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识自己”的阴面。
知识是光,无知是黑暗。不吸取知识之光,心灵就会被黑暗笼罩。无知是恐惧、迷信、忠诚、敬佩之母。 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但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先哲苏格拉底说: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菜根谭》有云:“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佛家认为:无明为一切烦恼之根本。即暗昧于人事,不通达真理、不能明白理解事相的精神状态。泛指无知、愚昧。 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马克思说:“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
对于踌躇满志“三十挂总、四十冠董”的人们而言,我们常常苦恼于缺少资本人脉。是的,我们需要资本人脉,但更需要的是对人对事渊博的知识(例如梦想花圃兄的“三十而立,还不如三识而立”就说得很好),知识比金钱更重要。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知识,又恐惧失败,必将犹疑不决,像蜗牛般缓慢行进,甚至止步于成功之路,而永无出人头地之时。 我们要坚信:“通往成功的道路永远是畅通的,我就是我最大的资本。我们要锻炼信念(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不停地探究迟疑的原因,直到信念取代了怀疑。我们要知道,自己不相信的事,无法达成;信念是带领我们前进的力量。”正如佛家所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犹疑不决、恐惧的矛盾心态,大到一国领袖,小到走马贩卒,人皆有惧。有大惧、有小惧,没有不惧的。 例如:1、官渡之战——三国时期的袁绍率10万精兵、万匹战马,企图南下进攻许昌。曹操的部将大多数认为袁军强大而不可敌,而谋士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荀彧提出了“四胜四败”而力主抗袁; 2、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征伐东吴的孙权,对此,孙权的首席谋士张昭等人极力主张降曹,而周瑜、鲁肃则坚定主张抗曹; 3、一些企业家因为资金、市场、营销、人才、管理、经济等问题,担心自己把企业做强做大了,自己反而驾驭不了,反而把自己玩完了。
4、一些都市人看到房价太高、市场经济大幅萎缩,担心实现不了自己“房子、车子、妻子、儿子、票子”五子登科的人生目标。
人们因为内心对未知的恐惧,故而喜欢维持现状,拒绝改变,哪怕现状多么不令他满意,他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他们总在用惊人的脑力,去证明事情为什么无法成功,而不是用去引导自己的心力去寻找迈向成功的各种方法,不去深入分析总结“自己、他人、前贤、历史人物”历年来在成功与失败发展规律上的必然性、可能性,从而让失败的命运找上他们。消极的思想心态牵引他们的智力,使他们无法施展身手而一事无成。如果他们能改变消极的思想心态,相信他们会做出许多成功的事情。每个人在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担心、恐惧,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但“行动派”会用决心燃起心灵的火花,想出各种办法来完成他们地心愿,更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正如法国统帅拿破仑的一句名言:“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 在许多伟大的成功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这种“没有不可能”的积极乐观的思想心态、看到他们求知若渴、废寝忘食的勤学精神。而在失败者的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相反的:吃喝玩乐、怨天尤人、畏惧懒惰、保守自闭……。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 常言道:“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清朝的中兴之主康熙皇帝,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接受严格的教育培训,每天四五点钟起床勤奋学习,其学习刻苦之精神甚至到了吐血到书上的地步。毛主席曾特别夸奖康熙皇帝的学习精神。康熙除了会几种民族语言之外,还会好几种外语,包括希腊文,他还精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毛主席还说,康熙皇帝是最早懂得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知识学习的开明君主,他喜欢研究自然科学,对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解剖学、农艺学和工程技术有浓厚兴趣,还亲自主持编辑科技书籍。
……
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关系。佛学讲究“有因,必有果”的因果规律,道家讲究成败在谋、安危在德。《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思想,其实都是万道同源、殊途同归。
在一些人的眼里,运气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他们发现有人在职务上得升迁、在商海中势如破竹,或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他们就会很随便、甚至用轻蔑的口气说:“这个人的运气真好,是好运帮了他!”这种人永远不能窥见一个让自己赖以成功的伟大真理: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建筑师,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资本。
