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行家评论格力与美的之争

[复制链接] 6
回复
24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9-22 21:1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格力是知名的“空调老大”,但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令其多年来形成的技术和渠道优势正逐渐丧失,格力不变能行吗?

IT经理世界杂志    作者:陈庆春

在过去十年中,依靠销售公司制度,格力的销售一骑绝尘;今天,它面临着美的的挑战
在过去十年中,依靠销售公司制度,格力的销售一骑绝尘;今天,它面临着美的的挑战

重庆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格力)总经理杨涛,激动地翻看着眼前的数张报纸,跟记者说:“现在法院来找我,我不能不理他。”他口中的“他”,就是将其告上法庭的重庆美的空调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美的)。

重庆美的起诉理由是:重庆格力涉嫌虚假宣传,其中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重庆格力在一则“报广内容”上写道“3天 格力销售突破15万套 市场占比达81%”。

杨涛说,他以前从不理会重庆美的,因为格力在重庆的市场份额远高于美的。从全国范围来看,美的当下也不如格力。3月份,美的电器的2008年报显示: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下降14.78%。而格力电器的预告业绩是:“净利润约19.5亿元、同比增长50%。”两者相较,格力电器再占上风。

作为专业的空调生产商,格力电器近几年来在空调领域的高速成长有目共睹,而美的电器是格力在空调行业内的一个竞争对手。它一直亦步亦趋地跟在格力身后,从未发出过明确的反对意见。这一次美的“发言”了,格力不得不开始正视面前的这个“敌人”。

2008年五大空调品牌关注比例走势
2008年五大空调品牌关注比例走势(点图片放大)

美的电器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进行渠道革命,以格力为榜样建立销售公司制,2008年全面完成各地销售公司的组建,一张如格力一样的渠道大网开始撒向全国市场。此外,美的去年9月份在变频空调产品上突然开始发动各类营销,也直逼市场交出销量。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庆美的当然不能接受格力“占据重庆81%市场份额”的说法。

重庆美的空调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贵林说:“不出意外,2010年美的在重庆地区将超越格力。”市场的变化意味着,格力一直以来形成的技术和渠道优势,正面临巨大的挑战。竞争对手在逼着格力改变。

格力不变,能行吗?

渠道管理“大撒把”

格力制胜于市场的一大法宝就是颇有特色的渠道体系建设——销售公司制度。

1997年,格力开始在全国渠道领域内实施销售公司制,取代以前的分公司和办事处。所谓销售公司制,就是“以资本为纽带、品牌为旗帜、厂商一体的省级营销公司”。这个营销公司的股东全部来自当地几家大的经销商,公司拥有绝对的经营自主权。其优势是,绑定了各地资质最优的经销商后,销售公司的销售能力大大提升,同时营销预算好摊销。这样,厂商的营销资源投放更加集中、更加有针对性,对市场掌控能力更强,可以帮助工厂转移库存到目前为止,格力在全国共建立了27家销售公司,重庆格力就成立于1998年。销售公司的建立帮助格力快速在全国铺货,快速上量。

其实,从1997年开始,十年间有很多公司试图模仿格力建立销售公司制,但均未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公司的空调产品在消费市场尚不具备足够的品牌号召力,因此这些公司就难以控制“大权独揽”的各地销售公司。最初,格力与重庆的销售公司具有资本层面的纽带联系,然而很快格力即彻底撤出,目前该销售公司完全由独立的经销商控股,格力仅靠“品牌销售权”来对销售公司实行控制——如果你销售公司敢不听招呼,我就停止你销售格力空调的权利!

然而,格力在市场上正受到另一个空调厂家的强烈冲击,这就是美的电器。这个从电风扇转到空调的品牌,最近三年内都和格力一样每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与重庆格力要在法庭上见的,就是重庆美的,它建立于2007年。

美的销售公司制的推行也是几经起落,但最终找到了一条求同存异之路。重庆美的销售有限公司也是由几家大的经销商入股,但不同于格力的是,该公司的总经理不是由最大的经销商来担当,而是由美的总部委派职业经理人。赵贵林就是这样被派过来的。

赵贵林说,各地销售公司之间调换老总的事情会随时发生。如果他干得不好,随时会被撤换掉;如果干得好,则可能会加官进爵。在格力系统内,销售公司只对自己负责,老总的位子也是由当地最大股东来决定,格力总部只负责审批,老总们升迁到格力总部做高管的机会,几乎永远不会发生。

