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chenpeng1030 - 

[活动预告贴][战国历史主题]心灵之旅书友会历史类主题交流活动

[复制链接] 17
回复
184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8-8-31 00:35:55 | 只看该作者

百家争鸣的世界和洞察世事的千古大师鬼谷子。

你无法想象那个时候有多少的人名留在了历史书上,更无法估量有多少人的思想在影响着下一代。鬼谷子,墨子,老子,孟子这些老一代的大师。然后是庄子,荀子这些新一代的大师级人物,但是这些人基本上都在思想领域引导着人们。在这些人的引导下,李俚,商鞅,庞涓,孙膑,张仪,苏秦,申不害,吴起,苏代,鲁仲连等这些引领风骚的时代骄子建立了自己的千古不朽功名。但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我却不得不说也不得不佩服的一个人,那就是鬼谷子。就鬼谷子本身来说其实知道的并不多,但是却带出了:李俚商鞅两名法家弟子,庞涓孙膑两名兵家弟子,苏秦张仪两名纵横家弟子,可以说战国世界的这100年都在他的手中规划着,这样纵观全局的眼界,这样渊博的学识,想不让人佩服都不行。他简直就是这个世界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哈哈哈,~~~~~~~~~虽然不雅了些~~~~~

 

还有这部书中比较详细的分析了各个学家流派的思想和主张,让我对这个时代的流行学识有了一个总括的了解。但是就个人的情感而言,我特别喜欢的人有:商鞅,庞涓(这个我确实还是蛮喜欢的),孙膑,张仪,申不害(韩国的20年变法和后来新郑的守城之战,和庞涓僵持了近三月,死保了韩国,真是看的叫人心惊胆战确又感叹之至,当初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灭国之战,又能再得20年的太平空间,焉知韩国后来不能与秦国一争高下),荀况(这人的出场不多,不过两次出场都让我觉得这人着实可爱的紧)

12
发表于 2008-8-31 00:36:18 | 只看该作者

战国之下的奇女子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是女人吧,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无法不去留意这中间出现的众多奇女子,白雪,玄奇,绯云,赢华,燕姬,栎阳公主,宣太后。这7人中我最喜欢的是白雪和宣太后,然后是燕姬和栎阳公主,然后是玄奇,绯云,赢华。

白雪为了商鞅的变法甘愿放弃了和商鞅退隐,在商鞅临刑时又慷慨而来,与商鞅一起死在了法场,虽然知道古代女人的脑袋和现在的我们有一些区别,但是看到她这样敢进敢退,明情重义,我还是感慨万分。我想这世上没有几个女人可以活的像她那样,不知道后来的红珠绿拂又是如何?

宣太后就更可爱了,敢爱敢恨,敢作敢当,却又公私分明。单看她解六国合纵是尚商坊六国商人纷纷出逃的大手笔,那气魄,心胸和手段就没有几个人能比,我常常想如果宣太后生在现代来做公关的话,一定也会是很不得了的人物,她老人家讲究可都是攻心为上呢。不过最开始喜欢她的时候是因为她的一句话:谁指望在老身这双老眼下翻云覆雨,混个高爵,你便来试试。呵呵,正气凛凛而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魄,那个帅呀,纵观当时的男人都没有几个人能和她比肩的,就更别说女人了。(刚刚想到了一个关于这个老太的比喻:刺猬将军,哈哈~~~~~~~~~

燕姬:生于日渐落魄的周王室,心系天下生灵百姓。以一个女人之力周旋于燕国各大权力之中,在内乱之中以退保身,得到燕昭王继位后有又全部交出了燕国宝藏,这才使燕国得以在一片死寂中复生。也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

栎阳公主:联姻,对于许多女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幸福的事情,但是栎阳公主确毅然请命嫁给了当时的燕国国王。又在后来的内乱中保护了当时实力薄弱的燕昭王姬平,后来还收留了一段时间当时还在燕国做人质的宣太后和秦昭王母子。也可以说是一个心怀天下而又大义大勇的英雄人物。