一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可能碰巧发生,有因,必有果。有很多人总会把自己的失败怪罪于运气太坏,看到别人成功时,就认为那是因为他们运气太好。 如果由运气决定谁该做什么,那么每一种生意都会瓦解。我们假设深圳华为公司根据运气来彻底进行改组,将公司所有职员的名字放入一个大摇奖箱里,第一个被抽出的名字就是总裁,第二个是副总裁,就这样顺序下去……。飞猫相信,深圳华为公司99.9%的员工,会把提这个方案的人爆打成猪头,让他爹妈都认不出来。因为人们都知道这个方案可笑至极,简直就是把公司的利益、大家的大好前途送进火坑嘛。但奇怪又有意思的是,这个世界有许多人,却常常会把自己的失败、不幸怪罪于运气太坏、某某人……,牢牢抓住这些借口,以惊人的脑力证明自己的正确。正如飞猫在42楼所说的:“人们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却因为没有人付钱给自己,没有明确清楚的时间、回报与责任压力,于是人们心安理得的对自己不负责任,回避自我职业生涯中茫然未知的风险与挑战问题。”一样的奇怪。
一旦一个失败者找出一种“好”的借口,他就会抓住不放,然后总是拿这个借口对他自己和他人解释:为什么他无法再做下去,为什么他无法成功。起初,他还能自知他的借口多少是在撒谎,但是在不断重复使用后,他就会越来越相信那完全是真的,相信这个借口就是他无法成功的真正原因,结果他的大脑就开始怠惰、僵化,让努力想方设法要赢的动力化为零。但他们从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爱找借口的人。借口把绝大多数的人挡在了成功的大门之外,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们惯于找寻借口。所以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即为:防止自己找借口。
一个人不可能靠运气而成功,而是要付出努力的代价。真正的成功者,不妄想靠运气获得胜利等等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所以,集中全力去发展自我,修炼出使自己变成“赢家”的各种特质,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资本。成功者能面对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再创契机。平庸者往往就此灰心丧志。
在我们这个世界,什么事都可以发生,就是不会发生不劳而获的事。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所谓的运气,根本不值得人们去相信、去依靠。正如人们去买彩票一样,能确定、相信自己中大奖吗(飞猫从不买彩票)?值得我们依靠信赖的,是历史、人事发展规律的大数定律而不是小数定律;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科学真理;是能看别人看不到地方、能算别人算不清的帐、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是集中全力去发展自我,修炼出使自己变成“赢家”的各种特质,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资本(例如冯老师的一篇文章:“做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 在深圳,飞猫曾有一个老同事。这位老同事说他年青时候,买彩票中了几十万,然后人生开始起步,国内国外都风光过一阵子。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昔日的风光不再了,国内国外都坐过牢,也退回到了人生最初的境地。于是,他又来到了昔日起家的风水宝地——深圳,希望能东山再起。在深圳工作期间,他每天都去彩票中心购买彩票,有时还借钱购买,但整体算下来,他依然是输多赢少。最后,家里人打电话催他回家,家里又不是缺钱少吃,年纪一大把还在外闯荡图个啥呢?他也许感觉到没有什么希望了,于是就回老家了。(虽然这位老同事可能不上网,但仍希望这位老同事能对飞猫的多嘴,海涵一二。)
……
法国统帅拿破仑有句话说得好:“不会从失败中寻求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 人们都喜欢成功,厌恶失败。然而,一旦避免失败变成我们做事的动机,我们就走上了怠惰无力之路。这非常可怕,甚至是种灾难。因为这预示着人可能要丧失原本可能有的机会。这个世界没有不经失败的幸运儿,重要的是不要因失败而变成一位懦夫。如果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仍然不达目的,我们所应做的就是汲取教训,从自己、前人、他人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成功的因子,当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智慧、人气时,力求自己在接下来的努力中表现得更好就行了。失败,只要不变成一种习惯,失败就是件好事。失败,是一种学习经历,我们可让它变成自己的墓碑,也可以让它变成征途中的踏脚石。
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经失败的幸运儿。每一个成功者都是踩着失败的螺旋阶梯升上来的,是在失败中崛起的。他们都是一个聪明的“失败者”,知道向失败学习,从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成功的因子,用自己不曾想到的手段,去开创新事业。所以,只要不变成习惯,失败是件好事。
在当我们面对未知的艰难、失败、得不偿失时,唐吉诃德式的过于自信冒进不可取,困难时期、走下坡路时期犹其不可。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客观无情、理性公正、循环往复的,深入分析总结“自己、他人、先贤、历史人物”历年来的成败得失和发展规律的必然性、可能性,需要我们学习上、行动上落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科学真理,需要我们能看到别人看不到地方、能算别人算不清的帐、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当自己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智慧、人气,再勇敢向前。就像人们第一次买大宗商品一样,不知道咋办,就会多看货、多问人、多算帐、多跑路,“质量、服务、价格”货比三家,最后对该商品形成大致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之境界。正如《易经》所云:“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