杨涛是重庆格力销售公司的第三任总经理,他也是销售公司的股东之一。第一任总经理由当时最大的股东周真华担任,现在他已完全不负责重庆格力的事情。周真华于2001成立世纪精信集团,格力销售公司只是它众多业务中的一个,在其网站上给出的公司注脚是“西南涂装基地”,房地产业也是其重要业务之一。在重庆格力的股东中,除杨涛还在专心做格力空调销售之外,其他股东都已超脱其外,忙于其他业务。在重庆格力的人员安排上,也几乎见不到格力总部的影子,很多人倒是与世纪精信有颇多关联。

从这些方面来看,重庆格力销售公司更多地像一个与格力完全没有关系的大代理商。这让人想起长虹和郑百文。长虹当年就是通过利益打通流通,依靠郑百文甩货给各地经销商,但最终导致其渠道功亏一篑。格力这种“大撒把”式的渠道制度,也不得不让人担心其安全性。

2008上半年中国消费者空调品牌占有率统计
2008上半年中国消费者空调品牌占有率统计(点图片放大)

从1997年至今,格力渠道系统内,也发生过多起销售公司搞“体外循环”的事情,董明珠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模式不换,换人”,换几个经销商重新成立一个销售公司,剥夺原销售公司销售格力空调的资格。董明珠这个方法之所以可行,是因为格力品牌确实还有利可图。可是,一旦空调行业进入“冰点”,格力空调获利微薄,这些与格力无关的经销商凭什么还卖格力空调?去年空调行业受大环境影响(地震灾害和经济危机),空调市场冷淡无比,那时便传出了西安格力和北京格力的专卖店卷款潜逃的消息。

但杨涛还是坚定地说:“我们已经把格力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在他的办公室,挂着他和董明珠、他和朱江洪的照片。他将格力视为自己的恩人。而且他判断,到目前为止,格力的这种渠道模式仍然最适合空调市场的竞争需求。

赵贵林则说:“对一个品牌来说,美的模式更加可控,并更具长远性。”1~3月,重庆美的销售增长30%左右,而杨涛给出的增长数字仅10%。重庆美的的目标是,2010年全面超越格力。赵贵林认为,以前只有格力一家做销售公司,所以格力可以做很大的销量,而且销售公司可以帮格力大批出货,反映到年报上就非常好看。2008年美的也完成了销售公司的全面建立,那么2009年的年报谁更好看就不一定了。

即使不能判断哪种模式更先进,但也可以看到,格力曾经不可模仿的独特渠道竞争力,开始受到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

滞后的技术营销

除了销售公司模式受到挑战之外,格力的技术营销也在经受考验。一直以来,格力对外的承诺都是:只给消费者最可靠的产品。这条朴素的经营理念,使得格力在技术营销上几乎“不作为”,但也就此形成了格力在产品上的特点:不一定引领行业潮流,但一定是质量好的产品。就是因为这样,格力才形成了“质量可靠”的口碑。

只是,现在的行业进入一个新的产品更替拐点。这个拐点就是,变频空调正在市场上开始形成消费趋势。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1月~2月变频空调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01%,而定速空调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8.21%。

在消费潮流转变的拐点上,谁能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最有可能成为这次潮流的最大受益者。遗憾的是,这一次抓住消费潮流的依然不是格力。美的从2008年9月1日突然推出5大系列变频空调新品,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那时格力还在对外界宣传:现在推变频不合时宜。直到今年2月,格力才宣布与大金展开全方位的变频项目合作。人们也才发现格力的广告语不知从何时起改为了:好变频 格力造。

从格力与大金的合作计划来看,格力真正能享受到大金带来的技术优势,至少要等到2010年后,美的正好可以利用这两年的时间来赶超格力,那也正是美的超越格力的最后期限。

一位已经离开格力的技术人员说,格力很重视技术,研发队伍也很庞大,但格力的研发特点非常保守、自闭,很少与外界交流,这极可能令其丧失接触新技术的机会,这一点与大金的风格倒是十分一致。格力很少引进人才,董明珠也曾说,格力要自己培养人才。此外,格力在技术研发的组织结构上给研发人员的上升空间很小,部级干部只有一个,格力因此流失了很多人才。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时有空调企业同仁这样感慨,格力一直强调自主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但事实是,这么多年来中国还没有一家掌握核心技术的空调厂家,比如变频空调的驱动模块和控制芯片仍在日本和美国人手中。中国也没有一家压缩机工厂能量产变频压缩机。

同在广东省的第三家空调制造厂家的技术负责人如此评价,不管美的和格力究竟谁更有变频技术优势,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格力已经在技术营销上落后于美的。这种落后让人们甚至开始质疑,多年来格力形成的技术优势究竟还在不在?