不过纵观这些女人,我怎么觉得当时的女人比现在的女人都大胆的啦?和她们相比我反而觉得是现在的女人受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约束。如果我们都能像她们那样的话,说不定上海没有这么多的恨嫁女人呢。看燕姬和苏秦,看白雪和商鞅,看玄奇和秦孝公,几乎都是一见钟情,再见几乎就订了终生,而且都是一生一世的衷情不移。汗,现在的女人没有几个敢这么干的。

13
发表于 2008-8-31 00:36:44 | 只看该作者

最后像按照我这个普通人的思维,羡慕完了以后,骂一通(就算是嫉妒也好,毕竟我又不能生于那个时代)

商鞅真他妈的运气好,他爹把他托付给了一个隐士,这个隐士竟然就是鬼谷子,你说这华夏大地这么多的大山大水,这大水大水中那么多的隐士,怎么他就偏偏遇上了鬼谷子?然后是去了一趟洞香春,怎么就正好撞上了白雪,而且还被别人一见钟情!然后是去了秦国,偏偏就到了秦国不是变法就是死的地步,而当时的秦孝公却又恰巧是千古一遇的能撑船的大肚量,贤君主。哎~~~~~~~~得师如此,得妻如此,得友如此,怎能不叫人感叹,商鞅君固然有如此的雄才大略,但是如果他生时没有遇到这三人,他的人生又将会是如何呢?人生的际遇,难道这就是冥冥之中定数么?

14
发表于 2008-8-31 20:20:1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被船长一顿猛夸,我都感觉到很惭愧呢,船长很认真哦,遵照Peter的最高指示,我也班门弄斧,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贴出来,也算抛砖引玉,请大家指点一下。
15
发表于 2008-8-31 20:20:47 | 只看该作者

大秦帝国真是一篇巨幅大作,化了好长时间读了前三部。历史往往是作者所处的时代对以前时代的诠释,更多的反映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理解与想法。从这部巨幅大作中也能发现孙皓晖所做的努力。

一。对比六国,秦国统一天下是不停的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先后有魏国、齐国、赵国崛起,但他们都因种种原因,没能够很好的把握机会


 

问题组织具体问题解决方案
企业发展秦国犀首提出秦国霸业策略
采用司马错的谋划,缓慢发展,取得房陵
张仪建议灭韩采纳司马错的建议,获得巴蜀
魏国因有天象,意图统一天下不纳庞涓灭秦计策,而采用公子卬的的灭赵、灭韩。结果真如庞涓所料,秦国得河西,魏国精锐武卒被齐国围魏救赵灭掉
组织面临大好形势,下步如何发展很多企业这时就盲目扩张,如史玉柱的巨人大厦。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盲目自大,以为无所不能但现实会给他们一记漂亮的耳光。
这其实是两种疾病,一种是希望一天就建成罗马;另外就是高估自己,把一时的顺境当成了永久顺境,要居安思危
企业用人秦国秦国赢弱,河西丢失下求贤令,善待山东士子,用商鞅开府做左庶长;利用魏国大败的机会,收复了河西
商鞅执法刚正不阿,很得罪人秦孝公事先为商鞅谋划,消除大臣反对,为他组建班底,任命为左庶长;并及时从政治上为他消除变法时的阻力
齐国打败魏国后,齐国该何去何从将相不和,邹忌成功逼走田忌与庞涓,丧失了机遇期
开学宫,吸纳天下英才,但只是养起来,而不能用到朝堂上
组织如何用人企业吸纳了天下英才,但是没有好好的用,只是养起来或者干脆做个研究院,其实上用处不大。优秀人才必须好好利用,充分信任
使用人才时应该用其长而补其短
商战秦国百年来第一次大败,八万人全军覆没及时意识到赵国是统一天下最大的对手,需要打一次大决战;长平之战事前经过了几十年的筹划,从战略上做好了准备:收取河东、河内郡,对长平形成钳刑态势;保障了粮草供应,虽然劳师远征,但供应六十万人对峙了三年,直至最终胜利
 赵国与强秦争霸赵武灵王晚期意识到需要二次变法来赶超秦国,惠文王屈辱的与秦国邦交,认为需要争取时间让赵国二次变法,到孝成王开始与秦大战,还是认为需要时间来二次变法,几十年过去都没有看见赵国二次变法
 组织商战长平之战,秦国是处心积虑,而赵国是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战争。导致秦国战略上具有重大战略优势,有河东、河内做根基,虽然远战但是粮草充分。更重要的是赵国朝野谋略上也大输在先,中了秦军计策,换赵括为将。
秦国虽与赵战于长平,但在未开战及战中,都在战场之外的谋略战上胜过赵国。这就是“庙算胜”吧
关键在于赵国仍然着眼于争霸天下,而没有从统一天下的高度、从举国大战的谋略高度来思考,应对
企业在商场,以及资本市场中,都必须提高谋略意识,商场一直不缺乏野心勃勃,想成为市场的垄断者的人,中国资本市场到目前一直就是波段性很强的市场
    

