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黄光裕的资本腾挪术

[复制链接] 1
回复
107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12-4 11:5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光裕称,我不是资本市场的专业人士,许多重要的事情有专业机构帮我来做。他们的操作更专业、更规范、更符合法律,而我就是做好现在的买卖,以及从许多意见中选择出正确的。

       黄光裕和詹培忠的合作获得圆满成功。当时所有人都认为黄光裕的资本游戏到此为止,“中国鹏润”就是一个稳定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了。殊不知,黄光裕正在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因为他还没有融到大量现金,只是获得了一个能够不断融资的渠道——上市公司。黄光裕在静观大市,坐等国美电器上市的良机。
  
  黄光裕在此之前曾规划在2005年左右陆续增加几十个超大门店,这样未来两年的开店总成本就会超过4亿元人民币。所以,要实现这一规划,国美的融资规模至少要在4亿以上。当时国内资本市场每况愈下,流动性差,即使国美在国内上市,要达到预期的融资效果也并非易事。所以,借壳中国鹏润便成为黄光裕的最优选择。
  
  最令人叹服的是,中国鹏润收购国美电器并不违反香港联交所于2004年3月3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上市规则》中对反收购的规定。规定中指出:注入资产值达到壳公司资产的100%,且收购事项发生后,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中国鹏润2003年年报显示,截至2004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71亿港元,而注入的国美电器截至2004年3月31日的总资产约319亿元人民币(约合296亿港元),远远超过100%的比例。但在收购国美电器之前,中国鹏润的控制权已掌握在黄光裕手中,而收购后黄光裕的持股量不减反增,不存在壳公司控制权变动的情况,因此并不符合反收购的这种界定。
  
  反收购的另一种界定是:在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的24个月内,上市公司向取得控制权的人士收购的资产值达到壳公司资产的100%。黄光裕取得中国鹏润(原名“京华自动化”)控制权是在2002年2月,如今已超出24个月的时限,也不符合反收购的这种界定。
  
  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的“中国鹏润”将主营业务转为零售业,成功实现了国美电器的重大收购和股本重组。对于中国鹏润的控股股东以及国美电器的控股股东和创始人黄光裕来说,国美在香港上市完全属于集团内部的重组。黄光裕一直强调零售业和房地产是他的左右手,因而人们也称他的这次高明的资本操作为“左手倒右手”。
  
  对于中国鹏润收购国美电器的“左手倒右手”之术,黄光裕表示:
  
  此次收购不仅可以优化中国鹏润的资产,发行新股份及可换股票据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股本基础,同时也是公司进军中国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业务的良机。
  
  国美借壳鹏润,可以使国美良好的赢利改变中国鹏润的财务状况,这也成为黄光裕考虑“左手倒右手”的原因之一。由于中国鹏润上市以后,经营业绩一直不很理想。而将经营良好的国美导入“中国鹏润”后,中国鹏润集团业务及收入来源将由原来房地产及金融证券扩展至零售领域。国美的优质资产势必为其获得强劲的赢利能力提供有力的保证。
  
  国美上市的另一个原因由原国美副总裁张志铭做了解释,他说:“国美上市会采用收购或控股的形式,更多的是为了打知名度。目前全国有将近5000万股民,如果代表5000万个家庭,股市至少影响着1亿人的生活,而这1亿人大部分生活在大中城市中,这正是国美未来连锁经营设定的目标顾客。让消费者成为股东,会增加他们的信赖感和依赖感,形成一个健康循环的链条。此外,上市也会使国美这个民营企业在政府心目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提高信任度。同时可以使国美本身的管理更透明化、正规化。”
  
  黄光裕曾打算在香港IPO发行新股,但是香港联交所对主板上市企业的要求非常高。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必须超过4亿元人民币,在主板上市市值超过40亿港元等,而2003年,国美的净资产只有3亿元人民币左右,要想在香港发行新股,这对国美来说相当有难度。在香港IPO至少要花九个月的时间,而国美的竞争对手苏宁电器却在2004年4月成功获批,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股票首发权”的家电商,并将在当年夏天登陆A股;上海永乐电器也传出消息计划在2005年实现海外上市。2004年12月11日——中国承诺的对外资零售业全面开放的最后期限,到那时,势力强大的外资巨头将大举进军国内零售市场。
  
