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营销经理职场生存手册(一)【命运定律】

[复制链接] 3
回复
104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0-3-11 15:0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命运定律】


    定律1:销量增长不一定能改变命运。营销老总的首要职责是寻找改变命运的增长模式。

       一家乳制品企业的销售额从5年前的1亿元,增长为现在的3亿元,这家企业是离死亡更近了还是更远了?答案是更近了。也就是说,销量增长并没有改变企业死亡的命运。

       6年前,另一家销售额只有5 000万元的乳制品企业,老板召开高管会议时,在黑板上连续写下7亿元、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这家企业就是蒙牛。因为牛根生知道,只有快速达到100亿元的销售规模,才能获得整合行业的机会,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企业按照自己的规模“正推”发展速度时,命运不会改变。当蒙牛按照行业发展规律“倒推”发展速度时,命运自然会改变。

 

    定律2:企业命运的改变源于企业在行业地位的改变,没有改变行业地位的销量增长没有价值。

       在一个省实现1 000万元的销售额和在一个县实现100万元的销售额,哪个更有价值?可能在一个县实现100万元的销售额更有价值。因为这意味着这家企业可能主导这个县级市场,是这个县的“龙头老大”。而在一个省实现1 000万元的销售额的企业可能比比皆是,企业没有主导省级市场的能力。

 

    定律3:在产业的集中过程中,90%以上的企业必然死亡,营销老总必须为企业寻找一条生路。

       已经实现产业集中的行业,如家电、方便面、啤酒、肉制品等行业,只有不到10%的企业活下来了。因此,一个行业的发展过程可能就是90%,甚至99%,或99.9%的企业的死亡过程。只有少数行业可能例外(如餐饮)。

      在产业集中过程中,企业只有三条出路:第一,成为行业龙头,整合其他企业;第二,做到一定规模,把企业卖给龙头企业;第三,自然死亡。

   

      定律4:弱势企业战胜强势企业的秘诀就在于找到行业的“战略转折点”,从而使强势企业的“规模优势”变成“规模包袱”。

       当TCL进入彩电行业时,TCL没有任何优势。但是,TCL的切入点恰恰是当时最新型的大屏幕彩电。TCL给消费者的印象是:其他彩电企业是普通彩电的老大,而TCL则是大屏幕彩电的老大。正因为TCL找到了彩电行业的战略转折点,才能够后来居上。因为只有战略转折点才能够使强势企业的规模优势变成规模包袱。

       每个行业每隔一段时间必然出现一次战略转折点,弱势企业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于战略转折点。否则,只有耐心等待强势企业自己犯错误。

   

      定律5:营销是个“害人”的职业。一个营销模式的生命周期只有3~4年,因此,一位营销老总在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也只有3~4年,除非你在3年内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中国经济是追赶型经济,中国经济的特点是跨跃式发展。因此,中国市场每隔3~4年就发生一次质的变化。环境变了,一切都得变。以前成功的营销模式在新环境下可能失效。因此,如果每隔3~4年不做一次主动的自我调整,就会在市场的压力下被迫调整。

        一个人最难做的事是突破自我,调整别人很容易,调整自己很难,调整已经有感情的部下和经销商更难。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早日让贤,当别人来调整吧。

信息来源:迪亚特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点击请阅读营销经理职场生存手册(二)【模式定律】
沙发
发表于 2010-3-11 15:10:11 | 只看该作者

(为方便家人的阅读,另外因为,家园里不赞成以链接方式提供内容或资源,所以将楼主给的链接里的内容直接粘贴过来了,链接也顺便去掉了,楼主若有任何疑问请站内信告知我)

 

  营销经理职场生存手册(二)【模式定律】
  
  
【模式定律】
  
  定律6:营销模式是企业的“成功之母”。
  
  当一种成功的做法被总结成模式时,人人都可以模仿,人人都可以成功。因此,营销模式是企业的“成功之母”。
  
  模式的价值在于:当一种成功的做法得到推广并分享时,企业就拥有了无数经验;当一种教训得到广泛吸取时,企业就只犯一种错误。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优秀企业看到的情况是:流程多、规范多、标准手册多。不论企业是否把这些流程、规范、标准手册叫做模式,这都是成功做法的制度化推广,甚至是强制推广,都应该被视作模式。在一家知名企业,我们发现总部早已把营销指挥权交给区域事业部,而总部人员的任务是“编书”:到一线发现成功的经验,然后编成“标准手册”和“营销规范”,再发给一线人员推广。
  
 
 定律7:模式就是一种“可以被复制的成功”。
  
  守株待兔是不可复制的成功,瞎猫碰见死耗子也是不可复制的成功。
  
  并非所有的成功都具有相同的价值,有的成功是个案,有的成功具有普世价值。有的成功能够推广,有的成功有特殊条件和前提。而模式一定是具有普适价值的成功,是一种可以被复制、模仿的成功。
  
 
 定律8:营销成功一定是找到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营销模式。
  
  如果企业没有一套基本模式,所有业务员都在市场上“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业务员就会“掉到河里”。
  
  营销必须面对普通大众,要让普通大众理解。营销一定要简单,简单到一说就明白,甚至不说也明白。
  
  模式只有是简单的,才是人人可以模仿的,才是普通人也做得到的,才是可以全面推广的。而那些营销英雄复杂的做法往往只对个人有用,并没有企业价值,因为它可能无法推广。
  
  定律9:没有模式做不大,固守模式做不长。
  
  在一些“总也做不大”的企业里,我们发现“营销英雄”辈出,“销售状元”、“金牌业务员”一大堆,但企业就是做不大,以致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营销英雄辈出的企业是注定要完蛋的。那些真正成功的企业往往“营销高手”并不多,但却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凭什么——并非全靠个人能力,而是靠模式和平台。
  
  真正的营销高手不是“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式的业务员,而是能够“总结抓老鼠的经验教训,并教会更多的猫抓老鼠”式的业务员。当把“抓老鼠”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并推广开时,模式就形成了。
  
  有人形容中国市场的特征是“每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每次市场的剧烈变化,都会使以往成功的模式失效,经验归零。如果仍然坚持过去成功的做法,只会在错误的方向上渐行渐远。因此,即使营销做得非常成功的企业,每隔两三年也要对营销方向进行一次全面调整,任何固守模式的做法都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模式总是有前提的,当营销方向发生变化时,曾经有效的模式不再有效。因此,一旦确定新的营销方向,就应该废止旧模式,寻找新模式。
  
  
定律10:营销模式总是从一线中来,又到一线中去。
  
  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去。这是营销工作的一项重要模式,或者称作“发现营销模式的模式”。
  
  营销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它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到“成功之母”,然后把它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予以实施。因此,营销模式就是企业的“成功之母”。
  
  “成功之母”从哪里来?不是来源于总部人员的聪明智慧,而是来源于一线普通人员的实战和总部人员雪亮的眼睛。
  
  “成功之母”从一线中来。但是,“成功之母”决不会“自动”从一线层层上报到总部,一定是“深入一线”的总部人员发现的。特劳特反复告诫我们:“深入一线”和“派”到一线有本质的区别。“深入一线”人员的思维角度是“站在总部角度看局部”,“派”到一线人员的思维角度是“站在局部看总部或站在局部看局部”。一线人员通常发现不了局部成功的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11 15:13:55编辑过]
板凳
发表于 2010-3-12 00:43:46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谢谢楼主的分享!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5:37:13 | 只看该作者
OK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