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生儿育女对于中国家庭来说,永远是“天字一号”的事情,牵动着各方的神经。在今天的中国,有两个根本的因素加强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性:一是严厉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绝大多数家庭(针对城市而言,对农村来说往往无效)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稍有不慎就会面临“100%失败”的局面,因而丝毫不敢懈怠;二是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得过去年代想到做不到的事情在今天有了实现的可能,物质基础的支撑一下子焕发了市场上巨大的“育儿”需求。大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一场浩浩荡荡的针对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营销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了,形成了多系列、多内容、多方位的“育儿产业链”,涉及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两大方面,其发展势头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 进入21世纪,网络普及的时代,各种信息、资讯如海量般地涌现出来,对于那些年轻的准爸爸妈妈和正式的爸爸妈妈们来说,甄别信息、取长补短、因儿施教就变得更加重要了。而“交流”是其中最重要的获取知识经验的方式,尤其是“共性经验”方面,从他人的总结中获取于己有用的东西,再加以个性化、创新化处理,会是一条大大提高育儿成功概率的捷径。 本文主要针对0-6岁的孩子(幼儿园大班,上小学以前)的培育,提出一些可能对你有用的意见与建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对男孩子的培养更有针对性的分析,而对女孩子仅有参考价值。文章重点侧重于性格、意识、精神等“无形”方面,而关于生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
一、0岁时最重要的是妈妈要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一点至关重要,关系到未来宝宝性格的基础。
有心理学家做过大量研究得出结论:“性格与基因”的关系中,“外向”受基因的影响占61%,“忧郁”占55%,而“乐观”则占54%。我们经常看到和谈到的母子或母女象“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仅仅指的是外貌方面,更有性格特点方面的高度相似,这一点在现实生活当中比比皆是。拿我们小区的例子来说吧:一女硕士读研时结婚,由于所学专业比较冷僻,特别是她本人性格内向,也有些奇怪,因而硕士毕业时没有找到工作,而家庭经济条件又不好,不得已又去读了博士。就在开始读博士的时候怀孕了,怀孕的那10个月,整个小区的人都经常见到她整天紧锁眉头,戴着耳机在小区里面听英语(?),极少与人说话,一副怨天尤人的怨妇感觉。几个月后,她的儿子出生了,令人称奇的是,那么小的毛毛头,也居然象有抬头纹,而且一直如此,真的是与他的妈妈既神似也形似!如今,该女博士后都已经读完了,还是没有找到工作,依然天天怨妇情状;而他的儿子呢,即使在笑的时候,你都能够感觉到背后隐隐的压抑。与此相反,我也见过不少乐天派妈妈的“小崽”乐翻天的很多例子。两相对照,可见妈妈的乐观与否、妈妈情绪的任何波动都会在第一时间感应到孩子身上,并在他们的灵魂中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1岁时需要传导的是多维度的立体的爱,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对别人的爱! 这个时候的孩子最为娇嫩,但对爱的信息的接受也最为敏感,其反应近乎本能,没有任何的掩饰,所以也是良好习惯,包括孩子好的第一心理感受的最佳养成期。在这一时期,大人往往对孩子无微不至,他们完全生活在大人的“视线以内”。但比较容易引起大人重视的多是孩子生理上的变化,却容易忽视其情感方面的满足!我们比较多的是会去“逗”宝宝,但其实也要注意有的时候宝宝也在无意识的逗大人,希望大人能够有意识地加以回馈与反应;再有就是这一阶段“多维度”的“博爱”体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即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孩子不要局限于爸爸或妈妈,也要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周围的好邻居等都有机会多与小家伙交流,让他感受有那么多人都喜欢他、爱他,其心理就有更大的安全感,孩子也比较轻松而放得开,从而是一个“开放的心态”,形成良性的循环。从孩子的感知来说,老人与年轻人,男人与女人,爱他的感觉是有差异的,是有变化的,因而也就时时有新鲜感、有期待感,这样孩子一直就会生活在“爱的活水”之中。这一阶段比较忌讳单纯由某一个角色长期看护,而要在角色的变换上,除了妈妈以外,有相对的变化。还有就是这个时候的孩子,对其爱的最好表达方式是亲吻与抚摸以及亲切的对视。
三、2岁小孩的最大问题是要有意识地扩大其交往的空间与范围! 城市家庭的缩小,年轻人喜欢独处的习惯,造成了婴儿生活环境的相对封闭,对于他们的交往能力与感知外界都形成了不好的影响。我本人观察过,那些大院子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相对于高楼里独门独户成长的孩子心性更自在、表情更坦然,相反的就是比较自我与拘谨。其实小孩子2岁的时候就表现出最强烈也是最原始的交往冲动!总是喜欢到室外去,看不一样的人,听不一样的声音。这个时候如果限制其交往愿望的话,将会在其心灵深处埋下原始的“抑郁”种子,将来到一定时候这粒种子会不可遏止地矗立在其精神的广场之上而不能自拔。这个时期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与孩子是天然的玩伴,不可太多人为地去为他圈定与指定交往的对象(这对大人来说有难度);二是大人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在玩具好坏、衣着新旧等方面加上自己的判断,从而影响其交往进程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