 

 

二。从《基业长青》看《大秦帝国》

1.秦国的企业文化
其实秦国所处的环境一直是最恶劣的,弱小的时候,六国要分秦,强大了以后,六国要合纵灭秦,一直处于被孤立、被敌视的环境中,国际环境恶劣到不能再恶劣了。
秦国与六国办事风格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秦国历代的风格是摒弃虚礼,崇尚实务,秦国的官场是当日事当日结,有着严格的考核制度。兵败之后,连执政的宣太后都得自杀谢罪。秦国历代国王临死之前给下任国王传递的信念是:大出于天下(统一中国),所以秦国历代目标都很明确。
这是企业文化影响力最有力的例证,体现在“目标明确,有独特的办事风格”。
当然,秦国统一天下后,没有及时找到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实现二次创业,在新的局势下没能够及时的处理新问题,仍然延续老的思路,导致秦国很快灭亡。

2.造钟还是造神
按照基业长青的观点,伟大企业其实不需要魅力型的伟大领袖。
秦国新法的奠基人商鞅最伟大的在于制造了新法这个制度,而秦孝公是躲在商鞅的背后为他保驾护航。以后历代秦王都是制度的执行者。
赵武灵王不管从什么观点来看,都是极具魄力、雄才大略的人物。但也正是由于他的强势,使得赵国制度并没有像秦国那么彻底。赵武灵王可以随意的更改制度,想出一个匪夷所思的“主父”名号,甚至在儿子赵何即位后,还有点想为另一个儿子赵章撑腰,这在秦国是绝无可能发生的事情。秦国军队管理非常严格,没有国王的虎符基本上调不动军队,但是赵武灵王被赵成的私兵困死在沙丘宫。

3.机会主义
可以看到秦国的发展是在目标的指引下,不断的往前走。除了目标“大出于天下”不变以外,秦国统一天下的方针始终在不停的变化。他摒弃了很多看起来很美的宏图大略,如犀首的争霸天下策略何张仪的灭韩策略。我们在平时应该注意学习的是这种实事求是的心态与处理方法。不断总结、观察实际情况,敏锐的发现、抓住新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新的解决方案。

4.务实的理想主义
秦国是被六国排斥的,很多外交往来都缺少秦人的身影。秦国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理想“大出于天下”,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一步步的增长着自己的实力。

5.不断自我成长
基业长青认为最佳公司最注重的是战胜战胜自己,不断成长不谋。如果说司马错的务实谋取楚国的房陵和巴蜀,以及白起败赵,夺取楚汉中和魏河内还是注重打败敌人,夺取土地。那么秦昭襄王发展关中和巴蜀,显然是注重发展自己,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虽然与六国征战不休,也不是一番风顺,被多次合纵攻打,以及函谷关外土地得而复失,但是秦国是一直在不停的自我超越,谋求自我成长

