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明确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命题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以及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都存在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但如果没有核心,社会就会失去整合力量和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的方向盘和国家的稳定器。因而,必须要有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凝聚全社会意志和力量的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在不断完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价值要求,以确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切实把这一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这一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践行、制度保障等,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此,要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 第一,深刻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时代特征和实践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目标都是为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从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各个方面深入认识、把握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现实要求,做到认识到位、目标明确。 第二,舆论宣传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民族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相结合,以增强核心价值体系在历史承续上的解释力和感召力。忘记或弱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优良传统,是历史虚无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基础;弘扬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民族历史和党的光荣传统资源的挖掘和宣传。 第三,形成有助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教育、传播、生产、娱乐、礼仪、规范等各方面的组织保障。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渗透到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当中,让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融入到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之中。同时,要努力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长期抓下去,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不断推进。 第四,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机制与制度。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靠思想教育,而且需要制度和机制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规定着政策、法规的性质和方向,应在具体制度设计、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中充分体现,以直接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受到制约。 第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理想教育联系起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往往是以人的社会需求为基础的。随着改革开放发展,人们的目标期待逐步提高。要帮助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从关注民生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让人们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过程中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