野所牵引,随着作者的思维进入逻辑的思考,文化问题也好,全球化也罢,多感从作者处得到许多良知。
但读了韩毓海的书,才有一种久违的强音,一种不从众的、更加宏大的思维穿透力。
韩毓海对亨廷顿观点的反思与剖析,对弗里德曼观点的由来与透视,真的让人耳目一新,是难得一见的好文。
这种穿透力不仅需要海量的阅读,更需要深邃的思考。读上述两书里,我一直为自己能理解作者之意而感到畅快。但今天读到韩毓海的文字,才深深体会到啥叫反思式阅读。
高山之山也!
其三,对“科学发展”的创见。
记得曾写过对科学发展观的文字,但那只提出对“不科学发展”的反思,而未找到理由,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从理解角度看,仍是将科学发展针对解决国内的经济与政治危机上。远没有韩毓海所思考到的“世界与中国”的层面,更不曾想到这“科学发展”的反思其实一直贯穿于500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之中。从明清开始,直到80年代的改革开放,我们曾为之自豪的政策,其实是几百年来中国衰败的根源,“一根筋”政策的最好反思便是这“科学发展”。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深藏不露的一种治国智慧。
谈生产力不回避并重视生产关系,尤其是区域关系;改革开放不仅南方还要北方,这不是先后问题,是生死问题;发展也兼有兴起和摧毁的双面效应。这些都是韩毓海老师写给我们的一种智慧财富。
幸哉幸哉呀!
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