格力独特的销售公司模式,也拖累了格力技术营销的速度。因为完全由社会经销商形成的销售公司,在选择产品上十分现实:市场上哪款产品能赚更多的钱,就向格力拿什么产品。所以,格力的技术开发很难形成有效的体系,往往在市场这个层面就断裂了。

而在美的的渠道系统内,美的可以控制销售公司进行统一的变频空调销售。比如美的总部可以强制要求各销售公司在各卖场强制出样变频空调,在卖场的柜台必须有“变频专区”。这些在格力渠道系统至今没有形成。在终端卖场,格力始终无法让人看清它现在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缺乏统一的市场资源控制体系,最终让格力技术营销显得滞后且很难形成市场效应。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在一些具有市场前瞻性的产品上丧失市场地位。根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在目前变频空调各型号的销量排名上,前三名全部是美的空调,而格力最靠前的一款型号仅排名第13位。

在变频空调这波潮流中,格力已经输掉了开始。杨涛说,今年的市场很难做,他已经拿出了比往年多出2~3倍的促销资源打市场。但结果却是这样,还被竞争对手告上了法庭。

在竞争对手的逼迫下,格力12年来未曾改变的渠道模式和技术研发体系,是否应该做出改变?格力不变,还能保住第一的位置吗?答案是显然的。

沙发
发表于 2009-9-23 11:00:46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好文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9-27 17:45:19 | 只看该作者

野蛮生长的必然

4
发表于 2009-9-28 15:43:02 | 只看该作者

在家电行业的发展风云中成长,我所服务的企业也是顺德一家较为有名的上市公司。2000年至2002年这家企业博得了众多的鲜花与掌声,先是一举扭亏,后来是领航者获得十大经济人物大奖,之后就是无休止的收购与兼并,甚或将手伸到了汽车领域。终于,随着郎大官人在复旦大学的讲演,就拉开了顾某人走下坡路的大幕。

相比同时代的格力和美的,KL没有战胜自己,在发展的体制上没有完成自我的救赎。由此,导致不规范的运营,从而为被收购埋下祸根。但格力集团和上市公司的问题也是需要圆满解决的,尽管有董明珠的光环,美的在这方面走的比较顺畅,治理结构也比较完善。相对来说发展后劲比较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28 15:43:44编辑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16:48:55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kelonsh在2009-9-28 15:43:02的发言:

在家电行业的发展风云中成长,我所服务的企业也是顺德一家较为有名的上市公司。2000年至2002年这家企业博得了众多的鲜花与掌声,先是一举扭亏,后来是领航者获得十大经济人物大奖,之后就是无休止的收购与兼并,甚或将手伸到了汽车领域。终于,随着郎大官人在复旦大学的讲演,就拉开了顾某人走下坡路的大幕。

相比同时代的格力和美的,KL没有战胜自己,在发展的体制上没有完成自我的救赎。由此,导致不规范的运营,从而为被收购埋下祸根。但格力集团和上市公司的问题也是需要圆满解决的,尽管有董明珠的光环,美的在这方面走的比较顺畅,治理结构也比较完善。相对来说发展后劲比较足。 


说得十分内行。

 

自我救赎这个概念提得不错。

国营企业能人治厂,专注一个产品,是可以做好的,不过,对待光环问题上,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如果不低调,始终要出问题。

6
发表于 2009-9-28 22:02:1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菜农2在2009-9-28 16:48:55的发言:

说得十分内行。

 

自我救赎这个概念提得不错。

国营企业能人治厂,专注一个产品,是可以做好的,不过,对待光环问题上,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如果不低调,始终要出问题。

很高兴认识家电业的前辈,一些拙见能获得您的赞赏,惭愧惭愧。

那天听少天聊起,您开车从顺德到深圳参加活动,而且画漫画画的那么好。

很佩服。

 

7
发表于 2009-11-8 18:18:52 | 只看该作者

创新和谨慎向来是格力的制胜之道。在家电连锁巨头话语权日益强大的今日,自建渠道无可厚非。只是格力产品线毕竟比较单一,如果精力重心过分倾斜渠道建设,产品创新力度不足的话,可能就伤其根本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