三。从《孙子兵法》看大秦帝国中的战争
a.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我们平时需要良好得现实感及灵活机变得应对方案。对当下自身及周边的环境及面临的问题多多观察,多多思考。不断要考虑自身状况,也要考虑周边实际情况,正是考虑到敌人的实际情况,司马错对灭韩与夺取巴蜀的考虑,无力灭韩,但是是夺取巴蜀的好机遇;白起从一开始就提出要抓住机会与赵国大决战。而赵括进入长平谷地时,不认真考量地形,坚信:兵法云,十则围之,他怎么能够把我围了呢?赵括是“虽知地形”,但被白起利用地形用同等得兵力就灭掉。
b.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战国时,名将绝大部分出身于秦国和赵国。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李牧、廉颇、王翦)更是只有赵国和秦国的将领。这是建立在赵国和秦国的军队体制最好,军队是七国中最精锐的基础上。但赵国的将领基本上是败在自己人手里,廉颇被长平之战临阵换将,后来想重新启用也被奸臣使计不得录用;赵牧被临阵换将之后更是死在自己人手里。
白起打仗很厉害,建立在秦国新军精锐无比,从战略指挥上的创新。
使自己处于一个优秀的制度(公司或者某个组织)中或者使自己有着良好的习惯有助于个人的成功。也需要研究历史,历史可以使人迅速成长,少犯前人犯过的错误。历史也可以让人明白事情演变的逻辑,对未来的理解更加深入。
c.慎思慎战。赵括的一个重大失误是虽然天资很高,但是轻言兵事,把打仗看的很简单。指责别人的时候头头是道,轮到自己的时候轻率的做决定。一个优秀的将领必须慎思,对战争及战争形式经常思考,用自己的大脑揣度战争可能的走向,这样他就少犯错误;而缺乏思考的将领,就会在战场上不断犯错,需要用实际的错误来纠正他的错误,这样损失就比较大。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投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场战争,在投入战场(持有仓位)前、中、后,都需要不断的思考,谨慎的思考,未得胜先虑败,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的。还需要明断,战场瞬息万变,及时根据变化的情况,得到自己的结论,根据思考后的结果及时下定决断,也需要我们事情考虑清楚可能发展的演化方向,做出相应的预案。
d.思考超出了战场,未开战之前已经庙算胜利了。司马错和白起都是谋国的将领,他们的共同点是未开仗之前先要仔细考虑国家形势,而不是拘泥于战场。司马错对灭韩和取巴蜀得考虑,白起对打败赵国的考虑,以及班师后反对灭赵的想法,都说明他们已经超过了战争来考虑战争。思路必单纯的将领高了一个层次。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三。秦国的政治制度优势是秦国巨大的战略优势,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
秦国一统天下的时候,曾经夺取了楚江汉、魏河内,后来昭襄王晚年丢失,但是此时秦国的制度使秦国在“化地”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能够很好的保持胜利的果实。秦国函谷关外的土地得而复失之后,河东、河内郡的老百姓都跟着秦军撤回了关中。而战国之世,化地之难超乎想像,秦国一个部落流失到赵国,几百年后仍然有三成的人回到了秦国。所以秦国制度优良,能够吸引老百姓,有着巨大优势。
由于战略的优势,秦国虽败犹胜。所以战略的重要性在于立于不败之地,战略能够转化为战术的胜利,但能够把我们战术胜利果实最大化,战败损失最小化。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00:36:06 | 只看该作者

上周四晚针对<大秦帝国>的讨论结束后,我和阿牛/蝉蝉说大家都要写点东西贴上来,想不到这两位热情高涨,这么快就贴了如此有内涵而又有长度的分析上来,让我这个组织者不免有点汗颜.我也只好抓紧时间在出差开会的深夜写点东西吧.:-)

老实说,组织针对历史话题的讨论活动,一开始我是心里没有底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感兴趣,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看得下去这么厚的历史书.想不到活动还是挺受欢迎,三位老朋友参加(逛逛、阿牛和婵蝉),而且他们都花了很多时间来看书,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我们的讨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而活动的趣味性出奇意料的好,打破了我原来以为的历史话题就比较枯燥的成见。2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到活动结束时,大家还觉得意犹未尽。

阿牛发挥他深入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的能力,做了整整三页纸的读后感,将大秦帝国和如何建立一个基业常青的公司相对比来分析,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整篇文章非常严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自我分析问题的思路。而在阿牛阐述观点的时候,蝉蝉小姐按捺不住发言的冲动,不断的打断阿牛的发言,用非常精确的记忆力来引经论据的和阿牛辩论。更让人佩服的是,她居然看透纸背地分析出鬼谷子大师的战略眼光,三代对战国历史起到根本变革作用的领军人物居然都是他的弟子,第一代法家商鞅李俚,第二代兵家庞涓孙膑,第三代纵横家苏秦张仪,无不得自鬼谷子的真传。看书看到这个份上,不得不佩服啊,真乃才女也!而逛逛同学用他一向出位的思维方式给大家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他用9型人格分析了读书者的三个境界:首先是观察者,具有分离力;然后是怀疑者,具有洞察力;最后是乐观者,具有关联力,也就是具有建立理念的能力。至于我,结合近半年来看的一系列中国历史书和西方历史书,特别是刚看了一本《西方文化史》,谈了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发展历程,特别是两种文化在对待个人个体和国家整体之间的不同,谈了谈我的看法。我觉得,历史应该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来看,要有多种角度来看,发展的一定时候,看历史的人应该有意识的来培养自己全球历史的胸怀和视野,并用从历史书中的收获来指导自己实际生活。