历史,是今天的过去;今天,是历史真实未来的展现。 历史,是真理的母亲,是生活的镜子,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能够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增长智慧,在人们的心中起到“劝善明恶、记功司过、察往知来、激浊扬清”的良好作用。比如:我们要修一座水坝,就必须了解该河段洪水的历史记录,这样才能确定水坝的各种参数。现在经常提到的建造可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的大坝,有人会想为什么不能设计成能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呢?但是设计提高一个级别,成本就要大幅度增加,所以要在成本和标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设计者凭什么来确定这些标准呢?那就要依靠历史。
毛主席曾说:“我一辈子就是吃总结经验的饭”。陈毅认为,毛主席之所以伟大,就是“不二错”,即同一个错误不犯两次。邓小平也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成功时期、失败时期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可能常走弯路、常遭挫折;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不善于总结,就可能错失机遇、蒙受灾难。要把学习引向深入,就要善于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善于总结,就要把实践中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历史的东西现实化,外面的东西本土化,外国的东西中国化,从中发现带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善于总结,我们就能举一反三,就能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不断提高思想心态和工作能力,不断的建立能自我纠偏纠错、自我优化、发展壮大的知识决策架构和前进轨道,使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尤其酷爱古今史书,并对许多古书作了不少点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历史知识,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我们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
在此,飞猫不由想到了一篇历史经典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使我们领悟到不同的道理:
恢复封建政策的八大正反思辩
英布归顺,使刘邦正式成了众诸侯的名义领袖。 但楚军兵力上仍有明显优势。 刘邦联盟的管辖地区较大,兵力分散,让亲自在前线领导抗争的刘邦十分头痛。楚军在准备总攻击之前,打算先行扰乱汉军补给体系,如同巨鹿之战前的策略。所以项羽不断派遣游击队攻打汉军运输的甬道,造成驻守各地的汉军常有断粮的恐惧。刘邦正为力量无法有效集结而深感烦恼。 此时,郦食其建议刘邦恢复封建体制,将刘邦和诸侯间关系正式化。郦食其表示: “昔日商汤讨伐夏舛,封夏舛之后代于杞;周武王伐殷纣王,封其后代于宋。但秦国却不懂得这一道理,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诸侯的后代臣民均无立锥之地。陛下若能再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皆感激陛下之德行,绝对会自愿归属于陛下。一旦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成为诸侯共王,那怕楚国不臣服呢?” 刘邦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郦食其带着汉王印缓。行使六国,集结诸侯旧势力以共同对抗楚国的压力。郦食其前去准备的时候,正好张良外游归来。有烦恼的时候着听到张良回来,是刘邦最为高兴的事了,因此即使是正在吃饭的时候,刘邦仍迫不及待地立刻召见张良。 “子房啊,刚刚有客卿提了一个对抗楚国力量的策略,你来替我评估一下它的可行性吧!” 接着便将郦食其的建议,详细告诉张良。 没想到张良却笑着表示: “是谁为陛下出此主意的呢?按照这个计划去进行,陛下之大势去矣!” 刘邦傻眼了,问道: “为什么呢?”
张良说: “请借用桌前的筷子,我来为大王作个说明。昔日商汤、周武分封舛、纣后代,是因为他们评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这些后代的命运生死。如今大王自己估量能够在这方面和项羽竞争吗?此不可一也。 周武王入殷京时,曾为商容洗雪冤屈,释放在监牢中的箕子,祭祀为国忠诚、进谏纣王被杀的比干,这些有力的政治号召,陛下目前有没有呢?此不可二也。 武王进入殷京后,立刻散发巨桥谷仓的存粮,并以鹿台的金钱财宝赈济穷人。由于殷纣王的暴政,使周武王可以大量施恩于百姓,如今陛下可有这种机会?此不可三也。 讨伐殷纣王后,周武王之所以分封诸侯,是因为天下业已太平,所以能收回干戈以示天下不再用兵,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四也。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在华山之东设有马场,表示天下无事,从此无为而治,陛下也能够做到吗?此其不可五也。 周武王并且放牛于桃村之西,以表示从此不用再运输粮食,不用再征民于劳役,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六也。 如今天下游士离其亲人,抛弃祖产,解放族人,跟随陛下一起争逐天下,无非想建立功劳,以获得咫尺之封地啊!倘若陛下复立六国诸侯之后,天下游士必各归其主、回到故里,陛下的人才将因而流散,还有谁愿意和陛下共争天下呢?此其不可七也。 再者,楚国在军事上仍为当前强国,谁能保证新立的六国之后不会反过来唯其马首是瞻,那时候陛下能得到谁的臣服?此其不可八也。 有此八不利,陛下若用客卿之建议,臣料想陛下之大事去也。” 这时,刘邦听得目瞪口呆,饭也吃不下了,气得大骂:“又是这个竖儒,专出馊主意,几乎败我大事也!” 立刻下令取消郦食其的任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25 23:47:4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