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的叙述,经营者的个人精力往往是一个经营组织系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瓶颈。作为经营者,其切身感受是最深刻的。为此,经营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人帮忙”。
通过TOC应用发现:经营者没有确定这个“请人帮忙”的性质到底是“代表了经营者本人”还是“委托给某人做某事”导致在治理方面存在根本性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目前直接或间接导致其他管理问题的根源。要解决治理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在“代表”与“委托”上确定清楚。而作为注入,就要让经营者清楚代表与委托的区别。
代表是一种利益集合的抽象,而委托是一种具体权力的赋予。对于代表的内容以及如何保证代表性的沟通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但经过这样的过程使得代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内在制约机制,容易形成高层次的共识、信任和经济效益。相对而言,委托的共识、信任和经济效益的层次相对要低,而且量上也少;如果对委托的制约机制缺位或者执行不到位,容易产生偏离于初衷的情况,滋生无法预想到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区分,如果一定要“请人帮忙”,对于风险低的活动适合于“委托”;对于价值高的活动适合于“代表”。
代表是一种容易让外部理解的表达,而委托是一种需要外部复杂确认的过程。代表的变动对其代表性能够很快得到外部的确认。相对而言,委托变动得到外部的认可则需要额外的反复沟通。
通过这样的区分,如果一定要“请人帮忙”,对于具有稳定的外部环境、规定的处置逻辑的业务性活动适合于“委托”;对于不确定性因素多、需要灵活选择不同选项的事务性活动适合于“代表”。
代表是一种需要自我激励的活动,而委托是一种依赖事后激励的约定。
通过这样的区分,如果一定要“请人帮忙”,对于需要明确激励目标和激励机制的人适合于“委托”;对于能够积极思考、分析并沟通问题解决方案的人适合于“代表”。
对于经营者来说,通过这种“事”和“人”的分析,在“请人帮忙”这个问题得到了明确的答案,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而正是这种选择的自由才是管理的要义所在,也是达成多赢的基础,保证持续运营的前提。 该贴来自群组:TOC约束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