本次活动作为心灵之旅书友会文史哲板块的第一次活动,算是圆满结束了。看来这种比较有深度的主题讨论,如果选择主题合适,准备时间充分,参与人员适当,讨论形式自由,就可以取得一般泛读达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还会坚持开展下去。下次活动计划在10月份,主题是哲学领域,推荐书籍是《哲学与人生》,是台湾哲学大师施教授的作品。请感兴趣的书友提前准备,期待下次精彩的思想交流。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00:36:39 | 只看该作者

大秦帝国 读后感

 

《大秦帝国》是由孙皓晖所著的在战国大背景下描写秦国变法崛起和六国国力跌宕起伏的一部历史鸿篇。这也是我记忆中第一部用文艺的方法来全面描写战国历史的作品。在记忆里,提及战国的只有触龙說赵太后、寻秦记,都是一些角落和片断,无法编制起一幅完整的图像。而在目前社会的各种文艺作品中,描写战国和秦帝国的历史作品也比较少,整日在大众面前不断呱皂的就是一些又臭又长的清宫剧。可能历史相隔太远了,就容易被大家遗忘。

 

在看完四部共八本后,大致上对战国历史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战国历史的确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非常重要、辉煌和有趣的一段历史。说其重要,中国的统一在秦帝国手中实现并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以一统为心理常态,相对于西方的中央集权政权在罗马帝国后的再次出现要早了近一千年;说其辉煌,其原因是影响中国发展的各种思想学说大多是出现在这个时期的;说其有趣,是因为这段历史中各种风云人物和政治力量也远远比后世呈现多样性和独特个性。孙皓晖在题记中写到: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作者对于这段历史大加赞赏,他认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动力来之于战国,秦国的发展也为后世构建了中国文明发展的主体。他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至少战国和秦对后世中国文明的发展有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自从看了中国大历史后,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中国历史在战国和秦起步,汉唐向外扩张,宋明内敛。因此对于起步的战国和秦帝国多一些了解,才能对中国历史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回顾《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第二部《国命纵横》,第三部《金戈铁马》,第四部《阴谋春秋》,第五部《铁血文明》,第六部《帝国烽烟》。第一部重点描写商鞅在秦变法,从而推动秦建立耕战国策,为秦在战国建立战略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部描写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在战国掀起惊天浪涛。第三部描写秦赵长平大战,白起和赵括的故事。其间也描写了庞涓和孙滨的对阵,齐国和燕国的历史恩怨(乐毅和田单的故事)。第四部描写了秦国宫廷权利的争夺,吕不韦的出现和在秦国发展中的作用。

      

前四部不仅描写战国各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争夺,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战国各种学问之间的对阵,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各种学说全部亮相。儒家孟子在齐国学宫与各方学者对阵,法家学说在秦/韩各国的变法实践,在文章中都有精彩描写。

      

本书对于战国中的各个个性鲜明的人物都有深入的描写。商鞅南门立木建立信誉、苏秦悬梁刺股、战国四公子、白起、赵括、吕不韦、田单、乐毅等。在这本书里,和以后的历史文献不同的是,吸引人眼球的大都不是帝王,而是名士名将,许多草莽中的平民英雄在文中大放异彩,如鲁连仲等。这些并不是出生帝王豪门的豪杰在战国跌宕起伏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极大的程度上用个人的智慧和才干影响历史的进程。

      

现在的历史书是可以很有趣的来看的,同时也是要在比较长的历史背景下用多种角度来看的。《大秦帝国》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18
发表于 2008-9-3 13:24:28 | 只看该作者
特意过来看看,被表扬了,哈哈,现在心情很好呀~~~~~~~~~~~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