  在这些情况下上市,不但可以尽快解决国美的现金流问题,而且能够获得更多的国际融资,为国美零售业及房地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考虑到当时香港银行利息达到历史最低点,投资者正寻求资金出路,黄光裕看准此时机,迅速借中国鹏润的壳上市,即外界所说的“左手倒右手”。
  
  对于在国美上市之初,将主营业务从房地产转移到家电和电子消费类产品的零售上的原因,黄光裕是这样解释的:
  
  国际上更在乎房地产的物业经营,我们不适合这么做。零售业是我们的长项,易名也是因为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现在我们的优势是家电和电子类消费产品的零售,将来的优势也还是零售。上市公司易名对国美电器的扩张和企业的社会化程度提高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它搭建了一个新的资本平台。
  
  然而,上市公司国美电器(0493HK)一直仅持有A板块65%的权益,黄光裕个人持有剩余35%的权益。这又是为什么?为此黄光裕做出了解释:
  
  年6月我们在香港上市时,因为规定外资企业从事零售业务的公司可批准的持股量比例最高只有65%,所以有35%的权益未被列入上市业务。当时全国大约有38个分部,其中有20个分部被放进了上市业务中,北京、天津都在其中,而上海等18个分部未被放进去。
  
  年9月28日,国美电器首次在香港公开配售股份,募集资金约12亿港元。
  
  在这项交易完成之后,黄光裕同时解决了三大问题:
  
  一是财富的迅速增加。黄光裕让市值只有两亿的中国鹏润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换股票据,掏出88亿来收购他全资拥有的国美电器65%的股权。国美上市使黄光裕账上财富迅猛飙升近一倍。
  
  二是财富套现。随后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黄光裕两次成功配售,共计套现2569亿港元。此后,黄光裕持有国美电器655%的股权,占绝对控制权。
  
  三是解决了困扰国美电器多时的资金问题。虽然国美的运营资金不成问题,但是,国美大规模扩张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对于大规模扩张资金越多越好。此次融资成功,解决了国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为国美今后两年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在中国经济发展强劲的大背景下,零售业和房地产业都孕育着巨大商机。具备了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黄光裕发展这两项业务更加得心应手。
  
  这一套被称做“左手倒右手”的绝技,从构思到实施都堪称完美。黄光裕却称:
  
  我不是资本市场的专业人士,许多重要的事情有专业机构帮我来做。他们的操作更专业、更规范、更符合法律,而我就是做好现在的买卖,以及从许多意见中选择出正确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知识量很匮乏,每一本书都是知识,但我并没有很多的时间看书。
  
  黄光裕表现得很谦虚。据国美高层透露,黄光裕随时都在关注美国股市行情。而且国美借壳上市也都是由他一人完成的。黄光裕对家电业和房地产市场的研究比较深刻,他还花了至少5年时间钻研了香港资本市场及几乎所有相关的法律。黄光裕对美国的资本市场、石油期货、人民币汇率等几乎一切与资本有关的事物都有所了解。
  
  为了增加上市集团的吸引力,黄光裕还把国美分为上市集团和非上市集团两个部分。其中上市集团主要包括国美内部高利润率且回报稳定的优质资产,主要有:北京国美,天津国美等18家,也就是A板块。而非上市集团则主要是刚刚建立的且营业额不稳定的分店,如上海国美与香港国美,也就是B板块。
  
  年,国美在引进华平基金后,黄光裕提出了五年内整体上市的计划,并解释了B板块业务的未来走向:
  
  我们有一块正在积极发展的业务,还未获批能否把其放进国美电器(0493HK)中。希望政策允许后,五年内能分期分次把非上市业务放进国美电器中。
  
  去年我们向商务部提出了申请,希望将35%的权益放入国美电器里。现在该方案正在等待审批。整体上市是为了使网络更统一、业务更清晰。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2-10 13:00:56 | 只看该作者
密切关注中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