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激励机制——承认员工的利益人格

[复制链接] 1
回复
111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9-25 15:0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激励机制——承认员工的利益人格

前段时间碰到一个朋友,他说,他们公司的企业理念是以情留人、以文化人、以法制人。我问他,员工是否认同。他嘿嘿一笑,说,大家温饱还没解决,谈什么情、文、法!这让我想起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情:我原来在北京一家企业,当时我们企划部的几个人一起设计企业文化精神,根据老板的讲话精神,初步设计为“诚信、责任、感恩、分享”,当我拿给老板看时,没想到老板拿起笔,一下就把“感恩”和“分享”圈了起来,他说,没有企业的分享,何来员工的感恩?
以情留人、以文化人、以法制人的基础就是以钱留人,不承认员工的利益人格,不承认员工的欲望诉求,留人理念便成了无源之水,无土之木。

一、不要把钱批臭,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

人不是木头,也不是任劳任怨的机器,人的一生,就是追求生存与自我实现的一生。人一生下来,上帝就给了我们生存的欲望,这就是“食、色、睡”,无“食”人无法维系生命、无“色”人无法延续生命,无“睡”人无法激活生命。在满足生存欲望的同时,人才会追求“真、善、美”这种自我实现的高级欲望。

欲望催促人的进步,人之所以会有行动,是因为我们受到某种诱惑,这个诱惑告诉我们这样做会得到什么好处,于是才会去做,并且不顾一切,不管有多困难,也不管有多危险,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才能演绎伟大而精彩的生活,才能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兴衰荣辱,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

欲望还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性,人从类人猿到现代人的过程,就是一步步满足欲望的过程,欲望最大化地激发了人类的潜能。很多人倾向于把社会进步的动力归功于生产力,但要知道,生产力是人做出来的,而推动人行为的动力又是欲望,因此,社会进步的实质是欲望推动的结果。例如懒惰,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恶劣品质,但它却在实质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为人们正是在懒惰的推动下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率从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获得更多的休闲。

但是在社会中,在企业中,人们往往喜欢把钱批臭,认为钱是俗不可耐的东西。面对如此的困惑,我们不得不反问,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发展。中国的主题是什么?经济。每个企业在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主坐标中都处于“经济”坐标里面,换句话说“企业要的是效益”,“企业基本上可以以效益为中心”——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可以要员工“不可以以经济为中心”呢,我们为什么不承认人的利益人格呢?

二、限欲而不禁欲,承认员工的利益人格

现在很多人开始学习国学、佛学,佛学中禁欲是大家常常提到的话题。郑板桥曾经说:“和尚释迦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佛学就是学佛、成佛的学问,佛讲的是明心见性,跟是否禁欲,吃不吃肉没有绝对关系。禁欲,是小乘佛教提倡的,是通过严酷的戒律来使得人们达到无欲。而大乘佛教没有这些概念,大乘佛教主张的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限制欲望可以让人更为清醒,认识世界,但是禁欲则让人失去动力,如同行尸走肉。作为职业经理人,同样不要期望让员工禁欲,禁欲就意味让员工失去了前进的节奏。

欲望是自私的,正是因为如此才长期遭受人们的非议和道德的谴责。很显然,人们扭曲了这样一个事实:自私本身不是无罪的,有罪的是用不法手段营私。如果一个人为私利合法经营,他显然是无罪的;如果是贪赃枉法、杀人放火、背信弃义、两面三刀,那才是真正的罪过。人的本质是欲望,但欲望是无穷的,而人的能力有限,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要想减轻这份痛苦,就要限制不合理的欲望,让自己进步,通过进步满足更多的合理欲望。限制不等于禁止,限欲是承认欲望存在,并理性的调整,是主观行为,而禁欲是否认欲望存在,是用外来力量去强迫自身。

利益人格,就是每个人都有对金钱的需求,这并不是因外界环境所驱使的,而是人的内在需求,是人成功的驱动力。由于利益人格和个人意志的存在,所以才有了经济生活中的”信用”的存在;也由于利益人格和个人意志的存在,所以才有了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成本。管理者不承认员工的利益个人,则让员工失去了激励,从而企业满布“大锅饭”思想。如果承认了员工的利益人格并合理利用,就可以把利益人格作为发动机驱动企业发展。对于管理者,他手下的若干人员便成为一群”烈马”,于是,他就必有可能让这些马匹按他(或他的组织)的意志前行。

三、以利留人,要处理好激励与福利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它既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贡献大小的一个尺度。作为管理者,就是要做好“分配”,要使努力工作的员工有合情合理的收入,使优秀的员工与其贡献相适应的收入。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尽管明白名利总有一天会消失,但追求的欲望从未止步。以利留人最简单也最现实,不需要多说什么,等价或不等价地交换着。缺点就是利不在的时候,分手也很快。此时就需要管理者处理好激励与福利的关系,进一步说,就是要让员工看到自己达到绩效时能够得到什么。员工看得到的奖励,比如绩效奖金、职位提升,那是激励;员工看不到的奖励,比如红包等等,那是福利。很多管理者喜欢给予员工一个模糊的回报预期,从表面看,似乎是一个精明的管理者,但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员工希望落空之后,怨气冲天的员工充满了破坏力。激励就是一个走过去唾手可得的馅饼,每个人都希望去做;福利是饿了很久以后的安慰,无法起到激励作用。

世界著名撑竿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他成功地跃过6.25米时,无不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是的,比身体劳累更可怕的,是心灵的疲惫。而清楚地让员工看到自己不断地向目标迈进,恰是治疗心理疲惫的良药,是一切动力的源泉。当我们的员工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地走向未来时,管理者切莫忘了要激励员工确定具体的、可以实现的目标——让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因为,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到达。

沙发
发表于 2009-9-29 15:12:19 | 只看该作者
 尊重人性,这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