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对修身之决探究较多,但大多均与养病和调理心气为主,我想这可能与他写文章时自身身体状况有关,所以感想多了,也写得较为深入。翻过一些书籍后,我觉得关于修身,曾国藩谈到的其它两个方面值得思考(并不是说养病和调整心气不重要,只是我现在还不到这个年龄,感悟不深,难以深入体会)。
其一:求业贵精。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书信中写道,“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也就是求业之精,别无它法,日专而已矣。然后通俗的说,“艺多不养身”,自己挖了很多井却没有水喝,就是因为不专心致知的毛病。
其实,这类话我们每天都在听别人说,每套管理理论无不谈及这个问题。那么,为何这么难以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呢?由我谈起,我计算机方面学的内容较多,不管是计算机编程,还是计算机网络应用,还是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这些文类中的具体软件我用的是不计其数,但细算起来,没有那个门类中我有用的出类拔萃的软件,凭借这些软件我在工作中大大提高效率。抛弃计算机门类各类软件更新较快原因,就是因为不专心,不能守住一类软件刨根知底的学习,和猴子一样,搬一个棒子就扔掉一个。如果每个认定的行业,与兴趣有关,与共走有关,好好学习一个,那么不至于是今天这个样子。
其二:立志有恒,可为一流人物。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书信中写道,“昔嶶源汪双池先生,一贫如洗,三十以前在窑上为人佣工画碗,三十以后读书,训蒙到老,终身不应科举,卒著书百余卷,为本朝有数名儒。彼何尝有师友哉?又何尝出里闾哉?余所望于诸弟者,如是而已,然总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可见立志有恒多么重要,万事千万不可有借口。
如今的年轻人,很少有立志这一说。除了工作的劳累外,很多去想的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很少去想自己的志向,认为这是个更为空泛的想法。我之前也很讨厌别人说价值观,世界观这类冠冕堂皇的话,但是经过一些书籍的洗礼和工作的磨练后,我发现这些东西虽然虚无,但是去能给予我们自由,让我去想,而真正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恰好也源于思想的解放。所以立志这个东西确实是30岁前需要认真考虑的。立志后,能否坚持则是更为沉重的一个话题。现在的世界不同于以往,互联网打通了联系的纽带,大量的信息充斥着个人的意志,没有完善性格的人很难把握住对志向的坚持这个环节,随意训练性格,培养习惯,早点定志向,坚持自己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之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8 9:20: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