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让郎咸平傻眼的“中国式创新”

[复制链接] 0
回复
119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4-30 14:2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郎咸平最近愤愤不平地推出了他的“6+1理论”。 郎教授说,我们以前一直认为中国人最勤劳,最聪明,但聪明的民族是不会把自己定位在产业链额最低端的。在他看来,身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恰恰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而在生产制造环节之上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这六个环节,无一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不过我怀疑洞察秋毫的郎咸平教授这次可能看走了眼。鉴于中国市面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现实,我觉得中国许多商家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这六大环节上可谓动足了歪脑筋,他们唯独不肯在生产制造这个环节上下功夫,用郎教授的话说就是“不把自己定位在产业链额的最低端”。而且中国人的这种聪明劲儿也并非无良商家所独有,黄日新老爷子开发的“胶囊公寓”,虽然被讥为日本胶囊旅馆的粗糙复制品,却能选在全社会热议“蚁族”之困的当口适时推出,一下子就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从而得以顺利推向市场。按郎教授的定义,黄老爷子可谓聪明之人。

我想,郎咸平先生之所以对这些明摆在眼前的证据视而不见,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参透“中国式创新”的独特之处。这种创新与西方通常的创新途径反其道而行,不刻意追求人无我有,而是把功夫重点用在“人有我有”上。说白了,甭管你是多么高科技的东西,我都能迅速把你“山寨”了。据说,由中国农民鼓捣出来的山寨飞机、山寨潜艇甚至山寨飞碟都已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上海外滩美术馆的殿堂。说老实话,这种“瓜菜代”式低水平模仿的东西,在其他国家恐怕更多只具娱乐价值,但在中国却被奉为“艺术品”,并让某些人“深深感动”,足见中国式创新理念已多么深入国人的心田。

这种中国式创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彻底颠覆了郎教授所说的6+1模式,把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和生产制造这七个环节完全混杂在一起,并不刻意把它们区分出高低上下,而是把自己占优势的环节做精、做细,自己不占优势的环节则尽可能因陋就简。在这里,会研发的未必能比会忽悠的站在更高产业链上,因为毕竟忽悠才是咱的强项。对比一下最近顺风顺水的苹果公司,或许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两种创新模式的不同。有人认为,苹果目前的成功隐藏着危机,因为它的成功实在是由于诺基亚、微软和三星等竞争对手在苹果的主打领域全都做得一塌糊涂;如果苹果在从产品设计到组织批量生产等七个环节中的任一环节出现明显纰漏,它都有可能被这些大牌竞争对手掀下马。相比之下,按中国式创新模式运作的企业就皮实多了,因为横竖咱是“山寨”,你把我的寨子端了,大不了咱再另立一个山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能被山寨品“深深感动”的中国,没多少人会认真计较你的前科。
刘罡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