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三碗米线

[复制链接] 1
回复
65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6-23 06:3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碗米线fficeffice" />

来到云南,想得最多,就是米线了。

今日起身不早,为了减少影响爱人休息,也没有打开许多的灯。因为昨晚爱人受到宾馆后挖掘机的轰鸣声干扰一夜未眠,当然也是第一次来到昆明兴奋的缘故也有。

第一碗米线是在前天晚上,吕强请我们吃饭,还叫上了他的“赵政委”,据说是云南财政厅的朋友。老吕自娱“李云龙”,可见兄弟感情很好。吃到后来我有些兴奋了,就说:主食吃米线吧。

我是十八九前来云南工作一段时间的,没有做成什么成果,倒是喜欢上这大碗的米线了。当时在蒙自驻扎,每日在南湖边一个小店,吃上一大碗米线。辣得满头是汉,但记忆深刻。后来回到江南,再也找不到这个感觉了。

据当时翠湖边的李老说,米线要米与水都用云南本地的才好吃,而且需要吃新鲜的。这次来到昆明还是让司机驾车绕翠湖走了一圈,希望看到李老的园子。翠湖跟十八年前已经不一样了,沿湖多是高档的酒店与会所了。只是看到李老的别墅还在,那是十八年前我去过的。当时我还是“刚出茅庐的牙子”,李老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

李老是个老军人,据说是十三四岁,就因为生机所迫,选择了当兵。希望是找到国民党的军队的,据说当时条件较好,可以吃饱饭。当时应该是三十年代末期,在老家苏北。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雨夜,看到一支队伍走过,就追了过去。当时军队的人问,你为什么要当兵?想吃饱饭!好,这样就跟着军队走了,后来得知是新四军。

于是,转战十来年,就一直打到了昆明。在此过程中李老几次死里逃生,据说一次战役中,当时的李老已经是连长了。百十号人打成了三个半人,李老就是那半个人,受了重伤,侥幸还是活了下来。后来打到昆明,李老已经是昆明卫戍部队的付司令了。于是就有了这翠湖边的法国人盖的别墅。后来城市建设,李老不愿搬迁,并拿出手枪(李老有终身持枪证)给那个干部,要不,你打死我,要不就不拆了。

李老是喜欢翠湖的,据说李老身上有几十块大小不一的伤疤,其中还有许多的弹片遗留在体内,但是精神很不错。喜欢在翠湖边走走,后来据说是自卫反击战,再次启用李老。李老的爱人因为思念李老成疾,不幸失足湖中去世了。战争结束,李老回来许多好心人介绍了当时昆明工学院的老师续弦,两人生活不错。

这次来到湖边还是看到了那个已经上百年的老房子,黄潺潺的,但是已经那么多年不联系了,据说司机说,那儿早就变成了公益中心。算来李老在世也应九十多高龄,是否健在?因为回江南的日子,再没有跟李老联系,自己沉寂于生存的奋斗之中。即便碰上李老是否还会忆起这十八年前的“牙子”?确认李老不在,自己内心似乎放下一块石头,心底祝愿老爷子好走!

也是李老曾经当过蒙自军分区领导的缘故,当时我们在蒙自驻扎,于是在南湖边吃着米线了解这过桥米线的出处。

第二碗米线,在昨日中午,我们从世博圆出来已经十二点多了。于是找米线店吃饭,司机带我们来到一家老字号,据说有五十年的历史了。吃将起来确实不错,但只是现在辣椒已经是自己加的,而非放在汤中煮的。

再就是第三碗晚上的米线了,在一个少数民族的酒楼,看着民族歌舞,吃着野生菌菇等土家菜,而后吃着本店特色的米线。其中加了许多酸菜,似乎不是蒙自的口味。也许米线在云南也有许多种口味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发表于 2009-6-23 16:31:20 | 只看该作者
   三碗米线三个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心情,同样的爱,同样的难以忘记。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