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点评:狮子的标签与“皮革马利翁”效应 作者:田成杰
“狮子与标签”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一只狮子醒来,愤怒地团团转,吼声响彻四方,凶猛威严。 有个野兽和它开了个玩笑:在它的尾巴上挂了一张标签。上面写着“驴”,旁边注有编号、日期,再加盖上一个圆圆的公章,旁边还有个签名…… 狮子很恼火想马上撕去标签。可它又想?这号码,这公章,肯定有些来历!撕去标签?免不了要把责任承担! 狮子决定合法地摘去标签,它满怀一肚子气愤来到野兽中间。 “我是不是狮子?”它激动地质问。 “你是狮子!”狐狸慢条斯理地回答,“但依照动物的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 “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干草!我是不是狮子,问问袋鼠就知道。” “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袋鼠说,“可具体特征我又说不清!” “蠢驴!你怎么不吭声?”狮子心慌意乱开始吼叫,“难道我会像你,畜牲!我从不在牲口棚里睡觉!” 驴子想了片刻,说出了它的见解:“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 狮子徒劳地追问,低三下四,它求狼作证,又向豺狗解释。同情狮子的,当然不是没有,可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 憔悴的狮子变了样子: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一天早晨,从狮子洞里竟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成杰点评:这篇故事原载2005年1期《中学生阅读》,作者是谢•米哈尔科夫。其实关于“标签”,应该说中国人的感受是最深的,也最有发言权!自出生之前,我们就被各种各样的“标签”——证明、证件、证书、出身、地位、家庭、地域、身份……——所包围,以至于到了“认证不认人”的地步,成为了小品、故事、电影和网络“恶搞”的素材。正如“皮革马利翁”效应揭示的那样,我们对某项事物(包括人)的看法和认知会反过来支配我们的行为,以使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标签”的力量也在于此。当社会为每种“标签”赋予一种特定的含义和刻板认识时,标签也就成了一种左右人行为的“心魔”——当然,这既有别人对你的偏见,也不可否认自我认知的偏见!在这样环境中,惟有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坚定信念,才能克服偏见,不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